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及家遭丧事的人很多,将军未曾降身去慰问,为何独独吊唁叔宝家?”来护儿答道:“此人勇敢强悍,加上有志气节操,必然会自己取得富贵,岂能像对侍卑贱的人那样对待他。”
隋末群盗蜂起,秦叔宝随从通守张须陀在下邳出击盗贼统帅卢明月。贼军的人数有十余万,张须陀所统军队才一万人,力量比不过贼军,于是在离贼军六七里的地方设营立栅,相持十余天,粮食吃完将要退兵,张须陀对各将士说:“贼军看到我们兵退却,一定会轻易地来追我们。他们的大部队出来后,营内就空虚,如果用一千人的队伍去偷袭营房,可获得大胜利。但这诚然是十分危险的,谁能去呢?”没有人回答,只有秦叔宝与罗士信请求去行动。于是张须陀弃营而退逃,派他们两人分别率领一千士兵埋伏在芦苇中间。不久,卢明月果然派出几乎全部的兵追来,秦叔宝与罗士信骑马飞驰到敌人的营地,营门紧闭不能进去,两人就偷偷爬过栅栏,到了敌人城楼上,拔去了旗帜,各杀死数人,敌营中大乱。秦叔宝、罗士信又杀死守关贼兵,打开城门,让外面隋兵可进入,接着放火焚烧了敌军三十余座营栅,烟焰弥漫天空。卢明月回军来救,张须陀也回军奋起追击,大败贼军。卢明月带数百人骑马逃去,其余都被俘虏。从此秦叔宝的勇猛远近闻名了。
又在沿海的弯曲处出击孙宣雅,最先冲上去打败了他。积前后多次功勋授官建节尉。随从张须陀在荥阳进攻李密,打了败仗,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带着剩余士兵投奔裴仁基。刚好裴仁基献虎牢关投降李密,李密得到秦叔宝大喜,任为骠骑将军,对他十分优厚。李密在黎阳童山与宇文化及大战,被流箭射中,从马上跌下来,昏了过去。左右战士已奔散,追兵将到,只有秦叔宝单独捍卫他,李密才避免被俘,秦叔宝又收集余兵与敌人奋力作战,宇文化及终于退兵。后来李密失败,秦叔宝又被王世充所得,被任命为龙骧大将军。秦叔宝鄙薄王世充为人多狡诈,趁他出去抵抗官军,到了九曲,就与程咬金、吴黑闼、牛进达等数十人骑马向西奔驰百余步,然后下马拜辞王世充,说:“虽然承蒙您给我们特殊的礼遇,但我们不能事奉您,请就此告别。”王世充不敢追逼,于是来投降官军。
唐高祖命秦叔宝到秦王府去做事,太宗素来听说他勇猛,对他十分优待礼敬。随从秦王镇守长春宫,拜官为马军总管。又随从秦王出征美良川,打败尉迟敬德,功劳要算他最多。高祖派使者尝赐给他金瓶,慰劳他说:“卿不顾妻儿,远来投奔我,又立功劳。朕的肉如果可以被卿所用,也当割下来赐给卿,何况女子、玉器、绢帛呢?卿应当努力自勉。”不久授官为秦王右三统军。又随从秦王在介休击败宋金刚。综合前后的功勋,赐给黄金100斤,杂色丝织品6000段,授官上柱国。随从讨伐王世充,常常担任前锋。太宗在虎牢关抵御窦建德的时候,秦叔宝带数十名精锐骑兵先攻陷敌人阵地。王世充被平定后,进封为翼国公,赐给黄金100斤,帛7000段。随从平定刘黑闼,赐给织物1000段。
秦叔宝每次随从太宗征伐,敌人中有勇敢而武艺高强的将领或士兵,在阵上横冲直闯,炫耀其武功的,太宗看了十分恼怒,总是命令秦叔宝去收拾他。秦叔宝接受命令后,立即跨上战马提着枪冲入阵中,必能在万众之中把他刺倒,使敌人的人马退避,太宗因此更加看重他,秦叔宝也为此颇为自负。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随从太宗诛杀建成、元吉。此事结束后,拜官左武卫大将军,赐给封邑七百户。这以后常多疾病,于是对人说:“我从小就过戎马生涯,共经过二百多次战斗,多次受重伤,估计我前后流的血也有数斛了,哪里会不得病呢?”贞观十二年去世,赠官徐州都督,陪葬在昭陵。太宗特别命令有关官府在他的墓内立石人石马,以表彰他的战斗之功。十三年,改封胡国公。十七年,与长孙无忌等人的像都被画在凌烟阁上。
