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风流军师-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彦发现李渊新名词倒是学的很快,还知道运作这个词。其实对李秀宁提出的自己说李彦十分不满,很想大骂李秀宁笨蛋,这都看不出来,这不是逼自己表明立场一样吗?事情已经发展到公开化,自己的一句话足可以把自己推到前台。但是皇上已经说话,他也不能不说。

    从李彦本身来说,他倾向交给户部收益,工部施工建设,毕竟是国家工程。再说李渊的目的很是自私,只是想到自己用钱,可他难道不明白天下就是他家的吗?他决定难为一下李渊,躬身说道:“皇上,臣以为还是投资来决定。当然谁拿钱谁说了算,这样不就行了?”

    这时候大家才想起来,对呀,修一条两千多里地的道路,哪是钱少能解决的?李渊问道:“大概的多少钱?”

    李彦说道:“初步计算一下,大概得两千万贯,工期是三年。那就是在三年时间之内要投入两千万贯,预计大概十年能收回成本。十年后才是收益。”

    这一下谁都不说话了。李建成有些愤怒地说道:“李少卿,河东投入一千多万贯,据说两三年就收回陈本,这条道路怎么会这么多钱,还要十年时间?”

    李彦来到大唐时间长了,也多少知道一些。李建成并不是多坏,只是有些志大才疏而已,缺少雄才大略。今天这个表现让李彦反感,只是想到保住自己的地位,却不去考虑国计民生,当上皇帝也够呛。其实他是太子,工程归谁都一样,将来都是国家的。可他竟然不顾这些,要求归皇家管理。最让李彦来气的是竟然提出由皇上牵头,皇上有时间去管这些事吗?还不如说让他自己当得了。

    李彦也是带有自己的观点,很难做到公平。特别他不想得罪李世民,也就恭敬但透出一丝不屑的神情说道:“太子殿下,看来你还是很了解的。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第一点这段距离要长一些,第二道路地质结构也不一样。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朔州,云州有煤炭,鄂州有什么?粮食。粮食能用来挣钱吗?”

    李世民心头一喜,他已经听出李彦口气中的不满。多少了解李彦的他立即说道:“不错,根据调查的结果,确实有这种两季成熟的粮食,但推广需要时间。做好了能解决北方缺粮的问题,也能缓解北方贫困,能让天下百姓安定下来。这是民生之路,不是赢利之路。十年已经是短时间了,既然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我认为交给户部管理是恰当的。”

    李世民这是博取好感一样,朝臣中有些为国为民的人都赞成李世民的观点。李建成有些着急了:“皇上难道不考虑民生吗?再说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当然是皇家掌控才对。”

    李渊皱皱眉,李建成这是自相矛盾的说法,既然天下都是李家的,那还非要归皇家管干什么?李彦说道:“既然秦王和太子说得都有道理,那么就以钱数决定管理权,施工肯定是工部的事,司农寺没有这个机构。管理权也是三年后通车的事,那时候再解决也不迟。”

    这一下两边都不争论了。确实,施工建设当然只能是工部。李彦说道:“我说的钱数是花钱雇工的,投资当然很大。先期投入就是两百万贯,谁出这个钱?”

    李世民也没想到这么多钱,直接说道:“三年时间已过,可以使用徭役,不用投入那么多钱。”

    李彦摇摇头:“秦王,隋炀帝开挖大运和也不是坏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却把自己弄得亡国,大唐不能重蹈覆辙。”

    李世民一呆,还没等说话,黄门侍郎封彝德站出来:“大胆李彦,竟敢称颂隋炀帝那个昏君,把皇上和昏君对比,是何居心?”

    朝臣都吸口冷气,李彦太胆大了,什么都敢说。李彦也有些后悔,自己的嘴总是没有把门的,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经过大脑。

    看了封德彝一眼,李彦认识他是李建成的人,心头反感一下上来。李彦根本就不是什么有度量的人,说他瑕疵必报都行。恼火一上来就有些管不住自己:“封侍郎,你算老几,大运河不是隋炀帝修的,难道是你修的?现在漕运不是天天通过运河吗?难道你让皇上把运河填上不用吗?无知加白痴。”

    这一下可是超出所有人算计,李彦这是骂人。侍御史梁怀仁连忙站出来:“皇上,李彦当朝辱骂朝臣,按律当罚,请皇上治他大不敬之罪。”

    李彦眼珠一转,有了主意:“皇上,臣所说的意思相信你明白。隋炀帝不懂德政,滥用民力,才让天下大乱,皇上英明神武当然不会这么干。臣只是就事论事,提醒秦王。可竟然有白痴的人说是给隋炀帝歌功颂德。看来臣根本不适合在朝为官,请求皇上罢免微臣的职务。”

    李世民第一个印象就是李彦要跑。这小子一直就不想参与朝政,这又是找借口想溜。

    李秀宁现在也明白过来,怪不得李彦一直不想当官。自己是妹妹。面对两个哥哥。自己怎么做?她也有些后悔上朝为官。

    昨天回去好好想了一夜,想明白很多问题,知道李彦真是为自己好。要是自私一点就这样挂着,十几年之后,李彦位高权重的时候,自己也人老珠黄。那时李彦可是正青春年少,自己就是被抛弃的下场。

    那时候儿子不认自己,丈夫不原谅自己,那才是凄惨呢。所以今天没有上李彦的车,很想和李彦保持这个姐弟关系。看看飞凤她们多好,在李彦面前多自然,还很幸福。自己呢?明白过来的她修书一封派人送往延州,让柴绍回来说有事商量。今天上朝不想说什么,怎么争都和自己无关,毕竟都是自己哥哥。

    可是封德彝和梁怀仁把矛头对准李彦,这让她不干了。李彦一直不想当官,都是因为自己。正好自己也不干了,反正没有李彦,自己也干不了什么。

    要是柴绍能谅解,就好好过日子,不能自己也不是不能活着。有李彦,自己又是公主,还会过不下去吗?

