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日军士兵以对付中央军的经验来对付李峰部的士兵:他们在近距离已经接触到中国士兵的位置,迅速组织刺刀阵阻拦;后阵上,组织了机枪手和神枪手,准确射击已经冲到跟前的中国人。
李峰的战术,就是专门克制日军战术的,日本人对付中央军的这一套,用来对付新6军的士兵,没有任何作用。
第37师的官兵们,以冲锋枪手对付跟前的敌人;以机枪手和狙击手,射杀日军后阵那些神枪手和重火力射手,不让日本人组织有力的抵抗,在极大程度上压制住敌人,减少己方的损失,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
事实上,松井石根对李峰的这些套路也都十分熟悉,可是日军至今无法找到对付的办法。在远距离上,他们能以重炮火力覆盖。可是今天日军遭到了李峰部的伏击,双方士兵距离很近。更何况,既然是伏击战,也是让日军第23步兵联队的步兵炮,根本无法发挥出任何威力。近距离冲锋的中国人,首先冲击的就是日军的步兵炮。
可怜的日军炮手们,只来得及匆匆忙忙把步兵炮从骡马身上解下,根本无法架设起火炮,更别说开炮轰击了,就被冲到跟前的中国士兵一片片击毙。
崭新的92式70毫米步兵炮、兼具反坦克功能的大正十一年式37毫米平射炮,纷纷落入中国军队手中。大部分的日军炮兵,在遭到袭击之后就被击毙,剩下活着的人,只来得及抓起步枪抵抗,根本来不及去破坏自己的火炮。
“哒哒哒”汤姆逊m1928冲锋枪不断发出清脆的枪声,近距离的日本人身上,接连喷出刺眼的血雾,成片成片倒下。一个接一个刺猬阵,在冲锋枪和手雷的攻击下土崩瓦解,日军的刺刀,在自动武器面前就是送死的阵型。
后阵日军的准确射击,也给冲锋枪手造成一定的伤亡。不过中国机枪手和狙击手的压制,让后阵的日军伤亡更大。
李峰部的训练,就是专门针对日军进行训练的,在所有的方面,都能压制住日本人。更何况武器上的优势和战术上的优势,把那些号称“天下无敌”的“帝国勇士”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样的近战看起来,就像是后来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军打日军一样,占尽了优势。
毕竟一个联队的日军有三千多人,如此多的人数,在平地上展开,面积有数平方公里,李峰部想要一口吃掉一个联队,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日军士兵在寻找隐蔽物,用手中的武器进行反击的同时,联队部的电台兵,立即找到一处安全的位置,架设起电台,对司令部和师团部进行呼叫。当中国狙击手找到了日军通讯兵并击毙了他们的时候,日军的呼叫信号已经发出。
此时第6师团的重炮已经损失殆尽,得知自己的第23步兵联队遇袭,谷寿夫剩下唯一的办法只好是请求司令部,派遣航空兵前来助战。
一个小时后,日军的机群出现在第37师攻击阵地的上空。此时,双方的士兵纠缠在一起,正在进行激烈的近战。日军飞机之内是压低高度,尽可能的接近地面,才能看得清楚中国军队的后阵,把炸弹投到第37师的后阵上,避免误伤己方。
日军轰炸机,发出刺耳的呼啸声,向地面猛扎下来。
可是那些日军飞行员还没有来得及看清楚地面目标,地面的高射机枪就射出一条条橙黄色的火舌,把日军的飞机逼回到高空。
“快投弹!炸死那些支那人!”地面的日军第23步兵联队的士兵,急得对空中的飞机又喊又叫的,只可惜空中的日军飞行员根本听不到地面喊叫声。这些日军飞行员,也很想准确对准第37师的后阵投弹,可是高射机枪的拦截,让日军飞行员不得不分散精力,首先去对付中国防空兵,而不是对付第37师的其他步兵。
