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刚翻身下马,便听到一阵魔音传来:“哇咔咔,臭小子来啦!”

    看都不用看,能发出这样怪异笑声的,除了程咬金那老杀才没有旁人,李浩一转身,果然看到程咬金和秦琼李绩三人并肩朝自己走来,嗯,看他们三人走路的架势,颇有三人帮的味道。

    “见过三位叔叔。”李浩拱手行礼,此刻有这么多外人在场,该守的规矩他还是必须守的,不能表现得太过分。

    程咬金上前就准备抬起大手拍李浩肩膀,李浩往后缩了半步,躲开程咬金的魔爪,笑嘻嘻道:“程叔叔有事说事,莫要动手动脚,这么多人看着呢。”

    “你这小子……”程咬金笑骂一声,随即压低了声音问,“你今日来为何来参加早朝?”

    李浩眨巴了一会儿眼,茫然问:“我乃三品朝臣,有参知政事之权,来参加早朝有什么不对吗?”

    程咬金啐道:“在老子面前就别说屁话,老实说,是不是有大事发生了,给叔叔们揭个底,昨日陛下跟你说什么了?”

    李浩听到这话感觉好爽啊,这些朝堂大佬居然来找他打听消息,哎呀,想想都觉得爽,先嘚瑟一会儿再说。

    看到李浩一脸嘚瑟地在那贱笑,程咬金的手已经蠢蠢欲动,秦琼赶忙按住程咬金的右手,朝着李浩笑道:“贤侄,莫要卖关子了,你可是要急坏叔叔们啊。”

    对于秦琼,李浩的印象还是很好的,毕竟这是一个实在人,于是李浩也不卖关子了,低声道:“两件事,第一件,封赏我。”

    “嗯?”三人闻言一起皱眉,李绩疑惑问,“你又立什么大功了?皇上要封赏你?”

    程咬金则瞪眼没好气道:“听他放屁,他跑到沙州连箭都没放一支,立个屁的功!”

    李浩闻言很不开心,提高了声音叫起来:“喂,老杀才,别一嘴一个屁好吗,会说话吗!”

    “臭小子!我抽不死你!”程咬金瞪眼就要抽李浩,被李绩和秦琼一左一右按住。

    周围那群大臣见到这两个朝堂混账撕逼,表示喜闻乐见,不过为了防止他们打起来,全都躲得更远了,以免殃及池鱼。

    李浩这时又压低了声音,道:“这次的功劳,不是军功,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李绩点头道:“嗯,我们知道了,那第二件事呢?”

    李浩暗暗观察了一下四周,嘴巴没动,却含糊地发出声音,道:“关于立太子的。”

    三人闻言惊讶,这件事终于被提上章程了,程咬金低声问:“陛下昨日怎么说的,他心中现在可有中意人选?”

    李浩道:“陛下昨日只是问了一下我的意见,我糊弄过去了,我估计他今日可能会在朝会上问,众臣现在比较中意魏王,不过陛下心中似乎不太中意魏王,而我想扶持谁,三位叔叔想必已经知道了。”

    “嗯。”三人轻嗯一声,李绩问,“要我们如何帮你?”

    李浩道:“三位叔叔不要帮我,也别选任何皇子,皇上若问你们,你们要么保持中立,要么和稀泥,我在近期内会想办法让晋王脱颖而出。”

    “好!”三人低声应着。

    就在这时,城头上城门校尉大声宣布,开承天门。

    文武百官入太极宫,卯时进入太极殿,等候了片刻,李世民驾到,众臣齐齐行礼,山呼万岁,接下来,朝议正式开始。

    大朝会所议朝事基本都是大事,第一件就是外交大事,中书令岑文本上书,奏请李世民向吐蕃增调三百匠师,三百医师,以此来怀柔吐蕃,更结两邦安好,李浩一听这个提议,当即便跳出来反对,特么的这岑文本是脑子抽风了吗,吐蕃明显图谋不轨,迟早要对大唐开战,这个时候还给他们送技术送医师,不是脑子抽风是什么,李浩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些愚蠢之人提出的愚蠢建议,要不是岑文本位高权重,李浩绝对会当庭怼死他,就像怼孔颖达那样。

