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唐-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我知道你们为何而笑。不就是罗士信年龄幼小嘛!这又有何仿?甘罗七岁领兵作战,周瑜九岁官封大都督,罗士信十四岁了,年龄还算小嘛?”

    “我也知道他年龄还不大,经验不足,我还不太放心。本想让你们去参战,毕竟你们跟随我一生,打过许多大仗硬仗,我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可是你们刚才为什么集体失声?”

    “让一名只有十四岁的小将上场,你们觉得很光荣很有面子是不是?”

    “我知道这次,郭方预一定会取笑大隋,取笑于我。大隋已经没有人了,竟然要依靠还在吃奶的小娃娃上阵了。可是我还想告诉你们,这次罗士信一定会取胜,会以实际行动告诉你们,你们笑错了!这将是一记狠狠的耳光,将会把你们打得晕头转向。”

    “将将不信,可以拭目以待,罗士信一定会比你们做得更好!因为,他有一腔拳拳报国之心!而你们肚子里装的却是自私自利,贪生怕死!”

    账前众人再次集体沉默,静静听张须陀的训斥。就是再挨两顿骂,也不能冒着生死危险去作战。

    张须陀发了一阵子感叹后,激昂称道:“秦琼听令!罗士信听令!”

    秦琼罗士信往帐前一站,威风凛凛地回道:“末将在!”

    “着你二人各领精兵三千,埋伏在两军交战两翼。待我明日与敌作战之时,听我号令,适时杀出,冲乱敌军阵角,不得有误!” 

第183节:奇阵见奇效() 
秦琼罗士信二人领命而去,各带三千兵马,提前潜伏在张须陀与郭方预交战之地:一处小山林之中。

    第二天,张须陀使出雁翼阵之势,陈兵阵前,以待郭方预的义军来攻。

    雁翼阵之势,形如展翅飞翔的大雁。左翼一列方阵,右翼一列方阵,而张须陀乘立战车之上,手执令旗,位于左右两军正中,像一只飞翔的大雁雁身。

    这个阵势的优势在于,可以灵活机动的指挥左右两翼军队,相互掩护接应对敌手进行猛冲猛打,主要威力在于合两军之威对敌发起雷霆之击,还可以调遣两军集中成一军,将敌方包围在正中。

    该阵的弱点在于中军之后军,也就是张须陀所在的地方。

    如果敌军有果敢之将,不惧死亡,不怕牺牲士卒,以骑兵突击雁阵之中,直取张须陀,两军纵使合拢起来,也只是截断敌军的后路,却不能对张须陀作有效的保护。

    中军大空啊!几乎没有一兵一卒,仓促之间怎能对付敌军快如利箭的突袭?

    雁阵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端。一旦交战失败,左右两军必然率先溃散四逃。而位于指挥大阵的中军,便成了后军,落在最后。很容易被敌军追上,坠入敌军乱战之中,难保不身死命灭,一命乌呼。

    麦铁杖身死以后,张须陀是大隋朝第一猛将,猛就猛在战斗力强,猛就猛在不怕失败,不怕流血身亡。一个人连死都不怕,便对一切事情都毫无畏惧。

    从张须陀使出这个雁阵就知道,他已经把自己的生死抛之度外。只想以猛烈的攻势一举将郭方预拿下。

    郭方预见张须陀使出雁城之势,便对将士吩咐道:“雁阵的弱点在于中后方,哪位将军愿意与我冲进阵中,将张须陀的首级取来?”

    “末将愿往!”话音未落,帐前便挺出一员虎将:秦君弘。

    秦君弘原来也是一方霸主。后来因为他自己势力单薄,担心被大隋官兵灭掉,投靠了郭方预。实际上此人作战非常勇敢,待部下也非常体恤,实力不容小瞧。

    郭方预十分高兴,命小兵给秦君弘满上一杯酒。笑道:“秦将军为人豪爽,不计个人得失,愿意为我等杀敌,当受郭某一敬!”

