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萘跫淘亟⒓煨LΑ⒂椅郎辖馕沓强す

    名将杨继业

    宋太祖花了十三年工夫,灭了南方五国,接着,就出兵攻打北汉都城太原。北汉请辽朝出兵援助,宋军吃了败仗。不久,宋太祖也得病死去,他的弟弟赵匡义继承皇位,这就是宋太宗。

    宋太宗决心完成统一北方的事业,公元979年,他亲自率领四路大军围攻北汉都城太原。辽军又来援助,宋太宗派兵截断援兵要道。太原城在宋军重重包围之中,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北汉国主刘继元没法,只好投降。刘继元手下有一名老将杨业,也归附宋朝。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武艺高强,十分器重他,任命他做大将。

    宋太宗灭了北汉,想乘胜攻打辽朝,收复北方失地。宋军攻势凌厉,北方有几个州的辽朝守将纷纷投降。宋军一直打到幽州(今北京市)。后来,辽朝派大将耶律休哥救援。双方在高梁河(今北京市城西)打上一仗,宋兵大败,宋太宗乘了一辆驴车,逃回东京。

    打那以后,辽军不断袭击宋朝边境。宋太宗十分担心,就派杨业为代州刺史,扼守雁门关。

    公元980年,辽朝派了十万大军攻打雁门关。那时候,杨业手下只有几千人马,兵力相差很大。杨业是个有经验的老将,知道靠硬拼是不行的,就把大部分人马留在代州,自己带领几百名骑兵,悄悄地从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敌人后方。

    辽兵向南进军,一路上没遇到抵抗,正在得意。忽然,后面响起一片喊杀声,只见烟尘滚滚,一支骑兵从背后杀来,像猛虎冲进羊群一样,乱砍猛杀。辽兵毫无防备,又弄不清后面来了多少人马,个个心惊胆战,阵容大乱,哪儿还抵挡得了,纷纷向北逃窜。杨业带兵追赶上去,杀伤大批辽兵,还杀死了一名辽朝贵族,活捉了一员辽将。

    雁门关大捷以后,杨业威名远扬。辽兵一看到“杨”字旗号,就吓得不敢交锋。人们给杨业起了个外号,叫做“杨无敌”。

    杨业立下大功,也引起一些边防将领的妒忌。有人给宋太宗上奏章,说了杨业许多坏话。宋太宗正要依靠杨业,不理睬那些诬告,把那些奏章封好了,派人送给杨业。杨业见宋太宗这样信任他,自然十分感动。

    过了几年,辽景宗耶律贤死去,即位的辽圣宗耶律隆绪才十二岁,由他的母亲萧太后执政。有个边将向宋太宗上奏章,认为辽朝政局变动,正好趁这个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宋太宗接受了这个意见。公元986年,宋太宗派出曹彬、田重进、潘美率领三路大军北伐,并且派杨业做潘美的副将。

    三路大军分路进攻,旗开得胜。潘美、杨业的一路人马出了雁门关,很快就收复了四个州。但是曹彬率领的主力因为孤军深入,后来被辽军杀得大败。宋太宗赶快命令各路宋军撤退。

    潘美、杨业接到命令,就领兵掩护四个州的百姓撤退到狼牙村。那时候,辽军已经占领寰州,兵势很猛。杨业建议派兵佯攻,吸引住辽军主力,并且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掩护军民撤退。

    监军王侁反对杨业的意见,说:“我们带了几万精兵,还怕他们?我看我们只管沿着雁门大路,大张旗鼓地行军,也好让敌人见了害怕。”

    杨业说:“现在敌强我弱,这样干一定要失败。”

    王侁带着嘲笑的口吻说:“杨将军不是号称无敌吗?现在在敌人面前畏缩不战,是不是另有打算?”

    这一句话把杨业激怒了。他说:“我并不是怕死,只是看到现在时机不利,怕让兵士们白白丧命。你们一定要打,我可以打头阵。”

    主将潘美也支持王侁的主张。杨业无可奈何,只好带领手下人马出发了。临走的时候,他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个仗肯定要失败。我本来想看准时机,痛击敌人,报答国家。现在大家责备我避敌,我不得不先死。”

    接着,他指着前面的陈家峪(今山西朔县南)对潘美说:“希望你们在这个谷口两侧,埋伏好步兵和弓弩手。我兵败之后,退到这里,你们带兵接应,两面夹击,也许有转败为胜的希望。”

    杨业出兵没有多远,果然遭到辽军的伏击。杨业虽然英勇,但是辽兵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杨业拼杀了一阵,抵挡不住,只好一边打一边后退,把辽军引向陈家峪。

第173章 五代十国和两宋(11)() 
到了陈家峪,正是太阳下山的时候。杨业退到谷口,只见两边静悄悄,连宋军的影儿都没有。潘美带领的主力到哪儿去了呢?原来杨业走了以后,潘美也曾经把人马带到陈家峪。等了一天,听不到杨业的消息,王认为一定是辽兵退了。他怕让杨业抢了头功,催促潘美把伏兵撤去,离开了陈家峪;等到他们听到杨业兵败,又往另外一条小道逃跑了。

    杨业见约定的地点没人接应,气得直跺脚,只好带领部下转身跟追上来的辽兵展开搏斗,兵士们个个奋勇抵抗。但是辽军越来越多,到了后来,杨业身边只有一百多个兵士他含着泪,高声向兵士说:“你们都有自己的父母家小,不要跟我一起死在这里,赶快突围出去,也好让朝廷得知我们的情况。”