    没想到孔颖达褚遂良等一系列儒臣纷纷跳出来支持岑文本,并开始怼李浩,李浩一人独怼十几人,丝毫不落下风,大朝会才开局就如此热闹,众臣纷纷充满了期待,今天的这个朝会……似乎不简单。

    双方各执一词,互怼了十几分钟,李世民开始拉架,说实话,李世民对岑文本的提议是不赞同的,但眼下十几个人支持岑文本,而李浩只有一人反对,他若是支持李浩,极有可能会让李浩数敌更多,而他自己也会被人说成是偏心袒护,于是他只能和稀泥,押后再议,这是老套路了。

    即便如此,众儒还是心中不满,依旧认为李世民是在袒护李浩,只不过嘴上没说罢了,李浩退下来后十分郁闷,没想到这群儒臣如此讨厌,简直是误国之臣,他目光在文臣队伍中游来游去,忽然浑身一震,发现少了一个人,再仔细看了两遍,没错,确实少了一个人,魏征没来。

    魏征居然没有参加大朝会,这太不可思议了,李浩想了想,再次浑身剧震,他记得历史记载,魏征死于贞观十七年二月,也就是今年二月,可现在是四月十五,早已过了二月了,也没听说过魏征过世的消息啊,魏征可是大人物,他若是死了,不说举国轰动,起码长安城内就会闹得沸沸扬扬。

    李浩开始猜测,可能魏征还没死,不过应该已经生病无法上朝了,不行,魏征不能死,他可是大唐重臣,决不能死,李浩暗暗决定,待会朝会结束后,一定要找程咬金他们问问,魏征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若是生病了,他必须去瞧瞧,或许自己能有办法。

    一想到魏征极有可能命不久矣,李浩便心不在焉,殿上连议了七八件事,他几乎都没听,终于,到了赏赐李浩的时候了。

    李浩被李世民叫到殿心,然后李世民满面微笑道:“诸卿,今日朕要说一件事,诸卿听了可能会很开心,这件事,与李浩有关。”

    众臣闻言纷纷看向李浩,纷纷猜想,正戏来了,难怪今日李浩会来参加朝会,果然有特别的事,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这时,李世民已经朝许廉招手,许廉捧着一只红木托盘走至殿中,在群臣队伍边游走,只见那红木托盘中放着几根稻穗,每根稻穗上的稻谷都颗粒饱满,而且比一般稻谷要多上一倍不止,在场的群臣中有些人没怎么见过稻穗,自然不知这是什么意思,但看得懂的人见状纷纷震惊不已,大殿之上惊呼之声不绝于耳。

    待许廉游走一周之后,李世民开怀笑问:“诸卿可瞧清楚了?”

    这时,马周赶忙问:“陛下,这是何稻种,竟如此颗粒饱满,而且稻谷如此之多?”

    “此乃贞观水稻。”李世民眉飞色舞道,“此稻种乃去年科研寺卿李浩进献,朕去年特意命人试种,一直都未告知诸卿,诸卿可猜猜,这贞观水稻亩产几何?”

    马周想了想,道:“微臣观此水稻必定高产,亩产当有四百五十斤之多!”

    李世民笑着摇头:“少了。”

    马周忙问:“五百斤?”

    “还是少了。”李世民得意之色更浓,他就喜欢看这些大臣没见过世面的惊讶样儿,超有成就感。

    马周闻言震惊道:“难道这水稻亩产竟有五百五十斤?”

