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恢复农业生产。有圣旨赦免王国良的罪,恩赐新名,叫维新。
建中二年(781年),郑太妃去世,李皋护送母丧到江陵,适逢梁崇义反叛朝廷,李皋被重新起用为左卫大将军,再回湖南,不久又加散骑常侍。李希烈反叛唐朝,李皋升调江西道节度使,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到洪州以后,召集了全体将校官吏发布命令:“曾经立功尚未申报的,再行申报核办;有计策谋略而才能足以充当军佐的,另行申明核办。”有裨将伊慎、李伯潜、刘、都上前自报,李皋观察他们的语气,查验他们的功绩,一律补授大将。擢升王锷为中军,任马彝、许孟容为幕僚。于是修缮军械,制造战舰,统率着两万多兵马。当初,伊慎曾率领江西兵跟随李希烈平襄州,李希烈反叛朝廷以后,唯恐李皋任用伊慎,暗中派人赠送锁子甲,又伪造伊慎的来往信件,留放在洪州境地之内,皇上闻知以后就派中使(太监)来处斩伊慎,这时李皋拜表上闻,请留伊慎一命,令他有报效朝廷的机会。当时交战双方隔江布阵,太监又奉命到军中来,李皋将伊慎劝勉一番,令他立功自效;并将所乘的马和自用的兵器甲胄相赠,令他率领先锋军打头阵,李皋亲率大军继进,责令他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伊慎果然打败敌军,杀死敌兵数百人,这样伊慎才得以免罪不究。敌军在蔡山建立了碉堡寨栅,李皋观察以后,认为地势险峻难以强攻,就散布消息声称要西向攻取蕲州,一面准备战舰,又分兵沿着南岸与水师一同逆江西上。敌军以老弱兵守寨栅,率领着大部精锐兵马也沿江随着李皋的战舰西上,一南一北与李皋大军隔江遥遥相望。这时离开蔡山已有三百多里了。于是李皋命令岸上的步兵一律上船,顺流放舟浩浩东下,没有两天就攻破了蔡山大寨。敌军回兵来救,终于晚了一天。李皋轻取蔡山老营又大破救兵之后,乘胜进军攻破蕲州城,敌将李良投降。又攻取黄州,杀死敌军一千多名,李皋的大军军容更盛、兵威更壮了。元帅舒王加授李皋为前军兵马使。
这时德宗住在奉天府,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强行截取专卖盐铁的专款,陈少游的使者包佶将夺取的盐铁专款从长江运送,已经到达蕲口。当其时李希烈已经屠戮汴州城,又派遣饶将杜少诚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来进犯蕲、黄,即将阻断江上航道。李皋派遣伊慎率领七千兵抵御,与敌军即将在永安城遭遇接战。伊慎建立了三座寨栅,相隔四里左右,鼓角列在中栅。少诚一到,立即分兵三队,各围一座寨栅。少诚的兵尚未合围,鼓声一起,三座寨栅寨门大开,众兵将一齐出击,也不布阵,只是一鼓作气往前冲击,敌军大乱,少诚败走,这一役杀死敌兵一万多人,埋葬尸体就堆成一座很高的大土丘。李皋论功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官衔,又加封五百户。皇上到梁州时献俘、进呈敌首的人也陆续都来了。李皋认为皇上蒙尘在外,他不敢居住在城内,于是就在西塞山上游大洲地方屯驻兵马;并在邻近县分设立军市,商人们带了货物都陆续到军市来了。皇上加任李皋为工部尚书。皇上圣驾回到京师,李皋又派遣伊慎和王锷率领兵马围攻安州,州城由于水的阻隔易于固守,进攻了许多天不能攻下。希烈派遣他的外甥刘戒虚率领步兵和骑兵8000人来援,李皋命令分一部分兵力由李伯潜率领在应山迎击,这一仗俘获了戒虚和大将2名、裨将20名,杀死敌兵1000多人。当面绑缚了戒虚等人来到城下,令人说降,敌军声称:“得大将和宾佐一二人来城中表示诚意,那就一准投降了。”李皋就命令王锷、马彝二人攀绳进城,城中的敌人欢然大叫着出城投降。希烈又派兵援救随州,李皋命令伊慎在厉乡近击,大败援兵。克复了平静、白雁等关。希烈十分害怕了,才退兵。
