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
“好了,你们先退下吧!”王旭头疼的摇摇头:“不过,这件事务必清查彻底,无论是何人,但凡涉及此事者,绝不姑息!”
几人缓缓退下,刚出得勤政殿,田丰已是苦着脸看向张松:“子乔,这么大的事,为何你竟然一点都没有察觉,这下祸大了!”
张松更是面无人色,青得发紫:“此事一直交给将作大将处理,张肃乃是吾亲兄,吾一直以为其虽然胆小,但办事终归中规中矩,便并未挂心,多次询问那边的情况,兄长也说一切安好,若此事属实,那必然是其蒙骗于我!”
伊籍自从知道此事后,就一直对张松没有好感,冷哼一声,一句话不说就径自先走了。
郭嘉倒是微微驻足,顿了下说道:“子乔,你之才能超凡脱俗,可唯独性子不够细腻,放荡不治节操,因而有今日之牵连!”
“唉!”张松叹口气:“若事情属实,受些惩处倒也罢了,可惜有负主公重托,心中惭愧!”
众人也不知该如何说,摇摇头,各自离去。
王旭今日召见之后,此事便就此传开,文武尽皆哗然,议论纷纷。
沮授奉命收押了张肃,并开始着实调查参与此事的高官。
可没想到的是,张肃竟然死不承认,一口咬定没死那么多人,而且死去的工匠民夫,都是在正常建设过程中不幸损伤。
三日后,伊籍率领一千近卫铁骑,尚还在赶往汉中的路上。
远在汉中的左校令阴溥,右校令张慕却是率先呈递奏章,与数十官员联名上奏,言有人诬陷,与张肃所交代完全无差,说是因为修缮栈道过程中,经常出现山体垮塌,所以才造成巨大伤亡,根本不曾偷工减料。
至于关押民夫工匠家眷一事,则解释说是因为这些人闹事,总认为巨大死伤是因偷工减料而造成,他们为了避免这些人回乡宣扬,造成大规模混乱,这才暂且管制起来,准备苦心劝说。
这番作为,顿时让整个事件变得更加纠缠不清。
刘涛等人遭到围杀的事,他们也完全否认,言根本与他们没有关系,而事实上,刘涛和谍影也确实没抓到证据,无法证明那些死士是阴溥,张慕等人所派,那些参与围杀的死士要嘛死了,要嘛就失去了踪影。
最重要的是,当刘涛再度涉险过去查的时候,阴溥,张慕等负责的数十官吏,更是客气接待,结果也出乎意料,账目完全没有问题,修缮好的栈道也没有发现偷工减料之处,查问没有出事的民夫工匠,他们都摇头表示不清楚,而那些伤残的民夫工匠,则是纷纷摇头,说没有那事儿,就是出意外导致的。
唯有那些已死民夫工匠的家属,才哭天喊地,说真的是有问题,有些民夫工匠没有立刻死去,在救治无效之前留下了证据。
可如此一来,根本不足以说明什么,阴溥,张慕等人的说法反而站住了脚。“他们是担心这些人回乡乱说,便将这些人管制起来,好言相劝安抚,待平静下来后,才发放抚恤,送其回家。”
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只要有家属不再闹,便按正常施工死亡的抚恤标准,给予钱财,送其返回。管制期间,除了限制这些人的自由,也并未拷打残害。
这可就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了,朝中文武都开始质疑此事,莫非真的是冤枉的?
可惜刘涛却坚持认为此事绝对有问题,因为他曾亲耳听到那些围杀者泄露出是何人所派,可惜那些人围杀失败后,都已经自杀了,怎么让死人开口?
他本人甚至被阴溥,张慕等官员联名反咬一口,言他为谋取功勋,有意诬陷。
董允和费祎两人也时刻关注此事,从郭嘉那儿得到消息后,再度求见王旭,言当初不是这样的,好多活着的工匠民夫说法不一样。
可即便王旭心里已经相信,但没有证据,他也没办法治罪,不然难以让群臣闲士信服,认为他听信谗言,残害忠良。毕竟,更多的人是不知道这些事的前因后果的,没有证据,就无法说服更多人。
如果真是奸臣残害忠良,那么就是在这种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安个莫须有的罪名给杀了,谁说的清呢?
随着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王旭也是焦头烂额。
十多天后,伊籍率军抵达汉中,仍然无果,可弹劾的奏章却是一封又一封,不但负责修缮栈道的数十官吏联名上奏,连朝中也有不少人开始偏向那边,认为证据不足,刘涛有贪功诬陷的可能,毕竟查处这般重大的案件,可不容易,功勋不小。
董允和费祎两个少年的说辞,还有那封百民书,更是遭到痛批,言二人少不更事,完全不知轻重,胡言乱语。
百民书则成废纸,因为好多在上面签过字的民夫工匠都否认了,言最初是误会,他们只是看那些死去民夫的家眷可怜,想多争取一些抚恤和补偿而已!
可惜,王旭有自己的判断,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只说了一句:“查,查个水落石出,查到底!”
第673章 惊人的诸葛亮()
转眼间,时间已是十一月份。
震惊楚国的惊天大案尚未告破,本已忙碌不堪的王旭和郭嘉、沮授等人,却不得不收回分出的那点精力,再度用到军政事务上来。
交州自之前那场大战之后,鏖战两月,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详细战报传至襄阳,郭嘉看过后,匆忙奔赴北宫求见王旭。
“主公,交州有变!”
“怎么?败了?”王旭嗖地起身,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战败。
“不是,是大捷,可胜得有些难办!”郭嘉眉头紧皱,似乎在烦恼着什么。
“呼”王旭长舒口气,脸上的紧张为之一松,坐回胡床之上。“既然是捷报,如何还会难办?”
