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低伤亡,我们可以接受训练中的死伤,但却无法接受战争中的伤亡,甚至于一些军官将低伤亡视为自己的前途的保障,军官将低伤亡视为骄傲,为此甚至不惜调整作战方案,一切优先让位于低伤亡!可是看看我们打了什么仗?为了所谓的低伤亡,我们不惜不一鼓作气打下印度,原因呢?前线部队需要修整、后勤保障未完成、海军未作好准备,似乎都是有道理的!可是……这几个月,英国人做了什么?我们打下缅甸时,在印度只有38万英印军,可是现在,我们需要面对的是275万英印军!我们每拖两天,英国人就可以武装出一个印度师来!”
彭得华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但是同样知道乘南洋战役大胜的威风,不给敌人的喘息之机,千里北进追击敌人是最好的办法。国防军不是不具备这些条件。或许从缅北发起进攻会面临严重的后勤问题,但同样那时印缅边界英军力量薄弱,如果参谋部可以接受伤亡三万人左右的代价,在缅甸战役一结果即发起果断的进攻,放弃对绝对优势火力的依赖思想,依靠精锐步兵和少量重武器创造的局部火力优势,突破英军防线,那么,国防军仍然有可能在英国人作好准备前夺取印度。
但参谋部,却不愿意接受这一代价。他们宁肯让英国人完成准备,依靠优势火力夺取胜利,而不是打一场让人指责的战役,国人可以承受理所当然的牺牲,但却不愿意接受“愚蠢”的牺牲,如果说牺牲优势火力以士兵性命换取胜利,指挥战役的军官将会遭受举国上下的指责。
“他们说这70公里。”
彭得华指着地图上钦敦江以北的一条曲线,那是千年无人深入的热带雨林,有的只是崇山密林,多少个世纪以来几乎是兵家的禁地,地图上的70公里,如果用脚步去走,需要几天的时间。
“没有任何道路可供汽车行进!好吧!我告诉我们的士兵,丢掉汽车轮胎,用你们的脚去进攻,后勤无法保障,那就让他们携带尽可能多的弹药,把拖累部队的重炮扔下来,换上山炮、迫击炮,至于空中的补给,只需要空投弹药和重炮,至于其它的,我们的士兵会解决,30天的干粮,我们要喀山可以用干粮去打仗,在这里难道就不行了吗?”
似乎对于彭得华而言,士兵的生命并不是他所考虑的,但作为63军的参谋长却知道自己的这位长官,对士兵生命的爱惜不比其它人差,只是作为军人,他更愿意看到胜利,军人意味着牺牲,战争意味着伤亡。
作为军人,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胜利,其次才是伤亡!
“恐怕……外界到时会……”
“我不需要考虑他们,我接到的命令是牵制位于英帕尔英印军,让他们相信,这里才是国防军的主攻方向!为战役的胜利创造机会,英帕尔英印军集中了英军在印的精华,一但这36万人投入到任何战场,都有可能改变战局,但是如果我们把他们劳劳的钉死在这里、歼灭在这里,那么……我们就会赢得战争的胜利,可以说亚洲的战局就会势成定局,印度战场就不会发生任何变数可言!”
在印度有275万英印军,但在英帕尔的英印军却集中了所有的精锐,其它地区的英印军队根本就是一群刚刚完成训练、部队装备不齐的杂牌军,参谋部之所以用数月的时间制造假相,除去制造假目标松懈敌人之外,也是为了战役完成之后,创造全歼英印军精锐的机会。
他们所创造的机会是待战役完成后,以机械化部队对位于英帕尔地区的英印精锐部队来一个漂亮的左色拳,就像当年国防军在朝鲜的翻板一样,界时于63军形成对英帕尔地区的合围,顺利全歼敌军,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
“这个作战计划不会得到参谋部的认可!”
“但是部队已经出发了不是吗?”
“先斩后奏?”
司马诧异的看着蔡锷,同时看着桌上摊开的地图,上面的箭头标明了英帕尔地区的63军和英军的位置分布。没想到自己一来到参谋部,就碰到了这场争论。
“第6山地师已经出发三天了!”
蔡锷的语气非常平静,并没有因彭石穿的“先斩后奏”而感到一丝气恼,反倒是一旁的蒋百里倒显得有些怒气冲冲。
“总理!这是不能被接受的,如果说前线每一名将领都像他彭石穿这般,参谋部还怎么指挥部队!我要求立即解除他的指挥权!”
“百里!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不是!”
蔡锷笑呵呵的劝说着,刚才两人因为63军的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发生了一些争论,最近几年,尽管以国防部长身兼陆军总长之职,但对于作战几乎很少过问,一方面是因为辖属权问题,作战计划由参谋部制定,国防部统管三军但却不直接参与作战方案的制定。
但在对彭石穿的问题上,蔡锷却出人意料的坚持自己的看法。
“他的计划或许有很大的风险,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成功的可能性,在后路被断,同时战役的发动,会令蒙巴顿尤其会对英帕尔英印军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古令中外,所有的军队都怕后路被抄!而且……”
蒋百里怒气冲冲的打断蔡锷的话,之所以要严惩彭石穿,并不单是因为他违反了参谋部的命令,最重要的是置63军11万官兵于险地,这是绝不能被接受的。
“但63军也是后路不保!后勤保障的问题怎么解决?他的重炮扔的轻松,但是如果一但遭遇敌顽强防御,怎么突破?难道就依靠战士们的英勇吗?一但发生意外,谁为11万官兵负责,他彭石穿的脑袋能顶11万个脑袋吗?”
