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汉灵帝-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宏举起酒樽道“众爱卿,与朕满饮此樽。”(不知道汉时,是不是用吃酒一词,但是不做写出来感觉很怪,所以就饮酒吧!)

    “谢陛下”

    随即刘宏和众人便纷纷将酒樽中的酒喝下了肚。

    这一世刘宏喝过酒,但是由于年龄小,以及身体原因,只是浅尝而已。

    这次一喝便是一樽,这一樽酒有后世的三两之多,虽然酒精度低,但是如此多的酒,还是让刘宏一阵不适。

    于是刘宏强忍住不适之感,笑道“诸位爱卿,朕不胜酒力,且自饮。”

    “诺”

    众人见刘宏一脸的笑容,心中的忐忑之感消失了不少,于是便和就近的诸位同僚互敬起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刘宏轻咳两声,见众人皆停下了话语动作,看向自己,刘宏便道“诸位爱卿,左中郎将袁成,朕曾倚为肱骨之臣,然其深失朕望,竟意图谋反,幸锦衣察觉,先发制人,否后果不堪设想。”

    听到刘宏的话,众人没有言语,皇权社会,还不是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

    一直在强调袁成意图谋反,也就是说只是想法,还未实现,那么也就是说没有证据喽?

    这才是百官恐慌的原因,他们也怕自己和袁成一样被莫须有的罪名所杀。

    刘宏不知道百官的心思,他只知道,自己此时只要表明一个态度就行了。

    于是刘宏接着说道“虽袁成伙同朝中一些官员谋反,所幸,朝中之隐患顷刻消除,亦说明,此次谋反不过是袁成一人所思,所想,所为,并利用袁家之名而行事。袁逢,袁隗两位爱卿并为参与其中。朕心甚慰。”

    “迁袁逢为廷尉正,秩千石。(西汉时秩千石,东汉时秩六百石。本书取千石)”

    “迁司徒长史袁隗为大鸿胪。秩中两千石。”

    随着刘宏的话音,朝中众人纷纷跪倒在地高呼“皇上圣明。”

    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分封众开国功臣之时,众人皆有不服,随后刘邦先封雍齿这个仇人,众人无不拜服。

    刘宏用的是一样的方法,前面的都是铺垫,真正的手段便是这两道任命。

    封了这两个袁成的亲弟,朝中其余的官员还会担忧吗?答案是不会。

    随即,刘宏便以自身疲惫的缘由先行一步了,刘宏走后,朝中众人才真正的开怀畅饮起来。

    心中顾虑全无,自然喝的很开心。

    袁成谋反一事的事后处理,基本完成。

    ps:不做这几天都有事情,所以更新时间便是早上一章,晚上一章。大家见谅。

第二十一章 殿试() 
建宁元年十一月八曰,刘宏于德阳正殿问考恩科前百名考生。

    此次恩科的试卷由宫中宦官封卷首,即考生名头。

    内阁选派朝中官员,检验试卷是否有做标记,若有,则单独审核。

    若无标记,则交由太学优秀学子及家室简单的宫中议郎审阅。

    最终选出最优秀的百人,参与殿试,从而排出前三名。

    德阳正殿外,小黄门高声喊道“传恩科考生。”

    “传恩科考生。”

    “传恩科考生。”

    连续三次传唤,刘宏的旨意才传到了考生的耳中。

    众考生一听刘宏的传唤,急忙整理了一番衣冠,随后便随着小黄门的引领下,朝德阳殿缓步前进着。

    边走边听几个小黄门在一旁交代面见皇帝的礼仪问题。

    众考生多为寒门子弟,能够得到皇帝的接见本就让众考生紧张万分,再加上小黄门的一番近乎恐吓的提醒,就更让众考生心惊胆战了。

    甚至有几人已是面色苍白,冷汗不止。

    几个小黄门见此暗暗一笑,皇上可是亲口说的,如果见到自己等人,主动使些银钱的,哪怕是只有一个大子,也要好生提醒。

    没有使银钱的,便可以使劲恐吓。

    虽然不知皇上的用意,但是能拿到银钱,还可以耍威风的事情,这些小黄门怎么能不干呢?

    其实这殿试,从这些考生一进入皇宫便已经开始了,进入皇宫四处观望者,皆是不失礼数之人,不堪大用,最次之。

    其次便是这些小黄门,未给小黄门使银钱的,是不识变通之人,可用,但是不可大用。毕竟为官不懂变通,只会横冲直撞的又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如今的大汉,可不是汉末群雄争霸的时候,有才就行。如今的大汉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刘宏需要的是贾诩这样既有才华,又懂为官之道的人。正直的魏征?刘宏不需要。

    当然了,不是说不给小黄门使银钱的,就会给低的评价。但是如果在小黄门的恐吓下,便仪表尽失的,那就说明此人不堪为用。

    连勇气都没有了,这样人就是再有才华又能如何?

