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域的势力范围,英国不会进行干预。
此照会让李鸿章大人的外交努力再告失败。他转而又去乞求沙俄,接受沙俄的调戏。
弱国无外交在李大人身上诠释得淋漓尽致。
有人说甲午战争中的李鸿章是投降派,实在是有点冤枉他。但说李鸿章没有错误,那也是高抬他了。而且从后世的眼光看,他的战略思路并不能完全算错,毕竟当时的清朝政府太腐朽了,想让李鸿章一人来力挽狂澜不现实。
但他不应该固执地寄希望于战争之外,寄希望于调停。他既然知道北洋军反正会输而西方列强不会允许日本独占中国,那他就应该两手都要硬:一手让手下的部队放心备战大打出手。既可以打击日本人的嚣张气焰又对列强显示中国人的决心,同时还能堵住朝廷内外的悠悠之口,让自己没有那么多骂名,北洋军奋战之后的失败还能让国人清醒——不变革真的不行了。另一手则不停地斡旋在列强之间,继续发挥他的外交优势。
当然,另一个原因是他矛盾的表现:一方面他看不上自己的部队,另一方面却高估了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将李鸿章内心的想法通俗一点表达出来就是:我知道我的部队不行,但也不至于不行到如此地步吧?
八月一日中日宣战,九月十五日就丢掉了平壤,特别是十月二十六日几乎一夜之间就丢掉整个鸭绿江防线将战火引入中国本土,完全打乱了他的原有计划。
此时的李鸿章问女婿道:“你说那些燃煤我们要不要接收?”
“这事也很难办。他们造势的本事太大了,这么大的手笔。我们收吧,失了朝廷脸面,不收吧,我们又真的缺少优质燃煤。再说,这也是一大笔钱啊。”
“呵呵,你怎么开始婆婆妈妈的了。”李鸿章说道,“作为一方豪杰啊,爽快点,收下!让他们送到天津来,他们既然存有捡桃子的心,肯定不仅仅是造势,他们一定还有后着。大家将朝鲜这塘水搅的越浑越好。”
张佩纶问道:“难道父亲是说他们也可能出兵?”
李鸿章说道:“一块巴掌大的地方竟然养了七八千部队,他们怎么活?老夫是看不透那个小青年到底是疯狂还是目光远大。如果他预测到有今天,那他实在……是妖孽。据朝鲜的情报,在元山北面的高原镇一带有说南方话的华人出现,头上没有辫子,老夫估计是他们。我们接收他们的煤炭也算是帮他们一个忙吧。”
李鸿章虽然情报很准确,但他还是不知道薛兴华还有一支舰队在智利。
远在万里之外的薛兴华自然不知道他的文章并没有改变李鸿章原定的战略思路,《风雨报》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增加了北洋军的一些战斗力而已。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心意被这个老狐狸所洞悉。不过,总体来说薛兴华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只要比原来的历史多消灭几个鬼子,他也感到值了。
历史还是顽强地坚持她原有轨道在前进着。
几天之后,薛兴华收到了从上海转来的北洋水师愿意接收优质燃煤的信息。薛兴华委托陈长荣市长大肆向外公开租用运输船装载燃煤前往天津。当然,租用的运输船所拥有的吨位比运煤所需要的吨位大二倍左右,这些多出的吨位是为薛兴华做其他事的。
想不到陈长荣对此事异常热心,不但不嫌弃这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还感谢薛兴华为他提供了报效母国的机会。他们几个官员一商量,干脆全包了。不但包了煤炭采购,还分摊了租船费用。薛兴华没有掏出一分钱还得到了运输船。
但是,有一点也让薛兴华不安,就是他们太热心了。当陈长荣喜滋滋地向薛兴华报告他们十天之后一次性地用一支大型船队向天津运送六万吨优质燃煤时,薛兴华一下急了:自己想利用这个名目掩护军火和部队运送的计划不泡汤了吗?
薛兴华多次暗示没效果,反而让陈长荣市长以为薛兴华不是真心想帮北洋水师,心里很是失望。被逼无法的薛兴华只好直言相告,这才让陈长荣老头子打消顾虑,按照薛兴华的要求每次运送二万吨,分三次运完。在这三次里,兴华军士兵也顺带运出一大批。
五天之后,装载二万吨燃煤和二千名乔装打扮的士兵出发了,马奎随船前进,担任那里的总指挥。此时,胡长石、徐一凡他们已经在高原镇立稳了脚跟,没有任何官府的人去查询,也没有朝鲜的军队去清剿。海上还有一千多士兵很快就会到达,军火也基本到齐。
租用菲律宾的小岛也已经存放不了不少的燃煤、粮食和炮弹。
就在薛兴华完全按照历史原有轨迹安排自己的远征朝鲜计划时,历史上事情如录像重播似地在《风雨报》上登载:
1894年6月25日清政府驻朝官员连电李鸿章告急,水师提督丁汝昌也电李鸿章请求备战,李鸿章回电:“日虽增军,……,并未与我开衅,何必请战?”
