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事迹都会被载入史册,仗固然是石落升打的,但是功绩肯定是要算在自己身上,超越历代国君也是肖道成一直以来的梦想。
在朝堂上丞相陈国庆,大司徒李元庆和大司空崔毅三人也都不怀好意的把石落升夸了一个遍,什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一个大宋国柱等等。
陈国庆甚至直接道:“这么多年我大宋只有邓大将军一位名将,每次遇到战事都是邓大将军亲自出马,现在好不容易又新崛起了一位卫将军,以后大将军身上的担子就可以交一点给年轻人了。”
肖道成也是乐得看着他们吹捧石落升,石落升在众位大臣的恭维中不免有些尴尬,侧脸看了一眼邓元觉,邓元觉倒是没怎么在意,还过来鼓励了几句就不再说话。
肖道成见目的达到,也就点到为止,把话题转移到其他问题上。邓元觉毕竟是天下第一名将,以后自己还有很多地方得靠着他,不能让他太难堪了。
肖道成道:“这次齐国水军偷袭蓬莱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我们的济州府也是连接着大海,万一他日有敌人从海上打过来,我们也会面临和燕国一样的处境。早在一年半前,卫将军就曾给朕上书,提议要建设一支水军。朕虽然同意了,但是并没有太重视这支水军,直到今天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以前水军统领的职位只是一个五品将军的编制,朕现在决定把它扩充到三品将军的编制,现任的水军统领黄颂升同时提拔为三品安夷将军,两位副统领也提拔为四品将军。水军练好之后,朕也打算把军队一分为二,陆军由大将军邓元觉负责,水军由卫将军石落升负责,大将军、卫将军,你们二位有什么要说的吗?”
邓元觉、石落升二人一起道:“臣谨遵陛下旨意。”
肖道成之所以这么安排也是有考虑的,大宋原本就没有水军,邓元觉负责全国的军队其实也就是现在的陆军。肖道成只是把新组建的水军交给石落升负责,并没有侵犯到邓元觉现有的利益。这样即使是邓元觉的部下中,有人有不满的情绪,但看在石落升是邓元觉义子的份上也能勉强接受。
早朝之后,肖道成把四大世家的家主和太尉袁成策,以及石落升、刘子玄和几位皇子都留了下来。
肖道成道:“前两日齐帝姜无双秘密派了使者来见朕,说想和朕一起出兵伐楚。他知道我们和燕国有盟约在身,所以也不打算和我们结盟。姜无双的意思是由齐国首先出兵昌黎城,等到双方正式开战之后,然后我们大宋也出兵偷袭吉州郡。之后两个战场就各自为战,相互之间也不再联系,你们觉得姜无双的提议如何?”
丞相陈国庆率先站出来反对道:“陛下,老臣认为不妥,我们大宋才和平了多久,说是快四年了,但是这期间先有对楚、秦两国的防御战,后又有救援燕国蓬莱的海战。虽然这两战都胜了,但是国库了也空不少,刚才陛下又打算增加水军的开支,如果接下来还要对楚作战,老臣怕我们刚刚恢复的一点国力又全部退回去了。”
肖道成已经被接二连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想着自己大宋被楚国打压了这么多年,如果能趁着这个机会拿下楚国几座城池,那就真扬眉吐气了。
肖道成有些不悦,又朝着邓元觉问道:“大将军,你负责陆军,你告诉朕,和齐国两面夹击楚国,你能不能拿下吉州郡?”
邓元觉略微一思考:“如果纯粹从军事上考虑,打当然是有把握打赢,但是刚才丞相的话也说的在理,如果我们出兵。。。。。。”
肖道成摆了摆手,打断了邓元觉的话:“大将军你只要告诉朕能打赢就行了,至于钱粮的事情,就由丞相和大司徒来操心,这一仗朕必须要打,我们被楚国欺负了这么多年,现在我们也该还击了。”
大司徒李元庆是主管国家财政收入的,他比谁都清楚现在国库的情况,根本就支撑不了长时间的作战。但是看肖道成已经决定要和齐国合作,共同对楚国用兵,李元庆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出来泼冷水,只好道:“以国库现在的状况最多只能支持五万大军三个月的开销,如果陛下决心要用兵,不知道大将军有没有办法在三个月之内就结束战斗?”
邓元觉有些为难道:“吉州郡下面有九个城池,楚国也是老牌强国了,就算他们是两线作战,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要想在三个月内全部拿下吉州郡,臣没有把握。”
肖道成微微皱了皱眉头,又问石落升:“卫将军,你怎么看?”
