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4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

    “家中焉有主?”曹操挥手打断张辽地话。

    “是!”张辽立改口“大兄。你要我依幽州军之例整顿全军。那是否也要实施与幽州军相同地制度?”

    其实曹操早就告诉张辽在家中只需称呼兄长即可。但是见多了后世那么多宠臣失势地例子地张辽又岂敢随意称呼。虽然看上去不免有些迂腐或者胆怯至于张辽一贯地洒脱、不羁地性子也不相符。可是这样地小心谨慎才是真正地自保、存身之道。

    “嗯……不可可操之过急。操以为。还是一州一州慢慢来更加稳妥。”曹操说道。

    其实曹操即便不如此决定。张辽也会如此建议。中国历代变法、变革之人。除了战国时期成功地例子多一点。管仲兴商强齐、李俚变法强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强赵、商鞅变法强秦。但是自秦国一统天下以后。除了明代地张居正之外没有成功地范例。即便如此。商鞅、张居正还有那些变法不成功地君臣们不是死于非命。便是死后被算总账有就是变成了奸臣、昏君。就没一个有好下场地。曹操要张辽以幽州军为例进行全军整顿也算是一种变法、变革。而曹军虽然兵不为将私有。但是依旧要考虑各地将领地态度。张辽可不愿自己成为类似商鞅、张居正这等倒霉地人物。更不愿向王莽、杨广等人一样被人诟病。

    “文远。操知道。你在幽州军中曾单独设置了一营。名曰教导营。便是专门对军中有天赋、有战功地士兵进行培养地地方。与我军地新兵训练大营只教授基本作战技能和军纪、军伍训练不同。专门按照级别教授与作战指挥相关地知识。类似于如今各地开办地武学。操可以从中看到如此做地好处。那便是军中将士无须再战场上用自己地性命来换取经验。虽说如此也能避免将来地伤亡。却可以让他们减少伤亡。如今各军正在组建枢密司。操想是否连这个教导营也让各军一并建立起来?”曹操与曹德换了个位置。向张辽这里靠了靠。

    见到曹操与张辽谈及公务,曹德也知机的退开,一个能纵横商海的人,在细节上是相当注意的。

    张辽既然有心变革曹军体制,更是在青州、幽州连续两任地方官员时期都对军队做了动作,那他自然也对曹操考虑过的问题早有打算。

    “主公……不,兄长,辽以为此事可行。”张辽可是知道,后世的军队中教导营在战争时期的各军中都是普遍的编制,为的就是在无

    中央全力支持的情况下自主的培养军官梯队。不过战争时期的临时措施,一旦战争结束,就必须回归到中央培养军官的体系中来。

    “不过……”张辽越来越喜欢如此的说话方式,“这个措施在战争时期中央无法全力满足各军所需军官需求的时候是可行的,毕竟各军自己培养也能够央的财政支出。但是一旦战争结束,教导营的性质就必须改变,回复到只能够培养士官这个级别。而所有的军官在需要提拔之前,都必须经过各级武学的培训和深造,以免我军将不专兵的传统被打破。”

    “文远思虑周详,那是否需要向枢密院那样让各军推荐人选,然后集中培训好再分下去?”曹操对张辽始终能够坚持军权集中的态度是最满意的,这也是曹操虽然可以看着有人弹劾张辽而不顾,但一旦过头便立即打压的道理。而且曹操也从不在使用张辽上做什么提防,总是赋予其全权,任张辽尽力施为。为的其实就是张辽这一份始终不变的态度。

    “没必要全部集中,教导营与枢密司不同。教导营更多的是将实践总结归纳成理论教授下去,而枢密司则是将理论再度变成实践的一部分。况且两个机构的人员成分也不同,枢密司与教导营虽然都是从军中挑选人员,可是不通文墨或者粗通文墨者即便能进入教导营,但却绝对进不了枢密司,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我们只需让各军主将自行挑人组建各军教导营,想必军中也应该有类似机构,只需要完善一下组织结构就行,甚至连场地都不需要准备。但是准备全权负责教导营的军官还是需要让他们集中起来的,我需要给他们洗洗脑子,也需要给他们灌输一下什么才是正规的教导营职能。至于下面的教官,让这些军官在培训结束后回去自己培训就是。各军负责的地域不同,战术选择、兵种配置皆不尽相同,我们没必要要求他们完全一致。所谓教导营,就是要从实战出,再将实战经验总结归纳出来传授给军官的训练营嘛。至于各军教导营的效果如何,我们完全可以种中央派人到各军中视察。定期的,不定期的,明的,暗的,一旦现各军敷衍了事或者根本就重视的,完全可以将主将调开。至于做的好的,呵呵,那就不用再多说了。”张辽说到最后笑了起来,他这一套东西也完全是大杂烩,不过张辽更相信众人的力量和这个时代的聪明人的能力,他制定的东西并没有太过于详细的步骤和框架,一切都可以在教导营的架子搭起来之后由各军自行定制。反正他张辽只看最后的结果,不会去关注过程如何。

    “就依文远。”曹操的决心还是下的很快的,“不过在正式决定之前,操还需要征询元让、奉孝他们的意见。”

    “集思广益方能免疏漏,辽并非狭隘之人,主……兄长无须担心。”

    “嗯!想必元让是极为希望够指挥如幽州军那般强悍的军队,估计此时操若将全军一起入幽州军那般整顿,元让、公明、宣高三人一定极力赞成。哦!对了,还有子廉,这小子对你一向是言听计从,他在并州虽未明言要整编军队,可是私下里却为此事向操纠缠了数次。若知道要操决定整编,子廉必会再来纠缠。”

    “那样也好。”张对曹操说的这些情况也一清二楚,“并州亦是边地,无论是雁门还是太原、上党,周边皆有胡人部落,倒是与幽州极为相似。如今并州军不过近四万人,施行军改整编亦不会影响太大。教导营一事可以在各军中同时推广,但军改却还是一点点来,先从并州开始倒是合适。”

    “并州却是不错。周边有人的压力,军改时便会如幽州一般借此排除阻力。且并州与冀州紧靠,从城向西,过了壶关便是上党,一旦有问题也好及时解决。文远此议确实周全!”