    兵士们听了这些话,再看看杨业浴血奋战的情景,感动得都流下热泪,没有一个愿意离开杨业。最后,兵士都战死了,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和部将王贵也牺牲了。杨业身上受了十几处伤,浑身是血,还来回冲杀,杀伤了几百名敌人。不料一支箭飞来,正射中他的战马,马倒在地下,把他摔了下来。辽兵乘机围了上来,把他俘虏了。

    杨业被俘以后,辽将劝他投降。他抬起头叹了口气说:“我杨业本来想消灭敌人,报答国家。没想到被奸臣陷害,落得全军覆没。哪还有脸活在世上呢?”他在辽营里,绝食了三天三夜,就牺牲了。

    杨业战死的消息传到东京,朝廷上下都为他哀痛叹息。宋太宗丧失了一名勇将,自然也感到难过,把潘美降职处分,王侁革职查办。

    杨业死后,他的后代继承他父亲的事业,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在保卫宋朝边境的战争中都立了功。他们一家的英勇事迹受到人们的传诵和赞美,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就是根据他们的事迹发展起来的。

    王小波李顺起义

    公元994年,宋太宗为首的朝野一片喧哗。宋太宗天天焦急地等待来自前方的战报。

    官兵战败地消息不时传来。整个朝野更是陷入混乱。

    同年一月,宋太宗接到起义军在四川建立“大蜀”政权的消息。四川北起剑门,南至巫峡的广大地区都处于在大蜀政权的控制之下。

    这次四川农民起义离北宋王朝的建立仅仅三十多年。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就爆发如此震撼朝廷的农民起义呢?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里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地主官僚避难的地方,战乱较少,地主阶级势力较大,农民受到的剥削压迫也较其他地区严重。因而四川是北宋初年阶级矛盾较尖锐的地区。

    北宋政权建立后,四川的地主豪绅都拥有大量的“旁户”和“佃客”,对他们巧取豪夺,当作奴隶一般看待,贫富不均的现象十分严重。宋太宗攻打后蜀时,又公开允许官兵将士掳掠财富。在北宋消灭后蜀的六十六天战斗中,四川人民又遭到一次大灾难。

    四川以盛产丝麻、布帛、茶叶闻名全国。广大个体农民、小手工业者和小商贩都赖此为生。宋太宗时,为了搜刮四川人民,在成都设立“博买务”,规定四川生产的布帛、盐、酒、矾等,全由“博买务”专买专卖,从中苛剥农民,造成了大批手工业者和商人失业。北宋政府还禁止民间将茶叶运销出四川,以便对茶农加紧剥削,致使茶农和茶贩纷纷破产。

    淳化二年(992年),四川大旱,粮食欠收。官府、商人勾结,囤积居奇,乘机渔利。劳动人民生活艰难,濒于死亡的边缘。在这样的情况下终于爆发了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王小波是青城(今四川灌县东南)人,和妻弟李顺靠贩运茶叶为生。官府禁止收购和销售茶叶后,他们俩的生活每况愈下,最后连饭也吃不上了。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993年王小波率领百来户茶农在青城起义。

    王小波对茶农们说:“我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财富和土地的迫切愿望,得到了贫苦人民的广泛响应。

    不到十天,起义队伍就扩充了几万人。他们把青城做为第一个打击目标,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青城,一举攻下青城。

    王小波的队伍纪律严明,并开仓放粮,得到了青城老百姓的拥护,他们纷纷加入起义队伍。首战告捷,王小波信心十足,在与众人商议下,决定把进攻的矛头指向彭山县城(今四川眉山北)。

    流离失所的流民彭山县令齐无振是个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百姓对他怨恨极深,当听说起义军前来攻打时,彭山县人民纷纷响应,和起义军里时应外合,很快攻下县城。起义军搜出齐之振贪污的大量钱财,除留一部分补充军用外,其余都散发给当地的贫苦农民。愤怒的人们当场处死被宋朝政府当做“清官”的齐元振,同时惩罚一大批罪大恶极的地主豪绅。

    在进攻江原(今四川崇庆东)的战斗中,身先士卒的王小波杀死了四川都巡检使张玘,自己也不幸中箭,因负伤过重,壮烈牺牲。起义军推选王小波妻弟李顺为首领,继续战斗。他们乘胜攻占蜀州(今四川崇庆),邛州(今四川邛峡)等地,起义军席卷川西。

    淳化五年(994年)初,起义军攻下成都,并在此建立政权,国号“大蜀”,用“应运”年号,还发行了“应运通宝”、“应运元宝”等新货币,并逐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行政机构,以适应经济需要。

    李顺领导的政权实践了“均贫富”的口号。据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起义军每占领一地,即召集当地的“乡里富人大姓,今具(呈报)共家所有财粟,据其生齿(家口)足用外,一切调岁(没收),大赈贫乞。”这是北宋初农民起义军的创举。

    李顺像王小波一样,英勇善战,浴血奋战,“存抚善良,号令严明,所至一无所犯。”起义军的声势越来越大,前来投奔的人越来越多,四川大部分地区很快都被起义军占领。从东面的巫峡到北面的剑阁,都在起义军的控制之下。

    四川农民起义的迅猛发展使北宋统治者惊慌失措。宋太宗连忙任命亲信宦官王继恩为四川招安使,率大军入川镇压起义军。

    淳化五年五月,成都被围困。十几万守城起义军在李顺的领导下,英勇抵抗,最后城破,三万多义军将士壮烈牺牲。李顺也英勇就义。成都陷落后,成都以东,夔州(今四川奉节)以西的起义军仍继续战斗,一直到公元995年,最后失败。

    李顺虽死,但人民深深怀念他。传说他并没有死,四十年后,有人传闻李顺在广州活着,统治者闻风丧胆,忙捉了一个七十岁的老翁,说他是“真李顺”,匆匆忙忙地处死,以恐吓人民。

    王小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