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6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作倒是挺熟练。”叶应武举起千里眼追着对岸蒙古士卒跑动的身影,显然蒙古鞑子已经不是第一次采取这种方式渡河,并且必然有着提前的充足演练,这更让叶应武担心,毕竟之前无论是锦衣卫还是军中哨探在这一方面都没有任何消息传来,说明蒙古鞑子做的警戒工作很完善。

    事出反常必有妖,原本蒙古人在间谍方面一般都是交给汉人来做,比如之前叶应武的老对手尤宣抚,但是这一次所有异族的人都瞒过去——否则几乎已经和女真人、唐兀人、色目人等非蒙古族官员和将领有所勾结锦衣卫不可能一点儿风声都听不见——一来说明蒙古鞑子对羊皮筏子渡河的战术很是重视,二来说明蒙古人十有**已经揣摩到了内奸的出处以及大明间谍机构的工作对象,所以这一次对异族人士严防死守。

    这更能从另一方面证明蒙古人对这种战术的看重,既然其重要,也就不能只有一种进攻方法。叶应武微微眯眼看着河面上越来越多、越来越近的船队,不由得轻轻感慨一声:“蒙古鞑子还打算玩出什么花样?”

    身边的小阳子有些急不可耐的说道:“陛下,蒙古鞑子已经到河心了。”

    叶应武点了点头:“不管他们怎么打,咱们得招呼了,小阳子,传朕的旨意,炮群开火!”

    小阳子急忙应了一声,山坡上的令旗再一次挥下,咚咚的鼓声拔地而起,撕破狂风的呼啸,不过很快这鼓声就被隆隆的炮声所取代。无数的炮弹和炸药包在叶应武的头顶划过一道道弧线,卷动漫天的光焰,就像是流星雨降临到这世间。

    而叶应武抬头看了看明军炮群的怒火,目光清冷,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和向山坡下将士那般的振奋,只是默默的重新将目光投向对岸。

    朕也已经出招了,忽必烈,你又会如何应对?

    …——————————————————…

    炮弹重重的落入水中,不断地掀起冲天水柱,整个沁水水面翻滚着无数的浪涛,翻滚着的水浪直接涌上羊皮筏子,将羊皮筏上的蒙古士卒浇成落汤鸡。当然这还算幸运的,有不少羊皮筏子直接被浪涛掀翻,上面的蒙古士卒只能在惊涛骇浪之中不断的挣扎,当然还有一些羊皮筏子更是倒霉,炮弹和炸药包直接砸上来,将其彻底从世间抹去。

    沁水水面上一时间乱作一团,蒙古士卒的尖叫声,炮弹落水沉闷的轰响声,还有蒙古什长和百夫长们要求士卒们镇定下来的呼喊声,各式各样的声音在沁水实际上并不宽阔的水面上回荡着。

    “进入壕沟!”沁水的另外一边,咚咚的鼓声之中,明军都头们大声呼喊着,一队队明军将士手脚麻利的冲入河滩后面的壕沟之中。

    这壕沟和幽燕古北口长城徐晨挖掘的那一道壕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看得出来都是叶应武指点的。只不过相比于长城下那个也让伯颜头疼了很久的壕沟,这一处壕沟虽然因为土中乱石颇多所以并不很容易挖掘的原因并不是很深,但是胜在足够长,纵横交错的壕沟是蒙古人需要面对的第一道障碍,这壕沟一直从河滩延伸到营寨,如果不是站在高处俯瞰或者参与过挖掘,在这合阡陌纵横的壕沟之中很容易就迷失了方向,而每隔一段都设置有足够的断头路和丁字路,有如城池要塞中街道的布置,只要守军对壕沟了如指掌,就算是敌人有两三倍之多也不用畏惧。

    当然这还只是第一道屏障,在后面还有寨墙以及寨墙后面的一排塞门刀车,对于蒙古军队,大明在这里准备了天罗地网。不过对于这些已经让明军将领们心惊肉跳的防御布置,叶应武还并不是很满意,可惜这个时代没有办法生产出来足够硬度和长度的铁丝,否则叶应武还能够在这壕沟前面编织出来铁丝网,到时候就真的让蒙古鞑子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没有铁丝网,叶应武自然也没有打算便宜蒙古人,在壕沟前面还是布置了大量的陷坑和鹿角,并且明军弓弩手可以先行隐藏在鹿角后面对上岸的蒙古军队进行第一轮打击。