石落升看出肖道成有些不快,但三个月就想拿下吉州全郡,这也不太现实,只好道:“臣觉得大将军说的不无道理,三个月的时间实在太短。如果楚国的统帅不是项通那还好对付一点,如果是他,那更是难上加难。”
石落升的话虽然让肖道成更加不快,但他也清楚既然大宋两位最会打仗的将军都这么说,那三个月就想拿下吉州郡确实不靠谱。
肖道成叹了一口气,用商量的语气道:“那朕只要拿下吉州郡其中的几个城池,你们能做到吗?这次齐国都找上门来了,这样的机会错过就太可惜了,你们再想想办法吧。”
邓元觉和石落升对望了一眼,道:“要想快速拿下吉州郡得满足二个条件,第一齐国方面声势要浩大,最好能动用十五万以上的兵力,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把项通吸引到昌黎城去抵御齐军。第二是我们出兵的时机要把握好,最好是在楚国朝堂上下的目光全部盯着齐楚战场的时候,我们再去偷袭吉州郡,这样才有可能短时间拿下吉州郡。”
丞相陈国庆有点讥讽的道:“大将军想的倒是挺好,但是姜无双也不是傻子,他怎么可能会派大军拖住楚军让我们在后面捡便宜。”
邓元觉道:“丞相说的是,姜无双当然不是傻子,所以臣想向陛下请旨,秘密去一趟齐国,和齐帝以及田无忌商量一下具体的作战方案。如果双方只是各自为战,最后谁都讨不到好处。当年我们大宋就可以三线作战同时抵挡住楚、燕、秦三国的联军,现在两线作战对于楚国来说也不会是什么难事。”
第一百一十三章 田无忌的计策()
陈国庆连忙阻止道:“不行,大将军你是天下第一名将,你的行踪各国都会密切关注,这次和齐国是秘密合作,你若是出现在齐国的上京城,要不了几天就会天下皆知,到时还谈什么偷袭吉州郡。”
肖道成也不敢让邓元觉去,不管自己想怎么打压世家以及邓元觉,但是邓元觉始终是大宋的国柱,如果大宋遇到危机,关键时刻还是得靠邓元觉。石落升目前看也只是有这个潜力而已,真要和邓元觉相比,无论是声望还是能力都差了不少。
肖道成附和道:“不错,丞相说的对,大将军你不能去,抛开和齐国的合作不谈,就是大将军你自身的安危,朕也不能让你去冒这个险,我们还是另派他人替大将军走一遭吧。”
大司徒李元庆道:“臣提议就由领军将军刘子玄去吧,刘将军是大将军的亲传弟子,武艺高强,也久经战阵,他去正合适。”
石落升上前一步道:“臣也请旨和领军将军同去,另外臣和齐国四皇子姜桓楚颇有交情,臣去也能更好的从姜桓楚那多探听点消息。另外齐国的大将军田无忌也是天下仅次于邓大将军的名将,臣也想趁着这个机会和他接触一下。”
石落升和姜桓楚的交情深厚,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在宋、齐两国很多人都知道,石落升也不隐瞒,干脆就大大方方的说了出来。
其实在肖道成心里也不愿意让石落升去冒险,但是一想到如果能打下楚国的几座城池,那自己就真的能成为大宋开国以来最伟大的皇帝,这个诱惑对于肖道成真是太大了。
想到这里肖道成道:“好,那就由卫将军和领军将军同去,二位将军此行除了要注意保密之外,还要注意自身的安危,我们和齐国的关系可没有和燕国那么融洽,特别是卫将军,你刚刚还打败了齐国的水军,要小心他们的刻意刁难。”
石落升道:“陛下放心,这次我们去齐国也走海路,象湖一带的海域已经全部是我们大宋的势力范围,走海路其他国家是不会发现的。”
离开皇宫之后,石落升和刘子玄跟着邓元觉去了大将军府。
邓元觉似乎也没有为刚才早朝的事情而不快,反问二人道:“你们这次去齐国打算和姜无双怎么谈?”
石落升有些疑惑的看着邓元觉道:“就按义父早上和陛下所说的那样,要求齐国至少出兵十五万,我们再出兵。”
邓元觉摇摇头道:“这样我们就危险了,我本意就不打算和齐国合作,齐国也不是真想和我们合作。只是陛下这段时间太顺了,顺到居然会相信齐国,想要和他们一起伐楚,这简直是与虎谋皮啊。”邓元觉在石落升面前也没有刻意隐瞒自己对肖道成的看法。
石落升经邓元觉一点拨,有点明白了:“义父你的意思是齐国会假装和楚国开战,等到我们参战之后,齐国就会撤军,让楚国抽出身来专心对付我们,这样我们也就无暇帮助燕国了?”
邓元觉点点头道:“我太了解田无忌了,他现在就是这么想的,齐国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对燕国的战略上,哪还有精力抽出身来攻打楚国。”
“这些年齐国与燕国之间的战争和当年我们与楚国之间的战争很像,表面上看燕国寸土未失,但其实国力已经很大程度被削弱,本来用不了几年,燕国就撑不下去了。但是这两年随着宋、燕的结盟,两国之间有了贸易往来,燕国缺粮的现象也得到了好转。田无忌发现了这一点之后,于是派姜桓燕率水军偷袭蓬莱,就是想一战拿下安阳,可惜又被你和宁不屈打退了。”
石落升这才恍然大悟:“田无忌要想顺利拿下燕国,首先就得让我们也陷入到战争中,无力去支援燕国,所以他才想出邀请我们联合伐楚的办法。他知道我们大宋这么多年一直被楚国压着打,如果能有机会打回去,以陛下的个性是肯定不会拒绝的。”
“而只要我们一旦参战,他们就从楚国撤军,楚国也不敢对他们进行报复,只能把这口恶气都出在我们身上,到时宋、楚两国又重新进入到战争状态,我们也无力再支援燕国了。”
邓元觉点点头道:“就是这个道理,可惜陛下现在已经听不进任何劝告了,我本来还想着亲自去一趟齐国,然后在想办法把这次的合作给搅黄了,谁知陛下最后却派了你们俩去。”
刘子玄有些不解的问道:“师父,会不会是我们多虑了,万一是齐国真想和我们一起伐楚呢?最近我们也先后打败楚、秦联军,又挫败了姜桓燕的水军,他们说不定是看我们现在也强大起来了,所以才想要和我们联手对付楚国。”
邓元觉笑道:“子玄你现在的想法和陛下是一模一样,陛下就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不妨做个试验,这次你们去齐国谈判,让姜无双出兵二十万去打昌黎城,他一定会假装讨价还价一番,最后还是会答应你们的。”
石落升道:“如果姜无双这种条件都能答应,那说明他真没打算和我们合作,只是想骗我们出兵而已。如果是这样,义父我们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