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市民的奋斗-第1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丘吉尔享有一种独特的有利条件,他喜好交际,把他的战时内阁团结得象一家人,这样的安排非常适合英国人。一时间,在白营二楼一向清静而无人光顾的二楼,随着邱吉尔的入住,成为了英国的指挥部,各种显要人物和文武官员夹着老式的红色送文袋,匆匆忙忙的在这里进进出出,英国官员的这种官气十足,到让让白宫的办事人员感觉有些惊愕和羡慕。

    丘吉尔来华盛顿的时候,带来了一份精心准备的情况介绍,他在介绍中支持继续执行“欧洲第一”战略,要求美国恢复在自宣战后发生后中断了的、根据租借法提供的武器援助。

    美国参战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在10天前,美国陆军部下令美国各港口已经装船的全部租借物资暂停离港,就是说冻结了原本拨到中东、北非的重要物资,从情报人员那里邱吉尔获知那些武器,已经悉数转到了太平洋方面和西海岸,这使得自己不得不担心美国的战略思想可能有急剧的转变,可能放弃先前同意的“首先对付德国”的策略,而把全部的力量集中用来对付中国。

    邱吉尔坚信,自己同总统面对面的会谈,能使他奠定“进行战争的主要战略基础”,让双方参谋长另行开会解决具体问题。英国议事日程上的第一道议题是,丘吉尔决心说服罗斯福同意同盟国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将德**队赶出北非。

    在阿卡迪亚会议开幕式上,丘吉尔首相就象前一天晚上在宴会上雄辩地介绍了英国的雄伟战略,从而经说服罗斯福总统同意自己的观点,同时试图争取美国的军事首脑们也支持自己的观点。尽管深夜的讨论是在充满欢乐气氛中进行的,但是邱吉尔和罗斯福还是未就打败德国应比对日作战更重要的问题达成共识。

    而美国人在对德作战问题上的暧昧,却令英国人为美国的态度变化感忧心忡忡时,担心罗斯福总统和美**事参谋长们将会屈服于舆论界要求集中力量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强大压力,以及中国舰队在太平洋带来的实质威胁而最终倒向太平洋。

    “德国!”

    亨利。威利斯平静吐出了两个字。

    “正如邱吉尔所述,德国对全世界充满了占领**,而中国,他们的要求非常明确,即西太平洋以及东南亚的亚洲地区,或许邱吉尔可以一再的要求我们帮助他们保卫殖民地”

    说到这,亨利在心下一乐,那位有着聪明到极点的外交手腕的邱吉尔,今天竟然会犯下这种底级的错误,他竟然认为自己在昨天已经说服了总统,在求美国增援亚洲的部队调去保卫马来亚。那些将军们愤怒抗议让麦克阿瑟赤膊上阵保卫美国,大发雷霆的陆军部长威胁要辞职,哈里。霍普金斯被派去平息将军们的怒气,幸好他圆滑地否认了丘吉尔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我们必要看到一点,中国之所以对美国宣战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出自于中国总理所惯有的投机心理,就像邱吉尔说的那样由于德国人征服了欧洲,时机对于中国而言已经成熟,把帝国主义剥削者驱逐出去亚洲,奠定一个为亚洲人的亚洲世界,在中国领导之下的亚洲,但是……”

    说到这里亨利的话声一顿,注意一下岳父,他正全神贯注的听着自己的建议。

    “对于中国人而言,他们更多提寄希望于远隔重洋、养尊处优的美国人会对一场耗费巨大而又不十分有利可图的战争感到厌倦,因而会缔结一项保全面子的和约,所以……”

    “中国人还是在投机!”

    罗斯福把亨利的话题接了过来,亨利和邱吉尔以及任何名军事参谋不同,作为一名亚洲问题的专家,他更多的是从中国人的性格上去分析问题。

    “中国人无法放弃自己主导亚洲的梦想,这是千百年来的使命感交汇的产物,亦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导火索,在另一方面,您认为的我们彻底击败中国需要牺牲多少美国人?”

    亨利的话让罗斯福的眉头一皱,按照国防部的统计,即便是最好的情况下,击败像中国这样庞大的国家,首先需要进行至少三年到四年的太平洋海战,随后,美国还需要登陆亚洲大陆,一步步的打到中国的首都,这将是一个历时数年的艰苦战斗,到那时将会有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失去生命,而且这还不考虑到其它的因素。

    而且最重要的是,恐怕陆战还未取得胜利,国内就面对远比战场上更为严峻的压力。

    “同样的,中国想彻底击败我们,亦将面对同样的局面,两国想击败彼此都需要保障穿越太平洋的后勤线,都需要面对对方本土数以千万计的武装人员,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场恶梦般的残酷陆战,正因如此,陆军并不愿意进行一场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战争,他们之所以倾向于德国第一原则,是因为,在这场战争中德国是最主要敌人,打败它是胜利的关键。一旦德国被打败,意大利就会跟着垮台,而苏俄会在德国人处于劣势时,就会撕毁条约,向德国进攻,而中国为避免与全世界为敌,将会寻求与盟国媾和的可能,当然条件合适的话,无论是英国或是美国都可以接受这一点,正因为如此,邱吉尔才会要求在东南亚采取最坚决的守势,因为邱吉尔知道,一但那些地区被中国占领,那么英国永远也无法取回。”

    当说到避免与全世界为敌时,亨利的眼中异样的眼色稍闪即逝,就在昨天,为了让美国放心,邱吉尔带来了一条异常重要的情报,这份情报自己在今天上午已经发出,按照战时路线,这一份情报将会从美国被传到墨西哥,从墨西哥再到阿根廷,其间可能费时数天,唯一值得庆幸的一点,这并不是一份紧急情报,但却是一份异常重要的战略性情报。

    “英国人能不能守住马来西亚和缅甸甚至于印度,都与我们并没有任何关系!”

