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瓒。让袁绍很是吐了一口血。如今,在大局已剧本确定之时,公孙范还借势让田楷和关靖等人心中感到愧疚,想在日后能得到助力。田豫不得不佩服公孙范的手腕。

    但是田豫此时却想到了他南下时见过的张辽、郭嘉二人,这二人的精明程度让田豫心服,他此时在想,若是公孙范仅仅只是希望日后能过的好一些也就罢了,若他还有别的心思,那甚至不用曹操动手,单就这两人中任何一人出手就能将他给解决了。

    田豫能想到的,田楷和关靖自然也不是笨蛋,虽然一开始被公孙范带动了情绪,但这两人也算是经验丰富了,随即就调整好了心情。他们对公孙叔侄的了解远比田豫清楚,所以他们知道,这不过是公孙范向他们表示将来能相互有个照应。他们虽然决定投靠曹操了,但毕竟都算是后进之人,纵然位高可权力却不会太大,相互间照应一二也是应有之事。公孙范、田楷和关靖眼神相交之间就将此事决定下来了。这几个老狐狸的手段还不是田豫这等经验欠缺的年轻人能比的,除非他是郭嘉这样心思细腻而又观察力敏锐的人或者他也修炼成为老狐狸。

    “国让,我等虽然已经决定归顺朝廷,不过袁绍的兵力足足多出曹公两倍有余,这还是很让人担心的啊!”田楷见暗中的约定已成,遂拉开话题,向田豫询问起来。

    对于田豫这个同姓却不是一家人的年轻人,田楷还是很有好感的。田豫的为人和智谋都让田楷看重,而平谷一战,田豫能帮助自己的弟弟堵住王门的叛军,战后还不为自己争功,则更让田楷重视。若不是田豫的家族在渔阳也是大族,他甚至有将田豫收入自家的打算。

    对田楷的问题,田豫直起身,略微斟酌了一下,说:“曹军的战力如今已然明确,他们不过三千骑兵、三千步兵,就纵横幽州,无人能挡。三个多月,夺城两座,歼敌一万有余,而自身损失极小。这似乎应该能说明问题了吧?”

    “国让,这些来幽州的曹军或许皆是其军中精锐呢?”关靖接着发问。

    “是啊,他们若是从军中挑选精锐出来,我们也不知道。何况此次领兵之人是赵云,他出身白马义从,又熟悉地形,能有此等战绩也不意外。”公孙续插嘴道。

    这话一出,顿时让气氛一变。赵云的出身所有人都知道,也都知道他在幽州之时是何种待遇。对于赵云在投奔曹操麾下后的贡献和待遇,只要是明眼人都会嘲笑公孙瓒不会用人,空有良将而闲置。若非白马义从大主力依然在界桥一战中基本损失殆尽,那群骑兵中与赵云为善的人必然会动了别的心思。而且眼前的田豫也和赵云有着相同的经历,公孙续这一说,确实让在座的都有些尴尬。

    “呵呵,若非那赵云也出身白马义从,曹公的骑兵又怎能如此精锐。前些时候那赵云在幽州的几战我也详细研究,那根本就是我白马义从的战术嘛。”田楷“老奸巨猾”立刻岔开话题,转移尴尬的气氛。

    “是!是!是!”意识到自己说错话的公孙续以及公孙范和关靖连连称是。

    田豫心中暗笑,他是知道的,曹军的骑兵均出自张辽之手,赵云后来加入曹军,也没有对训练的方法进行太多的改变。而这些人此时还要借赵云这个原本得不到重用而被迫离开的人说事,还真有些找遮羞布的感觉。

    “将军,具豫探知,曹公派至幽州的军队是成建制的青州骑兵,并没有事先在各处抽调精锐。而且,豫还得知,曹公在宛城时,张绣降而复叛,十万西凉军夜间突袭曹公中军。曹公的两万中军不但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顶住了西凉军的进攻,还牢牢的将这十万西凉军黏在了身边,最终配合闻讯赶来的齐军军队将其包围。深夜遭逢突袭,曹军乱而不溃,并自发组织反击。一夜激战,两万中军伤亡数千人,却无人后退一步。这等战力可是袁军能有!而且,曹公的中军除了三千虎豹骑始终不变外,其余士兵是经常变动的。”

    “嘶!!!”田豫的话让其余人倒抽一口冷气。若田豫所言确实,那曹军的战斗力就已经完全超越了所有诸侯的军队。

    “若这是真的,那就难怪曹公能面对北方近百万袁军而毫无畏惧了。”田楷身为将领,当然最清楚在夜袭中能够不溃还能反击的军队有多可怕。

    “看来咱们不过是适逢其会啊……”公孙范明白了自家的地位不过就像“过年时打只兔子,有它没它一样过年”。

    “不过也好,曹公是个胸怀大志之人,必会善待我等的。”公孙范很快就明白过来,并且决定要和侄儿一起紧密的配合着曹军的行动。

    公孙范的话没人反对,他们不怀疑田豫的话,毕竟田豫也是渔阳“土著”,也有同僚之情,不会在此事上撒谎的。

    “士起兄,我等还应再次派人南下,向曹公表明我等态度。”公孙范在征求了公孙续的意见后说道。

    “善!”关靖欣然应下。

    *章节下,960*90,创建于2011…1…13*/ var cpro_id = u108088; 

第二零六章 要想富,先修路!() 
两万人在夜间遭遇十万人的偷袭,不但没有溃散而逃,反而因为士兵自发组织起来的反抗而使得这十万敌军被包围。这在汉末的战争史上确实是一个难以让人相信的事情。可这确实是事实,一个连袁绍和其他诸侯都知道了的事实。在袁绍等人认为这两万人必然是曹操身边的绝对精锐时,公孙军的官员们却已经知道了曹军的士兵是要定期变换的。这坚定了他们对抗袁绍,投靠曹操的决心。

