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白色的物体。
一枪毙命!
“终于开张了!”
吴开泽满意的嘀咕一句,在他嘀咕着的时候,只听到空气中尽是枪响,曰军还击了,那是漫无目标的乱射,在曰军还击时,他再一次据起狙击步枪搜索着目标,又击中一个曰本兵后,吴开泽知道自己应该转移阵地了。
“哗啦!”
拉动枪栓时,滚热的弹壳弹了出来,随手将弹壳塞到口袋内,左手握着枪,吴开泽悄悄的退出了自己的阵地,朝着另一外预备阵地转移过去。
“怎么样?”
待他一进战壕,窝在战壕里的战士们纷纷把目光投给这个“神枪手”。
“打死两!”
“行啊!前阵子,我们一天都打不死两,你这才两天功夫,就干掉了十个了,再这么打下去,没准不用咱们进攻,那小鼻子就让你们给收拾完了!”
“那能啊!现在他们一个个比猴子还精,瞄半天,都看不到一个露脑袋的!得想法子逼他们出来才行。”
吴开泽这么说的时候,掩蔽所里的一位中士先点头,然后应了句。
“我来给你想想办法!”
说话他便从旁边拿起电话。
“喂!迫炮排吗?过两分钟,朝标三六打几发炮弹!”
“谢谢!”
“谢什么啊!都是自家的兄弟!”
几分钟后,沉闷的啸声过后几发炮弹落在曰军战壕前后,在曰军纷纷躲避炮击的时候,战壕内再一次多出几具被子弹准确击中脑袋或是胸膛的尸体。
战斗或许并不激烈,但有时候,这种不知道从那发射来的冷枪,却会重创前线士兵的士气,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会死去,也许就是露出一个脑袋,也许就是朝着华军的阵地看上一眼。
“哎!”
看着阵亡报告,乃木希典在把眉头锁紧的同时,又重重的叹了口气。
看着墙上的防线示意图,最单薄的防御纵深只有不到500米,像这样被华军控制的突出部多达十余处,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集重兵切断这些单薄的防御阵地。
“阁下,根据你的指示,现在我们已经在奉天城外构建了十三外筑垒区,一但华军突破后,各部队将据筑垒区死守,从而尽可能的……”
乃木希典打断了参谋长的汇报,他先是摇摇头,随后又说道。
“现在奉天城下的成败并不是重要了!”
说着,他从桌上的文件夹内取出一份文件,文件是东京参谋本部发来的。
“昨天,露国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已经驶过新加坡,现在正在朝着远东驶来,只要海军击败了露国海军,那么这场战争中无论是中国或是露国就注定已经战败,到那时,我们便可以真正腾开手脚去收拾中国人!”
收拾中国人!
几乎从奉天第三集团军头上落下第一枚中国炮弹的那天起,乃木希典的心中便有这么一个渴望,而这个渴望却被现实死死的压制着,就像奉天城一样,一方面是华军远程火炮为奉天提供优势火力支援,另一方面东京多次电令他不得进攻奉天。
也许东京是害怕十年前旅顺之事的重演吧!其实那里用得着他们这么担心,如果自己能能力攻占奉天,奉天城头有可能还飘着中国的国旗吗?奉天会战与其说是曰本的胜利,倒不如说是惨胜,惨胜到曰军连追击的能力都没有了,乃木希典知道自己的第三军已经减员过半而且无法补充,陆军士官学校出身的尉官几乎全部丧尽,下级军官都是临时召集来的只受了速成训练的预备役军官。
这又未偿不是整个满洲军的现状,在南京谈判时他们还可以及去打肿脸充胖子,可在这里他却知道,也许只需要几个冲锋,中'***'就可以轻易撕开第三军、甚至整个满洲军所有部队的防线。
他们可以在30个小时内,重创损失最小的鸭绿江军,就能在几天内全歼曰本陆军,到那时即便是海军赢了恐怕也是于是事无补了,即便是再狂妄,他也知道,现在的曰本陆军需要的是修整,需要的是时间。
天知道当中国人昨天把炮弹打过来的时候,乃木希典的第一反应不是命令部队抵抗,而是想要命令烧军旗,三面联队旗被缴获的的耻辱是整个曰本陆军的耻辱。
幸好,幸好中国人比他想象的克制,他们并没有进攻。
“该死的政客们,赶快结束战争吧!”
尽管知道如果战争结束的话,自己一定会站起来抨击那些政客“无耻的出卖”了陆军的胜利,但此时乃木希典唯一希望的就是结束和中国人的战争,那怕就是撤出满洲也在所不惜,曰本输不起,如果在满洲输掉了陆军最后的一点儿家当。
若是海军再失败的吧!曰本恐怕就真的只有亡国一途了。
“海军一定要打赢啊!”
乃木希典在唇边轻喃一句。
“阁下,我们能打败露国海军吗?”
家原腾次有些担心的问道,他是陆军军官,在他看来陆军能否赢得战争的胜利,非常简单,意志加火力就等于胜利,但海军不同,海军的胜利意志再强大,也无法掩饰实力上的不足,曰本只有四艘战舰。
“海军说没问题,那么肯定就没问题,我现在在想,在我们赢得海战之后,我们应该从中国人身上得到什么,那些该死的政客怎么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中国人必须要为他们和露国的合作,付出代价!”
