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身旁的军官额头涌出的汗水……
“大岛同志,现在裕仁之所以向我们让步,是迫于民众的压力,如果我们不接受,到时裕仁就有了充足的借口,看!我邀请了他们,他们却不愿意来!我们不能授予他们口实,同样也不能做视着革命的最好机会的错过,这一次你去东京的路上,要做的就是沿路演讲,演讲的目标非常简单,一是鼓励革命群众,二是分化瓦解反动军队!群众将是我们瓦解这支皇军最有利的武器!不瓦解皇军,我们永远不可能真正掌握政权!”
脑中浮现起临行时与福井川等人开会时,他们的交待与福井川的表情,大岛康行的眼中闪出一丝狠毒之色,尽管在外人看来大岛康行与福井川是一对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但实际上那只存在于过去赤军在深山苟且偷生之时,尽管即便是要新泻大岛康行依然沉迷于女色,但实际上却一直在寻找着与福井川这位红军之父抗衡的机会。
将社工党与赤军放给以福井川为首的六人委员会,并不是因为大岛康行不迷恋权力,而是大岛康行面对现实做出的无奈妥协。几年前红三月谷地的沦陷,日本社工党可谓是损失掺重,党的大多数领导者都牺牲在反动派的屠刀下,大岛康行、福井川是党内活下来的最后的领导者。
几年来,社工党几乎不复存在,只有福井川领导的赤军代表着社工党,而赤军却一直被福井川劳劳的掌握着,后来社工党的重建亦是以赤军为基础,可以说福井川一直都掌握着的赤军与社工党,自知势力薄弱的大岛康行自然不会冒着与福井决裂的危险与其争权夺利。
暂时的妥协保住了大岛康行这面日本社工党领袖的旗帜,现在对于大岛康行而言,这面旗帜却是最为有利的武器。
“主席,恭喜您,您看,人民是站在您这边的,他福井不过只是一介武夫,而您才是我们真正的领袖!只有您才能够拯救日本,带领我们建立新日本!”
站在的大岛康行面前的北川枫用一种有些激动的神情对大岛康行表着忠心。作为投机者,北川枫并没有选择投入如日中天的福井川的旗下,毕竟在赤军和社工党之中,有着太多的人投入了他的怀抱,但是作为社工党主席的大岛康行,却是一个不错的投机目标。
北川的话让大岛康行神情一变,虽然口气中带着些责备之意,但眉间却显得颇为自得。
“北川同志,注意你的用词,福井同志是最坚定、最可靠、最无私的革命者!如果没有福井同志,或许社工党早已失败了!”
主席的教训让北川一垂首,神情中露出些许惶恐之色。
“主席教训的极是,北川莽撞了!”
心情不错的大岛康行拍了拍有些惶恐的北川的肩膀。
“北川同志,我明白你的忠心,但你要知道一点,在我们没能稳定政权之前,福井同志将是我们最亲密无间的战友,明白吗?”
“主席,从新泻发来一份电报,是革命军事委员会发来的!”
“六人委员会!”
接过电报的大岛康行在听到那个革命委员会时,眉头禁不住一扬,在心中恨恨的骂着这个福井弄出的什么革命军事委员会,正是这个以福井川为首的六人委员会彻底架空了自己的权力,“战争时期,一切政令均应优先服从军事需要!党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将决定酒店的工作!”
权力可以改变一切!即便是曾经最亲密无间的战友,亦会因为权力的纷而导致决裂。
在群马县西南部,近乌川与礁冰川汇流处的高崎,这里只是遭受余震波级,但在高崎城内却见不到几处完好的建筑,到处都是战争创伤留下的痕迹,赤军与皇军曾在一个半月前在此激战长达一周,双方死伤数万人,曾经这是赤军控制下距离东京最近的城市。
8天前,当东京发生革命后,曾经被赤军统治近一个月的高崎几乎是东京起义后的第一时间就暴发了大规模民众示威游行,尽管城外驻了第十七师团近两万余人的皇军,但是因未接到东京的直接命令,军队在面对着民众逮捕官员以及警察时,尽然出其的沉默了,9月4日,几乎是在军队的坐视中,高崎的市民和城周的农民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这是日本第一个由民众自发建立的苏维埃政权。
自这个政权建立之后,高崎就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境地,他被“反动势力”包围着,甚至于在城外还有一个对赤色政权充满敌意的皇军整整一个师团,也正是从那天起,军队和手持刀棒少量武器的“赤卫队”对峙着,但这对峙的局面随着第二天天皇邀请社工党组阁的电报而宣告结束。
在夜幕降临后,高崎城内的主要街道上,一盏盏路灯依然没能亮起来,这种黑暗已经笼罩着这座城市近三个月,对此高崎的民众早已经适应了下来。
在漆黑的街道上,一个青年快步在路边走着,青年显得有些踌躇满志,在街道两侧随处可以看到那些宣传口号和宣传画,街头偶尔可以看到来回巡逻的赤卫队的队员,这些平民打扮的赤卫队员与普通百姓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臂上的红袖章。
青年很快拐入了一处漆黑的巷道之中,在黑暗的掩护下青年来到巷道的朝着城外走去,十几分钟后,青年来到了一处木栅栏旁,木栅栏被掀开了一个大口子,在一旁站着几名身着茶碣色军装的士兵,这些士兵看到青年来到之后,显得非常高兴。
“欢迎你,革命委员同志!”