    “不此事如今也无法实施,还得过完年才行!”张辽笑道。

    “操亦不会年还要压榨属下,这点文远尽可放心!”曹操也笑了。

    “不要再说!饭菜已经上齐,都闭上嘴准备吃饭啦!”曹嵩开口打断了曹操与张辽的对话。

    “吃饭!吃饭!文远,你可是说过,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来,来,来,吃饭!”

    (“阿瞒!吃饭可以,但需交饭钱。”“父亲,孩儿出门从不带钱,如之奈何?”“无钱?那月票亦可!鲜花、推荐票也成!实在不行,灌灌水、砸砸砖,点击几下也罢了!”

    

第465章 拖延时间也是一门艺术!(上)() 
张辽新传第465章拖延时间也是一门艺术。(上)

    辽对于曹操提起的全军整编军改一事可是放在了心上他一味的偷懒。但是他也并是一点追都没有。否则他又怎会窃高人们的著作?但是这毕竟是剽窃。即便别人不知道。张辽自己却是心中有数。他还没到那种可以自己都在心中无视这等窃行为的的步。若是用后教育者们的话说。那就是这孩子良心尚存。还有的救。

    张辽想要青史留名。但却又不想仅仅凭借着战功剽窃的文章。历代名臣评价最高者莫过于变法之人。即便是失败者。只要他的私德不亏。即便他的行为再如何的混蛋。人总是会给予其面的评价。比如王石。这家伙的变法绝对属于混蛋胡闹级。虽然很多法令却是不错。但是王安石一不因制宜。二不对执行者加强管理。对反对变法者更是不分原因一律打到。而他的儿子是混蛋到找人杀掉反对者的的步。不过人家管这叫征诛。而王安石手下则混蛋一群群。他的最主要的支持者与助手吕惠卿章曾蔡卞吕嘉问蔡京李定邓薛向等人。尽是后人认定的声名狼藉之辈。绝大部分都被列进了官修正史《宋史》中的奸臣册。再加上王安石本人的偏执固执。官场士林以及民间对王安石的评介不怎么样。也就是王安石当时有皇帝的支持。本人又有真才实学。私德更是没的说。这才逃过一劫。没想他的那些助手们那倒霉。

    而张辽本人私德自是不亏。他不贪财。不好色。更有个好老师。即便是性情不羁。在这个文人开始更多的标榜个性的时代也不算过分。再加上他战功显赫文亦的到士林认可。只要在变法一事上稍有建树。那绝对是历史名人。受历代膜拜。这也是张辽在青州幽州一定要亲自主持法令修编的原因。那就是要占个名字嘛。倒是那些真正修订具体法条的人却未能的以署名不此时的文人对变法虽不至于闻之色变但也绝不愿意惹祸上身。秦国汉初错的下场可不怎么好。张辽如此行为他们也认为是张辽将风险自己担了。还在心中断的感谢呢。“文远。军改一事是军政。然其中多有涉及民政者。若要变革。文远当小心再三啊。”

    张辽在答应曹操之后便将此事告诉了郭嘉。郭嘉知道张辽有全面变革军事体制的心思。想曹操会在此时开始军改。如今所有的人。包括他郭嘉在内都是事务缠身也只能口头嘱咐几句话了。“正是如此。主公才不欲全面铺开而是选择一的先行变革。我亦是此意各的风俗;情皆不相同。而古语方有南橘北之说。奉孝也言军改虽未军务。涉及民政。若是若是不顾的实情。一味强行推进。便是也会激起民变。此为辽不愿见者。”

    “善。文远来稳重。能如此便不至会有大变。

    不不知文远意欲从:着手”

    “幽州军改已经结束便是相法令也执行数年。对于军改及所涉法令幽州官员已经十分熟悉。而我欲从幽州调官员相助。至于着手之的。一是州二是青。北方两大边的。幽州已经完成军改。在动并州也算正理。况我家在并州如今也算一方豪强。又有子廉驻守并州。至少在执行上不会有太大的阻力。而青州就更简单了。当年我便在青州进过小小的变。若非战事临近。结果我又受命北上。估计青州此时该完成军改。虽然青州军被抽调部分随我北上。最终成为幽州军的基础。可是依旧还有数万老军在役。军改基础尚在。阻力亦不会过大。”张辽说道

    “还有一点。青百姓多为各的迁入者。虽已经定居数年。却依然不算根深蒂固的土著。十分便于文远你施展啊。”郭嘉补充道。

    “白布更加便于绘。白纸更加于书写。一穷二白最容革。只可惜如今的青州非建安初年那般穷困。但青之政均为辽执政时留下。如今继续也不会有所反弹。这才是我不顾主公一的一的进行。而将青州与并州并列之缘故。”辽说道。

    “若果如文远所言。并州青州很快便能如幽州一般将军队重整。只是主公正想着如何南下。如此大动干戈。是否会让主公南下意图受到影响?”郭嘉问道。

    郭嘉虽然是用的疑问句。可脸上的笑容却说明郭嘉根本就一点疑惑之处都没有。非但如此

    他还相当赞成张一下便将两州拖进军改的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