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时德立刻转身去了。
……到三月十四,三个棱堡的雏形,已经基本完工。这三个棱堡的面积不大,城墙却非常的坚固,也相当高。棱堡的城墙,最矮的地方,都超过十米。这意味着,足足三层楼的高度。相对于鞑子的骑兵而言,这样的高度,已经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了。
在棱堡的北面,还插入了大量的不规则的钢筋。这些钢筋的作用,当然是为了迟缓鞑子骑兵的攻击。一旦高速疾驰的鞑子骑兵,撞到这些钢筋的上面,必然会头破血流,开肠破肚。这些钢筋的存在,严重的遏制了鞑子骑兵的机动姓。鞑子骑兵想要迅速的靠近棱堡,那是不可能的了。
至此,就算有鞑子的千军万马来进攻,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了。然而,鞑子的大部队,还是没有出现。情报显示,无论是铁山的鞑子,还是沈得利赢城的鞑子,都没有调动的迹象。相反的,虎贲军品字营的官兵,却是在这一天到达了铁山。
“大人,品字营报到!”
品字营指挥使张凌云来到张准的面前,朗声报告。
“好!大家辛苦了!”
张准热情的说道。
品字营的到来,标志着虎贲军正式在铁山的海岸边,建立前进基地。这里很快就要成为明军和效忠朝鲜王室军队的联合指挥部。得知虎贲军在铁山站稳了脚跟,凤坪君李觉已经从汉城出发,前来铁山实地考察战备,并商讨联合作战的具体事项。
张凌云指挥的品字营,总共有五个协二十五个小队,不算军官和辅助部队,总共有1250名士兵。他们分别驻扎在三个棱堡里面。这样的兵力,依靠棱堡的坚固防御工事,足可以抵挡数千名鞑子骑兵的疯狂进攻。
有一个营的虎贲军驻守,还有海军的协助,三个棱堡会不断的完善,最终会超过董家堡,成为坚固的军事要塞。换言之,虎贲军在铁山的这枚钉子,是深深的打了进去,鞑子想要拔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即使皇太极回师辽东,也要慎重的考虑,是否向这三个棱堡发起进攻了。
被钉子扎入腰肋的滋味,当然不好受。得知虎贲军在铁山海岸边修建军事要塞的消息,代善焦急的连续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他当然很明白,虎贲军在这里修建军事堡垒,下一步的行动,将是什么。然而,他手上的兵力,就只有这么多,他真的是无能为力了。
三月十六,张准放心的离开了铁山。
他需要回去董家堡了。皇太极在北直隶的动作,越来越大,要是不想办法加以遏制的话,不知道他要搞出什么事情来。皇太极的提议,提醒了张准。万一崇祯在京师撑不住了,虎贲军要怎么样做,才能迅速的接管京师,不让鞑子得手。京师里面的财物还有子女玉帛,要是落在鞑子的手上,那就太可惜了。
此外,卢象升的事情,也需要张准去亲自艹作一下。情报部门反馈的消息,高起潜的确已经上了奏章,为卢象升求情。崇祯好像也有意思,准备给卢象升一条生路。但是,在卢象升被真正释放之前,这件事情可能还有变数。而且,以卢象升的为人,如果要投靠虎贲军的话,多半是要亲自和自己见面的。想到要和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见面,张准还是有些许的紧张和期待的。
(未完待续)
第717章 卢象升被打晕了……()
崇祯其实不想饶恕卢象升一条命。
孙承宗的死,让崇祯觉得自己很难堪,好像自己的丑陋、自私、冷漠、刻薄、寡恩等不好的一面,都全部暴露出来了。他自己做了亏心事,很是心虚,感觉别人看自己的眼光,都和以前不一样。疑神疑鬼的他,越发提醒自己,在孙承宗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处理,要将自己的形象,尽可能的挽救回来。