德宗贞元初年,李皋简放江陵尹兼荆南节度使等职,江汉地区倚李皋为长城。不久,李思登以随州来降。李皋先后攻下了4州17县。行军以来大小战役十几次,未曾打过一次败仗。淮西平定以后,李皋申请护送母柩回东都合葬,皇上派遣中使来吊丧,赠李皋的父亲右仆射官衔,封赠他的母亲为曹国太妃。葬礼完毕,李皋朝见皇上,皇上下诏命李皋回驻地,再出东都到墓地拜祭,观看的乡亲们都觉得他很是荣耀。
银镀金花枝纹葵花形奁原先江陵的东北方傍着汉朝古堤,有荒废的田地二处,每逢夏季则江水泛滥,李皋命人堵塞旧决口,开拓了田地5000多顷,每亩地收获一锺(约合640升)的粮食。又规划开发长江南岸荒废的洲渚,建设房屋村舍,在夹江上驾设桥梁二座,流亡的百姓自愿来投奔的有2000多户。从荆州(江陵)到乐乡200里之间,建设了十几座乡镇村落,大的村落都各有几百户。楚地风俗浮薄,当地人从来不愿打井,都是从陂塘河川中取水饮用,李皋开始命乡村百姓集资打井,使人们用水方便。
刚平定了李希烈,吴少诚就杀了陈仙奇,德宗认为襄州、邓州乃是军事要冲,贞元三年(787年),派李皋任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节度使等,又将汝州、随州改属山南东道管辖。李皋练兵储粮,买回鹘马扩充骑兵,又举行大规模演习和校阅来训练兵士,吴少诚对他很是惧怕。李皋生性勤俭,知道百姓的困苦,设立监司听取下面的意见和申诉。他深知军将和官员的优缺点,行赏行罚说了都必定做到。他巡视所到之处,十分注意平抑物价,昂贵的物资则开仓出售,用以供给军将和官员的工薪,又足以使豪势之家不能屯积居奇谋取暴利。平时常动脑筋发挥他的智巧制造战船,船傍安装桨轮二座,踏动起来乘风破浪,速度就像云帆风蓬齐张一般,他所设计制造的战船简易低廉而又耐用。又曾制造欹器送进宫中。每逢送人们物品,常亲自称量,署中公家的绸缎布匹,都加上印记,以杜绝官吏的谋私。
起初、扶风人马彝还没有一点名气,李皋就开始起用他,最后马彝终以正直有骨气而闻名朝野。汉阳王张柬之有私人园林在襄州的西郊,当地官府常借地公宴或招待来宾,李皋准备买下这座园林,马彝听了整一整衣襟上前说道:“张汉阳有使国家中兴的功绩,如今他遗留下来的产业,应当为他保存百代,王爷您即便想得到它,又怎能让他的子孙自行变卖呢?”李皋立刻改容谢过,说道:“失言了!主办这事的人也失言了!让您笑话!没有您,我怎能听到这样的话?”李皋始终认为改过迁善、知人善任是自己应当做的事,因此他的幕僚客卿以及军官将佐后来多成为大官。贞元八年(792年)三月在任上因暴病去世,享年六十岁。皇上停朝三天,赠李皋右仆射职衔,按级别吊唁致送丧仪,谥号为成。
医学家孙思邈
为了纪念唐朝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人们在各地建了很多座“药王庙”,在陕西耀县孙思邈的家乡有一座“药王山”,人们还建了祠堂,并把他的药方刻在石碑上,竖在街巷路口。
孙思邈(581—628年),今陕西耀县人。他自幼体弱多病,为请医治病,几乎耗尽家产。这使他深感疾病对人的危害之重,萌发了立志从医的愿望。由于他聪慧好学,在青年时代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医生了。