    可以这么说,这河滩后面的营寨,不似要塞,胜似要塞。

    一艘艘羊皮筏子飞快的冲出滔天水柱笼罩的区域,向着滩头而来,只不过叶应武的目光并没有落在这先头的上百艘羊皮筏子上,而是紧紧追上后面陆续跟上来的羊皮筏子。

    那些羊皮筏子虽然只有几十条,但是在水面上前进的飞快,而且是顺着水流而走,避开炮弹和炸药包掀起的气浪和水柱,直接向着下游乱石滩冲去。有水流的帮助再加上羊皮筏子两侧士卒拼命地划水,这一队羊皮筏子来的甚是迅疾,转眼工夫就已经快到岸边、

    “禁卫军骑兵准备出击!”叶应武非但没有紧张,反倒是轻轻松了一口气,蒙古鞑子选择以下游的乱石滩作为迂回甚至主攻的方向,倒是在意料之中,总比蒙古鞑子使出别的阴谋诡计来得好。

    山坡上的几门一直没有着急开火的火炮同时缓缓调转炮管,对准了水面上飞快而来的那些羊皮筏子,同时释放出自己的怒火。一发发炮弹呼啸着划过一道道弧线,重重砸在水面上,那些羊皮筏子上的蒙古士卒显然也意识到自己被发现了,没有丝毫犹豫的继续向前,毕竟乱石滩就在眼前了。

    这乱石滩是水流在突出向河心的山坡另外一侧下面回转的地方,水流平缓,否则这些乱石早就已经被冲刷为砂砾。河水到了这里,不断的在一块块大小石头之间打着转,水面上看去是风平浪静,实际上水下有着大大小小的旋涡,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卷入旋涡之中。

    一马当先冲入乱石滩左近的第一条羊皮筏子就直接被旋涡卷起,船上的蒙古士卒惊慌失措的看着羊皮筏子不断在水流之中打转,无奈之下纷纷从羊皮筏子上跳下来,有眼疾手快的能够扑到旁边大石头上,但是大多数人都是直接落入水中,“扑通扑通”之声不绝于耳。

    这些蒙古士卒本来都是从草原上而来,很少有会水的人,再加上整个乱石滩看上去是一片浅滩,但是实际上石头下都是回旋的水流,就算是能勉强踩到河底,也会因为水流巨大的回旋力道而被带着向旁边的石头撞去,大多数是士卒手忙脚乱之下扑腾两下,已经被撞得眼冒金星,很快就被这河水吞噬,再也看不到踪影。

    后面更多的羊皮筏子毫不畏惧的继续向前,很快在损失了四五条羊皮筏子之后,乱石滩上安全的几条道路顿时被试探出来,蒙古士卒来不及等羊皮筏子靠岸,纷纷跳下船只,向着滩头冲去。

    从山坡上抛射过来的炸药包和炮弹不断地在乱石滩上炸响,掀起烟尘和水花,当然也有不少直接落入人群之中,将向前冲击的蒙古士卒直接撕成碎片。马蹄声阵阵,一队明军骑兵突兀从烟尘之中杀出来,手中的劲弩和火铳对准了近在咫尺的蒙古人!

    箭矢呼啸着没入蒙古士卒的胸膛,而无数的铁弹更是直接将那些还在羊皮筏子上的蒙古士卒成片成片的掀翻在地。

    不过后续跟上来的蒙古弓弩手飞快的反击,一支支箭矢同样落入明军骑兵队伍当中。张世杰握紧佩刀,将左右飞过的箭矢打落,狠狠一拽马缰,让身后的将士们后退,让出来这登陆口。禁卫军骑兵在马上,而蒙古弓弩手都躲在那大大小小的石头后面,敌暗我明,张世杰自然不想拿着禁卫军将士宝贵的生命去和蒙古鞑子硬碰硬。

