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风流军师-第4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钐疲钛甯静豢悸牵灰凶约涸冢庑┒疾怀晌侍狻�

    这种心思也是因为李彦不想彻底改变历史的心理作怪。这次自己接过来进攻薛廷陀,也是想让锦儿好好发展她的新汉国,不要和大唐争,以她新汉国现有的领土,那几百万人口,连一千万都没有,给她再多的地方也没用。

    贞观十八年,大唐人口已突破四千万,如果把李泰、李承乾、李书同的人口都算上,大唐人口总数已接近五千万,这不是锦儿能比的。

    既然这样,她还不如好好发展,然后向西、向南和阿拉伯抢夺中东地区。那是后世石油产出的地方,李彦是决不想给阿拉伯,现在的大食人。

    他们根本没那能力,弄得后世中东地区战火不断,一个个小国不大,没能力保护那些地方,既然有先知先觉的头脑,没理由不向那里扩张。

    所以,李彦让李泰向印度方向扩展,抢占印度。李承乾向印尼方向发展,控制印度尼西亚,李书同向新加坡、马来西亚进攻,控制那里。如今和窦彪达成协议,让他把弥勒教的人向那里集结,其实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澳洲。

    上那里去建立一个大夏国也不错,西有锦儿的大汉,中有大唐,东再有大夏,那才是真正的华夏天地。对于李彦如此安排,窦彪是感激涕零,发誓坚决听李彦的。

    经过了严密的思考和算计安排之后,李彦让李靖带人先去夏州,自己暂缓前去,要把这些事情安排好。再说,这是初秋了,向北已经开始冷了,本来应该是明年春天作战,但李彦想来个出其不意,发动一场冬季作战,和上次灭掉东突厥一样。

    李靖历来是用奇兵的,也同意这个方案。李彦知道,用不了多长时间,李治也会去洛阳,随李世民出征过黄河,所以不再耽误,让王恒进东宫,通知李治来他的永王府。

    李治确实很害怕,他不知道李彦怎么发现的,但李彦警告过他,想当太子,就不要接触武才人。但自己太喜欢她了,在自己登上太子之位过程中也帮了自己不少忙,还成功打掉了韦贵妃她们。为此,还得到父皇的夸奖,让两个人更分不开了。

    可御书房李彦那一眼,让他心惊胆战了好几天。但李彦仿佛忘了,专心忙自己的事,让李治安心不少。过几天自己就去洛阳了,听说过完年,李彦也要去夏州。

    可听说李彦找他,吓得没主意了。对王恒说:“你先回去禀报永王,我有点事处理,随后过去。”

    王恒点头答应,返回永王府。无论怎么说,李治是太子,一人之下,所有人之上。也就是永王,其他就算一朝宰相见了李治也得恭敬的施礼。自己的王爷有这么大权力,连太子都小心翼翼的,让王恒特得意。

    他如果进宫里,连后宫第一人赵坤都十分客气,那些后宫妃子都不敢惹自己,因为王恒还有一个后台,那就是代替了皇后位置的长乐公主。

    身上越来越有她母亲风范的李丽质,虽然是女儿,却把持了李世民的后宫,最为严重的是,她掌握着皇家产业,对此,李世民十分不满,自己朝里朝外到后宫,成李彦两口子说了算。

    但有长乐在,和皇后当年一样,后宫从来不出事,一切平稳。丽质也大了,懂事很多,再也不像以前,对父皇找其他女人也不那么反感,毕竟皇后已死多年。自作主张的李丽质比皇后还霸道,过一段时间就给李世民的后宫换人,没有被临幸的,年纪大一些的就派遣出宫,也为李世民找来一些年轻貌美的。这让李世民很贴心,也乐不得不管这些。

    大唐出现一个奇怪现象,后宫不是皇后和妃子说了算,是已出嫁的公主说了算。但李彦一直是一个人,现在不能走路了,也只有一个侍女侍候,让李世民很欣慰。

    李治在这样的情况下,哪能不害怕李彦夫妇?他真担心自己有一天登基也是姐姐说了算,那可怎么办?对自己,长乐更厉害,父皇怎么说也是父亲,可自己是弟弟啊,他打发走王恒就跑了出来,赶紧找武媚娘。

    武媚娘没什么事,她是一个才人,地位很低的。可无论她表现的多好也没用,贞观十四年进宫,如今已过去四年了,自己一直在李世民身边,但却没有被李世民召唤过侍候,这让她如何能安心?有头脑,有心计的她看准了李治。

    果然投资投对了,有太子罩着,她地位大不一样,特别是帮助李彦,让她很是威风了一段时间。可李彦飘忽不定,又连续去吐蕃,也不长在宫里。再后来,皇上说后宫调查不用李彦,这时候,武媚娘的头脑显示出来,向李世民推荐,由太子负责。

    这样,两个人几乎公开在一起也没人说什么。也就是这段时间,让武媚娘喜欢上李治,因为在李治面前,她完全是高高在上的感觉。有李彦,李治的话,武家也一步登天,两个哥哥除了溜须,哪敢说一个不字。可是,没有李彦,她出宫的机会很少。

    这几天,她也很期待,毕竟李世民走了。今天正算计李治什么时候来呢,就看见李治从外面进来。本来很高兴的迎上去,但李治并没有像以往那样,过来搂着她又亲又摸的。有些奇怪:“九郎,你怎么了?”

    李治说道:“刚才永王传话,让我去永王府,我有些担心。”

    武媚娘笑了:“你是太子,他是王爷,你怕他干什么?”

