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他是一个残暴的君主。

    为了建筑宫殿,远从江西运来了木材。做柱子的大木,架在车上,让人们拉着,一步一步走向中原。生铁铸的车轮,碰到了淤泥便深深地陷下去,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又寸步不前。两千个农民拉一根木头,绳索嵌到了肉里,上半身弯得差不多跟地一样平,挣扎着往前走去。没有这样的血汗劳动,便不会有富丽堂皇的乾元殿!

    炀帝是一个喜爱热闹、讲究排场的统治者。大业二年,他从江都(今江苏扬州)巡游回来,在伊阙山前,排好法驾,然后千乘万骑,车声辚辚,蹄声答答,缓缓进入东都。这个“入城式”可谓庄严雄伟了,然而为了帝王的赏心悦目,农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和生命的代价啊!

    隋炀帝狂妄地认为天下人可以听凭一己指使,为了自己的贪欲,不惜使广大群众肝脑涂地,因此最后走上了灭亡的绝路。

    东都洛阳城的营建

    隋定都长安之后八年,便过长江灭陈,统一了全国。为有效地控制广大南方地区,隋炀帝于即位后的第二年,即大业元年(605年)三月诏杨素、宇文恺等人在洛阳营建东都,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并豫州郭下居人的充实洛阳的人口。次年春正月营建完成,因洛阳位长安之东故又称为东京。

    洛阳城的规模仅次于大兴城,并大体遵循大兴城的制度,总体布局亦也分为宫城、皇城、郭城三部分,只是宫城位置不似大兴城在城的北部正中,而是因地制宜地置于城西北隅的高地。皇城围绕宫城的东、西、南三面。洛阳城的郭城也不似大兴城为横长方形,而是南广北狭的竖开方形。城内纵横各十街,分为103坊。每坊东西南北各广300步,坊内有十字街,四面开门。城内有丰都、通远、大同三市为集中的商业区,为了贸易的便利,三市都依傍可以行船的河渠。大业元年五月,又筑周200里的西苑,内植嘉木异草,放养珍禽奇兽。

    将作大匠宇文恺等人,建都城大兴于先,筑东都洛阳于后,两城均出于相同的设计思想,其在布局方面的相似是必然的。但是,洛阳城的政治地位终究是不能与京都相提并论的,因此两城在某些方面的不一致,也可理解为是设计者有意而之所为的,以表示洛阳城与大兴城在等级上的差别。

    隋灭唐兴,唐代仍以洛阳为东都。高宗显庆年间,因隋城更加营造。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改东都为神都。中宗复位后,仍复名东都。

    唐代对洛阳城在布局方面没有大的改动,其主要的变革与长安城一样,仍是在宫廷建筑方面。乾封二年(667年)在禁苑之东、皇城之西南隅建上阳宫,宫之正门为提象门,正殿名曰观凤殿,门皆东开,制度十分壮丽。高宗末年常居此宫听政。上阳宫西南又有西上阳宫,两宫夹水,驾虹桥以通往来。

    通过对隋唐洛阳城的考古发掘,先后勘查了宫城、皇城和周围小城的平面布局以及街道、里坊、市场的位置,并对一些地点进行了发掘。

    城郭以夯土筑成,城垣基址宽15至20米,东城墙长约7312米,南城墙长约7290米,西城墙长约6776米,北城墙长约6138米。全城设有八个城门,东、南各三门,北面二门,西面无门。南面居中的定鼎门门址宽28米,一门有三道。定鼎门大街是城内的主干大街,现存宽度121米。

    宫城城垣为夯筑,内外砌砖。东宫在宫城东南隅,自为一城。宫城北面有陶光园,西北面有九洲池。皇城南面西侧的左掖门一门三道,两侧为砖壁夹柱的结构,每侧有十三根立柱,是上架过梁建筑形式,其上筑门楼。左右两侧的门道内有车辙痕迹,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左入右出”制度。

