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清进来把竹马放在了门口,走到阿丑前面,问道:

    “芷薇已经可以讲话了吗?”

    边上伺候的丫鬟说道:

    “小娘子已经可以喊人了。”

    接着抱过阿丑,对这李清说道:

    “芷薇小娘子,这是清儿小郎君。来,叫清儿小郎君。”

    阿丑在丫鬟的搀扶下站在那里,亮晶晶的双眼看着李清,努了半天的嘴才吐出两个字:

    “……郎君。”

    两只手还舞动着去找李清。李清在边上逗着阿丑玩。

    在场的众人看见这种情形大笑起来,赵氏笑着对老太太说道:

    “阿丑这可是又学了一个新词。之前从来没有说过‘郎君’呢。”

    老太太回道:

    “小芷薇一看就是个聪慧的孩子,怕是别人教一遍就会了。说不定很快就能流利的说话了呢。”

    在场的其他人也都夸赞,随后就把话题说到了李清身上。大抵还是赞叹李清聪明又有才学,跟阿丑真是般配了等等。有人看见李清进来时拿的竹马,也开玩笑道:

    “二郎这就把竹马准备好了,是来迎娶我们芷薇小娘子的么?”

    在一旁的李清听了有些头大,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外面待着了。

    幸好不久有丫鬟过来说寿宴已经准备好,请赵氏和众人移驾去前堂用餐,这才解了李清之围。

    寿宴之上自然是恭贺声不断,大致家家相同,不再细表。

第82章 月圆() 
中秋之夜的洛阳依照惯例取消了宵禁。在洛水之上诸多画舫巡游,两岸流光溢彩,彩灯明烛,灯火辉煌。热闹和狂欢会持续一整夜,第二天早上才会看到从画舫上或者是各个里坊出来很多睡眼懵忪的人。有些是宿醉的游客,有些彻夜不归,却是留宿在了青楼妓馆里了。晚上最热闹的去处依旧是天津桥头、洛水河畔、南北坊市和立德坊、承福坊等几个歌姬所在的场所。

    洛阳各处大街之上同样灯火如织,流动的摊贩,舞动的雄狮和火龙在各坊之间穿梭。有的火龙长达二十三节,舞狮竟然有多达十二个人表演。街上是拥挤的人群,往来穿梭,喧哗热闹。夜市人马杂沓,酒楼之上、丝竹管弦乐声不断。

    洛水之上,画舫依河巡游、灯火溢彩,河水之中被人放了万盏小红灯,灿若星河,十分壮观。有人联袂踏歌,沿游彻晓。

    很多诗会、酒宴也在各处进行,成名的或者是自负才华的读书人都去了各种诗会,以期能展示自己的才华。自然有好事者会在随后的几天中品评从洛阳各处传出来的诗词,洛阳城中流传了哪些新诗,又出了哪些才子,这都是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大约算是那些所谓的才子佳人们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时候的大唐赏月、玩月很是盛行,自然也是少不了有关中秋圆月的诗作流传。

    显贵和豪门,在自家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清雅,至晓不绝。普通人家同样有着自己的中秋佳夜。

    李清也被很多人邀请过,但都一一拒绝掉了。在李清心里,八月十五团圆之夜,自然还是要跟家人待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才是正理。更何况,中秋过后李清就要返回王屋山,不知几何才能下山,跟家中老太太等人待在一起的时间以后会越来越少。

    虽说李清作为后世之人,对李家众人并没有太多亲热的关系。然而自从穿越过来以后,能够幸运的有着这样一个身份,家人百般疼爱,在李清心中还是有着莫名的感动的。至少在李清心里,眼前的这些人是这盛世的洛阳中自己最为亲近的人了。

    偌大的院落中间的小小凉亭之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今夜圆月高挂,众人边吃月饼边赏月,说到月饼,倒是让李清差点闹了个笑话了。

    早晨老太太吩咐仆人准备晚上的月饼的时候说道是胡饼,坐在一旁的李清问道:

    “中秋之夜不是照俗要吃月饼的吗?”

    随后便醒悟过来这时候唐朝的月饼还是胡饼,并没有月饼之说。

    老太太没有听挺清楚,迷惑的问:

    “清儿刚才说什么?”

    “哦。没什么。中秋赏月,我们吃的胡饼也是圆的,好似圆月,何不就叫做月饼。”

    老太太愣了下,然后笑了:

    “还是我孙儿聪明,之前倒是没有人这样叫过。现在想想叫做月饼比胡饼好听多了。巧儿,今晚我们就听清儿的,把晚上要吃的胡饼改称月饼。”

    在边上服侍的巧儿笑着答了。到晚间的时候家中众人也都改口称作月饼。这在李清看来确实算是老太太的宠爱了。其他人大约也是存了好玩的心思,然而月饼确实要比胡饼好听,也不知道会不会把月饼的叫法流传开来。

    凉亭下的案几上摆放着切成莲花形状的西瓜,还有葡萄、苹果、仙桃、石榴等瓜果。除了这些便是准备好的月饼了。月饼上面模印着游月图、奔月图、以及福寿字样等等,众人边吃月饼边赏月,聊天之时也就说到了很多关于月亮的故事。

    老太太对坐在旁边的李清说道:

    “清儿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

    “知道。当年李将军大胜匈奴凯旋的时候正好是八月十五,有经商的吐鲁番人献胡饼给高祖皇帝祝捷,高祖皇帝指着月亮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才有了这中秋节。”

    听老太太的口气还是像对小孩子说话的语气。老太太听了李清的回答大笑,又道:

    “来,奶奶再给你讲一个有关月亮的故事。话说在之前天上有十个太阳,……,后来有个叫做羿的英雄,他有一个妻子嫦娥,……”

