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市民的奋斗-第1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时,更多的战士则在那里挖着防寒的地堡,在过去的一个半月中,莫斯科城外两军激烈的交战,已经摧毁了战区内的绝大多数建筑,冬季的即将到来,保暖的棉帐蓬的迟迟未能运抵,令他们不得不用选择挖地堡筑建地窝子的方式,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冬,俄罗斯的冬天,没有热风机供暖和棉帐蓬这地方就不再是人呆的地方,到那时也许只要一个晚上,曾经生龙活虎的战士就会变成冰棍。

    当战士们在为冬天的到来忙活着的时候,距离莫斯科近200公里外的一座曾属于苏俄高层官员疗养院的前贵族庄园内的草坪上,两名已经换上大衣的军官在草地上渡着步子。“看来……很快就会降温了!”

    有些担心的朝着北方阴霾的天空望去,张镇国的脸上尽是忧意,作为俄罗斯方面军群司令官,自己必须要为6个军群,近400万国防军将士的安全负责。

    “元帅,空军已经向我们空运了8。654万吨防寒被服,虽然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供应充足,但至少降温后,前线的官兵绝不会穿着秋装打仗!”

    作为元帅的亲自,王家政试图让元帅宽下心来,原本这一仗的进展非常顺利,但谁曾想……意外总是会发生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

    “而且现在我们已经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车辆,从俄罗斯经公路运来的物资正源源不断的……”

    “就俄国的那些破路,汽车一个小时能跑30公里都是得天保佑,为了保障通行,5吨卡车只能装2吨物资,其它吨位的车辆也是一样,陆路现在只能应急,我们现在储备的物资只能满足24个战斗日的需要……一台取暖机一个小时需要多少汽油?光是部队取暖用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不可能不让士兵用取暖机!除非……”

    “所以,联勤司令部压跟就没给我们运来取暖机!”

    联想到物资清单中压跟就没有取暖机的影子,张镇国的脸上露出嘲弄的之色。

    “那群混蛋,他们不知道这里的冬天有多冷!”、

    张镇国破口骂了一句,任何一名身处前线的将帅会不抱怨联勤司令部,准确的来说,无论是后者如何他们永远不可能满足前线将帅和官兵的需求,无论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甚至于在平时也是如此。

    “如果我还在西北,我一定把那群人送进冰库里,冻上个十天半个月的!”

    “元帅你并不在西北不是吗?”

    王家政轻轻的应了一句,同时打量了一下元帅,思讨着战争结束之后,元帅的未来,对于元帅而言他的未来很简单,无非继续服务于军界,最终以国防部长之类的要职退休,要么投身政界,以元帅的脾气来说,显然他并不适合置身政坛。

    总理之所以将元帅安置于突劂斯坦,或许其中的根本原因除去他的忠诚之外,更重要的是想借助突劂斯坦特殊的环境保全元帅。

    “有时候,我们置身其中,很多事情都要去无视他!”

    出人意料的张镇国的唇间冒出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来,然后抬头朝着远方看去。

    “元帅,你是不是说……”

    王家政的话只说了一半,作为元帅的副官尽管自己只是一名中尉,但也知道现在司令部参谋部的参谋们在私下间的谈论,几乎是在他们得知德军的行动时,大都是先长舒一口气,然后脸上多少带着些难看之色。

    尽管司令部多次向参谋部提出要加强侧翼防御,谨防德军的军事冒险行为,但来自西北的指示,却是让他们必须要“毫无顾忌的向苏俄展开大胆的大纵深军事进攻”,无需担心来自侧翼的威胁。

    甚至在司令部情报部门侦知德国东方占领区德军异常集结时,西北的命令仍旧是要求他们必须要“保持对德国谨慎的防御政策”,以免刺激德国方面,显然对于1917号而言,至少在此之前德国并不是实质上的威胁。

    但是1917号面对多方情报表现出的异常,却不能不让人心生怀疑,毕竟过去那里从未轻视过任何可能的威胁,但是这一次,他们表现的甚至于可以用愚蠢来形容,全没有了过去的谨慎与小心。

    甚至于连同总理的表现都同样的出人意料,几乎所有人、所有的报纸都相信总理在接到德国进攻的第一时间,表现出的震惊说明此事对总理的突然性,但总理为什么会对诸多警告一无所知,甚至于默视?对此没有人知道答案。

    “我们现在必须要无礼的是我们所面对的困难,我们的行动绝不能因暂时的困难而放缓或停止,困难才是我们需要无视的明白吗?”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三卷 新时代第281章 绞杀() 
北方吹来的寒风将空气中的硝烟吹散,在满是废墟的街道上,灰色的、斑纹的、丛林的尸体散布在满瓦砾间,枪声、爆炸声在城市的上空回荡着。

    看似了无生息的街道上,一张纸征被风轻轻卷起,在风的吹动下,随着风慢慢的飘着,终于纸片落在一堆瓦砾旁边,这时一双碣色的军靴踏在了瓦砾上,然后一只手拾起了地上的这张纸片。

    拾起照片的海因里茨看着照片背后清秀的字迹,尽管不知道这些方块字的内容,但海因里茨想当然的认为,这应该是某一个中国士兵的妻子或恋人寄给他的。

    翻过手中的照片,海因里茨一愣,照片中是一个面貌平凡的女人,怀里抱着一个用精细绣花襁褓包裹着小婴儿,母子都在笑,笑容灿烂而满足。

    “她或许还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经阵亡了!”