随后一行人悄无声息朝着林栅栏附近一处大帐蓬走去,那处大帐蓬内亮着灯,透过灯影可以看到里面已经挤满了军人,大都是普通的士兵,根本没有军官,甚至都看不到多少军士,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大都带着武器。
“……他们不同意我们组建士兵委员会,说明他们害怕士兵们团结起来,一些同志说,既然长官们不同意,那么我们就不去做,我想问一下我的革命士兵们,难道革命者做事需要反动派先同意吗?告诉我,革命的士兵们!”
那个踌躇满志的站在一个桌子上,面色严肃的大声喊道,在军队之中建立士兵委员会,从反动军官的手中把军队控制权夺回来,是社工党主席大岛康行同志在南下的途中演讲不断强调的一个问题。
“……不需要!”
上百名士兵发出的呼喊声瞬间打破了寂静的深夜。
“革命的士兵们,日本革命的曙光已经出现,现在是由你们完成日本革命的时候了!……工厂不应该属于资本家,而应归你们所有,土地不应该属于地主,而应归农民所有!军队不应该属于军阀,而应归最广大的士兵!归士兵委员会!打倒反动军阀和资本家的政权!整个日本六千万被奴役的慢众以希望的目光注视着你们,勇敢的的士兵们的决定!……”
在
“我们现在很难控制军队,那个大岛康行每天只走几十公里,沿途不断的做演讲,甚至还跑到军营中做演讲,在第三师团、第五师团已经出现士兵拒绝服从军官命令事件,还有一些士兵系上红布条,军官们不得不下令将这些叛徒处决,可哗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些师团下令收缴士兵的武器,我们不收缴武器,至少也要把子弹收回来!谁知道这些士兵会不会被城内的那些赤化分子鼓动!”
大岛纪夫师团长揉了揉有些肿胀的太阳穴,不无头痛的说到。如果有后悔药的话,大岛纪夫绝对不会再坐视城里的那些暴民夺取政权,当初是因为没有东京的命令,自己只能坐视,而现在那些暴民却把自己逼到了不得不动手的地步,再这么任其发展下去,不久之后,皇军或许真的有可能成为历史。
“我们有什么办法,东京不准我们开枪,他们同意让社工党组阁,但是却命令我们必须要保全军队!怎么样去保全军队?像第五师团那样,一次枪毙数百名士兵吗?你看看现在松下次郎面对的困境,他甚至要求宪兵保护他的安全,收缴子弹,赤军没有子弹给他们吗?都是那些该死的政客,如果他们早下决心,我们需要像现在一样委曲求全吗?”
佐腾庆二几乎是语带不恭的咒骂着东京,一方面东京要求军队要遵从命令,避免与赤军再次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东京又让军官必须要保全军队,可是在现在这种全国都呼喊着革命的情况下,军官难道用嘴巴去保全军队吗?
军队的维系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命令,命令的前提是军纪,过去如果有士兵叛乱的话,直接枪毙就行了,可是现在,枪毙一个士兵,可能会让几百名士兵心生叛乱,而军营外的那些社工党的活动家就会找到借口鼓动士兵叛乱,为了自保,佐腾庆二相信他们可能真的会那么做。
“昨天,第五十九联队有一百名士兵联名要求成立士兵委员会,要求士兵委员会同军官共同享有指挥军队的权力,任何未经士兵委员会同意的命令都是不合法的,这群叛徒,他们忘记一个月前,他们还和赤军拼命吗?”
大岛纪夫重重的长叹一口气,举步维艰、苦心维持诸如此类的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此时大岛纪夫的心情,作为一名刚刚晋升的少将,大岛纪夫原本曾寄望于这场剿灭赤军的战争为自己带来荣耀,而此时,大岛纪夫只希望能够做到东京的命令,保全军队,防止军队被赤化分子所用!
可现在这个最基本的要求,竟然成为最难完成的一个任务。
“师团长,你看看现在的皇军还是皇军吗?有多少士兵是战前入伍的老兵,都是一群征集过来的新兵,就连很多军官半年前都还是预备军官,东京让我们保全军队,如果是过去的皇军,根本不需要东京的命令,我们就能保全军队,可是现在……”
佐腾话刚说一办,办公室的门突然撞开了,一名少佐急匆匆的闯了进来,甚至于忘记了行礼。
“长官,城内的苏维埃革命委员铃木跑进了军营,正在鼓动士兵暴乱!”
“什么……立即命令宪兵队,把那个该死的铃木逮捕起来!凡是参加集会的士兵一率禁闭,如果反抗的话,就杀死他们!”
一拍桌子站起来的大岛纪夫直视着眼前的少佐,拍桌的右手或许是因为疼痛或是其它的什么原因,以至都有些颤抖。
“叭、叭……”
十多分钟后,一阵凌乱的枪声打破了高崎城北军营的寂静,几乎是在枪声响起的瞬间,军营内就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谁也未曾想到,第一声枪响,竟然是会在一支曾经与赤军酣战月余的部队中打响起,很多时候总会发生一些意外,而这些意外最终将会改变历史……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三卷 新时代第7章 两个相似的人(祝新春!求月票!)()
“日本的革命之路与俄国有着显着的不同,在俄罗斯,很多俄罗斯人直接选择抛弃沙皇,但是在日本,天皇具有绝对权力,国事方面的一切决定都需要由他批准,因为他代表整个国家。他的臣民们把他当作神。孩子们受到警告,如果他们直视天皇的脸,他们就要瞎眼。如果某一个演说家提到“天皇”一词,全体听众就会立刻把姿势坐正。如果某个记者贸然问起天皇的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