6月27日,日本第二次遣韩部队抵朝鲜,清驻朝官员再次告急。被沙俄拒绝的李鸿章正准备去找英国公使。
6月30日,丁汝昌再电李鸿章请调回在朝鲜的三艘军舰,集中海军的力量配合陆兵集结,然后与日决战。但在此关键时刻,沙俄公使喀西尼连忙派人给李鸿章撒下**汤,道:“日虽不允撤兵,但保证不先挑衅。”
李鸿章就凭沙俄外交人员的一句话安抚丁汝昌:“日外部告俄使,在韩之兵如无他缘故,不先与华兵开仗。”
第178章 发出命令()
第178章 发出命令
李鸿章的意思用白话说出来就是:日本已经派使者告诉了沙俄,在朝鲜的日本兵如果没有什么很特别的事情,不会主动打中**队,你丁汝昌就放心吧。
7月2日,清驻朝官员又致电李鸿章:日“似将有大兵续至”,“叶军居牙(牙山),难接济”,“应迅派兵商船全载往鸭绿或平壤以待大举。若以牙军与续兵相持,衅端一成,即无归路”。 李鸿章则回电说:“喀今午电俄京,甚切实。想此电到俄,或有办法。……,闻俄廷连日电驻东使,语气甚紧。”
清朝官员的情报是:日本又在大举增兵,叶志超的部队成了孤军(牙山在汉城的南面,而汉城在叶志超的背后),很难救济。应该现在就派兵船或商船将叶志超的部队运到鸭绿江或着平壤那边去,以准备将来的大战。如果让叶志超的部队在牙山和日本人打,他们就没有撤退之路了。李大人赶紧想办法吧。
李大人则回电道:“不要急,沙俄大使已经用焦急的口气发电报给他们的莫斯科了。我老李认为只要这个电报一到那里,莫斯科就会拿出办法来。……,听说沙俄的公使接连给日本发报,催促很紧,事情估计有转机。”
当然,李大人并不是耍嘴巴功夫,他还真的忙得脚不着地,心里也不希望自己的军队出事。可惜沙俄的公使在骗他,英国的公使却只能等待国内的批准。
对于往来电报的“泄密”,李大人还真没心思管,他现在有一种世人皆醉他独醒的感觉。心头时时泛起一阵自己的好心不被人理解的辛酸。
薛兴华对这个固执的老头还真是没办法,九头牛都拉不转,依然我行我素。他只能大大地长叹一声:“李老头,李老头,你怎么就这么固执呢?我的《风雨报》把你批成这样,你还如此执着地追求你的‘真理’,哎。”
最后薛兴华想通了,虽然不理解那个老头:“至少老头能让历史不出现大的偏差,有利于我展现自己的英明神武。”
但是,历史却偏偏给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七月十七日薛兴华收到上海转发来自朝鲜情报人员发来的电报。电报说昨日日本驻朝鲜特命全权公使大鸟圭介向朝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朝鲜政府废除与大清国的藩属关系,“令清军退出境外”,并限令朝鲜政府在七月十九日夜12时前答复该通牒。
对于这条情报,薛兴华真有点抓狂的感觉: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比历史上提前四天,但限令答复时间却只提前三天。
“这哪跟哪呀?要提前就所有的事都提前呗,有的提前有的不提前,这不让我这个神仙不好下断言了吗?”
薛兴华来不及埋怨历史的变化,既然已经改变就应该按照改变的办,一切都往前面赶,什么事都宜早不宜迟。
他马上招来通信参谋道:“记录!我现在命令:中国内地的反间小分队立即着手灭鼠计划,迅速查清潜伏在天津、威海、旅顺等地的日本间谍和被收买的汉奸,在七月二十一日零时起立即动手开始清除,如不能掌握今后行踪者,虽只怀疑也应立即击杀。”因为历史已经发生了少许变化,薛兴华不能保证丰岛之战是不是按期发生,也不知道会不会发生,只好提前一点发动。
“命令:沈元宜情报组织将工作重点防在收集日本国内军队变动情况搜集。”
“命令:胡长石派出侦查人员沿元山到平壤的各种道路、地形进行视察,寻找伏击战场。对平壤周围的地形进行仔细侦查,寻找阻击战场。”
“命令:驻汉城的情报人员立即前往汉城以北一百四十里的成欢潜伏,注意观察中日双方的战斗情况,战斗结束后尽快电告我。”
“命令:国内情报组派驻情报人员奔赴威海、金州、旅顺、海城、九连城潜伏下来。重点注意威海的龙须岛、金州的花园口、九连城的虎山等关键地点,对于出现在这些地方的间谍汉奸进行清除。”
“命令:林启龙加紧完成军舰的整修,更换所有炮管,补充充足的弹药,五天之后开拔。”
“命令:曾志国、林罗生率守备部队进驻防御工事,甘飞山的特种部队收集周围各势力的情报,三发市进行无限期戒严。”
……
日本人的行动之所以比历史上的时间提前还真与薛兴华穿越带来的蝴蝶效应有关系。因为《风雨报》将日本人的野心公之于众引起了大清国上下的警觉。而报纸揭露了北洋水师很多问题,李鸿章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下只好一一更正,虽然更正的速度缓慢也不彻底,但效果却明显。
例如:天津军械局总办张士珩被报纸揭露出来之后,李鸿章大义灭亲将其斩首。日本间谍多年活动利用这个家伙将装煤渣、黄豆的炮弹塞进军火库被清理出来。因将自己的弹药倒卖给日本而断缺的炮弹被李鸿章花钱重新购买。而且针对日本人在炮弹里填装下濑火药的事实,北洋军也紧急从新加坡订购了新式开花弹。
生锈的鱼雷快艇被报纸揭露后,北洋水师处分了一批军官。这些鱼雷艇已经进行了彻底的整修。现在这些船不但内部整洁而且锅炉力量强劲,与以前的样子不可同日而语。
官兵的纪律也有所加强,现在海军官兵都吃住在军舰上,不再如以前一样一回军港就上岸**拼酒。贪财的丁汝昌被迫将他拥有的房屋低价卖掉。闽系军官对外系军官的排挤也由明转暗。
……
如果说这些变化只是让日本人懊恼,心疼多年的心血白花了。那么《风雨报》对日本军舰的技术参数透露、舰炮使用了下濑火药等等极其机密的事情被公开刊登则让他们心惊胆颤。他们到现在都没有查清这些机密是如何泄漏的,杀了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