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市民的奋斗-第1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体育场,多年来体育运动的推广,全国各地小学、中学、大学每年都会进行无数场各种体育比赛,而现代化体育场的匮乏无疑限制了我国的体育运动的普及,城市、社区都需要大小功能不同的体育场,城市需要举办校间、民间比赛的体育场、社区需要健身运动的体育场。每一个中小城市无不以极为羡慕的眼神去看着其它富裕城市的现代化体育场,他们的市民却只能在简易操场看着自己的孩子的比赛,这或许是我们需要改变的。”

    在一听到体育场时,司马的表情立即松缓了下来,几乎忍不住想称赞一下这位有着共和中国的教育之父老者。而蔡元培注意到除了总理之外,其它的人在听到自己的话时,大都目带诧异之色,显然他们并不明白自己话的。

    “两年前,西北大学修建可以容纳8。65万人的西大体育场,学校投资为300万元,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直接雇佣工人却有千人之多,说到经济的复兴我或许是个外行,但是我知道300万元只能修建三四十公里铁路,只能需要两三百个工人,无论是铁路或是公路我们更多的是依赖机械,但是体育场的砖块却需要工人们一块一块的彻上去,我们如果创造就业岗位的话,这样的工程或许比其它现代工程能创造更多的岗位。”

    “啪、啪”

    蔡元培的声音刚落司马便亲自鼓起掌来,这就是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之一,铁路是要修、公路是要建、水电站同样要修,但是最终中国所需要是劳动密集型复兴工程,而且这些工程同样是中国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像体育场这样的社会公益工程就是未来中国发展所需要。

    “但是资金从那里来!我们或许可以新建大量的体育场,去满足人民的需求,但是却需要大量的资金,鹤卿先生,不是中国每一所学校都像西大一样,每年可以获得的上亿元的捐赠!也不是每座城市都足以担负这笔费用!除去大俱乐部的体育场之外,社区体育场是个有进无出公益工程!”

    宋子文语气一点都不客气,作为的财政部总长宋子文知道现在中央财政压力,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将归疚到一个问题上,钱!只有有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但是为了恢复经济无限度的扩大政府公债,无疑是在自己挖墙脚,而且社会对公债的吸收能力同样是有限度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三卷 新时代第82章 他国的赞助!() 
“钱不是问题!”

    司马的语气显得非常轻松,似乎宋子文提到的钱并不是钱,而是纸!

    实际上早在一年前,就已经有人为中国的经济复兴买了单!现在不用还等到什么时候?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资金,而是如何尽可能多的创造就业岗位!这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需要向民众提供的是400万个就业岗位,而不是几十万!所以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思路!”

    说话时司马坐起身来环视着眼前的众人。

    “目前有400万失业人群领取失业救济金,每人每月11元左右,这些钱只勉强够他们糊口!同时使政府担负了不必要的负担,我的要求是将失业救济改为以工代赈!正如鹤卿先生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改变现在大规模基建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共和十一年,或许是现在,我们所执行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主要集中在新建铁路、公路、水电站等机械施工效率高,用人力少的项目上。这些投资对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已经增加就业的效果不明显。这使我们的扩展性财政政策“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此时司马脸上多少带着此许无奈之色,一直以来,为了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十余年中国养成了那种以战时模式为核心的施工方式,而且工程施工之中大量运动机械,要到40年后才会被发明的液压式挖掘机、现代化的机械化筑路设备,加快了工程的施工速度,但是同样的对工人的需求降至最底,这无疑不利于此时创造就业岗位。

    现在必须要调整一直以来固定模式,将复兴工程的核心从机械化工程转移到人力密集型工程。现在不仅仅只是解决400万失业工人的问题,先期是400万后期只会更多,中国不仅仅要摆脱这次经济危机,同时需要借助经济危机,以复兴工程为中心,进一步刺激国内市场,现在各国关税战越演越烈,国内市场必须要尽可能的充分挖掘。

    司马示意一旁的刘敬之将自己的方案分发给内阁成员后,在他们开始翻看方案的同时站起了身来,走到了走墙边拉开一张地图,地图是一张大幅的中国地图。

    “大家看这里!”

    司马的右手指着中国地图上那个异常明显的几字形河流,只要是个中国人都知道那里是黄河。

    “众所周知治水先治坡、治坡先治林,穷山恶水和山穷水尽。穷山必有恶水,穷山必有旱灾。从共和八年起,黄河基金会每年投入超过1。5亿元元用于治理黄土高坡,13年来,黄河工程基金会累计在黄土高坡改造水平梯田3800万亩,淤地坝3。896亿方,植树2300万亩、飞机播种牧草1。7亿亩,每年均直接雇佣工人超过10万人,间接以工代赈方式招募当地临工超过1800万人次。当然这只局限于陕西、西北、宁夏部分地区,但13年的工作是有成效的,根据水利监测部门的统计,黄河中下游含沙量每年成递减趋势。”