军事家李靖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今陕西三原北)。李靖少有文武才略,虽熟习文史,但不愿作章句之士,因而专攻兵学,熟读孙子兵法等兵家名著,为其母舅隋代名将韩擒虎所赏识,舅甥二人经常在一起研讨兵法。
隋末,李靖曾欲告发李渊父子的反隋意图,因而,李渊入长安后,本打算诛杀李靖,幸得李世民固请而释,遂被世民延入幕府。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攻王世充,李靖随征,因功授而开府。
武德四年(621年),以赵郡王孝恭为总管,同时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兼孝恭行军长史,三军之任,一以委靖,共图萧梁。是年八月,大军集于夔州(今四川奉节东),萧铣错误地估计唐军因三峡江水迅急,不利行军,很难骤至,所以不作准备。李靖的是兵贵神速,必须乘萧铣尚未知之机,乘水涨之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之,必能获胜。于是,唐军克荆进至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西北),梁军大败,死者上万人。孝恭让李靖率精兵五千,进逼梁都江陵,并以大队空船顺流而下,下游的援兵见状以为江陵已失,遂不敢轻进,李靖则乘萧铣援兵迟疑未进之机挥师围城,迫使萧铣投降。李靖入据江陵,号令号明,不事剽掠。不久,江、汉流域全部降唐。李靖因功大,被封为上柱国,永康县公。又受命安抚岭南,得州九十六,户六十余万。任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李靖所到之处,无不以礼义教化为先,询问民间疾苦,宣扬天子恩德,远近百姓均表欣服。
武德六年(623年)八月,辅公祏举兵反唐,在丹阳(今江苏南京市)称帝,国号宋。唐以孝恭为元帅,以李靖为副元帅,齐州总管李责力、怀州总管黄君汉、徐州总管任瓖、舒州总管张镇州、光州刺史卢祖尚等并受节度。李靖以交、广、泉、桂之众下宣州、与黄君汉、李责力等水陆并进,由南、西、北三面进攻。辅公祏派冯惠亮以水军三万屯守宁博望山(今安徽当涂县西南),陈正通领步骑三万屯守青林山(今当涂县东南),筑城与冯惠亮等成对峙之势。诸将认为冯惠亮等据险拥兵,攻之不可马上成功,不如直捣丹阳,丹阳破,冯等自降。李靖坚决反对,最后孝恭采纳了李靖的策略,以靖率黄君汉等部水陆齐进,奋力攻击,惠亮不敌逃走,靖于是率轻骑取丹阳。辅公祏以五百骑奔会稽,又奔武康(今浙江杭州西北),被擒,江浙遂平。李靖就任东南道行台兵部尚书。
太宗即位以后,乘东突厥内部四分五裂,矛盾重重之时,向东突厥发起进攻,李靖以兵部尚书出任代州道行军总管,亲率骁骑三千自马邑直逼恶阳岭。颉利可汗素知李靖持重,见李靖骤至,以为唐兵倾国而来,李靖又遣人离间颉利的心腹,并召降了颉利援将康苏密,趁夜击破定襄城(今山西平鲁),颉利只得支身逃跑,李靖晋爵为代国公。颉利退保铁山(今山西右玉县境)请求内附。李靖在白道突然袭击,使突厥军队全部崩溃,唐军大胜,斩杀万余人,生俘虏五万余人,颉利也被俘。东突厥平定以后,自阴山至大漠都成了唐帝国的疆土,李靖也因战功卓著,官拜尚书右仆射。
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入侵,李靖此时已离职休养,太宗希望李靖为统帅,李靖闻讯,表示愿意再次出征,于是,拜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兵部尚书侯君集、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路兵马讨伐。次年,吐谷浑烧尽野草,以断唐军马食,退守大非川(今青海西)。李靖经过全面分析,决定越过积石山,以深入敌境。两军交兵数十战,吐谷浑伏允可汗率千余人逃入大漠,为部下所杀,余部降唐。