但是,高起潜的奏疏,让崇祯感觉有些矛盾。高起潜在这个时候上奏疏,用巨大的战功,来换取卢象升的一条命,作为皇帝的,要是继续坚持的话,感觉有点不近人情。再说,赦免大臣,本来就是皇帝博取大臣们好感的重要途径之一。赦免卢象升,其实也是可以换取大臣们的好感的。
其实,崇祯也知道,在这个时候,杀大臣,于事无补,相反的,赦免一个人,还可以获得大臣们额外的感激。然而,想来想去,崇祯还是有点犹豫,不杀卢象升,就显得自己好像对孙承宗的死,不够心痛,不够如丧考妣,不够诚心。总之,不杀卢象升,他自己的纯孝形象,就好像无法挽救回来。
他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当初孙承宗的丧礼。孙承宗的葬礼,是在京师举行的。出于掩盖自己内心的龌龊,崇祯指示丧礼必须隆重,要用最高规格,甚至可以上升到亲王去世的规格。于是,得知孙承宗罹难的消息几天以后,礼部关于孙承宗的各项褒忠荣典已经题奏皇帝,奉旨火速赶办。
这些荣典事项,包括赐溢忠烈,赠太子太保,赐祭九坛,在京城和孙承宗的高阳家乡建立词堂。礼部与工部会商之后,合奏皇帝,京城的祠堂建立在正阳门月城中的东边。明朝最崇奉关羽,敕封协天大帝,全国到处有关帝庙,建在正阳门月城中的西边的关帝庙在京城十分有名。如今奉旨在月城中的东边建一“昭忠祠”,分明有以孙承宗配关羽的意思。
祭棚搭在朝阳门外、东岳庙附近,大路北半里远的一片空地上,坐北朝南。面对东关大路,贫民房舍拆除许多,很是宽大。临大路用松柏枝和素纸花扎一牌坊,中间悬一黄绸横幅,上书“钦赐奠祭”。牌坊有三道门,中门是御道,备皇帝亲来致祭,所以用黄沙铺地。
从牌坊直到一箭之外的祭棚,路两旁树着许多杆子,挂着两行白绸长幡和中央各衙门送的挽联。路两旁三丈外搭了四座白布棚,每边两座,三座供礼部主祭官员及各衙门陪祭官员临时休息之用,一座供孙承宗家人住宿休息。还有奏乐人们的小布棚,设在祭棚前边,左右相对。其余执事人员,另有较小布棚两座,都在祭棚之后。
祭棚门上悬一黄缎匾额,四边镶着白缎,上有崇祯御笔亲题四个大字:“忠魂不朽”。祭棚内就是灵堂,布置得十分肃穆庄严。灵堂内正中靠后设一素白六扇屏风,屏风前设有长几,白缎素花围幛,上放孙承宗的灵牌,恭楷写着“故大明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太子太保、帝师、赐谥忠烈、孙公之灵位”。
前边,左右放着一对高大的锡烛台,中间是一个白钢香炉。紧挨灵几,是一张挂有白围幛的供桌。灵堂四壁,挂着挽幛、挽联。灵堂门外和松柏枝牌坊的门两旁都有对联,全是写在白绸子和细白葛布上。所有对联和挽联,都是称颂孙承宗忠君爱国,壮烈捐躯的。
京城毕竟是文人荟萃的地方,遇到皇帝为殉国大臣赐祭的难得机会,各大小衙门,各孙承宗生前故旧,以及并无一面之缘的朝中同僚,有名缙绅,都送挽联,自己不会作挽联的就请别人代作,各逞才思,各显书法,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事实上,作为三任帝师,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孙承宗的亲朋好友以及部下,的确非常多。光是他们送来的挽联,在灵堂内就根本无法全部挂起来。没办法,礼部的人只好在灵堂的两边,又做了很多的屏风,将挽联都挂在屏风的上面,这才满足使用。
崇祯前往祭拜的时候,第一眼就察觉到,那牌坊中门的一副楹联,虽然不算工稳,却写出了当时的朝野心情。楹联是这样的:十载汗马,半载孤城,慷慨忠王事,老臣命绝丹心在;千里归魂,万里悲风,挥涕悼元老,圣主恩深恤典隆。
因为这些缘故,崇祯对当时的葬礼,印象还很深刻。当时,连崇祯自己,好像都真的被孙承宗感动了。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杀了卢象升,为孙承宗祭祀。现在,葬礼才过去两三个月,就饶恕卢象升……外面的人会怎么看怎么说?
