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庄公在位时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庄姜为妻。庄姜长得非常美丽。嫁到卫国以后,卫国国人做了一首诗来称颂她的美貌,这首诗即今本诗经中的硕人一诗。诗中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等句。可是,庄姜美而无子。于是,卫庄公又从陈国娶了厉妫和戴妫姊妹二人。厉妫生孝伯,小时候就夭折了。戴妫生子完。完母戴妫死,庄姜把完养为己子,卫庄公立完为太子,后即位,为卫桓公。
可是,卫庄公还有一个儿子叫州吁,是卫庄公宠幸的小妾所生。卫庄公非常喜欢州吁,而州吁又长而好兵,十分横暴。卫庄公也不管教他。庄姜十分讨厌州吁。卫大夫石劝卫庄公说:“臣听说,爱孩子要教之以义方,不要让他走上邪路。习于骄、奢、淫、逸,便必然走上邪路。而这四者之生,皆由宠禄太过而不禁。您若想立州吁为太子,就早点定下来;若不愿立他,却又宠着他,便只是给他留了祸乱的阶梯。很少有人能做到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遗憾,憾而无所恨的。而且,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此为六逆。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为六顺。去顺效逆,只能加速祸害的到来。您作为国君,应当尽力除祸。可您这样做却是加速祸害的发生,这怎么行呢?”可是卫庄公对他的话不加理睬。石的儿子石厚和州吁往来甚密,石禁止石厚这样干,石厚不听。等卫庄公死,卫桓公即位时,石便告老回家了。
卫桓公即位以后,州吁果然越来越放肆。对立的矛盾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为内乱。州吁为推翻卫桓公,暗中招募亡人,积聚力量。郑庄公的弟弟大叔段政变不成,出奔卫国,州吁和大叔段臭味相投,交上了朋友。到周桓王元年(前719年),州吁终于指挥手下的亡人袭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卫国的国君。
州吁自立为卫君后,本性难移,到处惹事生非。本来卫国和郑国接壤,两国以前经常发生战争。州吁自知弑君自立,国人不服,便想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盾。他首先将矛头对准郑国。利用宋国和郑国之间的矛盾,派人到宋国去联络,约定共同出兵攻郑。恰巧此时,陈国和蔡国想讨好卫国,便和卫国一起出征。周桓王元年(前719年)的夏天,四国组成联军,进攻郑国,包围了郑国国都的东门,打了五天,未有结果,撤了回去。到秋天,四国联军又一次进攻郑国,打败了郑国的步兵,抢了一些郑国田野里的庄稼,撤了回去。
州吁为巩固君位而发动战争,根本不得人心。今本诗经中,有一首叫击鼓的诗,便是反映卫国攻伐郑国的这场战争的。此诗是卫国出征的士兵所作,诗中言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吁嗟阔兮,不我活兮;吁嗟询兮,不我信兮”,对这场战争表示了极大的厌恶,直至开小差逃跑。日月一诗,传为庄姜作所。州吁杀害卫桓公后,庄姜十分悲伤愤恨,故诗中有“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等句。当时,不仅卫国国内人心思变,连其他诸侯国也看出州吁不长久。鲁隐公曾问大夫众仲州吁能不能成事,众仲回答说:“安定国家只能以德和民,而不闻以乱。州吁仗恃武力,安于残忍。仗恃武力,众心不附;安于残忍,无亲近之者。众叛亲离是成不了事的。兵就像火,如不自敛,必将自焚。州吁弑其君上,又虐用其民,不去以德安民,却想以乱成事,必不免于失败。”
州吁自立为君数月之后,国内仍然不能安定。石厚便去向父亲石请教所以安民的办法。为除掉州吁,石想出了一个主意,对石厚说:“让州吁去朝见一下周天王,君位就算合法了。那时会安定。”石厚又问:“怎样才能去朝见周天王呢?”石说:“陈桓公方有宠于天王,而且陈国和卫国正在搞好关系。如果去朝拜陈国,让陈桓公向周天王请求,这件事就成了。”石厚信以为真,便告诉了州吁。州吁同意了,带着石厚往陈国去。他们走后,石立即派人告诉陈桓公说:“卫国褊小,我也老了,不能做什么事了。州吁和石厚这两个人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您看着办。”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就被抓了起来。然后,陈国派人到卫国,请卫国派人去杀这二人。这年九月,卫国派右宰杀州吁于濮(今安徽亳县东南)。石厚因是石碏的儿子,卫人不忍杀之。石碏大义灭亲,派自己的家宰糯到陈国去将石厚杀死。
然后,卫人从邢国(今河北邢台)迎回了卫桓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晋。冬十二月,公子晋即卫国君位,是为卫宣公。卫国终于又平定了下来。
长勺之战
公元前684年,也就是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齐国的军队进攻鲁国。在得知齐军攻来的消息以后,鲁庄公便准备迎战。这时,鲁国的一个名叫曹刿的平民请求进见鲁庄公,与鲁庄公商议抵抗齐军的事宜。
在曹刿请求进见庄公的时候,他的同乡人对他说:“打仗是肉食者的事情,你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那些肉食者鄙薄浅陋,根本不能深谋远虑。”于是,曹刿就来到宫里进见鲁庄公。
与鲁庄公见面以后,曹刿便问鲁庄公,将依靠什么与齐国的军队交战,鲁庄公回答说:“我日常衣服饮食,从来不敢自己独自享用,都要分与别人。”曹刿说:“这样的小恩小惠,不能使很多人都得到,百姓是不会因为你向周围亲近的人施以恩惠而随从你打仗的。”
“祭祀神明时使用的牛羊玉帛,在向神明祷告时,我从来不敢虚报用牲的数量。”鲁庄公说。
“小的信用不足以使神明相信,神明不会因此而保佑我们。”曹刿说。
鲁庄公又说:“大大小小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洞察清楚,但是,一定要按照情理去断案。”
曹刿听了这句话高兴地说:“这正是仁爱民众的表现,我们可以凭借这些与敌人打仗。”并且请求与鲁庄公一起到前线与齐军交战,鲁庄公答应了他的请求。
