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当国-第9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极小的圈子里有流传,消息到了徐广国那里的时候,徐广国第一个反应绝不是悲恸和遗憾。。。。。。。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137章 人总是要长大() 
对王通阵营来说,徐广国是很特殊的一个人,他的特殊在于文官阵营也接受他的存在。

    王通身边的文人都是举人出身,这个举人出身就和进士为主的中枢文臣以及地方上的高位文臣划清了界限。

    顺天府尹吕万才、松江知府杨思尘在其他文官眼中,那就是大逆不道十恶不赦之辈,是当时阿附枭雄的奸佞,吕万才和杨思尘自然知道士林对他们的评价,他们也不求什么接纳,只是一门心思的办差和为王通做事,这等忙碌实务的行为却让他们和其他人拉开了更远的距离。

    徐广国不同,他的叔父曾做过户部侍郎,他本身也是那个圈子的子弟,在河南潞王封地做知府这个经历,让徐广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万历皇帝的知心人,最起码,他是因为立功才有了升迁。

    而且徐广国替王通在京师大把撒钱,沟通清流舆论,这个在某种程度上也和大批的清流士子交好,算是有了人情的积累。

    他心思活,去了辽宁之后,京师的各项打点从来没有放松,其实清流浊流,给了好处就是朋友,徐广国一直是上上下下维持的不错,大家也不把他看成是王通的铁杆。

    不过,徐广国是这些人中最先明白过来的,他们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是因为王通,王通平安,他们也平安,王通向上走,他们也能跟着走的更高,如果王通不在了,凭什么会让他一个没什么资历背景的举人在这么高位上坐着。

    入朝之战结束后,徐广国尽管就是做后勤整备之类的差事,可依旧是积攒了足够的功勋,徐广国接下来的选择也很有趣,他这个资历出身,尽管有大功在身,但来到京师中枢的话,肯定不会有什么实职,还不如在地方上呆着自在,尤其是徐广国在辽宁,府州县都是他安排下去的人,军方对他也是支持,那就是土皇帝一个,自有天地,可徐广国却主动选择来到京师,在户部做了个右侍郎,除了位置高点,好处什么的基本没有。

    等李虎头被刺的那个年份,总算是累计年资,在众人的反对之下,调任刑部左侍郎,向前进了一位,但论起影响力,还不如户部那个位置。

    对于王通系统之外的人来说,这个徐广国就是个在辽宁捞足了好处,然后在京师做个高品的官员扬名的角色,他可是标准的大明特例之一,当年海瑞也不过就是止步在巡抚这个位置上,徐广国这人里子面子都捞到了。

    不过,王通系统内的几个人物却知道,当年宋婵婵在京师建立的那套班子,差不多都被徐广国接收了过去,对于京中各派系的脉络和关系,重点放在何处,如果冠冕堂皇的安插人手,徐广国明显更精通些。

    至于这刑部的差事,看似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实际上却是经过有意运作的结果,刑部总掌刑名之事,这其中也有种种方便处。

    李虎头死掉的消息传来,万历皇帝为了太子朱常洵能顺利接位,准备大肆杀戮功臣的消息立刻在京师流传开来,并且以超过邸报发送的速度传遍了大江南北,这个消息,甚至连支持万历皇帝的文臣们也都相信,老朱家杀功臣这可是骨子里的东西,在这股消息的流传下,舆论逼人,武将们迅速的站到了王通一边。

    但接下来最精彩的事情并不是这个,而是有言官进言,说国家纷乱,妖孽丛生,正是因为纲常伦理败坏,若是天子当年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储君,那里会有这么多的干碍,还请陛下改立储君,以正大义。

    皇长子朱常洛已经去了洛阳做福王,算下来已经有了十年左右的光景,大家本觉得习以为常。

    有人这么一折腾,大家才发现这是个机会,现在王通虽然跑到天津卫,可并没有什么变乱之举,大家也都能判断的明白,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怎么互相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和气收场维持下去。

    在这件事上想要捞取什么功勋和富贵不太容易了,但现在王通出奔,李虎头暴死,当年万历皇帝立朱常洵为太子的两个最有力支持者都是不见,那么,现在争国本就是有利可图而且没风险的事情了。

    如果皇长子能成为太子,自己在其中出了一份力,荣华富贵自不待言,万历皇帝身体病症越来越多,新君登基也不会太晚,赌对了这个,那就是大好处了。

    有王通在京师镇着,根本不会有什么言潮之事,顺天府和锦衣卫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做出应对。

    可现在,吕万才去职,那套系统根本没有人能运转的起来,新来的府尹可压不住那些吏员和老差役,锦衣卫这边更是大有惰性,如果有人想要用心办差,那么就会立刻成为同僚们的公敌,老都堂多大的恩德,你这么用心用力的去查,这人性实在是不值一提。

    没了制约,甚至还有势力在背后支持,言潮突然兴起,让万历皇帝措手不及,请天子以大义大理为准,江山社稷存续为准,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万历皇帝悲哀无比的发现,没了王通的支持,他根本没有压制文官的手段,万历皇帝询问了一干亲信,他准备用强力镇压的想法被亲信们否定,这个局面乱起来,太容易给人以可乘之机,造成更大的乱局。

    郑皇后以及郑家的家主,如今也已经封侯的郑国泰,对这个突起的风潮都是惊慌无比,如果朱常洵不是太子,那么郑家的荣华富贵马上全完了。

    实际上对于天子对王通下手,郑国泰这边也是矛盾异常,他们家在松江和天津卫都有大量的好处,王通如果完了,他们家会受到巨大的损失,但出于“大局”,还是没有提出什么异议。