“哒哒哒”日军飞机航空机枪射出密集的子弹,7。7毫米子弹下雨一样射中了中国防空兵的阵地,飞溅起阵阵血雾。投下的炸弹,炸毁了数挺高射机枪。
第六十三章 南京大捷(2)()
防空兵战士们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取了其他兄弟的安全。
趁着防空兵拖住日军轰炸机群的机会,战士们在步兵炮、直射炮、通用机枪、轻重机枪和狙击手的掩护下,向日军发起猛烈的冲锋。
冲近敌人跟前的中国士兵,纷纷甩手投出一排排手雷和手榴弹,把日军的阵型炸得血肉横飞。紧接着,手持冲锋枪的战士们纷纷跃起,发起最后的冲锋,同时手中的汤姆逊m1928冲锋枪不断咆哮着吐出一条条火舌。密集如飞蝗的子弹,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镰刀,把阻拦在跟前的日本人一个接一个割翻在地上。
眼看着中国士兵就要冲到自己的跟前,第23步兵联队的日军居然不顾一切,撤除了距离中国军队最近的对空联络板,并把信号弹发射到敌我双方犬齿交错之处。
日军轰炸机群见到地面两堆人中没有对空联络板,而且还有人向人群中发射信号弹,于是调转机头,避开防空兵的纠缠,向双方士兵近战之处猛扎下去。
一名端着冲锋枪的战士,已经冲到日军阵地上。这时候,两名日军士兵分别从左右围了上来。其中一个家伙匆匆忙忙开了一枪,另外一个家伙却端着上好刺刀的步枪,从五米之外一个突刺,向这名战士狠狠刺来。
中国士兵刚好一偏头,一颗子弹擦着他的脸颊呼啸而过。
打冷枪的日本人见一枪未中,拉动枪栓正准备进行第二次射击,却已经来不及了,冲锋枪手根本没有给日本人任何机会,一梭子弹就把那个匆匆忙忙拉着枪栓,准备退掉子弹壳给新的子弹上膛的家伙打成马蜂窝。
第二名日军士兵一刀已经捅到眼前。
眼疾手快的中国士兵来不及转动冲锋枪,只好拿起冲锋枪当木棍使,格挡住了日军士兵刺来的这一刀。
日本人欲抽回刀再刺,却只见一只铁钳般的大手抓住了他的步枪,使得个子矮小的日本人根本无法抽回步枪。而那中国士兵一只手抓住了日军士兵的步枪,单手持冲锋枪不方便,于是丢掉冲锋枪,从腰间摸出匕首,一刀解决了那个日本人的性命。
事实上,李峰部的每一名士兵的单兵格斗能力都不差,但因为李峰爱惜每一名精锐战士的生命,所以他不会让自己的士兵随便去同日本人肉搏,而是尽可能的用枪解决问题。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贴身白刃搏杀的技术。
刚刚击毙了两名日军的中国士兵,此时却听到头顶响起刺耳的呼啸声。
“狗日的飞机!”那中国士兵骂了句。
这名战士从地上拾起冲锋枪,转身把一个已经扑到面前的日本人打成马蜂窝。紧接着他又一个翻身,跳进一口弹坑中。
“呜——”涂着猩红色膏药标志的日军飞机,杀气腾腾从空中猛扑而下,机翼轻轻抖动,数枚炸弹离开挂架,向地面狠狠砸落下来。
躲在弹坑中的中国士兵,只觉得天崩地裂,自己的耳膜都已经被剧烈的爆炸声震痛了,全身五脏六腑在剧烈的震动中翻江倒海,震得整个身体都仿佛不是自己的。被爆炸掀起的泥土砂石,下雨一样落在弹坑上面,把躲在弹坑内的那名中国士兵掩埋在泥土中。大地上,腾起了一团团巨大的火球,吞噬了双方的士兵。