李靖于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卫国公,二十三年(649年)病逝。为褒奖李靖在唐朝统一与巩固政权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太宗特命靖陪葬昭陵,图像于凌烟阁。
从李靖毕生所建的战功中,可以看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他惯用的战略原则,例如其在总攻萧铣时的三峡之战。他的军事思想大体出自孙子,吴子等兵家的兵学理论,而他的实践经验,则大体得自于战史,尤取诸葛亮之持重。在由白道以轻骑袭击颉利时,为释众疑,他引韩信破齐的战史为例,意在乘唐使在突厥修好,不为应敌准备之机,这样便可以出其不意。李靖的策力果然使突厥大败。李靖在深入研究了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和八阵图之后,创造了六花阵法,使阵法更切于实战之用,六花阵法在征战中屡次奏效,无敌于天下。李靖所著的李卫公兵法现已佚失,唯在唐人杜佑所撰写的通典中保存了部分的内容。
官修五代史
唐立国之初,令狐德奏请“购募遗书,重加钱帛,增置楷书令缮写”。他的建议得到高祖李渊的批准,当时就选取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工书法者为书手,缮写购来的经籍。其后,魏徵、颜师古继续收集、缮写典章图籍,这些工作为唐初大规模修史提供了文献上的充分准备。
武德四年(621年),起居舍人令狐德向高祖李渊提出修撰近代梁、陈、北齐、北周、隋等朝正史,李渊采纳了他的建议,第二年的十二月下命肖瑀等修六代史诏,作命中书令肖瑀、给事中王敬业、著作郎殷闻礼等修撰魏史;侍中陈叔达、秘书丞令狐德、太史令庾俭等修撰周史;兼中收令封德彝、中书舍人颜师古等修撰隋史;大理卿崔善为,中书舍人孔绍安,太子洗马肖德言等修梁史;太子詹事裴矩、兼吏部郎中祖孝孙、前秘书丞魏徵等修齐史;秘书监窦琎、给事中欧阳询、秦王文学姚思廉的修陈史,但历时数年,却未能成书。
太宗即位之后,非常重视修撰前代史书,总结历史的经验,他认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贞观三年(629年),太宗下诏重修五朝史,由魏徵“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令狐德主编周书;由有家学传统的史家姚思廉、李百药分别主撰梁书、陈书及北齐书。贞观十年(636年),隋书的帝纪列传及其他四朝史已同时完成,魏徵还亲自为梁、陈、齐中撰写了总论,为隋史写了序论。这五部史书合称“五代史”,或“五代纪传”。贞观十五年(641年),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等又奉命续修五代史志,初由令狐德监修,永徽三年(652年)改由长孙无忌监修,显庆元年(656年)成书,共十志,三十卷,后编入了隋书。
周书,由令狐德主编,同修此书的还有岑文本、崔仁师、陈叔达、庚俭等。岑文本是唐初著名的文士,周书中的史论就多出自其手。周书记述了从五三四年东、西魏分裂至五一八年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历史。在此以前,有西魏史官柳虬所写的官史,还有隋代牛弘没有完成的周史,令狐德等即是在前代所修的史及唐初征集的家状之类资料的基础上撰修的。宋初,周书已经残缺,后人用北史及唐人史钞补之。现流传的最早的版本是南宋的翻刻本,并有元明两代补版的“三朝本”。周书共五十卷,包括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
高昌贵妇仕女图北齐书,李百药撰。北齐史的修撰,从高齐政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