    罗斯福随口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抬起头看着亨利。

    “我们有可能把日本拉到我们这一边吗?”

    “除非我们能给出高于中国人的开价,否则我仍然相信日本会在适当的时候参战,这一点,显然是我们无法给出的。但中日之间永远不可能像美国和英国一样,组成联合司令部,他们只会根据自己所分割的势力范围划定战区,而且一但两国完全分割后,他们的矛盾就会爆发出来,介时……中日有可能会因利益上的分歧而发生冲突,他们的结合只是利益和安全上的结合,如德国和苏联一般!”

    在说到利益和安全上的结合时,亨利的语气显得有些玩味,过去自己曾经如此提醒着罗斯福,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赞同自己的观点,但在另外一方面,却认为中国对美国造成的实质威胁,却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中国和日本或是因为利益,但是和德国的结合倾向,以及对亚洲、太平洋所表现出的**,却是不能接受的。

    最终这种不能接受,直接演变成为一场战争,在罗斯福看来,这是中国野心暴露的结果,但这同样也是自保的选择。在周前,自己接到来自国内的指示,要求自己尽一切可能帮助英国促成“阿尔金夏协议”的执行,这就是自己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在中国向我们宣战之后,在舆论和政府内部都更倾向于在太平洋彻底退击中国的进攻的时,在我们的内部,同样也有着也不赞欧洲不太重要的观点。他们大都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假如我们击败德国人,进而解放欧洲,那么欧洲的工业技能、人力、技术、各类工厂、可迅速加以利用的原料,都会进一步加强美国的实力,令美国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击败中国,所有我们必须要仍然坚持欧洲第一,亚洲第二。一旦占领了整个欧洲的德国,再占领英国,那么形势就会立即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生决定性的变化,美国就会遭到全面的孤立。不得不在两线面对中德两国的进攻,这是我们所不能取胜的,现在英国人仍然在劳劳的牵制着德国的海军,这使得我们可以将海军派往太平洋,击退中国攻势,以守势力代替攻势,同时尽一切可能可能尽快赢得欧洲战场的胜利。”

    罗斯福在重复着马歇尔和其它人的观点,在中国宣战之后,马歇尔等所强调的是在太平洋展开守势,利用美国优势的海军,进行一系列的海战,打消中国趁火打劫的念头,而在欧洲则集中力量进攻德国,在击败德国后,集中全世界的力量打击中国,面对全世界的进攻,中国人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投降、二是接受媾和条件。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和他们的总理,所表现出的投机主义倾向,是爆发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对于美国而言,彻底击败中国并不现实,但打消他们的投机心理,却非常容易……德国,关键在于德国,只要击败德国,中国人在谈判桌上主动作出让步!”

    

第三卷 新时代第141章 苏联() 
(不一定能保证实现加更,但无语尽量吧!谢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小市民的支持和厚爱。)

    在所有外界人的眼光中,都相信朱加什维利是住在克里姆林官一所由三个房间组成的小住宅里,法国作家亨利。巴比塞曾在小说里描写过这个住宅。

    但是事实呢?

    朱加什维利虽然在克里姆林官有住宅——利用旧枢密院重新装修的大厦,里面有很厚的墙和很高的天花板,内部重新装修过,可是他实际上已经多年不住在里面。

    从三十年代开始,他喜欢常住的房子是莫斯科近郊的一所别墅,在孔策沃市旁边的沃伦镇上。

    朱加什维利的办公室和他的克里姆林宫住宅在同一座大厦,办公室在二楼。朱加什维利的正式办公时间在晚上七八点钟结束——因此,下办公后,他就会直接到楼下吃午饭。

    午饭的时间通常总要延长一些,朱加什维利不欢喜孤独,难得独自一人回去,但不管怎样,他可决不在克里姆林宫住宿,到晚上十一点钟前后他就从桌边站起来回沃伦镇去。

    一长串黑色小汽车从克里姆林宫的保罗维茨门开出来。其中有一辆小汽车里面坐着苏俄人民的领袖朱加什维利。汽车出了市区,顺着陀罗格米洛夫妇街开到近明斯克公路的时候忽然转向左面的一条平行的林荫道疾弛。

    林荫道的各个入口都会站着几名警察或面无表情的特工,这是阻止任何车辆通行的标志。

    这些黑色小汽车开足马力飞也似地在林荫道上疾驰,接着向左拐弯,转上另一条垂直的林荫道,然后再向右开上策三条通山里的林荫道……

    汽车爬完山,开到两扇很高的木板门前面。门上装有监视孔。汽车一开近,门就打开了,不用耽搁一点工夫汽车就开进里面去了。

    这里靠近莫斯科,而远离市区的喧嚣,一带高高的木栅栏几乎和茂密的树林相衔接,栅栏里面是一座木房,近几年,朱加什维利每天早晚和夜里都在这里住。

    ……那天夜里,他象往常一样,坐在那长餐桌边一直工作到两点半,餐桌的一头堆着文件和报纸,平常就算作朱加什维利的办公桌。

    朱加什维利习惯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的,半夜三点钟左右走进小房间,房间里的墙壁正和克里姆林宫办公室里的一样,贴着仿浸染柞木的胶合板,再上面一点的墙上贴着漆布,——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