“皇爷,陈新甲来了。”
王承恩悄悄的进来报告。
“叫他进来!”
崇祯点头说道。
很快,一个穿着正二品大红官府的官员,就出现在崇祯的面前,恭敬的行礼。此人,就是新晋兵部尚书陈新甲。
陈新甲原来是右佥都御使,负责巡抚宣府,之前并无十分突出的政绩。但是一个月之前,他突然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并克曰上任。这样一来,朝廷就有了三个专职的兵部尚书,至于挂兵部尚书衔的就更多了。
为此,京城里面消息灵通的人物,都在暗自猜测,皇帝先是提拔吴阿衡担任蓟辽总督,现在又让陈新甲主管兵部,只怕兵部原来的两位尚书张凤翼和梁廷栋,是要大难临头了。鞑子第三次入寇,必须有大臣对此负责,张、梁二人,极有可能遭受崇祯的处罚。
陈新甲自然明白皇帝的心思,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对崇祯的心思,可谓是百般揣摩,千般琢磨,努力试图提前知道崇祯的真正意图。今曰崇祯召见自己,陈新甲也隐约知道一些,是为了卢象升的事。
其实,在陈新甲看来,这实在是不大的事情。孙承宗的死,很多人需要承担责任,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在卢象升的身上,显然是不恰当的。坚持要处死卢象升,那就更加的没有道理了。
只是崇祯自己心虚,感觉放了卢象升,就好像显得自己那啥似的。具体是那啥,陈新甲也不好意思直说。总之,要杀卢象升的,乃是崇祯的面子作怪,和孙承宗本身没有丝毫的关系。
“臣陈新甲叩见皇上。”
陈新甲恭恭敬敬的行礼,恭声说道。
“陈新甲,你说,卢象升的事情,该如何处理?”
崇祯直截了当的问道。
“陛下圣心读才,臣不敢妄言。”
陈新甲当然不敢直说,开口就是托辞。
“你说吧,朕不怪你。”
崇祯宽容的说道。
他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自己看上眼的臣子,对他都很宽容,基本上不会怎么处罚。如之前的温体仁,现在的杨嗣昌,还有这个陈新甲,都是崇祯看上眼的。他认为,杨嗣昌和陈新甲的提拔,可以改变朝中无人的局面,给自己带来好运。
“陛下,臣认为,不如让卢象升戴罪立功……”
陈新甲斟词酌句的说道。
其实,这番话不是陈新甲的意思,乃是诸多同僚的意思,特别是刑部尚书汪乔年的意思。陈新甲为什么要听汪乔年的话?因为他刚入职的时候,乃是在刑部担任员外郎,所以对刑部的人,多少有些感情。当然,最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银子的问题。
汪乔年有心为卢象升开脱,又有人有心想要将卢象升接纳过来,银子方面,自然不会有任何的问题。汪乔年出手就是三万两银子,只要陈新甲在皇帝的面前,为卢象升开脱。陈新甲刚刚进入京城,的确需要很多银子打点,见到白花花的银子,就有点动心,盘算一会儿以后,就利索的收下了。
陈新甲估计,在崇祯的面前,为卢象升说点好话,问题是不大的。而且,陈新甲也很清楚,崇祯此刻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想杀了卢象升,以表示自己对孙承宗的死,是不可饶恕的。但是,他又想饶恕卢象升,博取一个刀下留人的好名声。说白了,就是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