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同样是流放,胡铨能一直挺到秦桧死!如果说赵鼎的一生还有什么警示后人的东西的话,那就是他的可悲下场。
“当罪恶滋生时,同流合污和漠然视之都是错的。”
赵鼎玩清高、不抵抗,造成了他个人的悲剧,更让民族一起受害。他根本就不知道政治是什么。伟人说得好,政治不是请客吃饭,没有什么客气可讲!
赵鼎之后是吕颐浩,再之后是李纲。这两位秉性刚烈的前首相被秦桧隔离在临安城外。李纲不去说了,他永远都没有靠近赵构;而吕颐浩哪怕进了临安城,病得快死了,挺在宫外整整七天,都没能见到赵构一面。吕颐浩在半年之后就去世了。李纲的时间还要长些,他有幸亲眼目睹了一些他所坚持的东西。我相信,李纲死时有当年伍子胥的心情。
时光飞逝,很快,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到了。这年三月,金国真的把开封城、河南等地空了出来,允许南宋官方进驻了。
消息传来,赵构欣慰得意,这是他的胜利,是他政治成功的标志。他向臣民们夸耀之余,选择性地屏蔽了王伦的另一份报告。
王伦是议和使者、交割地界使者,是主战派的眼中钉。胡铨就曾上书把他和秦桧相提并论,主张一起砍头。可这时,目睹了金人的举动之后,王伦不安了。他看到金军把黄河上的所有渡船都划到北岸,保持着随时渡河的状态,并且占据了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跨黄河到同州(今陕西大荔)的大桥。
这都预示着什么?
王伦以最快的速度上书示警,建议赵构“乞令张俊守东京,韩世忠守南京,岳飞守西京,吴玠守长安,张浚建督府,尽护诸将”。
这是南宋当时能出的所有底牌了,把这些军队从长江南岸迅速推进到河南诸路,占领地界要害,才能保住所得的土地。要不然,它们就像没关上门的保险库,随时会招来贼。这本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可赵构做出的批示却是:
“闲着没事别捣乱,派什么兵,小心搞得友邦惊诧。”
另一边,金国把王伦扣押了。
南宋官场再一次震动,扣留使者是对一个国家的巨大挑衅,无论是当年北宋开国时对南唐,还是靖康之变前金国对北宋,这种事基本都没发生过。
相反,赵匡胤也好,完颜阿骨打也罢,处于上位者的位置时,都保持着非常豁达的风度。
这些官员强烈抗议,要求赵构立即对金国开战。开战赵构很无奈,当此形势空前大好之时,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存在呢?
连备战都不应该!
于是,安静。王伦本就是金国、南宋两边跑的人,这时让他在异地拘停一段时间,没关系,他会适应的。这件事就此揭过,另有一件急事逼着赵构必须紧急处理。
他家的祖坟。
第447章 英雄的黎明(4)()
赵氏宗族的祖坟在河南,从赵匡胤开国时到北宋结束,已经埋了八位皇帝(包括赵大他爸)。这么多祖宗聚堆,久无音信,赵构无论如何都要派人去探望一下。
探望之前,每个人心里的预感都很不好。以女真人对赵宋皇族活人的态度来看,已经死了的各位就很难保持什么尊严了。
果然,派去的人到了之后,发现触目所及一片荒凉。北宋八陵经过金国、刘豫的轮番“照顾”之后,几乎所有的宫墙、屋墙都倒了,地上地下的建筑被破坏殆尽了。其中,宋哲宗的永泰陵最惨,他的尸骨现于天光之下
唯一的好消息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是完好的。
据说女真人和刘豫很多次想对永昌陵下手,带齐了家什儿想去挖,可偏偏找不到坟在哪儿。这事怪了,平地找不着,那么登山向下望去,总能定位了吧。是的,站在附近的山上往下看,永昌陵目标明显,可下山之后,这些人照样变成了路痴,说啥都找不着。
这或许是个美好的传说,附带着对赵匡胤的敬意,对赵光义之后所有北宋皇帝的抱怨。毕竟,他们这样或那样,把一个堂堂大宋帝国搞到了如此悲惨的境地。确实可恨,亦可悲可悯。至于皇陵被破坏的真相,是不会有任何侥幸可言的。
因为刘豫把坏事做绝了,他派正规军去挖掘北宋皇陵,号称“淘沙队”。这是历史上仅排在汉末曹操后面的官方挖坟运动。
在这种力度下,有什么能幸免的呢?
探陵使回临安之后,深感难堪,没法向赵构述职。他讲了一大堆的官方话之后,赵构实在忍不住了,就问皇陵到底怎样了?
探陵使回答:“万世不可忘此贼!”
赵构头晕目眩,一下子失去了表达能力。他的孝字号招牌突然倒塌了,以和平换老娘,这个借口没法变得更可笑了。他的老娘比他祖宗八代都重要?现在的事实是,他那货真价实的八辈祖宗在向他发问,这事儿怎么办,他到底要孝顺谁?
还有什么理由不开战?