郭嘉难言地摇摇头,苦笑道:“胜倒是大胜,可不是胜在战场,而是胜在战场之外,甚至根本与兵道无关,接下来的问题也就很复杂,臣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也不敢擅自处理,便来报于主公,共同商议!”
“胜在战场之外,还与兵道无关?”王旭同样疑惑不解。“这打仗不就是战略和战术层面吗?怎么还扯那么远去了!”
“诸葛亮既非胜在战略,也非胜在战术,而是胜在政略!”郭嘉微微有些感叹:“这诸葛孔明果真奇才,难怪主公当初那般推崇,其人论行军打仗,奇谋攻略,恐不如臣,但他洞察入微的全面,军政相合的掌控,臣着实拍马不及!”
“噢?怎么回事,他做了什么,竟然让你郭奉孝也这般佩服!”王旭更好奇了。
“主公,他能在两军交战,甚至略占劣势的时候,让敌军后方一郡太守倾心归附,这种本事,臣自问做不到!”郭嘉从不避讳自己的短处,很是坦然地说。
“噗!”王旭一口茶水喷了出来,惊得愣住了,傻傻地问:“他处于劣势,还策反敌军后方太守?你说笑吧!”
“臣也不相信,可战报上就是这么写的,由赵云亲笔所书,应当不会有错!”郭嘉同样颇为无语。“目前交州战局,交州与江东联军的兵力仍然占尽优势,小规模交锋虽然我方略占上风,可终究旗鼓相当,损失都不大,算是敌强我弱的拉锯战!那周瑜、鲁肃等辈颇为不凡,若单说战场上,众人也只是与其斗个不分伯仲罢了。”
王旭的好奇心越来越浓,在这种局势下策反敌方太守,着实太不容易了。“诸葛亮做了什么?策反了何地的太守,不会是扬州那边的吧!若是那样,可真够难办的。”
“那倒不至于,扬州那边都是江东亲信重臣,没那么容易,其策反了交州郁林郡太守薛综,郡丞程秉!”郭嘉说着,仍然是控制不住真心称赞:“以臣对此二人的了解,他们都是才能出众的能臣,且高雅亮节,品德卓越,实在很难理解,诸葛孔明是如何想到那么做的。若在事前,臣宁可相信士家几兄弟中有人背弃,也无法相信此二人竟然会背弃交州。”
王旭当然知道薛综、程秉,不但从早前情报中知之甚详,记忆里更是颇为深刻。
历史上此二人皆是东吴良臣,无论能力还是品行,在这个时代都是拔尖的,堪与步骘等人并列,是东吴中前期的肱骨之臣。
要在彼此交战的过程中,策反这样的人,就连王旭都不曾奢望过,可现在却实现了,着实不可思议。
“奉孝,孔明究竟怎么做的?”
“其实此事说起来并不复杂。”郭嘉笑道:“诸葛孔明在两军陷入鏖战的时候,秘密写了封信,呈递给太常寺麾下,学曹儒士许慈,也不知他写了什么,说动从不管军政的学曹儒士许慈悄悄南下,然后他二人换装离开军队,前往郁林郡拜访名士刘熙!”
“刘熙是谁?”王旭莫名其妙地问。
郭嘉看了看他,神色颇有些惭愧地说:“据战报上诸葛孔明的说法,刘熙先后曾任多郡太守,乃是主公祖父的门生,最后一任为南安太守!那南安郡乃是西凉叛乱后,从汉阳郡分出来的,当时先帝还未驾崩,他在那里为官两月后,自认无能为之,便辞去职务,南下交州避祸,后来南安郡为韩遂所占,将其废置,归入陇西郡。”
“原来是我祖父的门生,那诸葛孔明为何要去找刘熙,而且还将许慈也带过去?”王旭奇怪地问。
“因为刘熙学识渊博,又师出名门,许慈、程秉、薛综都曾向其问学,在一起学习了年余,许慈算是刘熙的半个门生,薛综则完全是刘熙的门生。不仅如此,薛综本是豫州沛国人士,少时随族人南迁,往交州躲避战乱,他的亡父与刘熙同拜王公为师,皆是王公的门生,可惜阵亡于黄巾之乱。”
说着,郭嘉的脸上愧色更浓:“孔明似乎早在出征之前,就已经探知这些,所以早就做好计划。出征之前,便去寻找主公的父亲,告知其薛综的母亲如今所在,主公的父亲与薛综父母乃是旧识,多年前更是至交好友,诸葛亮虽什么都没说,但却诱使主公的父亲写信与薛综母亲联络,畅叙旧情!”
王旭当场瞪大了眼睛,哭笑不得:“这个孔明,竟然连我父亲也给算计进去了?”
“可作用着实巨大!”郭嘉感叹:“诸葛孔明与许慈一起去拜访刘熙,很快说服其帮忙,三人又一同去见薛综的母亲,以大义说之,以理感之,又以王公的恩师之情动之,再加上其母与主公的父亲早已联络上,多有感慨,便答应说服其子薛综。如此一来”
“如此一来,薛综百口难辨,想不降都难!”王旭猛然接过了话去,可以想见,薛综的同窗好友、恩师、母亲、外加亡父那层纠葛的关系,已经是逼上动摇的绝境,此事诸葛亮再以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诱之以利,哪还有什么挣扎的余地。
那个场面完全可以想到,薛综必然是被众人说的痛哭流涕,差点就成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徒了!
两人沉默了片刻,郭嘉还是忍不住心中对孔明的赞赏,接过话道:“孔明细致入微,在出征之前,便能统筹全局,不局限于战略与战术,而是以政略攻势为主,战场为辅,这等手段,臣着实不如。若不是看到战报,恐怕臣至今也不知道,薛综竟然与主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