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林甫一一看下去,不时点头。

    奏折上面有朝廷的法令以及解说,官府衙门的介绍,也有市井之间关于民生方面的东西,以及长安和大唐各地的一些新闻,甚至于还有大唐各处官府所取得的成就。

    除此之外,还有专门刊登才子的诗词歌赋的版面,另外比《长安时报》多的一个版面是介绍经义、书学、算学等科举考试项目的内容。这这些方面,朝廷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李林甫看到这个内容,赞道:

    “陈少监果然是奇才,这两个版面一出,那些读书人还不争相购买官报。”

    “李相谬赞了。”

    陈希烈笑道,

    “若是内容没有什么违禁之处,下官就让人开始筹印报纸了。不过这官报还没有正式的名称,要李相多多费劳。”

    官报的名称自然不是陈希烈所能随便起的,这种事情自然想着拍李林甫的马匹。

    李林甫想了一下,说道:

    “圣上对此很是关心,待明日进宫,本相请圣上定夺。”

    陈希烈说道:

    “是。不过官办报纸,开销甚巨,这花费的钱两……?”

    “既然是官办,自然是朝廷出钱,你去户部让他们专门批一部分钱出来,有为难之处去找王鉷。”

    “是。这次的官报是集贤院、国子监、翰林院等一同筹办,那以后主办应该是谁怕会有争执。”

    陈希烈有些担心道。

    李林甫笑着摆手道:

    “都不用争执,主办就放在中书省下。”

    李林甫这时候是中书令,这是要自己亲自抓官报一事了。

    陈希烈看了看李林甫,没有再说什么。

    这里李林甫和陈希烈在商谈官报的时候,位于长安东市的文渊斋后堂,李清直起腰来,拍了拍手,笑着说道:

    “成了,这些天总算没有白忙。”

第214章 推动历史向前的一步() 
“先拿去试印一下,看成不成。”

    已近旁晚,外面的光亮暗下来,文渊斋后堂灯火摆动,李清将手中最后一块活字放进字盘中。

    贞焕手中拿着几页纸,是下期《长安时报》的手写样稿,他有些激动地看着直起身来的李清,嘴中喃喃没有发出声音。李清拍拍手,指着眼前的字盘说道:

    “活字还是太少了,勉强只能排出这么一版。这个暂时还是用不上,不过可以试着印几份出来,跟雕版的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妥之处,再慢慢改进。”

    贞焕这时候反应过来,摇晃了一下脑袋,迟疑了一下,有些难以置信地说道:

    “小郎君,这就成了?”

    李清看了一眼贞焕,笑着说道:

    “哪有这么容易,现在只是试验一下,问题应该会有很多,暂时还是指望不上这个活字印刷。至于以后能不能用上这种印刷方法,还要看贞掌柜和店中伙计的努力。”

    从最初第一期的《长安时报》开始,李清就想着看能不能把活字印刷给弄出来,作为后世之人,李清自然知道活字印刷不管是效率还是成本都比雕版印刷要有优势的多。

    而这时候雕版印刷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更不要说是活字印刷了。

    《长安时报》的发行受到雕刻时间的限制,几乎半个月才能出一期,这还是在店中伙计没日没夜的忙碌中才完成的。这完全失去了报纸的时效性,以至于《长安时报》刊登的新闻几乎都是半个月以前的消息,而这些消息有的早就传遍了整个长安。新闻最重要的就是时效,这样一来人们慢慢对报纸上刊登的新闻就失去了兴趣,长此下去,报纸就变成期刊了。

    雕版在刻好以后虽然印刷起来比较方便,但是也有问题,因为损耗的原因,能够印刷出来一万份已经是极限,再接着印下去,刻好的雕版就损坏掉了。这也限制了报纸大量发行。

    最开始李清跟贞焕说起这活字印刷的时候,的确是吓了贞焕一跳。贞焕经营文渊斋,搞雕版印刷,说起来也算是眼光独到、意识超前之人,但是这种活字的印刷在此前是完全没有想到过的,以至于李清说起的时候,贞焕脑子里面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于是李清不得不亲自出马。虽然李清也不清楚活字印刷具体该怎么做,但是毕竟有一个大致的思路,不至于完全抓瞎。

    李清知道活字印刷最初用的活字应该是泥活字,后续还出现了木活字、铜活字等等。但是这里是长安城,哪里去弄合适的泥土去,更何况,泥土的选择、活字的雕刻和烧制都需要不断的试验。而铜活字花费就太大了,这时候的铜可是稀有的资源,所以李清直接选择了木活字。

    文渊斋经营雕版印刷,适合刻字的木材根本不缺,另外有雕刻手艺的伙计,既然能够雕刻整版的字体,单个的活字雕刻起来也不是太难,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雕刻出来的字体大小要一致。

    即便是这样,在木材的选择、活字的雕刻上面也浪费了不少的时间,用了近乎一个月的时间才雕刻出两千常用的活字出来。

    待活字雕刻出来以后,李清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效果如何,于是把将要发行的最近一期的报纸手稿拿过来,花费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用活字排出版面来。

    贞焕忙放下手中的手稿,从旁边拿过来早就准备好的墨汁,小心的用刷子把墨刷在字盘中的活字上面,招呼旁边的两名伙计把白纸轻轻地覆在上面,用一个软锤轻轻的拍打纸张,待活字上的墨迹完全显现在白纸上以后,贞焕把纸张从字盘上揭下来,吹干上面的墨渍,拿到李清面前:

    “小郎君,请看。”

    李清接过来,刚才的白纸已经变成了一版报纸。

    “拿一份雕版的过来。”