    秦君弘接过去酒一饮而尽。

    郭方预又道:“秦将军列于阵后,我再派一支军队,给你做掩护。等前军与张须陀交战之时。你适时而动,攻其不备,突入府兵中军,务必一举将张须陀拿获。”

    “末将遵命!”秦君弘对郭方预的计策十分的佩服。这等于是拱手把战败张须陀的大功劳让给自己,让自己扬名四方,成就大业,他怎能不感激万分?

    张须陀也知道自己所在的中军乃是雁阵的弱点。故意用这个弱点向郭方预示弱,表示自己准备不足,引他上当。因此,当郭方预派出一支队伍时,张须陀也派出一员骁将迎向敌军。

    大隋府兵与郭方预的前军作战之时,张须陀已经发现了烟尘之后还有一支队伍旌旗飘扬,这便是郭贼的后招,利害的后招。但张须陀假装没发现,也不指挥左右两翼之军到前面迎接,一味的原地待命。

    那郭方预果然中计。派出秦君弘率领一万人马,趁两军交战到激烈之时,突飞猛进,突进府兵中军。

    张须陀一见中军大开,不敌秦君弘。主动带领中军向回撤。

    秦君弘在身后紧追不舍,两军相隔一里左右,彼此的呐喊声和喊杀声都听得清清楚楚的。

    张须陀逃了几里以后,路经一座小山,小山之内是茂密的树林。

    追到这里的时候,秦君弘也感觉到事情不太妙,但又考虑到,刚才两军阵前,明明自己以一支奇军突破府兵大阵。这种出其不意才打败了张须陀,他哪还会有精力在这里布下埋伏?

    他便没有往更深的地方考虑,想一鼓作气,立下更大的军功,没有勒令义军停止,而是继续往前拼杀。

    刚刚过过小山两侧的小树林,左侧杀出一哨兵马,擂鼓呐喊,缀在军后,全力出击。

    秦君弘见这支伏兵人数并不多,也就二三千人马,并没有放在心上,率军继续向前猛冲。

    又冲了半里左右,右翼又杀出一支府兵,为首的将军便是罗士信了。罗士信并不像秦琼一样放秦君弘过去,而是将他的义军拦腰截断,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这时,张须陀便不再一味逃跑的,折回头来,率军回攻,接应秦琼和罗士信二人。

    如此这般,秦君弘的义军便分成两部分。而大隋府兵便有三拔对其进行围攻。义军前军没有了首领,失去有效指挥,顿时大乱。被三团合围,悉数杀尽,小山正中的山涧内血流成河,断枪断刀断戟遍地都是,死尸遍野,哀号连天。义军大败。

    秦君弘的后军以一敌三,军心大乱,早就慌作一团。见风头对自己不利,秦君弘引一伙义军慌乱之中想逃跑,被正在杀得痛快的罗士信发现。

    罗士信便没有带任何士兵,单槊单骑,紧紧追赶秦君弘。秦君弘没有逃出多远,便被罗士信追赶上来。罗士信手起槊落,砸在他的后背上。

    罗士信天生神力,这一槊砸下去,连人带马全部砸成一摊肉泥。秦君弘的小命是肯定没有了。义军没有了首领,余下的将士死的死降的降,一万人马全部交待了。

    张须陀、秦琼、罗士信在小山前重整兵马,发现仅损失一小部分,以极小的代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代价赢得北海君这一场硬仗。

    这时府兵三军合一,在张须陀的指挥下,返回头来再次冲进左右两翼之中。

    张须陀提前安排好的,当他佯装不敌逃跑时,让李栋代为指挥。

    机会难得,李栋当然不愿意损失一次展示才华的机会了。

    李栋便将雁翼阵的左右两军变成车鳞阵。

    车鳞阵和雁翼阵有类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雁有两翼,车有两轮,雁翼阵有左右两军,车鳞阵也有左右两军,这是两阵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车鳞阵就在于这个“鳞”字。

