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唐-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琼和张金称也赶忙往前站了几步,兄弟五人凑到一块,胳膊搂着胳膊,眼眼相望,无语泪千行。

    李栋如今高升三品卫尉,从龙伴驾,荣耀无比。秦琼心虽有立功之念,一直没合适的机会展示身手,仍是铁匠一名。窦建德和刘黑闼刚被放出来,身负蛊惑军心之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张金称似乎也乏善可陈,表现也很普通。

    李栋笑道:“我们兄弟重新见面,恍如隔世。如今我小有所成,期待与诸兄共创大谋。”

    窦建德刘黑闼等人心中感叹万千,一门心思极想出人头地,阴差阳错却落个身陷囹圄。一名小小铁匠,不争之争,却机缘巧合得以高升。人生如戏,充满不可知的曲折和坎坷。

    如今还要仰仗李栋的荫蔽,才能施展心中的抱负。便对李栋言听计从,把他当作几人中的统帅和主心骨。而李栋也拍胸脯保证,高句丽之战后,一定为他们谋取功名。前提是要他们在战场上极力杀敌,多立战功,将来也好向圣上多讨个军职。

    他们几人答应下来。李栋便回到龙帐内,向隋帝杨广交差,说已把李渊送到地方。

    杨广低头沉思好久,才突然抬起头,冷冷说道:“党雨钱,孤交给你一件苦差事,也是一件大差事,你敢不敢调查一下李渊,是否心怀阴志?”

    李栋心中大惊,心道,李渊可是杨广的姨表兄,只因刚才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要狠狠黑他一把么?

    ps:

    隋二攻高句丽,粮草押运使是李渊,从怀远二镇出发的。李栋穿越以后,改变了历史,也为紧凑情节,让李渊出场提前了。 

第144节:作一次奸臣() 
杨广吩咐暗中调查李渊,看他是否心怀不轨。李栋听后明显愣了片刻,依然施礼回道:“谨尊圣旨!”

    杨广用胳膊拄着书案,手托半边脸,一幅无奈的表情,对李栋慢慢说道:“他,李渊,唐国公,孤的表兄。按理说,孤应该十分信任他。可刚才的一幕,你也亲眼看到了。”

    “孤叫他叔德,想和他拉拉家常,他却以国事推托于孤。孤是担心哇,他李渊贵为公卿,已到这种地步,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孜孜以政事,再向上爬,还能爬到什么位置呢?封王?称朕?与孤争夺天下?”

    杨广一番话,李栋听得暗暗心惊。身为一代帝王,杨广的眼光果然犀利,仅从眼前屁大一点小事,便能看穿重重历史迷雾,直抵李渊最隐秘的内心深处。不得不说,杨广还是具有一定的雄才大略的。

    李栋忙掩饰道:“唐国公素有大志,对大隋耿耿忠心,也是社稷之福啊!”

    李栋也在试探杨广,看他是真的看透了李渊,还是一时心血来潮。同时也不知不觉黑李渊了一把,故意称他有大志,引起杨广的猜忌。只有压制了李渊,不使他早立建立唐朝,将来才有更大的作为。

    杨广背靠龙椅,说道:“这事说来话长,还得从头说起……”

    原来,西魏时期,当朝有威名显赫的八柱国大将军,分别是宇文泰、赵贵、元欣、李弼、于谨、独孤信和李虎等大家世族。

    八大柱国之首宇文泰,有气盖山河之才,实际是西魏的奠定者,独霸西魏大权长达二十余年。其子宇文觉逼西魏皇帝禅让而建立北周。

    北周第二代皇帝宇文赟不理朝政,荒丶淫无度,为了尽情享受后宫之乐,正在鼎盛之年,便让位给六岁的儿子宇文阐,死时年仅二十二岁。先皇杨坚任北周大丞相。为顺天下意愿,从七岁皇帝宇文阐手中禅让皇位,以隋代周。

    李渊祖父李虎,乃宇文大柱国帐前一员虎将。封唐国公。李渊父早死,他六岁世袭唐国公。先皇杨坚在位时,孤独母后对李渊很好,孤心不安啊!