    李治说道:“我不是和你说了,那天他看我吗?我担心,他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武媚娘摇摇头:“不可能,如果他知道,不可能不和皇上说。再说,这样的事,他怎么会知道?你这样担心,反而让他看出来。”

    李治也就是心里没底,有点做贼心虚,听武媚娘这样说:“那我就放心了。”

    他一放心了,立即开始不老实起来,武媚娘一边躲一边说:“不是永王找你吗?你还不快去?”

    李治说道:“没事,我怎么说也是太子,我说有点事处理,一会儿再去。过几天我就要去洛阳,这一去恐怕很长时间见不到你了。”

    武媚娘也不大,二十几岁,无论她历史上多强硬,那毕竟是后来,此时还是一个女人,也有些不舍的搂着李治:“九郎小心一些。”

    李治说道:“没事,我是留下来监国,并不是上前线,当然没什么危险。”

    武媚娘说道:“这对你是一次考验的机会,好好把握,皇上一定留下辅佐的大臣,多听他们的意见,我不在了,你要多学会动脑子,如果这一次给你父皇留下好印象,你的地位就牢不可破。”

    对这点,李治并不担心,毕竟其他的哥哥弟弟都是其他嫔妃生的,两个嫡亲哥哥,一个在海外,一个在东南,是威胁不到自己的。但还是点头说道:“我知道了。”

    武媚娘说道:“你见到永王,可千万别承认,说什么也不能承认,小心他诈你。连皇上都忌惮他,你根本不是对手。记住一点,你是太子,他不能把你怎么样。”

    李治点点头,叹口气:“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光明正大的在一起?”

    武媚娘也有些黯然,她知道,除非李世民死了,可是,即便李世民死,以自己的身份就能留在李治身边吗?她还真要好好想一想,如何能跟着李治。为了在李世民死之后不被遣送出去,那只有被皇上临幸过,可那样,自己又怎么能跟李治呢?再说,李世民也从来不招幸自己。留下武媚娘在那里想,李治离开皇宫,前往永王府。

第438章 未雨绸缪(一)() 
看着坐在自己面前有些紧张的李治,李彦笑笑,难怪他后来等于被武媚娘掌控,就这胆量和性格,碰上强势的人就会被人家一点点夺取。无论是废后,还是后来的二圣临朝,李治都无法和武则天相争。

    唯一不错的就是大唐有一些忠臣良将,李治没死前,武则天只能参与政务,说了算,但并不敢篡权夺位。可是有一位强势的母亲,李治的几个儿子就完蛋了,最终没有保住李唐江山,变成了武周天下。

    根据李彦掌握那点知识,知道神龙革命能成功,主要是武则天对自己的几个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他们太失望了。如果武家能出来两个像样的人,李隆基绝对没有复国的机会。

    历史已弄得面目全非,李彦也不敢保证会革命成功。如果真的不行,难道动用海外力量兵发长安恢复李唐天下吗?对李彦来说谁当皇帝不重要,男人也好女人也罢,只要能领着华夏民族走向强盛就行,没必要动刀兵来维护李家天下。

    必竟短暂的开元盛世过去之后,大唐可以说藩镇割据,一直在走下坡路,延续了一百多年时间,最终灭亡。

    后来的五代时国成为中国最黑暗的时代,八十多年几乎接近一个世纪的混乱,民不聊生。这一切有很多历史学家都说是李世民错误的民族政策,养肥了周围的少数民族,安抚政策和大肚的宽宏大量,让这些狼一样的民族再次为祸中原百十年时间。

    后期的大唐腐败无能,也促成了这一历史局面。但以不再是愣头青,也不在思想简单的李彦更清楚,自己又能活多少年?又能看得住吗?

    历史已然变化,那他未来的走向就是不定数,谁又知道后来是什么样?如果想知道,那就是尽力不要去改变历史。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政权,封建社会不是终极社会,但谁又知道资本主义就是终极社会?

    什么三权分立,什么民主制度,又怎么敢说自己就是最高级的终极社会?历史是会发展的,说不上几千年之后,出现一个更加高级的社会制度来代替现有的社会制度。

    如果说永远,那只有共产主义了。但从李彦穿越来的时代看,那个目标太遥远了,好像很难实现。因此李彦给自己确定的是推动发展,完善基础,不是改变现有的制度和政权。

    这也是李彦穿越二十多年后得出的结论,经过再三研究,他发现那些穿越前辈们总是想推翻现有的政权,去建立一个他自认为高级的政权,或者自己来当皇帝,推行什么所谓的民主制度,但李彦不这么想。

    现阶段连识字的人都不过总人口的百分之十,算得上有文化的更是寥寥无几。推行民主制度,那是笑谈,你让什么都不知道的百姓去当家作主,开什么玩笑?

    一开始李彦让虞惠她们办出版社,也打算办报纸来的,那是开启民智最快的方法。可是到后来,李彦不得不放弃,活字印刷是可以,但需要一大堆其他技术,并不是造几个铅字块就能成的。在现有的生产力和文化普及情况下,即使印出来再多的书也没用。

    交通、通讯和文化程度都决定了办报纸的不现实,除非在一个县里办一份,但也只能知道这一个县里的事情,恐怕一些偏远的山村还是不知道。对于温饱都成问题的百姓,让他花钱去买不认识的报纸看,那是扯蛋。

    亲身经历了,李彦才知道后世自己看的那些穿越书中所说的都是吹牛,没有相应的基础学科,想制造先进的东西,那简直就是作梦。

    越是明白,李彦的心态越平静。在李世民、房玄龄他们看来,李彦长大了成熟了,变得稳重起来。其实是李彦明白过来,着急是没用的,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做多少做多少,后来还是留给后来人吧。

    李彦今天播下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