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穷极思变,班子里有一对和熊学君他们表演类似的一对搭档想出了一个歪点子,那就是身体健壮的“底座”头顶着一个木桶在街上行走,他头顶上的木桶里则暗藏着个小体轻“尖儿”。如果靠近了能得手的东西,“底座”就给头顶上木桶里的“尖儿”发暗号,“尖儿”则利用常年练杂技练出来的敏捷身手将路人头顶上的帽子、妇女头上戴的金银首饰、商家挂在高处的样品等一一收入桶中。

    得手以后的“底座”在得手以后并不急于快步逃离现场,而是神态自若地放慢了脚步,这样就落后了被盗者几步。一般被盗者的人见这个木桶已经够大够沉,“底座”又是一副短打装束,看不出在哪里能藏得住赃物,因而绝对想不到里面还另有一番机关。那些丢失了钱物的人在现场找不到小偷,最终只好自认倒霉,因此这一对搭档屡屡得手而从未失手一次。

    有了成功的例子,那自然就有人仿效。熊学君二人因为实在没有了生活来源,也开始干起这个行当,因为这个办法实在是比较巧妙,他们二人收获颇丰。偷盗得来的赃物在黑市上出手以后,二人不但解决了生计问题,还存了一些钱准备给班主交纳赎金。不过他们二人今天却遇到了潘可为和李青林,潘可为不愿意自认倒霉,并且这个看似巧妙的办法终于被李青林识破,这也算是他们干这一行干到了尽头。

    李青林命令丁狗蛋看住那个孩子,丁狗蛋于是就紧紧抓住他。那个小孩子显然被丁狗蛋抓疼了,他眼里汪着泪水,却紧闭双唇一言不发。李青林看见这个无助的小孩子,恻隐之心油然升起,再看看熊学君,这个熊学君其实也是一副憨厚的行子,看样子并不是狡猾奸诈的职业小偷。

    李青林于是示意丁狗蛋放开手,并转头对潘可为道:“这两个孩子还小,干这事确实不对,但也算是被生活所迫吧。他们如果被送进了警察局,那肯定会被关在号子里,说不定那些偷盗的老手们真的将他们带坏了呢。我那里现在缺兵员,我看不如将他们带走当兵,当了兵可以严加管教,这样也算是给了他们一条正路走。”

    潘可为道:“既然你开口求情了,那我也就不计较他们了,这两个人今后就交给你了。”

    不过潘可为并不完全相信熊学君的交代,他对熊学君和吴汉成道:“你的故事编的很好,我听了就像是真的一样。等会你们带我去警察局,你们要是说了一句假话,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说着,潘可为还故意向二人露出了腰间别着的手枪。。。。

    更多到,地址

    

三九六章 游击干部训练班12() 
看见潘可为腰间那乌黑铮亮的手枪,熊学君吓得打了一个哆嗦,他连声说道:“这位老总,我说的都是真话。等会您要是发现我说了一句假话,您就拿枪毙了我。”

    “好,你说没说假话,等会到了警察局就知道了。”潘可为瞪了他们一眼,道。

    见熊学军和吴汉成二人还呆呆站在那里,潘可为骂道:“刚才你们的胆子怎么那么大?现在怎么成了傻子了?”

    潘可为说着用手一指身穿军装的李青林,道:“这是李司令,要不是他给你们求情而且还要收留你们,我这次必定要将你们送到警察局去吃几天牢饭,你们还不快点谢谢他?”

    “感谢长官,感谢长官”熊学军和吴汉成二人被点醒了,他们连连向李青林鞠躬感谢。

    李青林一直在观察二人,通过对二人言行举止的观察,李青林发现二人并不是那种见风使舵奸巧滑懒之辈,于是愈加坚定了收下二人之心。

    李青林摆手道:“你们刚才也听见了,今后将跟着我不是去享福,而是去当兵吃粮。军队有军队的规矩,如果今后你们还干这样的事,那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熊学军和吴汉成惭愧道:“长官,我们这也是走投无路才鬼迷心窍,今后保证不会再干这样的事,我们要做一个清清白白的好人。”

    解决的这件事之后,众人继续往季万成点心铺赶去。

    季万成点心铺果然经营的是陕西的点心,一些陕西传统点心如油糕、稷山麻花、一窝酥、闻喜煮饼、孟封饼等摆满了货架。

    潘可为买了一大堆山西点心,李青林让丁狗蛋提上,众人立刻赶往警察局去证实熊学军二人刚才所说的真实性。

    进了警察局,潘可为出示了军统证件,值班警察立刻将众人领到局长办公室。经过了解,熊学军所说的一点都不假,侯家班的班主现在还被关在监狱里,正等着杂技班子的人将最后的赎金交来放人呢。

    原来熊学军说的都是真的,潘可为大怒。

    警察局长还算是个有眼色的人,他连忙叫来手下人将侯家班的班主立刻放了出来。局长一再向潘可为等人赔礼道歉,并一再保证要严肃纪律,将对这次贪赃枉法的人员进行惩戒。

    局长的主动倒弄得潘可为实在不好意思再发火,他摆摆手道:“算了算了,我也懒得和你们这些人计较,走了走了”说完,带着刚刚被放出来的侯家班班主和众人就出了警察局。

    出了警察局,李青林从口袋里掏出几块银元丢给侯班主,道:“你这次遭了难,你的弟子们为了你不惜干犯法的事情了,回去之后好好善待他们。”

    说着一指熊学军吴汉成二人,道:“他们二人我带走,从今往后将跟着我当兵吃粮去了。”