    前车之辙,后世之师。为臣者素有大志,特别是君权轻而臣权重,很容易被篡位自立。

    杨广担忧地说道:“孤就是担心,大隋会步前尘,大权旁落在这些个大世族手中。所以孤要大大的封赏于你,让那些世族大家都瞧瞧。孤离开他们一样能成大业!”

    李栋听后出了一身冷汗,赶忙跪下山呼万岁,口称不敢。

    杨广忽地站起来,下了大决心一般:“打下高句丽,孤还朝以后。要开科考试,以广聚天下民众济济之才,擢升入朝为官,与这些个大家族分廷抗礼,削弱他们的势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隋一统江山,成就千世万代之基业!”

    李栋心中赞叹。杨广此举甚好。开科举取仕,打开了朝中大权被世家大族垄断的局面。是时代的进步,也使民间人才有机会进入权力中心。可这样以来,他便得罪了大家族,无怪于隋末农民起义遍地烽火狼烟之时,没有大家族出来替他卖命。力挽狂澜。

    这只不过是一个历史巨轮前进途中遇到的一个小小的波折,但历史巨轮绝不会因此而停滞不前,谁也阻挡不了无形巨手的力量。可惜的是杨广成为一代悲剧英雄,穷途末路,惨死家将手中。

    眼前自己应该怎么做?是以穿越者的后世身份点醒杨广。挽回大隋短命之运,还是顺应历史潮流,无为而作?

    李栋便试探称道:“刚才仆见到唐国公李渊时,见他面貌不俗,有成大才之相。圣上不可不防啊!”

    李栋觉得,必需伸手帮助杨广一把。不改变历史走向,自己这次穿越就等于白白浪费了。而帮杨广一把,就必需先黑李渊一把。这也是杨广说过的,要提防李渊。李栋只不过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主动权还在杨广手中。

    “此话很得孤意!孤派你跟随李渊到怀远二镇押运粮草,你暗中察看他是否怀有不轨之谋。”杨广吩咐道。

    李栋一下子犯难了。

    千里迢迢赶来辽东之城,转眼就要离开这里。三征高句丽给天下百姓造成了多大的祸乱?一征天下而群雄并起;二征而人神共愤,后院失火。身为尚书的杨玄感起义,内部也蠢蠢欲动起来;三征后不久大隋就亡国了。如果不亡国的话,甚至还有四征五征。

    如此劳民伤财,必不能连续三征,一征就必需拿下高句丽。这样以来,天下就不会那么乱,大隋也不用像救火队长,四处灭火了。

    如果自己随李渊去押粮,恐怕这里无人以先知先觉的力量帮助杨广取得这次胜利。我一定不能答应亲自押粮。

    想到这里,李栋施礼,歉意回道:“仆要追随圣上,保护圣上的安全。仆在齐郡有一位好友,姓……”

    李栋一时结巴起来,他在仔细考虑派谁去合适。窦建德和刘黑闼不能去,他们一龙一虎,必不愿久居人下,一旦放他们走,就失去了有效控制。秦琼是绝对的心腹,也不能放他离开,不然有个什么事,商量的人也没有了。那就只能让张金称去了。

    “姓张,名金称。此人行侠侠仗义,对圣上十分仰慕。仆推荐他与李渊同去。这样既不耽误辽东之战,也不耽误圣人对李渊的控制。还请圣上守夺。”

    杨广一乐,指着李栋嗔道:“你个机灵鬼!孤派你出去走一趟,你便推三阻四的。不过这样也好,派一个无名小卒去最合适。不会引起李渊的注意。其他的亲兵,被那些个王公大臣收买得差不多了。孤现在只相信你一个人!换作其他人,孤绝不同意。”

    李栋一乐,笑道:“仆肚子里这点小曲曲折折,怎能逃过圣上法眼?嘿嘿!”

