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国战将-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总三调“攻坚老虎”都是作为城市攻坚的预备队,在关键的时刻和关键的部位把这只“老虎”放出去。据说,像这样在一个军的建制里单独抽出一个师参加某个战役,对于东总来讲是很少有的,何况三调?

    一幅幅残酷而壮美的画图

    像台风在海洋上掀起狂涛巨浪一样,17师的爆破攻势一向是惊心动魄的。

    人们开始只听到一声巨响,接着滚雷似的大地上响起了无数声巨响。浓黑的云团、白『色』的硝烟,冲天而起。黄『色』炸『药』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有的把厚厚的城墙碾得粉身碎骨;有的把高高的楼房炸得七零八落;有的钻进钢筋水泥浇灌的地堡、碉堡、坑道,顷刻间,这些号称永久『性』的工事便被搓成粉末,扬撒到天空。

    火在发光,风在发威,日月星辰不知跑哪儿去了,各道火线此起彼伏,巨雷从这里滚到那里。

    随着龙书金将军的回忆,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残酷而壮丽的爆破画面。火光硝烟中凸显出两位人物,一位叫刘梅村,一位叫王万成,他们俩都是东北战场上着名的战斗英雄,他们是17师的骄傲。

    刘梅村挥动着小红旗。

    第一个人影跃进壕沟,出现在敌人的铁丝网前。城壕的外沟亮光一闪,烟雾滚滚。此刻,第二个人影钻进烟雾中,外壕的里沟也冒起了浓烟。几乎同时,第三个人影在第一团和第二团浓烟中钻出,“轰隆”一声,城下的地堡飞上了天。

    随即刘梅村向后方挥动红旗,一个班的战士像箭一样穿过交通壕。刘梅村随后前进,炮弹在身边爆炸,子弹在头上呼啸。他指挥部队向西猛扑,接连攻下17个城头碉堡。

    这是四平攻坚战中,17师49团3连指导员刘梅村带领全连攻城的情景。刘梅村连续五天完成五次战斗任务,在攻打敌人核心工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爆破靠的是娴熟的技术和缜密的指挥,刘梅村当之无愧。第一天攻克突破口西南的一个大地堡群,一次爆破成功。第二天攻击点选在地堡群和城相通的地方,城墙一丈五尺高,城头城下都有地堡。八尺深宽的外壕里构筑着暗堡和梅花桩,壕外围着铁丝网。这又是一次成功的爆破。

    黄昏时分,刘梅村接受了攻击气象台的战斗任务,气象台四层楼高,周围有100多个地堡。刘梅村的攻击点选在气象台东南角的一个小青楼。这一次,不但爆破成功,还俘虏了气象台里130多个敌人。

    第四天下午,团首长要刘梅村坚决拿下前面的大红楼。大红楼是道西的最后一个大据点,不肃清就不能向道东进攻。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71军军部。

    攻击开始了,刘梅村又挥动起小红旗。

    王万成最辉煌最悲壮的一幕在锦州战役。

    锦州有个日伪神社,神社的东面是灵忠塔,后面是铁路局。打下神社就为攻克铁路局扫平道路,攻克铁路局便直接威胁到敌兵团司令部和“剿总”锦州指挥部。

第34章 龙书金:短臂将军与攻坚老虎(3)() 
锦州战役发起后,49团1营3连一举拿下灵忠塔,随即向神社发起进攻。激战一小时无结果,7连连长火了,亲自率领两个班在全连火力掩护下朝前冲去。刚冲到一堵墙前,又被藏在铁丝网内的一群暗堡挡住了。凶恶的火舌贴着地皮『舔』过来,部队连一步也前进不得。

    7连连长喊了声:“崩掉它!”

    他的声音刚落,爆破手王万成便挟着一根爆破筒一跃而上。敌人机枪“嘎嘎嘎嘎”地叫着,一条条火舌飞向他的周围。火光弹雨中,王万成箭一般扑向敌阵。

    谁知就在离铁丝网不远的地方,他突然倒下了。连长正要叫第二名爆破手上去,王万成霍地从地上跃起,趁敌人转移火力的工夫,冲上去把爆破筒挂在了铁丝网上。原来他是故意倒下的。可爆破筒冒了一阵烟,却哑巴了。

    此时,王万成气得两眼喷火,摔掉棉衣,又从另一名爆破员手中夺过一根爆破筒。

    于是,敌我双方同时目睹了一幕令人彻骨震惊的伟大定格:在暮『色』的映衬中,一位年轻人光着上身,抱着爆破筒,顶着凛冽的寒风,再次冲向敌阵。『裸』『露』的油光光的上身在夕阳下销金熔银般闪亮。枪炮声鼎沸了一天的敌核心工事累极了似的突然沉寂下来,森森然只听得见废墟倒塌的砖瓦声、浮土下木板焦裂的噼啪声和几声偶尔的秋虫鸣叫。

    敌人一下子被他的这一举动吓蒙了,一个个瞪着眼睛,举着枪竟忘了『射』击。

    等他们清醒过来,两声巨响,铁丝网已被崩掉一大片。趁着浓烟,王万成和另一位爆破员一连炸掉了几个碉堡,为攻克敌核心工事扫清了障碍。

    爆破攻城并非17师的专利,但这种特殊的战术手段却是由他们丰富完善并推向极致的。他们在捆扎炸『药』包、选择突破口、掩护冲击、如何炸地堡、如何炸钢筋水泥工事、如何炸高楼等方面打出了一系列经验,将每一块砖、每一道门、每一座楼都变成了敌人死亡的媒介物。

    谈起当年的攻坚战,年逾古稀的龙书金将军至今仍充满了自信和自豪。

    我们打攻坚主要靠炸『药』,靠爆破,靠战士们的勇敢精神和创造『性』。

    炸『药』的来源主要是日寇留下的飞机炸弹。什么东西都可以做炸『药』包,罐头盒、子弹箱、瓦罐、铁锅,把炸『药』装进去,密封好,『插』进雷管、导火索就成了。甚至连衣服把炸『药』包一包,扎一扎,也成了炸『药』包。

    其他部队当然也会爆破,但没有我们这么普遍,这么普及。我们这支部队人人都会用炸『药』包,炊事员、卫生员、干部都会玩两下子,不但会用,而且用绝了。攻城用炸『药』,过沟也用炸『药』。比如一条沟,先在这面放一包炸『药』,这面土塌下一半,再在那面放一包炸『药』,那面土又塌一半。一条沟不就填平了?