    上前一步:“父皇,李彦是我的属官,他犯错我也应该受罚,女儿请求辞职,回家相夫教子,以免在这受气。”

第135章 风云长安(三)() 
李渊当时就愤怒了,他可不知道李彦是打算开溜,也不知道李彦一直就不想当官。把李彦的辞官当做要挟,认为是以退为进的手段。

    以为自己想挣钱,想充实内努,就可以要挟皇上吗?天下并非离开谁不行。李彦太狂妄了,朝会大殿上竟敢骂人,如果不加以惩治,以后成何体统。

    本来想训斥几句,在轻微的给点处罚,警告一下李彦,也给其他朝臣一个警告,主要是给太子一个面子。

    关键时刻李渊希望李世民出来解决问题,可他并不想废掉太子。李世民的强硬和能力都让李渊担心。

    特别是后宫中几乎没有说李世民好的,在孝顺方面,李世民明显不如李建成。老人记着什么,就记住那个儿女对自己好。

    李世民是尚书令,很多大事根本不听自己,擅自做主。总是打着为民为国的旗号,很是得到一部分朝臣的支持。弄的李渊好像荒淫无道一样,自己已经一把年纪,又能活几天,还是建成说的对,开创大唐基业,晚年享受也是应该的。

    自己想选秀,被李世民阻挡,宠爱尹德妃和张婕妤,也招来李世民不满。自己哪还像一个皇帝,简直是傀儡一样。正想借着这件事打压一下李世民,让建成掌握更多的权力,对将来他登基稳定天下也有好处。

    这些想法还没有实现,李彦竟然拿出不干吓唬自己,一肚子火没地方出呢,李秀宁也来凑热闹。她就是司农寺寺卿,不是据理力争,竟然和李彦一个鼻孔出气。脸沉下来:“秀宁,李彦朝堂辱骂官员,确实犯错,不知悔改,竟然以辞职相要挟。你也跟着一起辞职吗?”

    李秀宁不善于这些朝中说话方式,其实在这方面她还不如李彦的。再说身为公主,李渊的女儿,也有些任性惯了,当然无所顾忌。

    最重要的是李秀宁有些厌倦朝堂上这些事,无论怎么说,李秀宁算是没有政治野心的人。很巧的是昨天李彦和她谈过,让她想了一夜。有很多事情已经想明白,也有了决定,更是厌烦这些事。也就不解释,直接说道:“是的,女儿知道自己也不是当官的料,要是那句话说不对,可能还会抓起来杀头,还是辞官的好。”

    “那好,你是女子,本来就不该位列朝堂。既然你辞职,那就回去吧,尽好一个妇人的责任。”

    “谢皇上”李秀宁脸色很难看,自己辞职是一回事,父皇怎么也得象征性的挽留几句,可竟然一句没说,直接就同意了。本来想转身就走,可一眼看到李彦,自己答应保护他的,竟然没有用。心里很伤心也很失望,小女人的心态,对李渊说道:“父皇,李彦一直跟随我,他还是军中将领,根本就不适合朝堂为官。只是我要求他协助我的,既然我不干了,看在女儿的面上,就饶过他,允许李彦辞职。”

    李渊连思索都没有,直接说道:“准奏,免去李彦司农寺少卿的官职。下殿去吧。”

    差点没把李彦乐疯了,竟然这样容易,简直想高声大喊几句庆祝。躬身对李渊说道:“谢谢皇上开恩,臣告退。”

    说完拉起李秀宁就跑,他怕走慢了李渊返悔。

    可这样一来满朝文武都傻眼了,变化太快。李渊答应的更快,根本连求情的机会都没有。他们不想给李秀宁求情,女子本来就不该位列朝堂。可不能连李彦一块免职啊?

    看到逃跑一样的李彦和李秀宁,李世民这个气就别提了,就这么让这小子逃跑了。可是他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说。

    李渊说道:“既然平阳辞官,高速路工程就有工部宇文尚书负责建设,资金方面由太子负责筹备。”

    李建成还没等说话,宇文越这个刚刚当上工部尚书的人,噗通跪倒在地:“皇上,请恕罪。臣负责不了,因为我也不懂。”

    李渊狠狠的盯着宇文越说道:“宇文爱卿,难道你也要辞官不做吗?你是工部尚书,又是建筑大家宇文恺的弟弟,修一条路竟然说不会?”

    宇文越吓得赶紧磕头:“皇上明鉴,这是李彦提出的计划,和建筑没有关系,也不是普通道路,臣实在不知道啊!”

    “你”李渊傻眼了,他这么痛快答应李彦和平阳辞职,就是这样一来不用争论了。不是三年需要两千万贯吗?那好办。大唐已经统一天下,每年拿出七八百万还是不成问题的。难道离开李彦大唐什么事也不干吗?可是连宇文越都不懂,别人更加没办法。

    一边的李建成也有些傻眼:“父皇,前期启动资金就需要二百万,儿臣实在无法凑到这笔钱。请父皇恕罪。”

    李渊很想说自己出钱,可是即使拿出钱也没用,无人会干。一着急他又想起李世民了,看看李世民说道:“二郎,你说怎么办?”

    李世民心里也不满,总是这样,好事都是太子的,解决不了的时候就让自己出面。只好躬身说道:“钱好说,可以想办法,可是没人建设是问题,我建议召李彦回来。”

    “不行”李渊毫不犹豫的拒绝:“难道朝廷离开李彦就什么也不做了吗?修路之事不要再提,退朝。”

    李渊气哼哼的离开,满朝文武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