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究其实里,也多少有用刘一坤的两江来牵制李鸿章的北洋的意思。
“诸位可有异议啊?要没有,就依皇上的意思办了。”世铎坐在中间,环顾众人说道。
军机处里的这几位都没有言声,只顺着世铎的目光微微的点了点头。就连一向颇有主意的孙毓汶,此时也是皱着眉头,一脸的肃然深沉。他心里清明的很,一个两江,一个北洋,这么一来二去,这场官司打下来没有几个月是收拾不了的,估计就算到了明年开春也扯不清楚。等到李鸿章和刘一坤争论的差不多了,再转回到朝廷中枢来定夺,桑叶都茂盛的很了,还谈什么改桑为农啊。
此时孙毓汶多少也有些看出端倪来,皇上这是在用一个拖字,想把这件事情给拖黄了。皇上小小年纪,心思却如此缜密,这连着两件事情的应对都是有板有眼,还真是不可小觑了。倒是李鸿章一辈子玩鹰的人,这次怎么会弄出这么一个损人不利己的折子出来呢?
孙毓汶在心中盘算着,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该给李鸿章提个醒。
“孙大人觉得如何?不知是否另有高见啊?”世铎望着沉默不语的孙毓汶问道。
“还能怎么办啊?就照皇上的意思,发往两江吧……”孙毓汶不想和世铎多说什么,话语中先就将自己轻飘飘的闪开了。
世铎微微一笑,也不在意孙毓汶的态度,扬手叫过一个小章京嘱咐了几句,小章京躬身领命而去,这事就算告一段落了。下一步刘一坤和李鸿章准备怎么闹去,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情,实在过不去了,朝廷自然会出面的。
至于皇上批示中还有的一句话:会同有司商议,谁也没有多在意。这种事情有什么好商量的,先由着李鸿章和刘一坤争论个结果出来再说。况且前些日子,为了个合办银行的事情,朝廷中的大臣几乎都上了折子,结果是皇上心里很不痛快,连带着便狠狠的让满朝的大臣们也不痛快了一回。
眼下,就连太后都不管这事了,谁又愿意没事找事,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再说李鸿章这折子委实也莫名奇怪的很,朝廷中的大臣们多少也知道一些,如今茶叶和生丝是大清出口额最大的物资,而江南又是生丝的重要产地,真要是把桑树都砍了,变成农田,这粮食再怎么算也没有生丝值钱啊。没有了生丝的进项,朝廷少了收入不说,江南农村也不知道会有多少养蚕人家失去生计。
但是这件事情牵涉到太后老佛爷和皇上之间的这副牌局,不管是军机大臣还是普通官员,现在都多少察觉到这副牌局有些不简单,一时半会儿也看不明白,谁也不敢轻易把自己搅进去。
况且眼下虽说是天下太平,可朝廷的事务却是没有一日松泛过。拿河道决口一事来说,往年闹得最厉害的是黄河,现如今长江也时常溃决,朝廷和地方督抚都是一筹莫展,没有银子啊!灾民流离失所,便是各地小股的流寇土匪趁机闹事,中间还间杂着什么白莲教之内的,虽说还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却也是万分不敢懈怠的。
这还只是一小部分,河道、盐政、洋务、兵事、吏治……哪一桩哪一件不是事关朝廷大局,这些事历朝历代都有,也都没有什么好的法子,现在一时半会儿也是纠缠不清,只要能辗转腾挪应付着过去就行了。最要紧的还是一个稳字,不能闹出什么乱子出来,要做到大事不出,小事少出,出了也要能控制的住。
说到底,百官心里都是一样的心思,宁可不做事,不可做错事。能不掺和的最好不掺和,能应付的尽量去应付,千万不要出乱子。
朝廷大臣们这次如此老实,谁也没有站出来发表一下见解,让光绪心里非常难过。这大臣们的正义感都上哪里去了?往常不是都闲着没事就上折子玩的,一个个道貌岸然指责这样不对,那样不好,鄙视这个,嘲讽那个,这次怎么鸦雀无声一片节日到来祥和的氛围啊。难不成是上次留大家在养心殿写折子,中午的伙食太差了点,大家有抵触情绪?要真是这样的话,那就回家写吧。
见朝臣们都没有什么动静,光绪在庭寄发出后的第三日,再次晓谕众臣,就李鸿章折子中所言之事,每位大臣都要写份折子上来,畅所欲言,言者无罪。
这一下,不单大臣们懵了,就连军机处的这几位也是一头雾水一脸的苦涩,因为皇上这次可是连他们都扫了进去,满朝大臣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就算是军机大臣也要上折子。
――――――――――――――
一直码字到现在,提前发了,也算是对赋归荣华兄弟一直支持的感谢。
封面像日本人?我靠,这样的联想有意思,很有意思,南京!南京!……睡觉去了,明天向……&网……投诉,未经作者审核,制作的封面误导读者产生恶劣的联系,后果相当严重。
——
第三十五章 两江无桑()
与京城的风平浪静不同,李鸿章的折子一到两江总督府,顿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官场民间一片哗然。京城里没有桑树,所以大家都不着急。可江南却不一样,这关系到江南成千上万养蚕人家的生计,关系到两江的赋税收入根本。
从总督府传出来的消息,两江总督刘一坤在收到朝廷庭寄的当天,就一口气摔了几个茶杯,大骂李鸿章不懂经济,妄言误国,并连夜召集藩台、臬台等相关官员商议对策。
所谓商议,其实根本用不着两江总督刘一坤定调子,江南的官员们对李鸿章的折子都是大为愤怒,这不是断大家的财路吗?合肥手再长,也不能从北洋伸到两江来啊。官场上面素来讲究一团和气与同声联气,李鸿章这次是着实犯了江南官员们的众怒,以两江总督刘一坤为首,江南官员准备联名向朝廷上奏,力谏李鸿章所议不可为亦不能为。
在庭寄到达两江总督府的第三日傍晚,正当江南官场一片同仇敌忾,摩拳擦掌准备和李鸿章大干一场时,一个年轻人来到江宁两江总督府外,递片子求见。
两江总督刘一坤正在总督府内,逐字逐句的斟酌着师爷为自己拟就的奏折,听到下人禀报,不觉微微一愣。
户部郎中杜怀川,莫不是前些日子京城中查处内务府的那位,现目前皇上跟前的红人?刘一坤沉吟着,将手中的奏折放在桌上又问道。“他有没有说见我所为何事啊?”
