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多少?其他工会会不会参加?这些问题必须在发动之前搞清楚。”
“对,这可不是几万人的问题,其中很可能还有他们的家属,人数很可能高达三四十万人,这么多人的吃饭穿衣问题,需要多少钱?”杨殷也感到这个问题十分棘手。这时候苏俄的援助主要是针对广东政斧,也就是国民党,而且钱也不是很多,前后总共只有几百万,给中国'***'的经费根本不值一提。
陈延年点点头,这个问题他也很头痛,他与邓中夏讨论发动香港罢工时就曾经谈到这个问题,当时也没有能找到解决办法。
“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先不谈这个问题,其他同志还有什么问题?”陈延年决定先放一下,先把其他问题解决了再说:“黄明诚同志,你有什么想法?”
黄明诚在东征时的表现引起区委同志的注意,特别是担任军委书记的周en来同志的注意,周en来对黄明诚在樟木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广东区委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即使在陈炯明统治下,樟木头的工人运动发展非常迅速,90%的工人参加了工会,党在工人中的威信非常高,更重要的是黄明诚不但发展了工会,还发展了农会,他成功的在樟木头周围四个乡组建了农会,正是有了这个基础,樟木头之战中黄明诚才能组织起工友团参战。工友团的参战在战后受到东征司令部的高度评价,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蒋介石和许崇智对在收复地区发展工农运动的态度。陈延年由此非常欣赏黄明诚,他力主把黄明诚调到广东区委工作,随后又派他在全国总工会协助邓中夏的工作,并且准备不久之后再让他去北江地区负责那里的农民运动,今天的会也是他提出让黄明诚参加的。
陈延年点名让黄明诚发言,却给黄明诚出了个难题。黄明诚从心底里赞成在香港发动罢工,而且他不认为经费的问题很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发动起这么大规模的罢工。
“陈书记,我认为经费是可以解决的,关键是要把罢工发动起来,可我对香港工会的情况不了解,还有我党在工人中有多少党员?能控制多少工会?这些情况我都不了解。”
陈延年这下感到自己的疏忽,其实不但黄明诚不了解香港工会的情况,在座的除了香港海员工会的苏兆征外,其他人中对香港工会最了解的恐怕是邓中夏,但邓中夏也只是在前段时间开会时了解了些,真实情况恐怕不是很细。
“是我疏忽了,这样吧,苏兆征同志,你给同志们介绍一下香港工会的情况。”
苏兆征是个新党员,党龄还没有半年,不过他的资历却很深,参加过同盟会,后来又加入了国民党,领导过香港海员罢工,是香港海员工会的负责人。他面孔黝黑,说话孔武有力。
“好,我给同志们介绍一下香港工会的情况。香港工会组织很多,总数有百多个,主要是行业工会,分为三大派;最大的是工团总会派,包含七十几个工会,多属手工业,就海员工会为一大产业工会;其次是华工总会派,包含三十个工会,亦属手工业,重要的只电车工会;剩下的大约有二十几个工会,他们没有组成派别,不过他们却多是大工会,如机器、起落货、煤炭、洋务等工会。”
“香港工人中党员数量不多,不足十人,多为码头工人,除海员工会外,都没有领导权;其实就算海员工会,他的会长也不是我党党员,只是我党的影响力比较强。”
苏兆征介绍完后,原本还有些乐观的情绪完全消失了,这两年内地的罢工都是在党的力量比较强的地区发动的,对这种缺少党组织基础的…,能不能鼓动工人罢工大家感到完全没有把握。
陈延年见大家的情绪有些低落,便问苏兆征:“你看能不能在香港组织起罢工?”
“当然能。”苏兆征毫不犹豫的大声说:“海员大罢工时我们就组织了总同盟罢工,参加罢工的工人高达十万人。海员大罢工胜利后,工人都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我党人数虽少,可是我党的威信很高,特别是目前席卷全国的反对帝国主义浪潮,有利于我们开展工作。我有信心把罢工发动起来。”
“说得好,同志们,我们不能只看到困难,不看现在的政治气候。”邓中夏激动的站起来说:“五卅事件以来,各地风起云涌的抗议显示革命的高潮即将来临,我们必须抓住时机,我们不能孤立的看待香港大罢工,应该把它看成全国反帝运动的一部分,我党应该勇敢的站出来领导这次革命,香港大罢工可以加强我党的领导地位。”
邓中夏激动的用力把手向下一挥:“同志们,我知道在香港我党力量很弱,可是香港工人有勇于斗争的传统,我相信大罢工能发动起来,而且最后也一定能取得胜利。”
“对,经费我们可以请求省政斧提供部分,另外还可以组织内地工人支援部分,我们再自己设法解决部分。”黄明诚受到感染也站起来说道。
黄明诚的提议让陈延年眼前一亮,施卜也表示说可以组织部分工人到广州工厂中做工,杨殷提出在广州建立罢工总指挥部,负责协调各工会的行动。
解决了几个主要问题后,会议迅速转入对细节的磋商。
邵力子进屋的声音打断了庄继华的“神游”,邵力子是新任命的军校校长秘书长,与庄继华不是很熟悉,进门后他见庄继华站在那里背对着蒋介石,而蒋介石居然毫不生气,不禁有些愕然。
庄继华先向邵力子点头算是打个招呼,然后转身对蒋介石说:“校长,我大致想清楚了。”
“好,尽快给我份报告。”蒋介石停顿一下又说:“你先去政治部,那里有一份你的任命。”
庄继华有些意外,新任命,怎么不要我作副官了,让我做什么呢?
