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绝不轻饶。”
胡老汉拍着胸脯,道:“殿下请放心,老朽定当不辱使命。”
朱楧道:“很好。很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诸位,我们河西之地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来了,诸位再也不用挨饿受穷了。从今以后,只要大家跟着我好好干,就绝对不愁吃不愁喝。”
众位工匠和士兵不知道朱楧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依照眼下这种情势来看,河西之地的开发程度跟内地还差的远呢,大家连好日子的影子都看不到。但朱楧毕竟是王爷,他都这么说了,众士兵和工匠也只能唯唯诺诺地奉承。
老于世故的朱楧听得出来,他们这是敷衍,但他不会介意,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等自己干出成绩来,他们自然就会相信。
手压机很简单,一般的工匠都会制作,朱楧对此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但是那个兰州大水车就十分复杂了,朱楧必须全程监控并且给予必要的指导,毕竟他是自己动手制作过那个玩意的。
制作大水车首先是要选址,安放水车的位置不仅要水源充足,还应该在河道的拐弯处,如果不在拐弯处发洪水的时候容易被冲走。
这个地方不难找,朱楧等人很快就找到了这个地方。然后,众人沿河用石头筑了一个落差较大的水槽,到时候将水车安装在水槽之上,水流的冲力就可以带动水车转动了。
地址选好之后,接下来就开始准备材料。做水车最重要的是转轴用的木料,因为它承受的力是最多的,所以需要耐磨的硬木,还必须保证直径在两尺以上。这转轴的制作,工艺也不简单,涉及很多数学问题,但这个难不倒经验丰富的胡老汉等人,几天后他们便将这个转轴做好了。
转轴做好后,接下来就是做大车轮,这个工程比较庞大复杂,需要很多人辅助,出了工匠以外,朱楧又调来了许多士兵和囚犯前来帮忙。
大车轮做好之后,再装上篾织叶片,捆上提水的竹筒,大水车总算竣工了。前前后后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
朱楧建设河西走廊的思路就是以农为本,兼顾工商。农业在古代是支柱产业,因为古代人吃、穿、用的东西大多都是地里长出来,或者是将地里生长的产物简单加工而来的。而商人只是把东西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本身并不生产财富。一匹布从长安贩卖到洛阳,商人们会赚不少钱,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财力并没有因为这个行为而增加,那匹布还是一匹,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而已。
所以古代高明的统治者都重视农业,这并不是见识短浅,而是大局观。古代的农业的地位大概相当于现代世界制造业的地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是以强大的制造业立足的。因为当今社会人们所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大都是制造业生产出来的。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再有钱也不能成为强国,典型代表就是沙特,连面积比它小到不像话的以色列都打不过。许多大国领袖都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就可见一斑。
农业发达了,人们吃喝不愁的时候才有功夫琢磨别的事情,英国的工业革命之前首先是农业革命,大农场式的生产方式取代了一家一户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农业的长足发展。
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也必须重视,因为这是科技进步的主战场,来自后世的朱楧知道,未来的世界是科技的世界,所以这一块绝对不能丢弃,他将会用后世的先进制度来管理这一领域。
至于商业,朱楧只把它看成是互通有无的手段,最多只是利用,但绝对不会扶持。
朱楧仰望着这个直径达到二十米的大水车,心潮澎湃,将来的农业大发展就靠它了,这个时候朱楧也只能种种小麦。虽然他也很想种高产的土豆、玉米和红薯等作物,但那玩意儿还在美洲大陆呢。距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有一百年的时间,纯粹就别想了,这个外挂开不了。
朱楧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与其他人理解的不同,别的穿越小说的主角一上来就航海,发现新大陆,掠夺资源,似乎这是中国发展的捷径一样。
第十八章 世界局势()
西殊不知,世界列强的崛起根本上靠的是工业革命,而不是航海掠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这些只靠掠夺的国家最后也不是没落了?而德国这个没怎么参与过航海的国家不也是很强吗?更何况老子被封在了内地,想航海也没有港口啊。
所以朱楧将自己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农业和手工业上,当然对理科不甚精通的他也不期望在自己这一代弄出个工业革命,但历史发展的走向一定要告诉后人,让他们不再走弯路。
当然朱楧也不会故步自封,闭门造车,既然海陆走不通,那还不是有陆路吗?朱楧所在的位置虽然与西方世界相隔遥远,中间国情复杂,但大体上来说分为以下几个势力。
