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孙国安即被送到了附近的公立医院。跌倒时几乎失去了意识,而且发着高烧。这种状态持续了一整天并一直处于意识混乱状态,高烧也未退,并于十四曰下午五点停止了呼吸。
“根据主治大夫的意见,他的症状和心脏病十分相似,而根据其发病症状来看,医生怀疑其是因心脏病突发死亡。”
说完,刑事科长递交了一份尸检报告,摆在了桌子中央,大家都低头看着。
“就现在来看,已经结案了,应该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如果大家同意的话,警察署可以向外界公布尸检结果了。”
说到这儿,另外几人却沉默了下来。
“解剖结果如下,”
署长抿抿嘴唇。把目光投向尸检报告,“全身未见任何致命伤口,排除外力致死,尸检毒物测试无反流,排除中毒身亡……嗯,排除他杀!”
“就怕公布出去之后,还是会有人不满意?”
副署长有些烦闷的说道。
孙国安是广州市知名的共和派骨干分子,平时看起来身体还可以,这突然死亡,总会让人怀疑,也正因如此,他们对会对其的突然死亡如此的重视。
“这也是法医与化学教授合作得出的结论,。如果他们反驳的话,我们这里还有一份广州大学的尸检报告,报告和我们的报告是一致的,而且他们也愿意发表声明,支持我们的结论。”
“嗯,很好?”
署长点了点头。
“很多事情,我们总要提前考虑到,那些人,总喜欢鸡蛋里找骨头!过去,看着那些人,我总想着,他们死了或许是好事,可现在当真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一个,他……”
在心下嘀咕一句粗言,署长又说道。
“结果,所有人都让我们调查真相,可那帮子人,可从来就没有相信过什么真相!”
“我认为应当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向法院申请,公开现场目击的录取口供。我想先提点……”刑事科长还是从专业的角度去提出自己的意见。
“十三曰早上,死者大约是在凌晨四点离开家,和以往一样步行去报社,而根据我们在报社录取的口供显示,上午死者的身体开始出现不适,似乎是感冒了,到了下午,他已发起了高烧,身体不舒服,可能有呕吐感,便起身要去洗手间。当然在这之前一定也有了其他症状,因症状不轻,她一直忍受着,直到下午死者感觉非常难受,所以才离开的报社,准备去医院检查。这时他已无法忍受,走到走廊上时便晕倒在地。我想情况应当是这样的,如果公开录取口供的话,可以作为佐证,至少可以平息一部分谣言。”
“你别忘了,那些记者除了这么说,他们还怀疑是帝国调查局所为!这也要公开吗?”
冷笑着,警察署长的脸上却尽是嘲讽之意,公开口供作为佐证是个好主意,但在口供中,还是那些录取对象的自我猜测,他们把责任都推给了国家,推给了帝国调查局,原因非常简单,在过去的多年间,调查局是打击共和派的骨干力量。
“嗯……这的确不太合适。”
刑事科科长皱了皱眉头。这位军人出身的刑事科科长,说话带有明显的官话口音,事实上,在军队服役多年之后,他们总会改变自己的口音。
“那署长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就这么结案的话,恐怕会有人不满!”
“不满就不满吧……”
署长站起身,有些无可奈何的说道。
“我们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他们爱信就信?”
就在这时,门外就来了十几个人,有男有女。他们是前来了解案件进展的新闻记者,对于一位新闻同等的突然死去,新闻界自然非常关注,而警察署长一见到新闻记者来了,脸上立即展现出和蔼可亲的笑容。
没有什么人想去得罪这些新闻记者,要知道,他们的报道很有可能影响到了选民的选票,而他这个署长或许不需要考虑选票,但是市长需要、市议会的议员们需要,如果民众对他不满,那他很快就会被撤换。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接下来的一切都是固定的、流程式的,警察署长先是对死者的死去表示婉惜,那神悲之色就像是死了亲人一般,那里还有过去那种“那些人怎么不死光”的恨意,有的只是无尽了同情与婉惜了。
最后,署长又向记者们通报了死者的调查结果,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是警察署最乐意看到的结果,不过却不一定能让记者们满意,不过他们满意也好,不满意也罢,没有证据,他们顶多也就是质疑,如果直接指责的话,就可能导致报社关闭。
疑问!
一场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对于每一个记者来说,他们的心中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疑问,可是他们的问题疑惑却没有得到任何答案,怎么一个人,说死就死了呢?
自然死亡!
坐在书旧后方陈默然,只手托着下巴,一阵香喷喷的烟气腾过眼前,这是雪茄烟升腾起的烟雾。
“自然死亡!”
看着手中内务部的报告,在某种程度上,这份报告意味着解脱,现在,他终于可以放心了,当那个人身在监狱的时候,陈默然的内心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复杂的情绪,是特赦,还是让他继续呆在监狱之中,这个问题一直在他的内心纠结着。
可是现在,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他死了。
悄无声息的,一个纠结多年的问题得了最完美的解决,自然死亡,死亡于心脏病,这是多么完美的一件事啊!
在过去,他甚至考虑过,是不是应该想个什么办法,解决那个人,但是那个念头不过是稍闪即逝,可是现在呢?那个人的身体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自然死亡!
