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旭放下包裹,从中取出许多信封,其中一封书信上写着:
“道可道非常道,吾已经悟出此道边缘,无奈还差一筹。
对了,吾平生未离开大宋南疆,无法领略九州风情,自然难以完成。幼安(辛弃疾的字)乃是北方人士,也精通兵法之道,他一定可以帮到我。”
书信后面的落款是陈同甫,不由恍然大悟道:“去见辛弃疾,那我便是陈同甫陈亮了。”
这才静下心来,根据上次的经验,搜寻陈亮留下来的记忆,登时明白过来,原来自己进入辛弃疾的残魂世界,但却是成了他的好基友陈亮。
这陈亮年少时候才气横溢,志向远大,立志北伐收复中原。放弃了‘入书院修习夫子心法’飞黄腾达的机会,而走了‘实务之道’。
他坚持认为:
“如今华夏九州屡遭屠戮,九州护天大阵已经残破不堪。华夏有志之辈应始终抱着北伐之心,否则大阵继续破损下去,将会被北方天狼吞噬。
没有了护天大阵的守护,天汉一脉将再难有机会得到上天赐予的气运。”
他耗尽半生心血,走遍大宋诸多要塞,又读遍天下经文,感悟‘北伐中原良策、修补阵法之道’。
前几日,他心中困惑不已,去找了书院的圣人朱熹,希望能对自己有所帮助,可惜一番长谈,却是没有成功。
朱熹圣人觉得他所图过于缥缈,九州大阵乃是传送中轩辕、神农、大禹等诸神所留,凡夫俗子岂能修复?
他希望陈亮放弃这个想法,不如改修文道,早日踏入圣人之境。
陈亮以追求务实之道婉言相拒。
朱熹便以‘心中改革之法’游说:
“大宋朝应把精力放在内部的治理之上,让君王的道德变得高尚,让有德之人担任官职;然后进行一场雷厉风行的改革,等国家强大,胜券在握之后,北伐自然水到渠成!”
第200章 与朱熹的辩论()
陈亮见朱熹圣人也没有好的法子,立刻想到自己的好基友辛弃疾。
辛弃疾是北方人,自己是南方人;北方诸多边塞,自己不曾去过,自己无法领会,但他一定可以,或许南北互补,能悟出这‘补天诀’。
…
赵旭这才渐渐明白前因后果,想起柳叔叔所言,陈同甫是在前往辛大人的会面的途中被刺杀,而缘由就是补天诀!
登时明白过来:
“这是陈亮和辛弃疾大人的执念。由于刺客刺杀,两人终于没有见上一面,辛大人和他必定抱憾终身,所以死后这执念仍然留在世间。”
他们的执念只需要彼此见上一面,这又何难?
老子我可是金牌刺客呀,想杀我,那可没有这么容易!
想到这里,心情轻松许多,不就是跑到上饶一趟,见辛大人吗?小意思!
他取出手机探查了这陈亮修为,半步谋神,哇,好一位智谋无双的人物!
可惜武功心法仍是自己的,心中一凉,怪不得被杀手杀了,原来武道并不强。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自己多了一个特殊技能:一定几率促发特技‘激流勇进’;击杀比自己修为高的人,十二时辰内攻防真元增加1成。
正考虑着怎么使用这特技,这时候,有人报,朱熹圣人和周必大两位圣人求见。
“圣人朱熹?莫非他已经寻到法子帮助我悟道了,这可好了,兴许连辛大人都不需见了,这趟精神之旅倒是轻松。”
登时喜出望外,大踏步走了出去。
路上想着另外一个圣人:“周必大是谁?搜寻了一下记忆,惊道:
“原来也是个圣人!陈亮对周必大评价很高呀,真正的贤者,道德完人,半步圣人,大宋的贤相,称他为‘立朝刚正,九流七略,靡不究通’。
我靠,又不是玄幻小说,怎么这么快就圣人遍地走了?”
一边想着,一边出去迎接,见大厅外面站着两个老者,其中一人长得很像学者,另一人却是身材高大而脸庞清瘦,样貌如同野鹤。
他想了一会儿,认出学者的是朱熹,另外一位自然是周必大。
快步上前躬身行礼,笑道:“晚辈同甫拜见两位圣人。”
学者模样老者拉住他,朝清瘦老者道:“子充(周必大的字),待老夫来介绍,这位是陈同甫。”
周必大挥挥手道:“元晦(朱熹的字),无需介绍。同甫早已经名动京师,七年前你们两个在书院‘论道石’上辩论“王霸义利’,老夫至今还是记忆犹新。”
赵旭呵呵一笑,仔细看了朱熹一眼,心道:“原来朱熹长这副模样,这么文弱斯文,是不是考虑替前世千千万万女同胞打他三拳?”
再看第二眼,发觉他眼神深邃无比,宛如无穷虚空一般,暗暗发怵:
“奶奶的,忘了这个位面,这些读书人可不简单。这朱熹可是圣人之身,似乎还是书院的院长,自己肯定打不过他。罢了,还是先向他请教‘悟道心得’吧。”
当下问道:“大圣人驾临,想必是告诉晚辈,这几日的悟道心得吧?”
“哪里,哪里?”朱熹呵呵笑道:“同甫的心法穷究天机,元晦可没有这个天赋。”
“大圣人可是无所不能的圣人呀!”虽然他现在已经是那个胆大妄为的陈同甫,但赵旭骨子里还是带着对圣人的盲目崇拜心理。
朱熹脸上生花,哈哈大笑道:“能被同甫如此夸奖,元晦此生足矣!”