    在提到黄河下游含沙呈减少趋势时,司马的脸上带着些许得意之色,这或许是自己做过的最划算的一笔投资,他的回报不仅仅只是以金钱来衡量,更多的却是子孙后代的受益无穷,曾经还黄土高原一片绿色,是多少代中国人的梦想,而现在却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为了治理黄土高原,自己几乎是半强制性的将当地60%的居民移民突劂斯坦、滨海省、阿穆尔省、库页岛以及俄罗斯,在那里建立大量的用机耕水平梯田取代坡地,人工植树、飞机播草,13年的工作终于有了一定的成效。

    “13年前,陕北地位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但是现在陕北地区,每年产出粮食超过1300万吨,羊毛2。5万吨,肉牛8。3万吨,苹果更是高达数十万吨之多,橄榄油等数十种经济作物每年创造数十亿元,共和20年,中央直接获得税收为3。45亿元,以此计算,5年后,中央便可收回全部投资。13年投入近20亿元,7年内依靠税收可以收回全部投资,每年节约救济金超过一千万元。至于降雨量的增加、环境的全面改善、黄河含沙量的减少,这些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回报!”

    众人听着司马的话,脸上大都略带着欣喜,但同样带着一丝迷惑,难道说总理准备套用这个治黄的模式,将治黄工程扩大。

    “但是这仍然是不够的!在中国、黄河、长江、黄淮地区同样需要大规模治理,在这里集中着中国70%的人口,过去的几千年之中,我们中国的支柱产业为农业,但因农业生产水平十分低下,因过度耕种造成大量土地荒芜,森林滥伐,水灾频频发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现在中国需要变革,经济需要复苏,水利建设必须先行,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力度,不但能解决航运和防洪问题,同时还能解决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电力。无论长江支流或是黄河上游水资源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和半开发状态。根据我和一些专家商定的方案,除在长江支流、黄河上游修建一大批廉价的水电站之外,将同时推行流域内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的方案,同时将建立新的以工代赈的模式!”

    “以工代赈?”

    几乎所有人在听到司马说到这个四个字时同时一愣,对此他们并不陌生,实际上在17年至19年四川、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多省大旱时,政府即全力推行以工代赈,三年基本构建了五省的国、省、县三级公路以及乡镇简易公路交通体系,尤其是乡镇简易公路,基本上是以人力为主辅以机械,发放工资也是以实物工资为主,但同样的模式显然不能直接套用在这次经济危机上,毕竟这一次失业的大多数是工人,政府不可能像上次一样,每月发两袋混合面以及食品券的让他们拿着农具去修乡间公路。

    “不是!就是以工代赈,但并不仅仅必须要调整施工方式,我准备用四年的时间,通过政府投资把大部分复兴资金用于绝对用人多的项目上,植树、修建防火带、水土保持工程等绝对劳动密集型建设,基本上就是以工代赈,变相发钱,但为了避免较低工资对劳动市场的冲击、同时确保大规模集中,我准备以兵团的形式进行军事化施工,每个月的基本工资初步拟定标准是40元,完成基本任务后多劳多得,根据专家们的拟算,人平均工资大约在48元至50元之间,如计划展开,年内可创造超过450万个就业岗位。”

    说到450万时,司马的脸上略带着些许自得之色,这是自己参考的罗斯福基建经验,但是罗斯福的工程前后雇佣了2300万人,而自己所需要的是未来四年内直接雇用450万人参与这些工程。

    与罗斯福不同的是,自己并不是使用那种一天一块钱的“奴隶工人”,尽管他们的收入相比较底,但却稳定在全国平均水平内,雇佣450万人等于保持了450万个家庭的消费能力,可以保持了国内工厂的开工率,从而通过税收的未减弥补开支。

    “总理,你的方案或许非常宏大,但是我希望你知道,实施这一工程对政府财政的压力,为了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我们甚至可能不得不加税,这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只看了数页,宋子文和内阁的其它成员就被这个宏伟的复兴方案给吓倒了,准确的来说是他的投资,甚至于远超过国人早已经习惯的四年工业发展计划,五四计划的重心已经从工业转向基建,而这个方案却与以基建为核心的五四计划有着明显有不同,他的中心是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而五四工业计划却是在确保工业需求,为所能及的创造工业岗位。

    五四工业计划95%依靠的四四计划企业的赢利以及拍卖四四国投企业所得款项,政府新增加投资不过只有5%,但是总理制定的这个复兴工程所需要的资金85%都将依靠公债!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总理,截止至共和20年12月31日,中央政府累计债务为431。56亿元,其中215。76亿元为利率1。75%至5。5%低息本土债务,其余均为4。5%至6。75%海外债务!每月仅偿付利息即高达数亿元之多。根据上界内阁计划,未来四年内将新增100亿元基建国债,其中45%向海外发行,25%由本国银行团消化,其余30%由国民消化。”

    宋子文在提到这些时忍不住朝着总理看了一眼,这些政府债务中80%以上都是他在执政四年间所借,商界曾有人称总理是“运财先生”,在宋子文看来或许应该用“赤字先生”才更为准确,他执政期间的经济发展是借助国债的大量发行,以举巨债为前提发展国民经济。

    甚至于有时候宋子文都隐隐推测,他在执政期间发行巨额债务根本就是处心积虑,先在共和九年利用银价高涨之际改革币制,对内实行信用本位,对外实施关金本位,在欧战期间银价高涨至金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