在心情放松的时候,但是陈默然的担心却又忽然再现了,眼睛里的光芒熄灭了,他的下巴重新埋在手掌里,使劲抽着雪茄。
为什么会突然死亡呢?
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他应该在十年,不对,应该是九年后才会……可为什么,现在就死了呢?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内幕呢?
陈默然可以想象,当这个消息传出之后,多少总会引起外界的关注,那个人或许身陷牢狱,可是在外界却有不少人是他的支持者,或者说信徒,那些人会认同这种“自然死亡”吗?
他真的是自然死亡吗?
望着那份报告,那份报告是极为公允的,但这份报告真的就是全部吗?如果在其中有什么内幕的话……担心,莫名其妙的担心在陈默然的心下涌起,没有任何人想让自己和政治暗杀扯上什么关系。
如果扯上关系,那就会成为终生难以抹去的污点。
有没有可能……不可能啊?
自己没有同意进行过任何……暗杀,怎么会呢?
突然,陈默然的内心深入涌起一阵极不确定感,他清楚的知道,在政斧内部,不知道多少人视共和派为敌人,在他们的眼中,只有死了共和派才是好的共和派,他们会不会……应该进行彻查!
不!
不能那么做!
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这个国家,可……心中的矛盾使得陈默然只觉得一阵浓浓的疲惫,似乎就像是在陆军参谋部呆了一夜一样,这会那种疲倦突然又袭上身来。他很想在另一个房间的那张床上躺下来,然后好好的休息一会,但是那种因为不确定而生出的焦急与矛盾却又把他控制住了,排除了他的睡意。
整个人焦急不安地在房间里踱步,陈默然用刚吸剩的雪茄烟蒂点起了第二支哈瓦那雪茄。
如果那些人都死去的话,对国家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毫不疑问,这个国家会趋于一个声音,会变得越发的团结。这是利的一面。
可是那些政治上的敌人们会怎么说?他们会不会认为,是自己在幕后指使了这一切呢?……的确,在过去的多年间,直接或间死在自己手中的人是有很多,但是,那却是因为战争的缘故,或者……而且,众所周知,从大清国到中华帝国的鼎新,却是中国历朝历代死亡人数最少,造成的战乱影响最小的一次改朝换代。
相比于历史上上,一次次改朝换代数百万上千万甚至几千万、上亿民众的死亡,那一次改朝换代不过只死了几十万人,或许旗人死了很多,但是……总得来说,那种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嗯!自己用最小的代价结束了那一切。
踏着沉稳的脚步,陈默然在房间里徘徊,不时停下来茫然地看着他的这间办公室中的熟悉物件,随后他疲乏地倒在靠椅上,仿佛突然丧失了气力。
坐在椅上,陈默然的眼光却突然被一阵雪茄烟雾吸引住了,烟雾在阳光的照射中,显得亦常醒目,青烟升腾着,慢慢的散去。
这雪茄烟的燃烧,似乎给了陈默然一些启迪,突然他挺直了身子,将雪茄烟按灭于烟灰缸中,然后似自言自语的说道。
“如果不趁早按灭,一根烟都会烧完!”
自语自语着,陈默然用指甲弹掉袖子上的雪茄烟灰,把他那镶着一粒很大的金刚钻、套住一个手指的整个关节的戒指移正位置,戒指上闪出虹彩,它那明亮得像一滴水珠的核心,似乎在燃烧着神奇的火。
“有些事情,还是趁早的好!”
(未完待续)
第84章 革命者()
帝国十一年的公历新年刚过,农历春节即将来过。但是,位于长江中游的华中重镇——武汉,街道上到处都是张灯结彩的一派新年气氛,连空也仿佛凝固了一般。这天,天空浑浑沌沌,云层压得很低很低;从疆省和外蒙古袭来的寒流,使三镇气温骤降。阴冷潮湿的西北风把电杆上的电线刮得“呜呜”作响——暴风雪就要来临了!
然而,此时此刻,却又不知道有多少人忧心仲仲的——自去年开始向中东地区派出军队之后,在远征军发起了巴格达战役之后,在中东地区似乎就没有什么消息传来,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在那里上演了——堑壕战!
原本,在很多人的设想中,当帝国皇家近卫军一登陆,那些野蛮的土耳其士兵就会不战而光,残兵败将、政斧官员有如惊弓之鸟,纷纷向土耳其溃逃……霎时间,中国就会把已处于水深火热的阿拉伯半岛解放……可是,最终的结果在跌破了所有人的眼睛,一份份新闻报道从前方发了过来,伤员,成千上万的伤员,从阿拉伯半岛运往了华属东非,那块新开拓的殖民地接受救治,通过那些新闻报告人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而与此同时,一个令人忧心不已经事情发生了,越来越多的人接到了征召信,按照报纸上的说法,陆军已经从战前的125万人扩充到了600万人,而海军更是从战前的25万人扩充到了50万人,近七百万军队,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至于中东战场的真正局势如何,即便是新闻纪者的报告也不见有多么详细,反正大多数的战地新闻,都是那些新闻记者根据远征军新闻处提供的标准稿件发出的,固定的格式,固定的词语,甚至于报告多了,一些人都能倒着背了,有时候只需要换个时间、换个名词也就够了!
当一场规模稍大的战役胜利结束之后,各行各业按照固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