在出兵的时候,鲁庄公与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与齐军在长勺(今山东曲阜北)相遇。两军列好阵势以后,鲁庄公准备擂鼓进攻,但是,曹刿却阻止了他。等到齐军擂了三遍战鼓以后,曹刿才请鲁庄公下令发起进攻,在鲁国军队的迅猛攻击之下,齐军大败。这时,鲁庄公又准备追击齐军,曹刿又让鲁庄公停了下来,他跳下战车,察看齐军的车辙印迹,又登上战车向远方眺望了一番,然后,才让鲁庄公下令追击敌军,终于取得了全胜。
战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在战场上要那样做,曹刿向鲁庄公解释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遍战鼓擂响的时候士气振作,第二遍战鼓的时候士气就开始衰退,当第三遍战鼓的时候,士气就衰竭了。当齐军士气衰竭的时候发起进攻,而我们的士气正充盈,所以我们战胜了齐军。由于齐国是一个大国,他们的行动难以揣测,恐怕他们设下埋伏,所以,在齐军退却的时候,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杂乱,又看到他们的旗帜倒了下去,知道他们没有埋伏,才让您下令追击。”
春秋时期,鲁国虽然也是一个大国,但是,与齐国相比,其政治、军事实力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在整个春秋时期,齐鲁两国交兵,很少有鲁国打败齐国的时候。长勺之战,由于曹刿深得用兵之道,终于使齐军吃了败仗。
管仲相齐
公元前七世纪中叶,住居东方的齐国,进行了较全面的政治改革,使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实力大大增强,最终取代了郑国的霸主地位,并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实际领导这一改革,使齐国跃居霸主地位的主要人物就是齐国的相国管仲。
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颖水之滨)人。早年贫困,后在齐国王室公子纠的手下任职。周庄王十一年(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管仲因涉事太深,齐桓公原想要处死他,但鲍叔牙劝说齐桓公应不计前仇,重用管仲,并指出只有这样,才能称霸诸侯。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非但没有杀死管仲,反而拜他为相国。
第10章 春秋战国(2)()
管仲任职后,尽心尽力地为齐国服务,协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为了增强国力,管仲着手进行经济方面的改革。首先他鼓励农耕,大力发展农业,提倡深耕、均种、疾,利用雨水,不违农时,这样,齐国土地的开垦量增加,农耕技术也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为了鼓励生产者的积极性,管仲又采取了“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根据土地好坏肥瘠的等级来定赋贡税的轻重,改变了西周以来井田制“藉田”那种强迫劳动者生产,无偿占有劳动者果实的剥削方式,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生产状况不断好转,改变了田间野草丛生的衰败景象。同时,他还施行了“与民分货”的办法,即将土地上的收获拿出一部分给生产者,变无偿占有为有偿占有,使劳动者更积极、更安心致力于农耕,在奖励农耕的同时,管仲又大力倡导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大力开采铁矿。这一方面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给国家提供了新的财源。另外,他又设“轻重九府”,即按年岁的丰凶和人民的需求来经营货物。并由官府掌管钱币的制造。这样就使齐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当时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在经济改革的同时,管仲又着手在内政和军事方面采取种种措施,加强了自下而上的严密的统治机构、中央集权。并通过“寓兵于农”的政策,使兵民合一、军政合一,训练出了一支牢牢地掌握在国君手中的强大军队。
齐国自身强大后,管仲又帮助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春秋早期,虽然周天子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号令诸侯,但名义上还是天下的共主和宗法上的大宗,影响还很大。齐国如想称霸诸侯,就必须打出维护周天子的威信和地位的招牌,才能去号召和联合诸侯。所谓“攘夷”,即驱逐夷、狄等少数民族的势力。当时,一方面周天子及其所封的各诸侯之间都有一种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另一方面,夷、狄等少数民族不断对中原的入侵也严重地威胁了各诸侯国的安全,破坏了各国的社会经济。因此,“攘夷”便成为中原各国的共同心愿。由于齐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及在政治上牢牢抓住“尊王攘夷”这面大旗,管仲所设计的称霸计划步步地得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管仲在许多关键时刻,起着重大的作用,维护了齐国在诸侯中的威信。
周僖王元年(前681年),齐桓公约宋、鲁、陈、蔡、卫、郑、曹、邾等国三月初一到北杏开会。但届时鲁未按约参加,齐国为此发兵伐鲁。鲁庄公要求齐退兵,答应在柯地会盟。正当两国君主在台上歃血为盟时,鲁庄公的随员曹沫即曹刿突然揪住齐桓公,以匕首相逼,要求齐桓公答应退还所占鲁国的土地。齐桓公迫于威逼答应了曹沫的要求。等到曹沫放下匕首回到自己座位上时,齐桓公见威胁已过,又要反悔。管仲力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