    然而,田豫也并没有实质性的接触到曹军的真正核心,他并不知道曹军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完全是因为张辽在一开始就为曹军确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层军官(包括伍长、什长在内)的培训体系。这其中甚至还有对普通士兵的一些军官养成训练,可以让士兵在军官全部失去指挥能力的时候有能力接过军官的职责。而操典和军令中也详细的规定了军官失去指挥能力后下级军官或士兵的应对措施。这才是曹军在黑夜中被偷袭却不溃散反而组织起来重创敌军的真正原因。

    不过虽然此时田豫不知情,不过当他真正被纳入曹军的体系之后,他立刻就会知道这一切,那时候,他才会真正了解曹军的实力。

    公孙续虽然真正决定了投靠曹操,但曹军一时半会还到不了幽州,虽然有六千兵马在幽州搞事,却是无关大局,故而他们还得先顶一段时日。索性的是如今不但有曹军供应的粮草,军械也将会有部分供给,再加上张燕也和他们一样决定投靠曹操,他们在北方就不再是单独作战了。若是袁绍想一举消灭他们,那张燕和曹操都会做出反应。

    这样的结局是张辽在曹操做出决定之后就已经认识到的了,现在他只是担心若是张燕和公孙续依然保持这这样的势力。袁绍会不会和历史上一样,在袁术死后就准备率兵南下呢?张辽现在对历史的发展有些不确定了,但他明白,或许历史事件会因为他这只蝴蝶地出现而有所改变,但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斗是一定会发生的,虽然时间不确定,可张辽对利用袁绍干掉刘协的想法可是始终没有打消。

    但是,现在不是时候。而且张辽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他毕竟还是负责整个青州军政事务的青州牧,不能单单将精力完全集中在军事上。他招来的属官个个都是精英级的人物,可事情若要拍板定夺还需要他这个“头目”点头才算走完程序。

    所以,张辽也借着幽州那边的消息尚未传回来地空挡,让刘晔继续留在临济,而他自己则回到了临淄城。

    在听取了孙乾的报告之后,张辽才明白。他在建设青州的时候忽略了什么。

    道路!

    张辽忽略了青州的道路建设。

    虽然此时的青州不能和后世的山东相比,但因为城市的数量也不多,所以除了东莱郡之外,其余个郡国都能利用丰富地水网进行交通运输。但是当曹军控制了青州之后,青州包括东莱郡在内,也在经历了战乱之后开始了重建。而数十万被打散后安置的黄巾军的家属和被袁绍有意驱赶南下的流民则为青州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在粮食供应还存在缺口的情况下,包括张辽在内的曹军官员全部将粮食生产放在了首位,人员安置也多以屯田的形势围绕着城池建设了一个个大的农场形式的村落。此时,他们谁都没有考虑到道路修建。最多就是将原本因为战争而损坏地道路重新组织人力进行了一些修补。

    而当青州新政开始显示出它的“威力”时;当青州已经不再为粮食的供应而紧张时;当青州的商业开始复苏并渐渐繁荣时。道路的问题就变得凸显起来了。

    河道需要疏浚,道路需要整修,否则仅凭现有的运输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青州继续发展的需要了。

    这个时代因为劳动工具的简陋,并不具备后世那种道路建筑条件,因而很多地城池都是建在大河的附近,可以利用水路进行运输,青州的诸多城池也不例外。而青州在外部被黄河、泰山、沂蒙山和大海包围的情况下。也只能利用水网对外进行运输。幸好现在水军地建立使得青州拥有了大量的运输船,南方徐州的货物可以直接通过海路送到青州,而且效费比极高。再加上原本作为主要交通的沭水和沂水的补充,南面的压力倒并不大。但这毕竟只解决了问题之一。青州内部和青州于兖州的交通依然问题重重。

    和兖州地交通除了沿着济水走历城外,也就是沿着漯水走漯阴这两条路,要想走泰山郡,道路崎岖不平,蜿蜒曲折,而且运量不大。而青州内部也因为货物数量地增多而使得原有的道路交通变得拥挤不堪。这些都是张辽必须要解决地问题。

    “公佑,我要求现在各城之间的主干道必须能并排通过四辆马车。在修路的时候。我们可以暂时放开一半,先修另一半。然后再反过来。这样可以在保证道路通畅的情况下将路修好。同时,主干道只允许车辆和军队通过,在主干道的两则修建辅道,但是高度要低于主干道,这才是让人行走的道路。”张辽直接将后世他在车上见过了公路修筑方式给照办了过来。

    “好的。虽然这样一来我们的路会比较拥挤,但至少不会堵死。不过工程量会不会大了些?”孙乾点头应道,但同时也提出了疑问。

    “不要紧,现在我们的粮食供应充足,虽然没有大量的战俘来作为修路的人手,不过可以分段招揽农闲时的百姓进行修路。工地上给他们管一顿饭,按天结算工钱。至于工钱的数目,你们来决定,只要不影响府库就可以了。”

    “管饭就行了,还要给他们工钱?”孙乾可不向张辽这样大方。

    “公佑,百姓有了钱是藏不住的,他们会用钱换回生活必须的用品,而这些钱到了商人的口袋里,也就最终会变成他们交的税款,还是会回到府库的。百姓有了钱,生活得到改善,社会也就稳定了。这不是一举两得?”张辽是知道“赤字经济”的,但这个时代的物质并没有极度丰裕,“赤字经济”是行不通的。但张辽仍然可以将后世的一些理论修改后拿出来用。

    孙乾是个能吏,一听张辽的话就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