有一次,孙思邈在路上看到四个人抬着一口棺材往前走,鲜红的血从棺材缝里滴出来,后边跟着一个哭得死去活来的老婆婆。孙思邈赶忙走上前问:“请问,棺材里装的什么人?死去多长时间啦?”老婆婆回答说:“死了有几个时辰了,我的独生女难产,折腾了两天两夜,孩子没有生下来,倒把她的命送掉了。”孙思邈说:“打开棺材,让我看一看,好吗?”老婆婆一听,忙拉住孙思邈说:“您是医生吧?您能救得活她吗?”孙思邈回答说:“可以试一试,看流出来的血,可能还有希望。”
于是大家动手,把棺盖打开。孙思邈一瞧,那妇人脸白得像张纸,没有一点儿血色。仔细摸了摸脉,觉出还在微弱地跳动。他赶紧选好穴位,给病人扎针,还用了特殊的捻针手法。不一会儿,“哇”地一声,一个胖娃娃生了出来。孙思邈把药给产妇喝下去,不一会儿,产妇也苏醒过来。大家看到孙思邈一针救了两条命,都惊奇地称他是神医。
还有一次,一个人患了尿潴留症,小肚子胀得受不了。孙思邈想:“尿脬盛不了那么些尿,吃药怕是来不及了,尿不出尿,怕是管排尿的器官不灵了,如果能用根管子插进尿道,尿也许能流出来。”可是到哪里去找这又细又软的管子呢?碰巧这时,邻居的孩子正拿着一根烤熟了的葱管吹着玩,孙思邈猛然开了窍:“对啦,我不防用葱管来试试。”他找来一根细葱管,切去尖尖的一头,小心翼翼地插进病人的尿道里,再用力一吹,不一会儿,尿果然顺着葱管流了出来,病人小肚子慢慢地瘪了下去,病也好了。孙思邈成为中华医学史上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人。
孙思邈医术高明,这是因为他不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而且特别注意收集民间验方,从实际生活中学习。例如久居山区的人容易得粗脖病,民间有吃海藻可以治病的验方。可是山区哪来的海藻呢?古时候交通又不发达。孙思邈想:“人们常说‘吃心补心,吃肝补肝’,能不能用羊靥(羊甲状腺)来治这种病呢?”他试用羊靥治了几个病人,果然都治好了。原来粗脖病是因为食物中缺乏碘,海藻和羊靥含碘比较多,所以治甲状腺肿大特别有效。
第136章 隋唐(24)()
山区老百姓还容易得一种病,即病人在白天视力挺正常,到了晚上,光线不足,就像麻雀一样什么也见不到了,人们把这种病叫做“雀盲眼”即“夜盲症”。孙思邈想:“为什么有钱人不得这种病呢?这分明是穷人身上缺少点什么才引起的。”他反复考虑,认为可能是穷人少吃荤的缘故。他试用动物的肝脏来治夜盲症,果然很见效。现代医学证明,夜盲症是因为身体缺少甲种维生素,肝脏里含有很多甲种维生素,所以能治这种病。
孙思邈还发现有钱人常常得脚气病,根据治夜盲症的经验,他想到这种病很可能也和饮食有关系。他比较了穷人和富人的饮食,富人多吃精米细粮,而穷人吃的是素食粗粮。他仔细一分析,粗粮夹杂着不少米糠麦夫子,于是他试用米糠和麦麦夫来治脚气病,非常灵验。后来,他又发现杏仁、吴茱萸等几味中药也能治脚气病。现代医学证明,脚气病是因为人体内缺少一种维生素乙引起的。尽管当时的孙思邈对这一医学理论还不甚清楚,但他在实践中却总结出了一套治疗脚气病的有效方法,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记录治疗脚气病的人,比国外早一千多年。
孙思邈医术高明,但不慕名利。在他二十多岁时,隋文帝杨坚曾召他为“国子博士”,但他讨厌那追名逐利的官场生活,推托有病而拒绝了。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又召请孙思邈到京,授予官位,他也固辞不受。以后,又多次辞绝了高官厚禄,而坚持行医,把全部精力用于钻研医学上。在他七十岁时,遍检历代医学典籍,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撰成千金要方,这部医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