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落在两军犬齿交错之处爆炸,不断有双方的士兵被腾起的火球覆盖淹没,血肉之躯在钢铁和烈火的蹂躏下,化为碎片。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那名躲在弹坑里的战士从浮土中钻出。这时候,日军机群已经离开。双方士兵曾经激烈交火的阵地上,留下了无数弹坑。随处可见被炸得支离破碎的血肉碎片,被涂抹在地面的内脏,被烧成木炭的残躯,也分不清是中国人的还是日本人的。枪支零件到处都是,周围的草地,也已经被炸了个底朝天。附近的小树林,那些参天大树纷纷倒在地上,火苗舔舐着树木,“噼里啪啦”熊熊燃烧。
活下来的双方士兵,纷纷扒拉着从泥土中钻出来。
“是鬼子!”有人看到对面泥土中冒出一顶日式钢盔,大喊了声。
那日本人发现,前方有晃动的德式钢盔,抓起身边一支步枪,正准备拉动枪栓,却发现那支步枪已经被炸弹的弹片切成了两截。
对面的中国士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从泥土中扒出的一支冲锋枪,枪管已经弯曲变形,不能再用了。那个中国士兵想都没来得及多想,从腰间摸出匕首,大吼一声,向日本人冲了过去。还没等日本人回神过来,匕首已经刺入日本人的心窝。
冒头的双方士兵越来越多,中国士兵纷纷从泥土中扒出自己的武器,同对面的日本人展开了近距离血战。手枪、冲锋枪接连撂倒了日军士兵。在日军后阵中,日本人的轻重机枪手这时候也大发淫威,架起了刚刚从泥土中扒出的、还能用的机枪,对冲锋的中国军队进行疯狂的扫射,把不少中国士兵掀翻在血泊中。
此时中国人后阵的步兵炮和平射炮刚刚遭到日军轰炸,有不少炮手牺牲,还有不少火炮在空袭中被炸毁,一时无法组织压制日军机枪的火力。不过日军的机枪也没能肆虐多久,就有中国狙击手、小口径迫击炮手和掷弹筒手对日军机枪火力进行了压制。
一颗颗狙击步枪子弹准确击中了日军机枪手;一发发小口径迫击炮弹像是长了眼睛一样落在日军机枪阵地上;一发发掷弹筒榴弹和枪榴弹,不断砸在日军机枪阵位上,把日军轻重机枪射手炸得血肉横飞。
李峰部对日军的攻击,也基本上是日本人对国军进攻的那一套,只不过不仅有掷弹筒,增加了迫击炮和枪榴弹,把神枪手变成狙击手而已,而且在近战中以手枪和冲锋枪取代了刺刀。如此猛烈的攻势,使得日军难以招架。
日军第23步兵联队联队长冈本镇臣大佐在混战中被击毙,日军已经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取代了联队长指挥的各级军官,发现对手十分凶猛,估计抵挡不住,于是纷纷把指挥刀向后一指:“转战南京!”
转战就是撤退,得令的日军就像是听到福音一样,纷纷扭头就向南京方向逃窜。
中华门外,日军第6师团指挥部。
“报告师团长阁下!我们的第二十三步兵联队在半途中遭到支那军队李云龙部的偷袭!联队长冈本镇臣大佐先生玉碎!联队损失惨重!现在第二十三步兵联队正在向中华门方向转战!”一名日军参谋军官来报。
谷寿夫看了一眼地图,觉得很不可思议:“奇怪了,李云龙部不是在望母山一带阻拦我们的友军?怎么会跑到这里来的?难道我们的情报不准确?”
参谋军官回答道:“师团长阁下,我们的人不会看错的!袭击冈本联队的支那人,确实是李云龙部!他们用的武器,不同于其他支那人所用的花机关,而是一种美国造的武器;而且他们的战术,就是李云龙部的战术!以猛烈的火力,掩护步兵冲到我们跟前五十米外,再以冲锋枪火力发起冲锋,又避免同我们进行白刃战!”
听了这些汇报,谷寿夫有些不祥的预感,他隐约觉得,李峰部的目标就是自己!在进攻南京的几支日军部队中,只有第6师团是因为在北方受到重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