    “冲上去!”趁着这个机会,一名蒙古百夫长率先大吼一声,向着滩头发足狂奔,他身后的蒙古士卒也拼命的向前冲,这个机会如果把握不住,大家就真的成了这乱石堆中的亡魂了。

第五百七十章 刀枪突出阵势横(中)() 


    明军骑兵自烟尘之中突出,在整齐的口令声中,一支支马槊缓缓端平。战马在河滩上飞驰,而大明的赤色龙旗则在狂风中舞动。

    头顶上的乌云越来越低,仿佛都快压到山坡上,也快压在骑兵手中高举的旗帜上,这些追随着叶应武南征北战,见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禁卫军骑兵眉头都不皱一下,只是拼命策马向前,马槊闪动着寒光,当和同样冲锋的蒙古士卒狠狠相撞的那一瞬间,准确无误的刺穿胸膛,蒙古人宽厚的胸膛在这长长的马槊面前也显得有些单薄,快速向前奔驰的明军骑兵带动着马槊上的尸体不断向前,尸体不断的和后面的士卒相撞,一名一名的蒙古士卒被马槊刺穿,鲜血顺着伤口也顺着枪杆流淌、

    狂奔的战马,呼啸的劲风,最后不是那些尸体在不断地拖拽和撞击之中四分五裂,就是马槊因为承受不了这么强大的下坠力道而断裂。只不过失去了马槊的禁卫军将士没有丝毫的畏惧,面对那些怒吼着以为有机会扑上来的蒙古士卒,一把把雪亮的马刀同时抽出,挥舞之间带着凛冽的风声。

    禁卫军骑兵虽然不断武装到了牙齿,但是毕竟是大明最精锐的骑兵部队,也是叶应武的护卫亲军,其前身就是赫赫有名的百战都,当初叶应武以五百百战都大闹临安城,彻底创下了这支精锐骑兵的名号。对于财大气粗的大明来说,给自家最精锐的骑兵队伍配备的当然都是最好的兵刃,而且马槊和马刀都配备,所为的自然就是增强骑兵的突击能力。

    对于骑兵来说,一旦丧失了速度这个最大的优势,那么就很容易被四面八方包围的步卒齐心协力而消灭,当初南宋对付北方骑兵就是采取的这种战术,以巨斧劈砍马腿,将骑兵的速度强行降为零,然后借助自己的兵力优势,步兵一拥而上,从而达到能够阻挡骑兵前进的目的。

    当然这样的战术看起来总是有一种深深的无奈,毕竟这对于士卒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有着很大的要求,即使是南宋有着极高的军饷,也很难保证有这么多的将士愿意在战争中为国家拼命流血。

    如果南宋有足够的战马,肯定不会使用这种拼命一般的打法。等到了大明,通过从蒙古缴获以及占领河西等养马地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战马,这也就意味着明军已经完全可以放弃之前那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战术,转而组建自己的骑兵队伍用来对付蒙古步卒甚至是蒙古骑兵。

    而大明继承南宋衣钵,在骑兵建设方面并没有充足的经验,不过好在大明还有叶应武,虽然叶应武是一个十足的文科生,但是他对于骑兵的组建以及战术的研究也算得上是行家了。

    大明组建的骑兵因为战马的原因终究还是数量有限,所以为了保障以数量不多的骑兵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叶应武也只能采取“精兵路线”,毕竟对于大明来说,什么都缺,就是这钱不怎么缺。

    想要保障骑兵的作战质量,就需要保障骑兵的突击速度,而从汉唐流传下来的马槊显然在这方面并不是上好的兵刃选择,蒙古骑兵习惯了的马刀才是。因为马槊刺穿敌人胸膛之后,还需要抽出,中间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个减速的过程,毕竟马槊不像是欧洲的骑枪,都是一次性的。而马刀则不同,劈砍了之后完全可以顺势离开敌人的躯体,冲向下一个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骑兵的冲击速度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单单从保证骑兵的速度方面来看,马槊比不上马刀。

    但是明军也必须要借助马槊的长度优势,从而弥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