    可事情连锁反应,却没想到这件事的结果是自家的荣华富贵都没有保住的可能了,那真是天要塌掉。

    麻烦不仅仅是这个,万历皇帝在奢侈和玩乐上耗费了太多的银钱,禁军和京营的军饷已经快要发不下去了。

    税务总局明确告诉万历皇帝,如果天津卫和松江府几天后没有将每年的定例银子送来,那么京营和禁军最起码要断饷两个月,现在王通在天津卫,松江府王通也能施加很大的影响,银子能不能送来实在是难说。

    两个月的饷银不发并不是什么大事,事后补上就可以,可眼下这个局面,京城内外的兵马已经不能再有什么动荡,如果稍有不稳,就会酿成大乱。

    内因外因,万历皇帝在王通离开京师半个月之后,派赵金亮为使者,前往天津卫去见王通,没有带着圣旨。

    “。。。。。。赵金亮能够成为宫廷中地位最高的宦官之一,王通在其中作用很大,不过在宫中几十年的耳濡目染,让赵金亮对皇帝和太子极为忠心,甚至不惜和他的恩人反目成仇。。。。。”

    赵金亮在天津卫呆了两天,没有什么正式的文书出现,不过按照随后出现的那些事来看,万历皇帝和王通达成了某些和解。

    王通的职务和爵位还保持,但对外还是以身体为由在天津卫养病,吕万才官复原职,李文远官复原职,禁军的所有任命没有王通的允许都不能变动,殖民地和开埠港口地区的政策也是如此。

    这些允诺是否存在并没有什么官方的文件证明,赵金亮回到京师的第三天,改易太子的争论就戛然而止。

    万历三十一年到万历三十四年之间,天津卫逐渐成了大明帝国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军务、殖民地事务,以及大部分和工商相关的经济事务,都在这边处理解决,臣子们在朝堂上各有立场,争执不休,任何不利于王通和禁军集团的法令都没有办法通过和执行。

    下毒、绑架和暗杀也在这两个城市之中不断发生,皇帝和王通表面上维持着君臣的体统礼节,暗地里也是针锋相对。

    双方都在拉拢着各方人士,绝大多数人都发现,王通能给他们的,或者说站在王通这边他们能得到的东西,远远要比站在皇帝那边得到的多。

    万历三十五年初,局势对王通越来越有利,不过王通还在迟疑,这时候,徐广国家中长辈去世,照例要回乡守制丁忧,路过天津卫的时候,徐广国和所有官员一样,去拜会乐浪郡王。

    王通的几名护卫还记得,徐广国和王通单独密谈,到最后长跪不起。

    万历三十五年三月,万历皇帝和往常一样,午饭后用西洋点心,吃完两块蜂蜜蛋糕之后,突然腹痛如绞,在太医赶到之前,就已经失去了呼吸。

    宫内大乱,侍卫们迅速包围了御膳房,将相关人等全部捉拿,但东厂和锦衣卫的人随后赶来,要求他们接手案子。

    随即又有消息,说下毒的人是郑皇后,因为万历皇帝想要改立储君,让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

    谢谢大家的订阅和月票,谢谢“stcleric,凤舞v九天,yzq988yzq,hill2,小夜saya,ipooo”各位朋友的打赏,谢谢大家。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138章 史书多曾言() 
天子驾崩,尽管宫中宫外做出了种种的布置,可皇帝是不是被毒死的,却没有什么官方的消息,目前能得到的说法就是天子突发急病。

    太子登基,并不仅仅是宫内走程序,还要有朝臣的承认,只有双方达成了一致,才会举行大典。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没有那么多是非,尽管改易储君是每一代皇帝登基前总要遇到的风波,可更多的仅仅是小小风波,有谣言但仅仅是谣言而已,只要太后娘娘表态,大臣们也就偃旗息鼓了。

    可郑皇后,现在应该是郑太后,在朝臣中却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当年争国本,王通带兵进京,险些血洗朝堂,这才定下来了朱常洵的太子之位,那之后,万历皇帝为了让王通不至于独大,保下来大部分的朝官。

    这个不是问题,但这些大臣们和他们的徒子徒孙在刀尖上走了一遭,如何能够对郑皇后以及太子有什么善意。

    何况如今这个局面,从万历三十一年起,就一直有人提长子朱常洛该为太子,每次提这个的人都被贬斥流放,可始终没有压下这个声音,天子驾崩之后又有了郑皇后下毒的风言风语,这正是兴风作浪,乱中求利的好时候。

    闹,闹起来,真要是能让福王朱常洛当皇帝,那闹的人都有好处,就算不能,想要把大家安抚下来,那也不能两手空空。

    绝大部分的重臣都是面色漠然的处理万历皇帝驾崩之后各项事宜,但他们的学生门徒却开始疯狂的行动起来。

    已经有人去大明门外磕头,而且去的人越来越多,有各部的郎官,有都察院的御史,还有翰林院、国子监等等等等,和往常一样,很多无党无派的都去凑热闹,为了日后说起来,咱也参与大政。

    每次京师有类似的事情都是一般的喧嚷,大家也没什么特别关注的,只是这次去的人却太多了些,多也就多吧!只要天津卫那边还稳着,大明就不会乱了,过去凑个热闹也好。

    “。。。。。。郑氏乃是妲己一般的人物,祸乱朝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