按理一个小小的户部郎中和两江总督的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刘一坤根本不用理会,可是眼前前任两江总督曾国荃刚刚病死在任上,刘一坤就任两江总督时间不长,正是万般头绪无从着手的时候,又顾虑到杜怀川是皇上身边得用的人,在如今这个节骨眼上忽然从京城来到江宁,这其中必定大有文章。
“回禀大人,来人只说是有要事求见大人。”下人垂首说道。
刘一坤心里一动,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的走了几步,又把目光投向一旁自己最亲信的师爷,见师爷正望着自己微微点头,心神一凝,转头对下人吩咐道,“让他在外面侯着,我马上过去。”
来人正是杜怀川。十几天前,他便按着光绪的吩咐,在户部领了个到江南公干的差事,悄然离京。一路上未作耽搁,竟是直奔江宁而来。在江宁藩司衙门虚应了一下差事后,便专意的等着朝廷的庭寄。
此刻见两江总督刘一坤从门外走了进来,杜怀川一甩马蹄袖,上前打了个千说道,“参见总督大人。”
刘一坤将手微一虚抬说道,“杜大人请起,坐下说话吧。”便转身走到屋中坐了下来,目光炯炯的看着杜怀川。
“杜大人是户部郎中,兼着军机处章京,不知道到我这两江来有何公干啊?”
“下官是受户部指派,前往江宁藩司衙门公干。”杜怀川拱手说道。
“既是户部的差事,去往藩司衙门即可,如何今日又到我这两江总督府来啊?”刘一坤竟是毫无丝毫客套,一落座便直奔主题。
都知道这杜怀川是皇上身边的人,刘一坤虽然远在两江,对朝廷内的局势也是洞若观火,心里巴望着三言两语打发走这个杜怀川完事。他是在官场上打磨久了的人,自是不愿意担一个和皇上身边的人私下来往的嫌疑,凭白的搅进朝局之争中。
“公事已了,下官今日前来拜见总督大人,非为他事,却是受了两个人的嘱托,来了却总督大人心中烦恼之事。”杜怀川不急不慌,神情泰然的说道。
自古天子身边年轻悻进之辈,多半都是好作惊人之语,此刻听这个杜怀川说话似乎也是如此。一个小小的户部郎中,却妄言揣度两江总督心中烦忧,饶是刘一坤修炼的封疆大吏的城府与气度,神情间也是浮起一丝淡淡的嘲弄。
“不知道杜大人是受何人嘱托,又如何知道我心中烦恼之事啊?”刘一坤盯着杜怀川端详了半天,方才缓缓问道。
“大人心中的烦恼,恐怕整个江南都已经知晓,不过是改桑兴农一事。”杜怀川在刘一坤冷冷的目光逼视下,毫无拘谨窘迫的神态,微微一笑又接着说道,“至于嘱咐我的人,其中一人便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
刘一坤一怔,神色虽然如常,心中却已经是波澜乍起。这杜怀川口中所说的改桑兴农一事,的的确确正是他此时心中最大的烦忧。这些天来他也时常在心中琢磨,以李鸿章的精明和世故,怎会做出如此荒唐而又不落好的事情来呢,莫非这其中还藏着什么名堂……
“至于另外一人……”杜怀川停顿了一下,神情肃然的说道,“乃是当今皇上。”
刘一坤倏然一惊,愣了一会儿方才反应过来,慌忙站起身来说道,“皇上可是有旨意?”
杜怀川摇了摇头,镇定自如的说道,“皇上并无旨意,大人请安坐无妨,只是下官离京时,皇上特意为改桑兴农之事嘱咐了一番,让下官为大人解说明白。”
刘一坤半信半疑的望着杜怀川,心中翻江倒海却又一片茫然。一个李鸿章、一个皇上,再加上这改桑兴农之事,便如这江南萧瑟的秋意,竟让他无由的感觉到一丝迷惘。难道朝廷真的打算改桑兴农了?
迟疑了半响,刘一坤将手轻抬了一下说道,“杜大人请讲。”
………
明末以来,江南便是全国的纺织业中心,所谓“日出千绸,衣被天下”,描述的正是江南纺织业繁盛一时的景况。然而伴随着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的爆发,自鸦片战争后,江南的手工纺织业便盛况不再,开始面临重大危机。西方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正是从纺织业开始的,其生产效率和质量远非中国传统手工纺织所能与之竞争的,在西方机器纺织的冲击下,江南的纺织业逐渐陷入崩溃的边缘。
而这其中,缫丝产业的状况尤为严峻和特殊。一方面,从1860年以后,英美各国纷纷在上海开设机器缫丝厂,缫丝产业日益兴旺,江南原有的手工缫丝业却迅速没落。而另一方面,生丝的价格却一再下跌,从1868年每担市值白银517两,一路下跌到每担不足200两。究其原因,乃是洋商不断打压生丝价格,抬高厂丝价格,而江南的商人又是各自为战,形同散沙,被洋商控制了价格权。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