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些感慨遭遇,写情写景的词也多以浪漫主义为基调,清新朴素,流利畅达,与婉约派缠绵悱恻,香艳轻软的词风迥然不同。苏轼所创立的豪放词风,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发展道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就直接受苏轼影响,从而形成了苏辛词派。

    北宋词到后期,已如雨后春笋,词人层出不穷。但此时的创作无论在内容题材方面,还是在意境上、情调上已没有什么发展,只在遣词造句,声律用韵上下功夫。北宋后期词人主要有秦观、贺铸、周邦彦等,其中以周邦彦影响较大,他是宋代又一位专业词人。

    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的漱玉词已失传,现在辑录的约有六十首左右,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两期,前期作品主要是写她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她的家庭幸福,婚姻美满。但从靖康元年(1126年)起,李清照连续遭受了国破、家亡、丧夫的苦难,开始了长期的流亡生活,写下了不少更为动人的名篇佳句。如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这些词一方面表达了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同时也唱出南渡初期许多人国破家亡之痛和漂泊流离之苦。李清照是公认的婉约派正宗词人,她的词深富艺术形象的概括力,风格自然,语言流畅。她的成就是后来其他婉约派词人所不能企及的。她还有一篇论词的理论文章词论,认为词“别是一家”,与诗的界限分明。表达了她诗言志,词只是表达个人情怀的“小道”的传统观点。

    南宋之初的词,主要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剧烈斗争。民族英雄岳飞的一曲满江红是千古不朽的名篇。

    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是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晚年号稼轩,山东济南人。有稼轩长短句现存六百多首。辛弃疾生活在动乱的社会,走过曲折的人生之路。面对南宋偏安江南,屈辱求和的政治局面,他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壮志不能实现,于是把一腔忠愤之情都寄于词。辛词的题材广泛,有爱国主义的歌唱,有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有对湖光山色的吟咏,也有对农家生活的描绘,但其中以他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词章成就为最高,也最为后人所传颂。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凭吊古迹慷慨抒怀,他已66岁高龄,还表明要出兵抗金的志向,最后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结。这首词可以说是辛词中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篇章。

    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派词风。辛词作为南宋词坛的主流,它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表现了豪迈奔放的气势和慷慨激昂的精神。他一腔忠愤,“大声镗,小声铿,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如此磅礴的气势,高昂的激情,就是辛词豪放派词风的主旋律。辛词题材广阔,手法多样,语言形象而含蓄。他把豪放派词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稼轩体词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词人李清照

    金兵横行中原,但是南宋王朝却没有丝毫抵抗的准备,宋高宗在行都扬州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公元1129年正月,金将宗翰带兵南下,接连攻下许多城池,沿路南宋官员降的降,逃的逃,金兵前锋很快渡过淮河,逼近扬州。

    宋高宗正在扬州行宫寻欢作乐,听到金兵打来,才手忙脚乱带了五六名亲信太监,骑上马,一口气狂奔到江边,找到一只小船,连夜渡江。金兵在扬州大肆烧杀抢掠,最后放火把扬州烧成一片焦土,才满载掠夺到的财宝退回北方。

    宋高宗逃到临安,把黄潜善、汪伯彦撤了职,南宋朝廷发生了一场内讧。金太宗见南宋王朝腐败可欺,这年十月,又派大将兀术大规模南侵,占领了建康(今江苏南京)。宋高宗听说金兵追来,又从临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从越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兀术带兵紧紧追赶,宋高宗走投无路,就乘着海船,漂洋过海逃到温州。直到金兵北撤,才回到临安。

    金兵南下的残暴掠夺,宋王朝的腐朽昏庸,给人民带来了说不尽的苦难,许多人家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也有同样的悲苦遭遇。

    李清照是历城人,是我国著名女词人。她父亲李格非也是个文学家,在宋徽宗时期做过官,因为为人正直,又是苏轼的学生,受到蔡京的打击。李清照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好文学,喜欢吟诗作画,特别是作词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十八岁那年,她结了婚。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个官家子弟,夫妻俩志同道合,除都能诗善文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收藏金石。这些文物既是我国古代的精湛艺术,又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材料。

    那时候,赵明诚还在京城太学里读书。赵、李两家虽然都担任不小的官职,但不是豪富人家,没有多余的钱让他们购买文物。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金石的追求。每逢初一月半,赵明诚请假回家,就拿了些衣服到当铺里去押半吊钱,到大相国寺去。

    大相国寺是东京最大的佛寺,那里经常举行庙会,在庙会上,摆满着各种商品,也有出卖书籍、古玩和碑帖字画的。赵明诚在那里,看到中意的碑文字画,就买下来。回到家里,和李清照一起细细整理、欣赏。夫妻俩把这件事当作他们生活上的最大乐趣。

    过了两年,赵明诚当了官,他把所得的官俸几乎全花在购买金石图书上,他的父亲有一些亲戚朋友在国家的藏书阁里工作,那里有许多外面没有流传的古书刻本,赵明诚通过这些亲友,千方百计把它们借来摹写。这样日积月累,他们家收藏的金石书画越来越多。李清照建立了书库大橱,编好目录,发现有一点污损,一定随时整理好。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努力,赵明诚完成了一部记载古代历史文物的著作,叫金石录。

    剔红花鸟纺瓶在国家动荡的年代,要埋头整理文物已经不可能了。东京被金兵攻陷的时候,李清照和赵明诚还在淄州(在今山东省)。不久,风声越来越紧,李清照跟着赵明诚到了建康。他们把最名贵的金石图书,随身带走了十五车。后来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留在老家的十几间文物,竟被战火烧成一堆灰烬。

    到了建康以后,赵明诚接到诏令,被派到湖州当知府。那时候,兵荒马乱,李清照不可能跟他上任。临走时候,李清照问丈夫说:“万一金人再打过来,我该怎么办?”