    含嘉仓城在宫城的东北隅,长方形,东西约615米,南北约725米。城中粮窖密集,已探出的粮窖就有259座。已发掘的六座粮窖中出土了有调露、长寿、天授、通天和圣历年号的刻砖,并明确记录了仓窖的位置、储粮数量、入窖年月及管理者的官职、姓名等。

    三下江都

    南北朝时期,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开发下,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地发展,并且逐渐赶上北方。杨广为晋王时曾任淮南行台尚书令,参与指挥平陈统一中国的军事行动,曾亲见江南的富庶。

    杨广谋取帝位后,为了满足其骄奢淫佚的生活,在其建元的当年,即大业元年(605年)二月,命宰相杨素和将作大匠宇文恺,每月征发役丁200万人,开始修建东都洛阳,大兴宫室、楼阁、湖山、苑囿。同时,炀帝又征发河北、淮北百万民工开挖连接黄河与淮河的运河——通济渠;征发淮南民工十余万,疏通了连接淮河与长江间的运河——邗沟。两项运河工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便完成了。为了能及时南下“赏花”,炀帝又诏令江南各州大量营造龙舟凤船,黄龙赤舰,楼船巨舫。通济渠通航以后,炀帝在当年八月,开始其登基后第一次出游江都(今江苏扬州市)的“巡幸”。

    隋炀帝与萧皇后,率后宫三千粉黛,自东都显仁宫出发,先乘小朱航,渡出洛口,再登上龙舟。炀帝所乘之龙舟,为四层楼船,高45尺,宽50尺,长200尺。最高层设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两层共设120间居室,皆以金玉装饰,雕画绮丽;下层则为宫宦内侍的居室。皇后所乘坐的叫做翔螭舟,与皇帝的龙舟相较,规模制度略小,然装饰工艺则一般无异。嫔妃所乘的浮景舟为三层水殿,共有九艘,又有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凌波、五楼、道场、玄坛、板舟翕、黄篾等各种名号的舰船。其数达几千艘,分别由名号不同的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等乘坐。诸船皆招募水工纤挽,总共用挽船士8万余人。其挽漾彩舟以上者,即有九千余人,称为“殿脚”,皆身穿锦衣彩袍,以青丝缆挽船。船队卫兵亦分乘大小不同的战舰护航,其数又有数千艘,挽船则不用人夫,而由兵士自引。船队一行,龙旗舞彩,画肪相连,长达200余里。岸上又有骑兵夹河护行,旌旗蔽野,水陆相照,奢侈华丽盛极。

    炀帝驱船队南行,所过州县五百里内者,皆要求百姓献食贡物,往往一州供至数达百车,都是山珍海味。炀帝及其嫔妃却视同草具,吃不完就抛置水中。沿途还设置了四十余所离宫,都是近日赶造装修的,供炀帝一行憩息。

    炀帝到江都后,整日与后妃们游山玩水,又命吏部尚书牛弘、内史侍郎虞世基等,议定舆服,仪卫等制度,命何稠为太府少卿,监造车服。何稠智思精巧、参酌古今,所制兖冕统绣日月星辰,皮弁用漆纱制成,又作黄麾36000人仪仗,及辂辇车舆,皇后卤簿,百官仪服等,皆极尽奢华,以随炀帝之心愿。每次出游,卫士各执麾羽,填街塞路,绵亘20余里。就这样,一直骚扰到江南春暮,桃柳将残,大业二年三月,炀帝下诏自陆路北归,并且一切仪制,比南下时更加华丽。四月下旬,行抵伊阙(今河南伊川),陈列法驾,备具千乘万骑,入于东京。总算结束了这次劳民伤财的南游。事后,炀帝颁达赦书,豁免本年全国租赋。实际上,这一年老百姓承负的劳役、赋税远远超过于常年。