首先,朱楧的西边是哈密、沙洲这些后来被统称为关西七卫的小部落,力量较弱小;哈密西边就是东察合台汗国,也就是明朝人所说的回鹘;回鹘的势力一直到了今天的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东部一带;回鹘再往西就是朱楧最担心的帖木儿帝国,是由西察合台汗国演变过来的,占据了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到伊朗伊拉克的广大地域,这一地域在古代被称为波斯,实际上帖木儿帝国也只是波斯的一个朝代,相当于中国的唐宋元明清;过了波斯往西南走就是阿拉伯半岛,这一带在古代被称为大食;波斯往西北走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今天的土耳其一带,控制着黑海,由于奥斯曼土耳其是突厥人建立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突厥势力;过了土耳其就是欧洲,一直往西北走就可以直入欧洲腹地,到达德国,德国再往西就是法国、西班牙,是大陆的尽头。当然,还有两点要注意,就是代表波斯势力的帖木儿帝国的北边是金帐汗国,控制今天的俄罗斯一大部分;另外就是南亚的印度诸邦,也是个繁华富庶之地。
如果朱楧像唐僧取经一样,一路西游,就可以和近代文明的中心——欧洲接轨,将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彻底改变封建末期的中国固步自封的状态,使自己的子孙后代避免落后挨打。当然这是很不容易的,上面提到的任何一种势力地盘都比他大至少几十倍。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不干点困难的事,那岂不是白穿越了?铁木真一开始的地盘也不大,哥还比他多几百年的见识呢。
朱楧面带笑意地注视着这个大水车,暗道:那就让一切从这里开始吧。
古人干什么都讲究个黄道吉日,朱楧也不例外,他特地为水车的开动选了一个吉利的日子——六月初八。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底,甘州右卫、甘州中卫建成,老朱知道自己的儿子冒险去了张掖,一向护犊子的他命令甘州右卫、甘州中卫火速开往张掖,与肃王汇合。
六月初二,甘州右卫、甘州中卫在指挥使范朝西、孙显荣的带领下,开到了张掖。朱楧在自己的府邸内升帐议事,召见了两位指挥使,一起参加的还有先一步到来的甘州左卫指挥使瞿能、王府的甲乙丙三护卫指挥使张龙、赵德用、李勉,王府长史司左右长史(正五品)魏延赏、纪君用,王府两个围子手所(负责外围警戒)千户洪福、崔天佑,仪卫司(负责王府的侍卫仪仗,相当于藩王的锦衣卫)仪卫正(正五品)车岗。
这是目前肃藩所有机构的一把手,也是朱楧的班底。其中,指挥使和千户是军事机构,主要负责屯田和打仗。长史司长史是行政司法机构,负责王府行政诉讼事宜,并且负责规范藩王的行为,如果藩王有错,则对长史问责。长史司率其下属单位总览王府庶务,由于其下属单位比较繁杂,又都是管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故本文只做简单介绍。它们分别是:
典簿厅(管文书账目的)、审理所(管理刑狱监察的)、典膳所(做饭的)、奉祠所(管祭祀的)、典宝所(管大印和符牌的)、纪善所(管学习的)、良医所(治病的)、典仪所(管各种仪式的)、工正所(搞工程的)、孳牲所(养动物的)等部门。
在这套班子中,各指挥使和千户是无条件服从朱楧的,这是老朱的命令。仪卫正就更别说了,侍卫长要是不听话那还要他干嘛?真正麻烦的是长史司长史,因为老朱规定左右长史除了处理王府的庶务外,还有规范藩王行为的义务,其实也是一种监视,而且一旦藩王犯错,一向护犊子的老朱是不会处罚儿子的,那么负责规劝藩王行为的长史自然就成了背锅侠。所以,到藩王府内当长史的官员,睡觉都睁着一个眼睛,生怕藩王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影响他们的前程甚至身价性命。其实,明初的时候,到王府里当一名长史还是很有前途的,任满后大多都会被重用,有的甚至做到了尚书的大官。只不过越到后来越不行,进士们都不愿意去,只能找一些举人们充任。
对于藩王来说,左右长史是最难缠的,既要依靠他们,又要防着他们,生怕他们挑自己的毛病给老朱打小报告。当然,一些嚣张的藩王是不在乎这些的,仗着老朱的宠幸为所欲为。但是朱楧是不会这么干的,他还想要大的发展,所以不愿意给老朱留下不好的印象。
朱楧见人都到齐后,清了清嗓子,道:“诸位都是我肃藩的栋梁,今日将诸位聚集到这里来,是想和诸位商量一下我肃藩发展的大计。”
左长史魏延赏第一个发言,道:“回禀殿下,藩国的发展大计陛下早已经指示过了——高筑墙、广积粮。我等只要照着做就行了。”老朱规定以左为尊,所以左长史算是行政机关一把手,对于发展问题自然踊跃回答。
朱楧心里十分没好气,暗道:我还不知道高筑墙、广积粮?关键是怎么筑?怎么积?表面却和颜悦色地说道:“敢问先生有何良策?”
第十九章 筹划变法()
姓魏延赏道:“我们只需要按照陛下说的大兴屯田,然后爱惜百姓,百姓和军士自会努力生产,自给自足,殿下就可以垂拱而治了。”
朱楧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所谓垂拱而治其实就是无为而治,不是说不行,只不过见效太慢了,汉朝无为而治了六十年才敢跟匈奴叫板,他可等不了这么长时间。
朱楧问道:“之前甘州左卫的将校已经跟本王说过这个问题了,我肃藩的军户一户可以分一百亩地,看着是不少,但问题是哪一户能种得了一百亩地,所以实际上分到手里的有用土地并不是很多,大部分还得荒着。”
魏延赏一时语塞,用眼睛瞄了两眼朱楧道:“那依照殿下的意思…。。”
朱楧没有正面回答他,继续说道:“我肃藩大军在此地屯田,军粮可曾自给自足了?”
魏延赏眼珠转了一下,拱手道:“尚需朝廷拨付。只不过不只我们肃藩如此,其他的藩王也需朝廷拨粮,更何况他们还有贪慕开中法之利的商人的支持。”
开中法在本文中已经出现过了,在此简单介绍一下。简单来说,开中法就是商人向边境运送一定数量的粮食,便可获得相应数量的盐引,然后可以凭借着盐引去国营盐场支盐、贩盐获利。后来商人们嫌从南方运粮到北方耗费太大(古代走陆路运粮耗费十分巨大,往往运过去的粮食还没有消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