    “去安排去吧!记得事后先孤禀告。”杨广朝帐外挥手说道。

    李栋领命,离开龙帐,来到兵械库,找到秦琼和张金称。

    当李栋把意思说明以后,张金称万分不满意,一蹦老高,大声喝道:“我才不去!” 

第145节:历史的走向() 
张金称到辽东来,为了杀敌建功。现处两军阵前,正需人手之时。你李栋官封三品了,我怎能半道撤去押运粮草?他斩定截铁回李栋说不去。

    李栋对杨广的安排知根知底,但不能向他全盘托出。杨广身为皇帝,安排的任务必需无条件执行。张金称若执意不去,李栋只能亲自去了。

    李栋一走,势必影响攻打高句丽的整体形势。李栋对张金称微有不满,对他还是十分和气,耐心讲了无数遍,他都坚持原来的说法。

    后来,窦建德和秦琼也帮李栋劝他,他还是不听劝告。

    李栋最后火了,呛啷抽出手中陨铁宝剑,怒目而视喝道:“这把宝剑,在辽东城头,饱饮敌军鲜血。它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用处,众兄弟也许还不太了解,那就是斩杀一切阻挡前行路上的人!纵使身为我李栋的兄弟,也绝不容情!”

    李栋的强硬态度,激起张金称的逆反心理,他后退半步,也抽出身上兵刃,冷冷喝道:“张金称不是从小吓大的!”

    眼见二位手足兄弟当场就要动手,窦建德刘黑闼和秦琼哪能放任他们真的打起来!赶忙把他们拉开,好言劝说。

    窦建德拉开的张金称,劝道:“李栋贤弟奉旨安排,一定是圣人的意思,天意不可违。你就答应了吧。”

    张金称道:“这才刚刚上任,就朝兄弟下手,将来还能做出什么出格之事?这样的兄弟不交也罢!”

    窦建德听得也是一愣,忙道:“话不能这样说。夫妻二人同榻而眠,还有吵嘴打架的时候,何况是两个大男人?都有血性,都想按照自己心中的想法去追求,这哪能成?总要有人付出,有人收获不是?”

    “为什么付出的人是我而不是他?”张金称恨恨不平说道。

    “刚才我们兄弟五人还一致赞同,都要听他的吩咐不是?他也同意在圣上面前,替我等讨要功名。这件差事办好了,岂不是一件大功劳?你要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哇!”窦建德不愧是具有统帅的本领,劝人也是一流的。

    秦琼劝李栋,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凡事不必操之过争,如今身份不一样了,要注意分寸,千万不能轻意发火,会给人留下高高在上,蛮横不讲道理的印象。

    李栋仍然愤愤不止,道:“这是一件大好的差事。大军未行,粮草先动。粮草关系着数百万府兵的生死,这等大事好事,我让他去,那是替他在圣上面前讨好差事。不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也罢了,还要和我动手!这样的兄弟,不交也就算了!”

    秦琼一笑,道:“铁不打不会直,树不修就要长歪。这话的道理不讲,也弄不明白不是?你得把道理给他讲清楚啊。”

    李栋仔细一想,自己刚才确实做得过份了。派他押运粮草,关系着能否压得住李渊,迫使他晚些树起大唐旗帜的问题。如此重大的问题,偏又不能明说,一时火起,便做错了事。

    李栋就想,这事放李渊身上,他将怎么办?从他见自己的时候,明明知道自己与他熟悉的一个人长相十分相似,也绝不轻易告诉自己。从这点来看,他是很有成府的,也很有耐心的,他绝不会如自己一样这般轻率,会有更好的选择和方法。从眼前来看,自己和李渊差的还不是一点半点,而是一座长城的距离。以后绝不能轻易发火,要有打铁一般的耐心,要有容人的胸怀,要有深不见底的成府。

    就这样,在窦建德成功劝说张金称,秦琼成功劝说了李栋以后,兄弟二人红着脸握手言和。张金称也同意了李栋的安排,接旨寻找李渊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