    在一行人中间,潘可为西装革履,只有李青林穿着**少校军服,并且身后还跟着一个明显是警卫的丁狗蛋,侯班主不知道前因后果,于是将李青林当成了救命恩人。只见他双膝一软跪在了地上,连连磕头道:“多谢长官救命之恩”

    李青林连忙拉起侯班主,道:“别这样,你也算是蒙受了不白之冤,我们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实在当不得你这样的大礼的。”

    侯班主手捧着那几块银元对熊学军和吴汉成道:“你们跟随我学艺多年,师傅现在不名一文,真的也没什么好送给你们。这位长官是个好人,他会好好照顾你们的,你们跟在他身后一定要好好干,凭着你们学艺时的吃苦精神,你们会混出个好前程的。”

    熊学军和吴汉成确实在侯家班跟随班主学艺多年,师徒之间感情很深,不然他们也不会冒着犯法的危险给侯班主筹钱。现在师徒三人即将分别,熊学军二人眼泪汪汪并且频频点头,显然记住了侯班主的嘱托。

    送走了侯班主,李青林让丁狗蛋叫来人力车,众人开始往苏浙会馆进发。

    进了苏浙会馆的大门,一个小伙计迎了上来,潘可为递上了自己的名片并指名要见馆主。

    小伙计拿上名片进了里间,不一会儿,小伙计又快步跑了出来,说馆主有请。

    会馆是明清时期在都市中由同乡或者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迄今所知建立最早的会馆是明朝永乐年间始建于北京的芜湖会馆。

    朱元璋安邦定国之后倡导读书,永乐十三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即恢复科举考试,因此全国各地读书人云集京城,以图一夜成名天下知。

    这些读书人经多年苦读,他们中间很多人家境一般甚至十分贫寒,又因为乡音难改人生地疏,在租住旅店等一些小事上常受一些黑心店家欺凌。一些先期到达京城已经做官或者经商的同乡十分同情这些小老乡,他们相互邀请、筹措资金并购置房产,以供来京赶考的举子们和来京城谋事、旅居者住宿之用,会馆因此应运而生。因为主要是给应试的举子们居住,此时很多会馆称为“试馆”。

    明清时期资本经济蓬勃发展,一些成功的生意人也开始在北京等地开设会馆。因为他们开办的会馆一般只吸收同行业者加入,并且为达到利润最大化,这些人利用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形成行业垄断,这种会馆又被称为“行馆”。

    还有一些会馆纯粹是移民组成的,这是一种类似于同乡会的组织。来至于同一地域的同乡们利用会馆或集会,或宴请,或祭祀向西安,或照顾乡民,或联络乡谊等,一些落难的相亲也可以到会馆来暂住,或者求助乡亲帮助等。

    光绪十三年废除科举考试之后,会馆接待举子的功能尽失,但是那些官吏、商人、学者、学生等还是利用会馆和同乡加强联络,目的就是联络同乡感情,将同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势力,以打击排挤政敌、协调工商业务、应对同行竞争、照顾抚恤落难乡亲等。

    潘可为的军统特别重视这种社会关系,戴笠曾经交代过,所有军统人员要同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人士交朋友,因为这些人来自于各行各业,他们的消息是极为灵通的。

    因为事务繁杂,会馆一般都有一个馆主或者管事来打理财产、联络人员和处理杂事,潘可为直接找馆主,这确实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做法。。。。

    更多到,地址

    

三九七章 游击干部训练班13() 
各个会馆能在当地正常经营,那就必须和当权者搞好关系,能够担任馆主这个职务的,那必定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个什么性质的单位,会馆馆主的心里清楚明白得很,潘可为军统少校的身份更是让他暗自心惊,当伙计将潘可为的名片拿进来以后,他二话没说就让伙计将来人请进内屋。

    等伙计上好了茶带上门出去之后,潘可为开门见山就提出来让老板出面做一件事,那就是务必要请那几个苏湖来的工匠去李青林的染坊去工作,最后潘可为还一再强调,只要是手艺好,工钱必定从优。

    老板本来还以为潘可为是来调查什么人,或者就是来敲竹杠,没想到潘可为只是要求他最这样一件小事。劝说这些工匠去干工作,这件事对于馆主来说简直太简单了。这些刚刚流落到本地的老乡们都还没有找到工作,以馆主目前的威望,再加上潘可为开出的一份能够养家户口的薪水,这件事馆主对他们只要说一声,那些人必定就会抢着去。

    馆主也没多话,他也不会打听军统为什么要看上这些人,于是他让潘可为等人在屋里等着,自己亲自跑到后边的客房找到了那些老乡,将潘可为招工的意思对那三家工匠说了一遍。

    要说李青林他们的运气还真不错,这三家工匠里边竟然有以前全家人搞蓝布印花的工匠之家,将几家手艺集中起来,他们的手艺竟然包括从制造蓝靛一直到成品布晾晒整理全流程。

    因为这些人正在落难之时,对于工钱要求并不是很高,目前的愿望也仅仅就是能够将家庭安顿下来,然后全家能吃得饱穿得暖而已。因此馆主将染坊招工之事一说,这些人全部同意了。

    得到确定的答复之后,潘可为和李青林立刻就提出来将这些人带到自己的染坊去实地察看。

    以后的事情那就是水到渠成,工匠们被潘可为安排的汽车拉到了城南。郭成山买的大院子位于城南大路边的一个村庄中,这个村庄名叫李园。准备开染坊的院子很大,房子有两进,是一个破落地主的后代因为需要还赌债而低价出售的。

    因为工匠已经到位,郭成山也赶来了,三个股东就在现场办公,准备在最短时间内将染坊开办起来。

    李青林这次来西安带了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