    李世民闻言哈哈大笑起来,他也懒得让他们再猜下去了,神采飞扬道:“朕来告诉你们吧,这贞观水稻,朕派人在不同的地方种了五亩,最高的一亩,产粮七百七十斤,最低的一亩,产粮六百八十斤。”

    众臣闻言纷纷惊呼大叫起来,亩产七百斤的水稻,他们这辈子都没听说过,别说听过了,做梦都没敢想过,这是什么概念,现在就算岭南道那种最适合种水稻的地方,水稻亩产也就两百多斤,撑死都不会超过三百斤,这贞观水稻这么牛逼,亩产七百斤,产量翻了两三倍啊!

    “朕已做好打算,从今年开始,将此水稻推广全国,而剑南、江南、淮南、岭南四道最适种水稻,所以在此四道,必须大力推广,诸卿可有异议?”

    “皇上圣明!臣等无异议!”众臣齐声高呼,语气中满是兴奋之情。

    “好了。”李世民摆手道,“献出如此高产水稻,李浩居功至高,此等大功,不得不赏,诸卿说说,该如何赏赐李浩?”

    此言一出,满殿寂静,唉,又要赏赐李浩了,众臣心中各种羡慕嫉妒恨,李浩这小子年纪轻轻就连番受封赏,而且每次都是大封赏,这让他们不得不眼红啊,现在李世民抛出这样的问题,让他们很为难啊。

384章:长江后浪() 
等了好半天,满殿一个人都不说话。

    “嗯?”李世民蹙眉扫视了一遍群臣,问道,“诸卿为何都不说话了?”

    又等许久,还是没人说话,李世民悠悠道:“既然诸卿都不说话,那么朕就直接封赏李浩了。”

    众臣还是不说话,李世民见没人反对,直接大声道:“科研寺卿,归德大将军,蓝田县侯李浩李诗狂听赏!”

    “微臣听赏!”李浩行礼。

    李世民道:“蓝田县侯李浩进献高产精良稻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功不赏,复赏何人,加李浩食邑五百户,晋勋上护军,授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赐金鱼袋,赏黄金千两,帛千匹,宝马良驹三匹。”

    封赏结束,众臣一脸麻木地望着李浩,眼中尽是艳羡之色,李浩又升官了,虽然到目前为止,李浩的职官只是没有任何权力的科研寺卿,但他的其他官衔却是一升再升,武散官早已达到了从三品归德大将军,这也就罢了,现在还加封了一个文散官,也是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就连勋官都达到了正三品的上护军,要知道,勋官是所有官职中最难升的,没想到李浩勋官升得比职官和散官都要快。

    其实这还是李世民刻意压制的结果,要知道,李浩的爵位已经很久没动了,好几次重大赏赐都没升爵,只是加了食邑,就连赏赐李浩救驾那么大的功劳都没升爵,为什么?因为李世民刻意压制啊,再升怎么升,郡侯还是县公?二十出头的少年郎配这么高的爵位,合适吗?

    众臣虽然对于李浩的升官速度是各种羡慕嫉妒恨,但他们也不得不服,谁让人家李浩厉害呢,动不动就立功,而且每次都是泼天大功,李浩立的那些功劳,换做他们任何一个人,一辈子能立一次就足够他们官升三级了,李浩直接一人包揽,才升了这么点官,已经算是受委屈了。

    对于这个封赏,众臣没有什么意见,于是接下来,继续议事,能比这高产水稻还要大的事,那必定是压轴的,能压轴的还能是什么事,两个字…立储。

    当然,李世民不可能通过这次朝议就将立储的事情定下来,那样也太草率了,起码先看看众臣的意思。

    立储之事一提,有人开心,有人惊讶,李世民坐在高座上查看众臣神态,眉头暗蹙,他不太喜欢那些对立储比较热心的大臣,你们为何这么热心?老子还没死呢,你们就准备找好下家了?

    对于立储之事,众臣纷纷踊跃发言,以前由于太子在位,他们不好争什么,但现在太子之位空出来了,那些站好队的人必须踊跃争取,争来争去也就是吴王李恪和魏王李泰的人,无非这两家,至于李治,呵呵,就李浩一人,哦,对了,还有程咬金秦琼和李绩他们三个,这四人从始至终一眼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