    赵明诚坚定地说:“瞧着办吧。实在不行,你把家具衣被先放弃了;再不行,把书画古器丢了;但是有几件珍贵的古代礼器,你可一定得亲自保护好,要看作自己生命一样。”

    想不到赵明诚这一去,就得了一场疟疾死去了。

    李清照死了丈夫,她的伤心可别提了。但是最要紧的还是继承丈夫的遗志,把文物保护好。赵明诚有个妹婿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那时候李清照身边还有图书二万卷,金石刻本二千卷,就托人带到洪州。没有多久,金兵打到洪州,这些文物又不知去向。

    赵明诚病重的时候,有个名叫张飞卿的学士来看望他,随身带着一个玉壶。李清照是善于鉴别文物的人,一眼就看出那玉壶并不真是玉制的,而是一种玉石制品。后来,张飞卿把那个壶带走了。赵明诚死后,有人捕风捉影说赵明诚把名贵文物送给了金朝人。这种谣言使李清照大为冤屈,她想找朝廷申诉,但是宋高宗的小朝廷已经逃之夭夭了。

    李清照为了逃难,到处奔走。到她在绍兴定居的时候,她身边的文物散失的散失,被偷的被偷,只留了一些残简零篇了。

    国家山河的破碎,珍贵文物的散失,对李清照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她把国破家亡的痛苦写成了许多诗词,她的词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有的还富有爱国精神。她在一首诗里表达了她对南宋统治者渡江南逃的不满。诗中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

    由于范仲淹军纪严明,还注意减轻边境上百姓的负担,北宋的防守力量加强了。西夏和北宋打了几年仗,没得到什么好处,到了公元1043年,西夏国主元昊愿意称臣求和,宋朝答应每年送给西夏一批银绢、茶叶,北宋的边境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

    范仲淹不但是个军事家,而且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苏州吴县人,从小死了父亲,因为家里贫穷,母亲不得不带着他另嫁到一个姓朱的人家。范仲淹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他住在一个庙宇里读书,穷得连三餐饭都吃不上,天天只得熬点薄粥充饥,但是他仍旧刻苦自学。有时候,读书到深更半夜,实在倦得张不开眼,就用冷水泼在脸上,等倦意消失了,继续攻读。这样苦读了五六年,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范仲淹原来在朝廷当谏官,因为看到宰相吕夷简滥用职权,任用私人,就向仁宗大胆揭发。这件事触犯了吕夷简,吕夷简反咬一口,说范仲淹交结朋党,挑拨君臣关系。宋仁宗听信吕夷简的话,把范仲淹贬谪到南方,直到西夏战争发生以后,才把他调到陕西去。

    范仲淹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大功,宋仁宗觉得他的确是个人才。这时候,宋王朝因为内政腐败,加上在跟辽朝和西夏战争中军费和赔款支出浩大,财政发生恐慌。宋仁宗就把范仲淹从陕西调回京城,派他担任副宰相。

    范仲淹一回到京城,宋仁宗马上召见,要他提出治国的方案。范仲淹知道朝廷弊病太多,要一下子都改掉不可能,准备一步一步来。但是,禁不住宋仁宗一再催促,就提出了十条改革措施,它的主要内容是:

    一、对官史一定要定期考核,按他们的政绩好坏提拔或者降职;二、严格限制大臣子弟靠父亲的关系得官;

    三、改革科举制度;

    四、慎重选择任用地方长官。

    还有几条是提倡农桑,减轻劳役,加强军备,严格法令等等。

    宋仁宗正在改革的兴头上,看了范仲淹的方案,立刻批准在全国推行这十条改革措施。历史上把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

    范仲淹为了推行新政,先跟韩琦、富弼等大臣审查分派到各路担任监司的人选。有一次,范仲淹在官署里审查一份监司的名单,发现有贪赃枉法行为的人员,就提起笔来把名字勾去,准备撤换。在他旁边的富弼看了心里不忍,就对范仲淹说:“范公呀,你这笔一勾,可害得一家子哭鼻子呢。”

    范仲淹严肃地说:“要不让一家子哭,那就害了一路的百姓都要哭了。”

    富弼听了这话,心里顿时亮堂了,佩服范仲淹的见识高明。

第186章 五代十国和两宋(24)() 
范仲淹像范仲淹的新政刚一推行,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一些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贪官污吏,纷纷闹了起来,散布谣言,攻击新政。有些原来就对范仲淹不满的大臣,天天在宋仁宗面前说坏话,说范仲淹一些人交结朋党,滥用职权。

    宋仁宗看到反对的人多,就动摇起来。范仲淹被逼得在京城呆不下去,就自动要求回到陕西防守边境,宋仁宗就把他打发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