    李清在一边暗中微汗,这是要给自己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么?老太太在那里认真的讲,李清就在一旁仔细的听,扮演着一个合格的小孩子。

    “后来啊,那嫦娥就飞到月亮上面去了,人们为了寄托对嫦娥的相思,每到八月十五就祭月。你看,上面还有嫦娥所住的宫殿呢,旁边是桂树和玉兔。”

    李清心里好笑道,这不应该是自己讲给古人听的神话故事么,看来以后这种神话常识还是少说的好,免得有前人讲过,闹出笑话来。

    “听说当今圣上还去过月宫呢。上面是‘广寒宫’,圣上都看到嫦娥和仙女们在奏乐起舞,回来后,圣上就作了《霓裳羽衣曲》。要不为什么现在都流行这支歌舞呢,听说是仙曲。”

    在旁边服侍的丫鬟们笑着跟李清说道。这算是一个流言了,但是人们总想着神话某些事情,虽说涉及到当今圣上,但大抵还是不会有人去追究这些。

    李仁济坐在边上,一晚上跟老太太聊些家常,偶尔会提上两句生意的事情,但大多时还是说起家中李瑞、李清这些孩子们的情况。

    李仁济在边上看着李清,笑着说道:

    “正好中秋节,家里人都在,要不二郎做首诗吧,某还从来没有见过你作诗呢。”

    这倒是实情,李清之前流传的两首诗作写出来时李仁济都没有在场。凉亭中诸人都拍手称好,丫鬟仆人们也都笑着起哄。

    李清这时候算是盛名在外了,因为家里人平日里都能碰见,倒是没有把李清作为名人看待。这时候见李仁济提议让李清写首诗,都欢心期待。

    “好啊。作什么样的诗呢?”

    “就以中秋为题好了。”

    老太太及众人看着李清,心中大约想着李清应该会思考一会儿,毕竟古今以来能七步成诗的只有曹植。

    待看时,众人也没见李清思索,只是放下手中的月饼,望着天上的一轮圆月,朗声诵道: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是苏轼的一首诗。本来李清想着流传更广的一首李白的《静夜思》,但是不清楚这时候李白是否已经写过,没有引用。临时想起苏轼的这首《中秋月》来,倒是更为合题了。

    值此中秋之夜,月明星稀,银河高远,天空玉盘高悬,形象贴切。两句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后一句更是有月圆缺,人聚散的抒情之情。

    李清吟罢这首诗,想起自己穿过千年的时光来到这里。去年此时,还是在自己熟悉的校园,憧憬着以后美好的生活,这时候却是仰望着万古同一的明月寄托自己的相思,不知道明年自己又是在哪里。心中感慨,不免有些悲上心头。

    然而这首诗在老太太等人心中就是另外一种意思了。众人听到这首诗,想着李清以后去往王屋山上修行,离别家人,不知能否常见。今年家人欢聚赏月,不知道明年可否如一。而李清在山上是否可以经常回来看望一下家人。

    千人千思,这时候凉亭中的几人都在品味这首诗词,各种滋味不尽相同。

    过了片刻,老太太才又笑着说道:

    “没想到清儿能写出这样一首好诗。明天不知道洛阳城中又会怎么评价呢。”

    李清说道:

    “只是一时兴起,算不得好诗,还是不要外传的好。”

    这时候的洛阳城中算是进入到了中秋夜的高潮了,洛阳各处,洛水之上、天津桥头、南北两市、各个里坊之中人们对着同一轮圆月谈古论今、赋诗作词、附庸风雅、高谈阔论。

    在承福坊的金凤楼上,灯火璀璨,人声鼎沸。这时候一场诗会正在进行,参加的人是洛阳城中最为有名的才子们,韩知贤、郑远明、高子玉等人俱在,旁边是金凤楼的楚三娘和另外一个红牌在边上作陪。酒过三巡,众人赏月作诗的心情刚被调动起来,席间也有不少的诗词出来,众人相互点评一番,互相吹捧。

    其实今晚整个的洛阳城大约都在关注着这场诗会,毕竟洛阳有些名气的才子都被请到了这里,很多人是看好诗会之上能有新鲜的佳作出炉了。

    韩知贤刚才也作了首咏月的诗词出来,被大家一致评为到目前为止本场诗会最好的诗作。众人都传着观看,边上的楚三娘已经开始调试乐器,想着是把这首诗吟唱出来。

    韩知贤走到在窗前落座的郑远明前面,问道:

    “郑兄,今晚有什么新作没有?”

    “韩兄珠玉在前,郑某哪里还敢献丑。”郑远明笑着说道。

    “郑兄自谦了。韩某不过是偶拾。算不得好诗。”韩知贤拱手谦虚道,

    “郑兄跟那‘神童’应该算是交好,今日怎么没有请来,倒是让我等觉得有些遗憾了。”

    李清在之前的两首诗算得上是轰动,就连韩知贤后来品味这两首诗的时候也自承没有这份功力。只是后来李清随司马承祯上王屋山修道,这些天并没有待在洛阳城,名声倒是渐渐地不再被人提起。然而,两首诗的影响还在,在韩知贤、郑远明和高子玉这样的才子心中依旧会想,如果是李清的话,今天又会有怎么的诗作呢?

    郑远明笑着说道:

    “之前去请过,说是难得下山一次,想在家中陪陪老太太。听说就连张相家的宴席也是辞了的。”

    那韩知贤点点头,说道:

    “倒是可惜了。今天如果他在,不知道会有怎样的诗作?这上了王屋山修道,怕是以后诗坛会少了一个大诗人了。”

    洛阳城正沉浸在中秋月夜的狂欢之中,而此时的王屋山上却是静悄悄的。在天坛山顶,同一个明月之下,司马承祯和众弟子们也再赏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