    大业六年(610年)三月,炀帝又准备第二次南下进行江都巡游。此次南巡,因萧皇后未与同行,其人数、规模皆比不上第一次。但炀帝到江都后,又想东游会稽,遂命征发大量江南丁役,凿通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直达余抗(今浙江杭州市),运河长达八百余里,广十余丈,可通行龙舟。炀帝在江南逗留有年余,又以征高丽王入朝,未能应命为由,准备发兵亲征高丽。大业七年二月,炀帝乘龙舟,自江都直驱涿郡(今北京西南),经通济、永济二渠,全程三千余里。炀帝命选部、门下、内史、御史台四司的官员数千人随船步行,以听候选补,不得自行处分。炀帝一行,逶迤五十几日方才到达涿郡,沿途冻馁疲顿,因而致死者达十之一二,百姓民工死者更是不知其数。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末农民战争已经遍及全国,隋王朝的统治已是岌岌可危,然而炀帝仍沉湎于纸醉金迷之中,并且准备第三次南下江都。而此时,原来的龙舟已经在杨玄感之乱中,被焚毁无遗,炀帝当即令,江都再重新营造。江都通守王世充,素来奉君为恶,一经奉旨,立即督工赶造,仅用半年,就赶造了龙舟及各式新船数千艘,制度、装饰比旧船更为华丽。炀帝闻讯大喜,七月即率皇后、妃嫔及文武官员南行,其仪仗也比第一次更为繁盛。右候卫大将军赵才进谏道:“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亟还京师,安抚兆庶。”炀帝大怒,将赵才拘于狱中。又有建节尉任宗上书极谏,当天就被在朝堂上杖杀。奉信郎崔民象及王爱仁等,先后谏阻,均为所杀,这就使他人不敢再谏,就这样,炀帝一行登龙舟,在夹岸官员的护卫下,第三次下江都。途中正值盛暑暴热,炀帝又采纳翰林学士虞世基的建议,命沿途百姓,掘柳来献,沿堤栽种。江都通守王世充又献上五百名吴越女子,充作殿脚女,牵曳船缆。船队行至宁陵、睢阳一带,因河道淤塞,使龙舟搁浅。炀帝大怒,下令查究当年开河时役夫的姓名,共捕得五万余人,皆以活埋了事,并将开河总监工麻叔谋腰斩。

    炀帝到江都,仍沉湎于酒色之中。江、淮地方官员来谒见者,他只是问其献礼多少,礼多者则被迁为郡丞、太守,礼少者则被罢免。别如王世充原为江都郡丞,因献铜镜屏风,就升为江都通守。历阳郡丞赵元楷因献异味,迁江都郡丞。因此郡县官吏更加竞相盘剥搜刮百姓,以充贡献,江淮民众生计断绝,饥馑无食,仅以树皮草叶充饥,甚至逼得人人相食。但此时官府仓储却很丰盈,然吏皆畏法,不敢擅自开仓赈济。因此,此时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遍布了大江南北。炀帝在江都也不敢再四出游玩,整日泡在宫中,醉生梦死,作威作福。义宁二年(618年)三月,原炀帝最为宠信的宇文化及兄弟与司马德戡等在江都发动兵变,结束了隋炀帝罪恶的一生。

    炀帝性爱游玩,他执政期间,除三下江都外,几乎没一年不外出巡游的,曾三上涿郡,二至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一游河右,并在长安与洛阳之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不仅要有庞大的宫人、侍从、卫士等各色随从,动辄十余万人,而且沿途要修建行宫、馆舍,地方百姓要供应他们食用,稍不如意,就会有生命危险。炀帝的游玩队所到之处,如同蝗群过境,对当地民众来说,丝毫不比遭受洪涝、大旱等灾差,甚至就连他们没有到达的地方也要承受相应的负担。可以说隋朝的覆灭,有一半是被炀帝“玩完”的。

    三征高丽

第117章 隋唐(5)() 
自魏、晋、南北朝至于一直到隋朝时,朝鲜半岛上存在着高丽、百济和新罗三国,其中以高丽为最强,是五六世纪的东方强国之一。高丽原称高句丽,一直与中国保持着较为亲密的关系。隋高祖杨坚受禅时,高勾丽曾遣使入隋称贺,高祖授其王大将军号,并改封其为高丽王。自此,每年遣使入朝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