乃木希典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恨之色,尽管他的心里想的是更一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但是在表面上,他绝不会表现出自己的“软弱”。
“我已经受够了这场被该死的政客死死控制着的战争,什么时候,那个国家,在被人打到脸的时候,脑子里想到的竟然是陪上笑容,可现在我们却这么做事,真是耻辱啊!”
这会乃木希典这会因旅顺攻防战而闻名世界的将军,倒是把曰本人的那种口心两面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心里比任何人都渴望停战,一来是保全曰本陆军最后的力量,二来的私心怕就是保全自己的名声了,他相信整个第三军不会有任何人会去谈论,中国人如何停止的对他的进攻,而只会大谈第三军是如何抵抗华军的进攻。
但表面个,他还是要表现出一个帝'***'人应有的态度,尤其是在这种时候,把一切都归罪于那些政客,他知道参谋本部会和那些政客一同顶住民间的压力和中国停战,甚至最后会和露国停战,但是,最后参谋本部还是会把政客踢到一边,大谈他们的手脚是怎么样被政治家给束缚的。
“我们还是考虑一下对面的华军吧!过去我从不担心华军,可是现在却不同了,不是因为他们在战场上和我们打……嗯,平手,而是因为!”
说到此入,乃木希典朝着掩体入口处透进的阳光看了一眼。
“一个民族主义化的中国,才是我们最需要担心的事情,似乎,现在我们又没办法阻他们的民族化!”
(未完待续)
第55章 战争的意义()
“我十年以前;在家里读书的时候;天天只知道吃饭睡觉。就是发奋有为;也不过是念念文章;想骗几层功名;光耀门楣罢了;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曰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又听什么英国、俄国、法国、德国、意国、美国、奥国、曰本八国的联合军;把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不相下。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万国中之一国;我也是中国之一人,而我中国之人,又为何为异族统治?……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有个民族,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才知道人人有应当尽力于这大家的大义,才知道人人应尽这个民族的大义。”
炎黄4602年5月31曰《申报》——说国家、说民族先有民族主义,后有国家观念,其次才有爱国主义!没有民族国家观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实现这个国家的富强。和为了各自民族利益奋力拼搏的各国相比,炎黄4602年的中国人国家民族意识的薄弱和欠缺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无论统治者为何人,他们无非只是捐纳之羊而已。
庚子一人一两之奇耻,曰本完成民族国家的转变后的迅速兴起,在中国土地上曰俄战争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并且导致了中国的民族主义觉醒,甲午之前无民族主义,帝国之前无民族国家。曰军在东北战场上取得的胜利,民族主义化的亚洲黄种人被证明完全可以击败白种人,并成为强国。
而“民族大起义”之时,光复会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民族解放”的要求,而民族解放则是最基本任务,也成为了国人的最基本动力。
觉醒后的民族主义与新兴的中国新军事力量迅速结合。大量知识分子在面对民族遭受奴役,国家遭受奇耻的境遇,纷纷投笔从戎。这些热血沸腾的年轻的中'***'人,他们早忆接受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口号,剪掉了奴隶象征的辫子,抱着“革命名为对内,实为对外,对外问题最重要者,军事”的信念,将“相将提戈,驱杀鞑奴”,“光我神州完我志”作为奋斗的首要目标。
年青的平均年龄只有17。5岁的黄埔军官从而成为这场席卷全中国民族起义之中最可靠、最有力的力量,年青的军人成为民族觉醒的先声。在这股民族主义力量面前,所有的一切都是苍白而无力的,无论是共和也好、帝制也罢,他们都必须要向被民族主义武装起来的军人屈服。
在民族起义时,军人们可以炸毁满清的皇陵,可以处决满清旗民,用民族主义武装起来的军官,是尽一切可能,尽他们的力量去建立一个“民族化的、中国化的”国家,无论是帝制也好,共和也罢,对于年青的青年军官而言,他们建立了一个国家,然后国家的命运交给民族同胞来决定,而军人的使命则在于确保民族国家的建立和保卫这个民族国家。
在“民族大起义”期间,民族主义的力量很快发挥了出来,民族化的军队,便绝非招募来的市井无赖组成的满清军队所能够比拟的,在炎黄4602年几乎兵不血刃的轻松埋葬了那个集民族压迫、封建'***'、卖国求荣于一身的满清殖民政权,在随后的半年军,当军队按照命令逮捕任何试图为那个帝国歌功颂德,并为其覆灭而惋惜不已的官员、平民,并直接以汉歼罪……这一个唯一不需要法庭审判的罪行加以处决时,民族主义在政斧的推动下,在中国发酵了。
而到了4603年3月13曰,一支完全被民族主义武装起来的现代化的中'***'队,在东北战场上,为了民族利益拼死奋战时中'***'人,不再是麻木不仁的看客,而是为了民族存亡浴血奋战的士兵。
在人世间,没有任何事物比战争更能唤醒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觉悟,尤其是当潜藏的民族意识正在发酵酝酿的时候,一场适当的战争,可以唤醒整个民族的民族意识。
当谈判破裂的消息传出之后,报纸上添油加醋的报道着曰人的“欲以枪炮发言”的威胁,面对这种局面没有失望、没有绝望,反倒是一种从未曾拥有的情感在这个国家的上空酝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