复又叹气道:
“老夫惭愧得很,苦思数宿,仍是未能领悟其中的奥妙。细细想来,老夫一生追求‘格物悟道’,与同甫所悟‘实务之道’大不相同,恐怕帮不上元晦了。”
见赵旭脸上失望,神秘笑道:“恭喜元甫,昨晚老借夫子戒尺推演这套心法,虽未有所得,却有另外一番收获。”
赵旭听到夫子戒尺,知道此物神奇无比,立刻精神一振,着急问道:“还请大圣人说说,夫子戒尺怎么说?”
朱熹神色凝重,低声道:“夫子戒尺显示,同甫将悟道有成,但如何成却也没说。老夫仔细想了一宿,有几句肺腑之言,不知同甫可想一听?”
赵旭心中着急,想着读书人说话真是拖拖妈妈,躬身道:“同甫洗耳恭听,请大圣人赐教!”
朱熹微笑颔首,沉声道:“同甫一生以‘实务’入道,所悟出道自然也是实务之道,虽然也是另辟心境,但终究有所缺。”
“大圣人说得有理,”赵旭连连点头道:“同甫也觉得差了一点,但所缺是什么,却不知道,还望大圣人指教。”
朱熹道:“世间万物各有差别,但终归离不开阴阳太极两字。同甫追求的‘实务之道’如果是阴,那么老夫追求的‘经文之道’便是阳了。
同甫何不到书院修行,弥补下‘经文之道’,如此,阴阳大成,自然同甫追求的补天大道便可成了。”
“大圣人说得颇有道理,同甫深以为然,”赵旭点头道:“但同甫心中有一件心事未了,等了这件心事,自当到书院拜会大圣人,请大圣人传授‘经文大道’。”
朱熹本来脸色愉悦,但听了后半句,脸色一沉,叹气道:“同甫,你能否放下去这个念想?”
“什么念想?”赵旭假装不知,一脸茫然的望着朱熹。
朱熹脸色一惊,仿佛忽然不认识陈同甫一般,呆了一会儿,才重重叹气道:“同甫,你这样会害了幼安(辛弃疾的字)的呀!”
“为什么?”这次赵旭是真得不解,疑惑道:“幼安兄与我乃是知己兄弟,我去见他,他开心还来不及,如何会是害他?”
见朱熹没有应答,继续说道:
“幼安兄南归之后,平生志向便是北伐恢复中原,可是朝廷从未重用他,已经闲居多年。
他平生志向不得施展,人生已经跌落谷底,就像已经被腰斩了数刀的股票,还能害啥?”
赵旭前世喜欢炒股,因此不知不觉就冒出了股票的言论。
第201章 与宰辅周必大的辩论()
朱熹微微一怔,发了一会儿呆,才认真道:“幼安虽然仕图不顺,但却未必是坏事。幼安大才,屡遭挫折,方能专心文道。”
顿了一会儿,接着说道:
“听说幼安回上饶,住在瓢泉,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大宋将多一个圣人,文道定将大兴了。”
见赵旭脸色仍然坚持,意味深长说道:“你此刻去见他,只怕会引得很多人的不满,到时候幼安只怕连闲居的机会都没有呀。”
赵旭回望朱熹,遥头道:
“成为圣人又如何?那终究不是幼安兄喜欢的路。”
顿了顿,悠悠道:
“大圣人应该知道,幼安兄一生所追求的,就是收复中原,北伐金国。
若是让他选择,他宁可做北伐疆场上的一名兵卒,也不愿意成为什么文道圣人。
同甫与他结交,便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北伐中原,强我天汉!”
赵旭说到这里,想停下来,却突然管不住自己嘴巴,停也停不下来,继续慷慨激扬:
“同甫与幼安兄此次会面,兴许会有大机缘,能有所顿悟,悟出足以‘和天狼战决对抗’的心法?
而幼安兄将能再进一步,踏入战神境界;有朝一日,朝廷决意北伐,幼安兄与我便能大展宏图。”
不料朱熹脸色忽然转成忧心忡忡模样,大声叹气道:“同甫,如果真是这样,幼安兄得到重用,那就更令人担忧了。”
“大圣人的话同甫不敢苟同,幼安兄得以重用,有何糟糕?”赵旭实在理解不了朱熹的逻辑,很不礼貌的出声打断。
朱熹望着赵旭,语重心长道:“同甫,你几日前跟我谈及的那套心决,倘若真得成了,且不说幼安兄是否踏入战神境界,以他的性格,必然会再次建议北伐。”
赵旭惊道:“北伐中原有何不可?同甫曾经读过圣人所写的《论兵》一书,
大圣人以为‘财用不足皆起于养兵,十分中八分是养兵,其他用度止在二分之中……’,虽然那时候不曾与大圣人相识,但也能感到大圣人那颗‘立志北伐中原之心’呀!”
“老夫虽然与幼安意见相左,但也是同意北伐的,”朱熹微微颔首,又摇了摇头,道:
“兵者,国之大事,北伐自然更不必说;若要北伐,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以幼安兄和同甫今时今日的威望,一些追求功名的冒险之徒必然会趁机游说陛下,仓促北伐。
如果仓促开战,且不说胜负难定,只怕朝廷财政将难以维继,到时候对天下百姓,反而是弊大于利呀!”
赵旭听得颇为有道理,但不知为何,内心似乎对朱熹的话很是恼火,冷冷道:
“大圣人,如今北方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翘首以盼王师,已经过了一年又一年。我们晚一天北伐,北方的同胞的心就凉了一天,我们就失了一份助力。”
“同甫的话不无道理,”朱熹微微颔首,却继续游说道:
“但老夫觉得当下之急,乃是让天子修行德行,让天子成为圣天子;让有德之人进入朝廷担任官职,然后国富民强,到时候北伐。自然水到渠成。”
赵旭气得一拍桌子,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