    鳞就是一片一片的鱼鳞,用在排兵布阵上面,便是将几十名府兵结成一体,抱成一团,同进同退,同攻同杀。阵中的府兵分持长短不一的武器,对敌军进行骚扰和攻击。距离敌军远的时候便以弓箭射击,两军接近时以长枪长槊远攻,等两军接近肉丶搏之时,便以陌刀横刀专门砍杀敌军的马蹄或义军的双腿。

    这一招其实是和大战金兀术的岳飞学来的。那岳飞生在北宋时期,距离隋末还有数百年的时光,任谁也不会穿越时光使出该阵的破解之法。

    如此以来,当张须陀引军杀回之时,战场上的胜负已见分晓。郭方预还考虑着是不是引军逃跑,保存实力,以待东山再起。

    张须陀率军奔杀回来,见到李栋指挥着府兵,与郭方预主力义军交战一团,义军渐有不敌之势,形势对自己一方有利。张须陀登时大喜,吩咐秦琼和罗士信带领数千人马一直攻下去,以包围之势,将郭方预合围正中。

    李栋指挥一众府兵正杀得过瘾,一见援军到了,精神为之一震,士气高涨,杀得更加畅酣淋流。五支府兵,在勇猛异常的秦琼、罗士信等小将的带领下,将郭方预围在正中,犹如老叟戏顽童,将义军分割成数断,一口一口慢慢吃光吃尽。

    郭方预见义军大败,吓得脸如土灰,冷汗直流。慌乱之中他脱去自己的盔甲,扮成一名小义军,在几名心腑的保护下,奋力拼杀,杀出一条血路,趁机溜掉了。

    北海郡之战张须陀先败后胜,胜得很彻底,将三万义军灭的灭,降的降,几乎没有给郭方预留下多少东山再起的资本。

    罗士信在此役中神勇异常,功居甚伟,一槊敲死了秦君弘,给本次交战做下了决定性的功劳。一下子改变了张须陀帐前所有将领对他的看法,就是张须陀见到他也是乐呵呵的。

    至于秦琼,用兵过于谨慎,没有趁秦君弘经过埋伏之地时,将其拦腰断为两半,导致张须陀继续逃跑。如果不是罗士信出面,很有可能被秦君弘追上而损兵折将了。

    但秦琼也是有功劳的,何况他还是来将军的爱将,是奔丧归来,帮助张须陀作战的。因此,秦琼和罗士信二人都受到了同样的奖励。

    当张须陀奖励李栋时,李栋力辞不授。倒不是他不想接受,而不能接受。

    张须陀帐下的一干将士在这一战之中,没有一个人敢于出面与郭方预正面为敌。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得到封赏。

    如果张须陀将全部封赏都给了外人,难免不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战前士气已经不高了,都没有人敢于出面应战,此时再不对他们进行封赏,岂不是让他们更加寒心?士气更加低落?

    因为随后还有一场更大的硬仗在后面等着,那就是兵力远超张须陀三万府兵的卢明月十三万大军。(未完待续。。。) 

第184节:相逢必相识() 
北海郡一役大获全胜,郭方预被隋朝府兵彻底击溃,再无任何反击的实力。张须陀威名大噪,经坊间百姓口口相传,传出约有千里之遥。

    与此同时,罗士信和秦琼二人的赫赫名声亦渐渐流传在人们口耳之中。被说书人和梨园戏子编成大英雄的故事日夜上演。

    只是坊间传来传去的慢慢就变了味道,不再是两位英雄好汉为大隋奋力拼杀,而是个人英雄式的顶礼崇拜。

    这也从侧面传达了一个信号,坊间民众已与大隋统治阶层离心离德,人们在心底隐隐呼唤天神般横空出世的英雄,灭逆贼,平叛乱,息战火,安家园。

    做为张须陀的助手,李栋在这次战役之中,暗地替张须陀谋略按排,名声反不被外人所知,也就无可奈何地做起了无名英雄。好的是秦罗二人都是他的结拜兄弟,眼见兄弟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