    尽管不知道照片的主人是生是死,但同样作为军人,海因里茨却知道一点,对于战士们来说,他们可以抛弃一切,但绝不会抛弃自己的恋人或妻儿的照片,自己在战场上拾到这张照片只说明一个问题。

    照片的主人已经阵亡,否则绝不会留下这张照片。

    听到身后的脚步声,海因里茨回头看了下自己的班中一个年青的小伙子。

    “魏尔姆!你看看照片上写的是什么字!”

    魏尔姆在高中时他曾参加过中德友好协会,并且作为交流生去过中国学习长达一年,他是班里唯一会说中文的士兵,尽管他的中文并不流利,但至少他可以告诉自己照片背后的是什么字。

    “……”

    接过照片,魏尔姆先是一愣,围在他身边的士兵们和海因里茨无不好奇的看着他脸色所发生的变化。

    “我们打不赢中国人,永远也赢不了!”

    魏尔姆喃喃着说出了一句话,以至于拿着照片的手都有些颤抖。

    “魏尔姆,你在说什么吗?上面到底写的什么!”

    海因里茨脸色一变,严厉的看着自己的士兵他在散播什么样的情况,从五天前逼近乌拉尔与中国人交战之后,战斗就像是噩梦一样,曾经海因里茨以为俄国士兵才是世界上最勇敢、意志最坚定的士兵,但是在乌拉尔,海因里茨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东方式的勇敢!

    过去经常听人这么说,但没有亲自与中**队作战,永远不会体会到这六个字背后的力量。

    “征妇征夫,有身当殉国。君为塞下土,妾为山头石。”

    魏尔姆的嗓间蹦出了一句谁也听不懂的话来,在众的诧异中魏尔姆用德语将诗的意思重复了一遍,围在他身边的士兵们包括海因里茨的脸色同时一变。

    “……”

    海因里茨沉默了,看着那张照片海因里茨的手颤抖了起来,想接过照片,但却又不敢接过这张照片。

    同样的照片,无论是德国人或是俄国人,照片背后是亲人的思念、爱人的蜜语,而中国人……竟然只是一句期望丈夫战死的叮嘱。

    “我们永远也打不赢!”

    魏尔姆再一次重复了先前的话语,脑海中似乎浮现起多年前自己在中国学习时的一些画片。

    “无论是我们或是俄国人都希望能在打赢的同时活下去,你看……你看中国人,他们……他们所希望的仅仅只是战死,有身当殉国!有身当殉国!整个德国有几个妻子可以做到这一点!好男儿勿死榻上……我们永远也赢不了……”

    众人的呼吸声变得越发沉重起来,大家彼此相望着,眼中流露出一丝惧意,似乎真的像魏尔姆说的那样,他们永远也不可能赢。

    一把从魏尔姆的手中夺过照片,海因里茨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自己绝不能容忍在这个时候,自己的士兵们被这张照片吓倒,看着兄弟们的表情,海因里茨不禁懊恼是自己的好奇心害了大家。

    “好了!我们会赢的,我们打败了法国人、打败了俄国人、现在我们还将要击败这些中国小个子!兄弟们,相信我,我们一定会赢得!”

    “我们一定会赢!”

    瓦砾后方,头戴伞兵盔的梁国安用力系了一下手臂上的绷带,腥红的血渗透了白色的绷带,在心里喃喃了一句。

    “还有几个喘气的?”

    有些沙哑的声音方落,废墟间便响起了接连的报数声,报数声到18的时候便停了下来。

    “19……”

    暗讨着这数字,邱鹏举的心里就像被刺刀一刀刀的划开一般滴着血,每一刀都让人痛的近乎发疯,尽管空降兵天生就是在敌人的包围中作战,但像现在这般于此死守,直至最后一人,却不是自己所曾经历的,四天的激战自己的排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战士。

    “长官,给……”

    赵靖国将手中的两个吊牌塞到排长的手中,刚才的战斗中又没了两个兄弟。

    “……”

    接过铭牌时,邱鹏举看了一下吊牌上的编号,士兵铭牌上只有编号没有姓名,这或许是汉字的不足,为便于生产这种不锈钢铭牌只压有士兵编号和血型信息,至于姓名往往是战士们在吊牌背后粘一块胶布,然后写上自己的名字。

    “李顺利、江淮……”

    仔细念叨了一下他们的名字,邱鹏举在心里回忆了下他们的过往,两个人都是非常年青的士兵,似乎过去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至少在自己的记忆中没有,慢慢的回忆着他们,邱鹏举在心下构思着给他们的家人写信的内容。

    作为军官自己必须要给排里每名阵亡的下属家人去信,在哈尔滨空降兵学校读书时,军校甚至专门开有一门课教授大家如何给阵亡或失踪下属亲人去信,这种信虽然有一定的格式,先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悼念之情,然后告诉他们他们的儿子或丈夫是在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中英勇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再强调他们的儿子或丈夫是多么的优秀对自己的部队是多么的重要,让他们明白,失去他对自己和自己的部队同样是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最后再告诉他们,这支部队与他们同在,在任何时候,这支部队都会保留他的儿子或丈夫的名字,因他的付出与牺牲。

    但邱鹏举并不愿意写这种近乎格式化的悼念信,无论什么样的言语都无法弥补他们失去亲人的伤痛,自己应该怎么写呢?回忆着书上内容,邱鹏举发现自己对于这个似乎并不拿手,但如果可以的话,自己真的不愿意写这封信,尤其是18封信,他们的内容要有所区别,绝不能够有相似之嫌,这或许是身为军官最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