两人的争持让司马感觉有些头大,作军事决断一直不是司马的强项,但是在内心深处,自己却非常欣赏彭石穿,或许正是同样的欣赏才会让蔡锷支持他的这种先斩后奏
“以少将军衔担负全军之责并不稳妥,毕竟他欠缺大兵团作战的经验,现在看来,当初我的反对是正确的!他的计划根本就是草菅人命!我建议立即撤销他的职务!同时交由军事法庭调查!”
“不!我赞同松坡的看法!百里,正像彭石穿在报告中提到的,一直以来,我们正慢慢走向一个极端,过去我们视战士为炮灰,而现在我们却过于珍视战士的生命,以致于作战计划的制定都有些束手束脚,甚至……错失战机!他的这个意见提得很好!”
司马断然回绝了蒋百里的建议,一定程度上或许是因为当初是自己亲自点将的原因。
“在这种规模的大战中,避免伤亡是我们的责任,同样的赢得战争更是我们的最高职责,军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如果我们过于珍视他们的生命,甚至可能势得其反,这绝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局面!或许这个方案有风险,但是……值得一试!”
“对于军事我是外行,但是我却知道,打仗本身就是冒险的,共和6年我们对俄作战的时候,谁能想到我们能打到欧洲?对日作战时,我们谁能想到能彻底把日本打趴在地?包括这一次战争也是一样。他的这个方案,风险虽大,但同样收益也很大,如果我们执行这个计划,我们可以在上半年结束天竺作战!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战场!”
看着眼前这两位老拍挡,他们曾为这个国家带来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奠定了这个国家强大的基础。
“你们比我更清楚,无论是东南亚或是印度,对于国防军而言,只是一场演习,在未来,还有更残酷的战场等着我们,在这个练兵场上,我们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或许其中有我们不愿做出的改变!百里……至于后勤……把第三战略运输部队派过去,支援他!如果有必要,可以考虑在他需要时,派出一个师的空降部队!总之!我们唯一需要的是……胜利!”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三卷 新时代第200章 不安的前夜()
“战斗的前夜,谁也睡不着觉!”
共和31年3月15日,正月刚过,当整个华人世界刚从年的氛围中醒来时,新加坡、仰光、槟城等十余座港口内,近6000艘各式船只——航空母舰、战列舰和巡洋舰、舰队驱逐舰和舰队护卫舰、两栖攻击舰、坦克登陆舰和炮舰、部队运输船和强击登陆艇、抢修船和救护船、军火船、烟幕船、导航船以及在诺曼底沿岸被沉入水中以阻止巨浪的船只,先后驶离港口,这次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作战。
为了在前往目标地点的途中消磨时间,两栖攻击舰、坦克登陆舰、运兵船上的陆战队员、陆军官兵们似是安静休息着,聊着天、写着信、玩着纸牌和牌九,偶尔官兵们会在船上餐厅内的通过语言教官和袖珍字典学习英语、印地语。
在颠簸而满载的船上,许多士兵因晕船而疲惫。但是却鲜少有人抱怨。他们在甲板上和舱房里擦拭自己的武器,静静的等待着战争的到来,尽管他们还未曾得知登陆地点,但隐隐猜出会在什么地方登陆,那里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反击亚洲、重新奴役亚洲民族的大本营。
3月19日,凌晨1时。
“槟城号”两栖攻击舰的机舱内,穿着墨绿色工作服的机械师们检修着z…5“海鹰”直升机,尽管直升机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却需要高出普通飞机数倍的检修,同样的使用成本也远高于普通飞机,不过对于陆战队而言,直升机或许是最有效的登陆设备。
宽敞的机库内只能听到工具发出的脆响,机械师们谁也没有言语,机库中的f…4战斗机或海妖式攻击机在出发时就已经撤舰,以便腾出更多的空间用于携带更多的直升机,输送更多的部队。
“兄弟们,认真点,咱们的活可关系到陆战队员的性命!”
寂静的机库内挂着军士长军衔的机械师吆喝着,提醒着那些机械师,自己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战斗的成败!
在机库下方的陆战队员舱室内,一名陆战队员仰面躺在铺位上,闭上了眼,却全无半点睡意。只听见四下里象浪激波涌似的,呼呼之声此伏彼起,那是因为弟兄们不时也会打上个盹儿。
“…………”
一句杂乱的梦话声,就引得那个士兵把眼睁了开来,他盯着这船舱慢慢打量了一转,头脑里的幻境渐渐消散了,出现在眼前的那乱糟糟的一大堆,是吊床,是光赤条条的人形儿,是挂在那里晃啊荡的随身装备。
在铺上躺了好大半天:雷虎跃感到腻得慌,轻轻骂了一声,把身子往上耸了两耸,终于坐了起来,两腿刚一伸到床外,弓起的背就跟上面挂吊床的钢管撞了个正着。他叹了口气,伸手去把系在柱子上的鞋解了下来,慢慢穿上。
铺位上下共有五层,他的铺位是往上数第四只,他就在昏暗之中犹犹疑疑爬下床来,生怕一不留神会踩着了下面吊床上的人。到了地上,便小心翼翼穿过横七竖八的包包囊囊,向舱壁门走去,半路上还让谁的枪绊了一下。又穿过了一个也是那样杂乱无章很难插足的舱间,
在船舱里待久了,一到甲板上就觉得冷嗖嗖的。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在黑暗里摸索了一阵,才渐渐认出了船身的轮廓。月亮已经出来,一派索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