    打攻坚,沿着街道冲锋,敌人机枪一封锁,你就没治了。用炸『药』可以通过房子打进去。因此,攻坚最得心应手的武器就是炸『药』包。什么坚固的工事都挡不住炸『药』包的威力,什么复杂的地形都挡不住炸『药』包的进攻。

    在攻坚时,一条条街道、胡同,一座碉堡和大楼,到处都跃动着抱着炸『药』包的身影。前边倒下了,后边再上;再倒,再上。我们的战士太勇敢,越杀越勇。那仗打得呀,用嘴说不明白。一条街一条街往里打。

    四平这一仗我们这个师打得最苦,共伤亡近4000多人。伤亡最多的一个连队只剩下了7条枪。部队撤退时,上级要我们打掩护,50团全团人集合在一起,也只能组织一个连。战斗结束后,林彪特意指示,把东北军区的9个警卫团的第一连(包含军区警卫团)补充17师。那时一个部队的警卫一连都是最能打的连队。可见我们打得多惨。我们师就是这一仗打出了“攻坚老虎”的威风!

    从此,林彪开始对这支部队刮目相看了。

    林彪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

    对于林彪来讲,在东北战场上最遗憾的一场战斗就是四平攻坚战。我1纵和7纵奉命围攻四平,经过12昼夜空前恶战,逐屋争夺,终于啃下了半个四平城,而最终因敌南北援军将至而不得不停止进攻。结果,此役我军付出了13万人的伤亡代价,被迫放弃即将到手的四平城。

    林彪不愧为林彪,当他在检讨四平攻坚战的经验教训时,及时想到了一个对今后战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四平攻坚战的失利除了对敌人实力估计不足外,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部队善于野战而缺乏攻坚经验。

    龙书金将军说,打过四平后,林彪在哈尔滨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专门研究城市攻坚问题。

    龙书金回忆道:“林彪两道眉『毛』很浓,穿一套旧军装。会议休息时,他问我,打四平,你们一个营打一条街是怎么打的?我说,一个班分成几部分,先打一个手榴弹,爆破队就趁着手榴弹的烟幕冲上去爆破,爆破成功后,突击组再上去……”

    林彪问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

    “会议总结时林彪讲话。”龙书金说,“想不到我们的打法被林彪总结成有名的‘四组一队’。”

    什么叫“四组一队”呢?龙书金将军引用林彪那次讲话说:“四组即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运输组和预备队……提出‘四组一队’主要是提醒大家:突击连队要分工,小组互相掩护,互相配合,至于实际运用,应根据具体目标。同志们提出三个组、五个组,也有将机枪组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战斗班的,我想今后也可能不一样的。”

    由此,17师在四平攻坚战中的经验引起了整个东北部队的重视——“攻坚老虎”跃然而出了。“四组一队”的经验后来在东北部队普遍推广,为我军城市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还有一个营打一条街的经验。过去我军攻坚都是一个团打一条街,伤亡大,收效小,而龙书金打四平的体会是,城市攻坚,楼房林立,街巷纵横,我们的兵力展不开,敌人的兵力也展不开。组织得好,一营的兵力打一条街足够了。

    龙书金将军说,林彪提出的研究城市攻坚问题,确实抓住了我军在东北战场战略转变时期克敌制胜的要害问题。1947年5月,初步掌握了主动权的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转入了对国民党的战略反攻,四平攻坚战就是战略反攻的第一仗。这一仗暴『露』了我军先天『性』的弱点,缺乏攻坚能力,尤其是大城市攻坚。『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八路军到解放军,一直是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运动战中与敌人较量。而现在,『共产』党人军队发展了,强大了,开始反攻了,可以凭实力和对手争斗了,因此攻坚方面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

    林彪在制定战略反攻方针的同时,没有忽略战术手段的变化问题。林彪及时看到了自己的弱点,并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克服这一弱点。这是林彪的过人之处。

    龙书金将军继续谈对林彪的印象:“林彪这个人我比较熟悉,红军时经常在一起。他这个人平时话不多,比较严肃。他不像彭德怀,一有空就下部队,到团、营、连到处跑。他不,待在机关看书,想问题。做报告时有一个特点,红军战士都知道。开始声音很小,像蚊子哼哼,站在最后面的人一点也听不见。于是,大家竖起耳朵,集中注意力听。而这时他的声音慢慢地放大,越来越大,声音放到最大时,他的报告就结束了。”

    我军唯一的短臂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冬天,武汉总医院外科手术室。

    龙书金将军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左手手臂伸直作握拳状。一位戴着蓝『色』手术帽、白『色』口罩的中年医生轻轻地解开缠绕在他左臂上的绷带,嘴里连连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映入人们眼帘的一段手臂像干枯了的丝瓜,上面有一块像花生那么大的疤痕。

    这是一次只有50%把握的外科手术。手术过程就是把骨折部位割开,用一根钢条把两根断骨接上,再用四颗螺丝钉固定住。备皮、消毒、麻醉、开刀,鲜红的血向下流淌,粉红的肌肉翻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