    李清吩咐道。

    早有伙计跑过去把刚刚用雕版印刷出来的同一版报纸拿过来,李清把这张报纸放在灯光下比较。

    大致望过去,两版的报纸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同样的字体,几乎一样的大小,但是仔细看,还是能看出很多不同出来。

    活字印刷的字体间距要比雕版印刷出来的大,另外也不太整齐,里面还有十数个字的字迹模糊,没有雕版印刷出来的好看。

    李清有些遗憾的摇摇头,一旁的贞焕脸上却尽是欣喜,没有一点遗憾的样子。也难怪,毕竟这是用活字印刷这种方法第一次印刷,能够有这样的质量已经远远超出贞焕的期待,而在李清这个后人眼中自然并不会太过满意。

    贞焕惊喜地说道:

    “小郎君,看来这活字印刷的确可行。”

    看着活字印刷出来的报纸,李清说道:

    “活字印刷还是要改进,刻字要有一个标准出来,大小要一致,有些活字要重新修一下,排字要整齐,印刷还要反复试验。”

    “是,是。这些事情交给我和店中的伙计就好了,定会让小郎君满意。”

    贞焕连声说道。

    自李清接手文渊斋之后,贞焕就对李清这位年轻的侯爷愈加敬佩。

    报纸的创办、活字印刷的发明,在贞焕眼中完全就是一种奇迹,这在贞焕之前是从来没有意识到的东西,竟然出自一个年纪不过十六七岁的少年手中,怎能不让贞焕感到惊讶。

    有一次贞焕无意间听到过来店中的那些学子谈论起几首李清之前所作的诗词的时候,才知道平日面带笑容的侯爷居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才子,这让贞焕更加崇敬了。

    位居显位,身怀才华,待人平和,而又有如此奇思妙想,不似贞焕印象中那些高官显贵、书生才子一贯的模样,兼之年轻、前途无量,倒完全像是一个完美之人。

    “剩下的还要劳烦贞掌柜和店中的伙计,也不用太急,慢慢来,总要试验到跟雕版印刷出来的一样才能使用这活字印刷。”

    李清点点头,看着房间中摆放的这些活字,接着说道:

    “以后用到的活字会很多,活字这样摆放,排字的时候拿这些活字不太方便,到时候做个旋转的轮盘出来,把这些活字按照规则摆放起来,方便找字。”

    贞焕答了。

    李清看着后堂忙碌的伙计们,接着说道:

    “过几日便是新年,大家忙了这么长时间,等这期报纸印出来之后,给伙计们放个假,清闲几天。”

    贞焕听到,愣了一下,给伙计放假的说法看来又是这位小侯爷的新奇想法了,虽然店中的伙计平日里也可以有空闲的时间,但是这些伙计从身份上来说现在应该是侯府的奴仆,给奴仆专门放假的事情贞焕还从来没有听说过。

    贞焕见李清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答应了。

    这时候,昆仑从外面进来。李清看到,笑着说道:

    “我就先回去了,这里有劳贞掌柜了。”

    夜色朦胧,东市之中静悄悄。贞焕看着远去的马车,想着自见到李清以来发生的所有事情,回身望着后堂中的一切,竟然感觉这一切有些不真实了。

第215章 来自官方的竞争() 
天宝四载最末的几天,长安城最热闹的是各处迎接新年的表演,然而让人议论最多的却是官方报纸《唐皇明报》。

    赶在新年的前几天,由中书省主持的官方报纸《唐皇明报》正式刊印发行。李林甫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唐皇明报》一次性刊印了三万份,其中一万份通过驿站送往大唐各道州县。长安城中两日之内两万份报纸就一销而空,势头完全压过了最新一期的《长安时报》。

    《唐皇明报》依旧模仿了《长安时报》的体例,把整份报纸分成了八版,首版登的是当今圣上李隆基创办官报《唐皇明报》的谕旨,其余版面刊登了诗词歌赋、文章故事、民生消息还有朝廷各个府衙的介绍。

    而能够让长安城百姓议论纷纷的还是一则来自边关的消息——朝廷在青海、碛石大胜吐蕃,俘敌全数而还,这件振奋人心的消息刺激了官报销量的猛增,后续的报纸在持续的加印中。

    清晨的阳光照耀,暖洋洋的洒在李清居住的院子里。李清坐在那里,边吃早餐便翻阅着《唐皇明报》。对于李林甫等人的反应,李清还是有些佩服的,没想到这么短时间之内就把官方的报纸给弄出来了。

    手中的这份《明报》不管从用的纸张、排版还是字体的雕刻上都要比《长安时报》好一些,内容上面虽然在李清看来没有《长安时报》登的有趣,但是做为官方发声的代表,内容上也有不少出彩之处,至少让李清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办是没有办法做的更好的。

    真是人多好办事啊,李清笑着摇了摇头。

    《长安时报》最新的一期在做了充足的准备之下才堪堪印刷出来五千份,没想到官报一出手就是三万份。

    想到朝廷能够动用的人力物力,李清暗自筹算了一下,这一期的《明报》虽然销量在三万份以上,但是依旧成本大于收入。

    李林甫为了创办《唐皇明报》,专门从集贤院、崇文馆、国子监等地方抽调了不少的人,还把负责印刷皇家藏书的印书坊改印报纸,所花费的成本远不止万贯。当然,李林甫也没有想着去盈利,甚至于连盈利这个念头都没有在李林甫的脑海中闪现过。

    虽然官报可以不考虑盈利的问题,但是李清不能不考虑,《长安时报》不能不考虑。只有《长安时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