带着满肚子疑问,庄继华来到政治部,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一遍嘈杂声,推门一看,人到不少,曾扩情、胡宗南、蒋先云、陈赓、黄蟹、李默庵等人都在,看见胡宗南让他不由有些意外。
这些人见进来的是庄继华,全都有些意外,陈赓首先跳过来,抓住他的手说:“文革,辛苦辛苦,进来坐。”说着把庄继华拉进办公室,然后摁在椅子上,然后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我们首先祝贺庄文革同学荣升;”他故意停了下,然后才拖长口音说:“成为本校第一位大特务。”
陈赓的话音刚落,庄继华就差点跳起来,大特务?情报工作是自己在主持,陈赓怎么知道的。轰,蒋先云、胡宗南等人立刻大笑起来。好像没有恶意呀,庄继华有些莫名奇妙的看看他们。他心中有鬼,脸上便有些愠怒:“陈赓,你说什么呢?我是大特务,我看你才是大特务。贼眉鼠眼的,都不用化妆,完全反派。”
陈赓哈哈笑道:“我这样玉树临风的人,走在大街上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人有学问,为什么呢?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的,就算是特务,绝对是文化特务,不象文革,看上去老实,其实满肚子坏水。”
庄继华有些挂不住了,今天陈赓的话怎么处处对着他的隐秘来呀,蒋先云边笑边对庄继华说:“你来找周主任?”庄继华点点头,蒋先云笑着说:“周主任在对面,是不是找周主任要人呀?”
庄继华有些摸不清头脑,要人,要什么人?见庄继华的样子不象装假,蒋先云问:“你还不知道?”
“知道什么?”
“你被任命为司令部情报科长,负责组建情报科。”
庄继华这才恍然大悟,随即又不明白了,蒋介石这是什么意思?当初的情报处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亮明招牌呢?自己这下的活动可就麻烦了。
庄继华稳定一下情绪,看看陈赓,严肃的说:“嗯,我要打个报告,把陈赓调进情报科。”说完之后他就一扭一扭的向门边走去,捏着嗓子道:“各位长官,本仙姑给你们请大神。”
说完庄继华拉开房门迅速离开,安静片刻,随后传来一阵哄堂大笑。
(未完待续)
第一章 夺军(四)()
从周主任那里庄继华总算得到确实消息,蒋介石在卫戍司令部下新成立情报科,任命他为科长,还把他的军衔长了一级。副科长有两个,一个依然是贺衷寒,另一个是从二团调来李安定。其他就是庄继华在汕头联络组中的人,花春、伍子牛、赵汉杰等人,当然蒋介石还没有把王小山和范汉杰弄来亮相,邓文仪则正式脱离情报科。
拿着这个任命,庄继华心中涌出强烈的不安,周主任见他有些心不在焉,以为他担心情报科的工作,便告诉他需要什么人可以找他,蒋校长吩咐过情报科的人员配备可以优先,庄继华心中苦笑一下,优先?情报人员什么时候可以拿到阳光下讨论了,而且蒋介石早有吩咐。
话到嘴边,周主任桌上的电话响了,周主任拿起电话听到刚听两句便示意他等会,庄继华顺势改口道周主任您忙,我先去科里看看。
走到门边时,他听见周主任说道:“太雷同志,会议主要讨论什么问题,能不能先透露一下。”
鲍罗廷从燕京回来后仍然住在靠近东校场的别墅中,孙中山去世后,他在广州的政治地位不降反升,家里经常人满为患,周en来到别墅后依然等了半小时才见到鲍罗廷,与他一同接见的还有谭平山、陈延年、林祖涵、邓中夏等人。
进了小书房,众人才看见加仑也在书房中,显然他也要参加这次会议,这让大家更感到非同寻常。加仑是广东政斧的军事总顾问,只负责军事问题,鲍罗廷是政治总顾问,不过仿造苏俄党指挥枪的原则,鲍罗廷在顾问团的地位要高于加仑。孙中山吃过军人专权太多的亏,对军人干政持有戒心,故而加仑在广州一般不参与政治问题,只专注于军事。
待众人落座之后,鲍罗廷从书桌后面站起来,他今天穿着一件俄罗斯样式的衬衣,被遭手慢慢从桌后踱出来。
“同志们,今天请大家来是要给大家通报一件事。”在座的都注意到鲍罗廷用的是通报,而不是讨论。
“汪精卫同志提出的成立国民政斧的事情,经过我与廖仲恺、胡汉民、许崇智的讨论,我们认为成立国民政斧的时机已经到了,几天以后将召开国民党的中央常委会,在这个会上将讨论国民政斧的组织条例,顺便说一下,这个纲领将由廖仲恺同志委托陈公博同志起草的。”
鲍罗廷的话在众人中没有引起什么波动,在座的都是广州的'***'高级干部,大多数也在国民党中也担任高级干部,鲍罗廷他们小范围内的讨论早就泄露出来了。鲍罗廷见没什么反应,心中明白他们已经知道了,于是便不在废话,直奔主题。
“今天召集大家开会的主要问题是,今后的工作方向以及国民政斧中的人事。国民政斧拟采取主席制,下设三个部,外交部、财政部、军事部。另外还要成立军事委员以便对军队实行领导。”
军事委员会也是仿造苏俄制度,在体制上保证党指挥枪。对于这点在座的人都明白,不需要鲍罗廷再解释什么,大家都在等鲍罗廷说明会议的议题。
“我请大家来讨论的是我党是否要参加国民政斧,另外就是军队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