赵构忍无可忍,可还是用尽全力忍受了下去。不管怎样,和平至上!于是,宋廷在一片吵嚷之后再次归于沉默。
沉默在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年初被打乱。赵构真是个命苦的孩儿,他一心等着和平,等待着久别的老娘,可金国方面传来的消息居然是政变。金兀术杀了完颜昌,这个好战分子终于受不了什么议和、名分、交换之类的事情了。
他是女真人,他要战争。纵观金国历史,什么都是用刀枪铁血抢来的,搞什么见鬼的议和,统统是败坏传统的歪理邪说。
于是,他把完颜昌之流全砍了。这是金国历史上第一次皇族大流血。金兀术不会想到他开了一个什么样的先河。这种野蛮人只相信手里的屠刀,认定谁的刀快心狠,谁就会使金国繁荣昌盛。历史会证明,他是多么的浅薄可笑,没知识的人只会让悲剧重演。
女真皇族以后会不断地自我屠杀,直到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这些都是后话,摆在赵构眼前的是另一道选择题。他是要和平呢,还是开战呢,或者等待呢。金国内讧,百事待定,这对宋朝来说绝对是个天赐良机。慢一点的话,可以派岳飞、韩世忠等部队开赴河南,占据各处要害地段,等待机遇。
快的话前北宋官员张汇隐居北方,他夜渡黄河赶到临安,建议南宋,“王师先渡河,胜负之机,在于渡河之先后耳”。
此时,目标不应该只限于河南开封一带,而要北渡黄河,乘机收复河北,进占燕云!
一时间,朝野振奋,尤其是军方,岳飞、韩世忠等人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们纷纷上书要求立即向北方挺进。
韩世忠的态度最恳切,他再次重申,要去战争的最关键处驻军。
对此,赵构再一次无奈,这都哪儿跟哪儿啊,什么事都没弄清楚呢,你们瞎闹什么?首先是消息来源,比如这个张汇,他可靠吗?
他是北宋的官,为什么南宋立国这么多年不见他回国,这期间他在干什么,是怎么生活的?如果赤胆忠心的话,为什么不在南宋最危险、最需要人的时刻渡江回归,参与国家建设?这时,眼见宋、金和平有望,他跳出来煽动战争,这真的是为宋朝好吗?
同志们啊,你们要头脑清醒地考虑问题,不要被人轻易蛊惑。并且,回到宏观角度上来,这时,金国对宋的政策改变了吗?没有。所以,由宋朝挑起战争是错误的、没必要的、不合时宜的。
所以,赵构对这件事的处理决定是,给予韩世忠口头警告处分,定性为“世忠武人,不识大体”,责令他端正态度,认真反思,以免下次再犯。至于对金国近期变化的应对嘛,他们变他们的,中华的传统是以不变应万变。
以和平之心等待金国的友善,哪怕对方曾经很野蛮,正在返祖,也决不动摇。相信女真人总会有醒悟的那一天。
和平终究会到来。为了实施这个理念,南宋再一次派出使者,去履行议和合同剩下的条款,比如迎接赵构老娘回归。
在北方,完颜宗弼有点哭笑不得。他实在搞不懂,是赵构的大脑太喜感了,还是他本人的铁血本质的浓度不够。他都杀得本族人血流成河了,赵构还在搞什么和平进行时啊!那好吧,继续扣押南宋使者,看看是南宋的使者多,还是俺金国的牢房多。
到了这一步,赵构终于绝望了。他知道议和暂时没搞头了,他将再一次面临金国骑兵的威胁。
这时是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年初。
议和失败,很难说,最痛苦的人是赵构还是秦桧。不过,最彷徨失落、惶惶不可终日的人,肯定非秦桧莫属。他怕死了。
在宋朝,当首相必须完美无缺,哪怕前一晚喝多了,第二天早朝时稍微失态,都得引咎辞职。更何况,他主导国策失误,使皇帝蒙羞,让国家降格。
可是辞职那就死定了!走到这一步,他举世成仇,每一个汉人都恨他恨得咬牙切齿,他怎么敢失去权力。哪怕仅仅是为了生存,他都要牢牢抓紧权柄。
那好吧,既然曾经无耻,那就一路无耻吧。
秦桧作出这个决定,开始为相权奔忙。他指挥亲信多方造势,让官方承认议和是不变的国策,只是中间出了点小插曲而已。国策大政的方向是不变的,并且,在特殊时期,秦首相仍然是国家的第一选择,他必将带领宋朝走出困境
如此云云,皇帝适时出面,做出了正面肯定,秦桧职务不变,仍然是帝国首相。消息传出,举国大哗,秦桧真是太特殊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宋朝之最。
继跪接敌国诏书之后,他又坚决不辞职,成了宋朝历史上的又一个大亮点!
不管怎样,这也算是安内了。至于攘外,在金国肯定出兵河南的情况下,赵构终于下旨派兵过江驻防,只是派去的军队让人很困惑。
从地理位置上看,距离旧都开封最近的无疑是鄂州方面的岳飞。按兵力战绩排名的话,也非他莫属。可岳飞自始至终安静地待在原地,一直未动,哪怕南宋派去开封探望祖陵的使者从他的辖区路过,他申请带兵护送,也被勒令别动。
风起云涌、无比动荡的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之初,岳飞被死死地摁在鄂州,没有半点自由。
岳飞如此,韩世忠也是这样,可以说,整个南宋的前沿阵地一片寂静。
派出去的将军名叫刘锜,率领的军队是八字军。
自从富平之战后,刘锜的声望就跌落谷底了。八字军从刚组建起就是半官方半民间的边缘军队,始终被南宋官场排斥在外,平时的待遇连临安府的衙役都不如。这时,派这对组合孤军深入,远赴河南,真搞不懂宋廷的用意何在。并且,要注意的是,全部兵力只有两万。
以河南幅员之广褒,区区两万人不过是一小撮胡椒面,撒进那么大一锅汤里,立刻就消失不见了。这就是三百年的两宋历史中,最动荡不定、壮怀激烈、屈辱难当,又光耀后世的战争之年的开始。
第448章 顺昌血战(1)()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以一位名臣的去世拉开序幕。李纲,这位身负天下之望的抗金名臣终于死了。
他死于这一年的正月,没能目睹之后一年里的风云变幻。他所企盼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