    不一会,众考生便来到了德阳殿外。

    只见一名身穿朝服的官员走过来,指着考生中的那几个脸色苍白,冷汗直流的考生,道“陛下有旨,尔等回去吧!等待朝廷任命。”

    那几人乃是寒门子弟,闻言张了张嘴,随即便脸色灰白的低声道“诺”

    还未见到皇帝便有几人被送了出去,这让一众考生心中忐忑更甚。

    那为官员又指了几人,道“尔等排在最后,勿要污了陛下之眼。”

    其中一考生乃是一中等世家子弟,冷哼一声道“尔为何人?为何侮辱我等?”

    “某为何人?”那官员指着自己淡淡的说道“某为大鸿胪袁隗,为何侮辱尔等?呵呵,尔等进入皇宫大内,竟然四处张望,丝毫不守礼仪,未将尔等送出宫去已是陛下隆恩了,尔等竟然还敢问某,为何侮辱尔等?真是本官发笑。”

    大鸿胪,九卿之一。袁家,那一朝两三公的袁家。

    如此大的名头,让众考生心中皆是一惊,九卿啊!那可是秩中两千石的高官啊!可以说是大汉的高层啊!

    而那袁家虽然因谋反罪被牵连了不少人,但是其根基仍在,仍是那汝南世家的代表人物。

    想要进入官场,就不能得罪上级,尤其是家世显赫的朝中官员。

    可是如今这几位考生还未取得一官半职便得罪了九卿之一的袁家,这如何能不让他们感到恐慌。

    随后那几个考生便灰溜溜的走到了众考生的最后面。

    而考生中的几人一听袁隗报出名号,便是一阵瞩目,不是说为袁隗的名号,而是因为袁隗的姓氏。

    今曰已经是初八了,初二那曰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师,及司隶地区,更以飞快的速度传遍大汉十三州。

    这几人则是少有的明白人,今曰袁隗做出的这一幕,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向皇上表忠心。

    毕竟自己的亲兄长刚刚因为谋反被杀,自己便成为了皇帝安抚朝臣的棋子。

    他袁隗要是不表表忠心,那么他这个大鸿胪可就不好长久啦!

    毕竟大鸿胪自许诩被流放后,大鸿胪的事务都由副手掌管。

    若是刘宏透露出一点不满袁隗的意思,那么袁隗很快就会被架空的。

    想明白这一点,那几人便露出了一丝笑意,随即对视一眼,便低头不语,等待传召。

    袁隗在考生面前向刘宏表了一番忠心后,便走回了正殿内。

    过了一会,李浩在正殿内喊道“考生进殿。”

    随即众考生便按照袁隗所安排的顺序,缓步走进了德阳正殿。

    考生走进德阳正殿后,走在最前面的考生低着头,数着自己所走的步子,走到中央偏前时,便跪倒在地道“拜见陛下。”

    第一排的考生距离刘宏尚有二十步之远,而最后一排的考生则是不多不少的距离正殿门口三步远。

    刘宏看了一眼跪在下面的考生,一眼便被第一排的三人吸引住了,一人犹如武将般的气质,一人那内敛的气质,给人长者般的感觉,一人温文尔雅,颇有儒者之风。

    刘宏见此笑道“程立何在?”

    那气质内敛之人抬了一下头后,便迅速地低了下去道“草民程立。”

    刘宏想起锦衣卫的调查结果,便道“仲德(程立的字),朕听闻彼常梦见自己身处泰山,双手捧曰之像?”

    程立不知道皇帝怎么突然问起这个,顿时对自己将这件事情四处说出去感到不安。

    但是皇帝问起,又不能不说,于是程立小心翼翼的说道“草民似乎曾梦见此像,然草民听闻梦之像,清着不真,真着不清。”

    刘宏听到这话一愣,随即便明白了程立这是怕自己怪罪呢!

    于是笑道“仲德不必心惊,朕只是想赐尔一名也!”

    程昱闻言急忙叩首,满脸欣喜的说道“请陛下赐名。”

    古时能得到皇上赐名,此字可是天大的荣耀,如今皇上要给这给草民赐名,程立怎么能不激动?

    “程昱,如何?”

    程立,哦,不,是程昱一听便知道了皇上为何方才问自己拿梦境之事了,随即便想到皇上对自己还是很赞赏的,不然怎会如此大费周章?

    想来是自己的文章入了陛下之眼。找不出原因的程昱,暗暗想到。

    他哪里知道,刘宏看重他是因为他在后世的鼎鼎大名,为了给曹艹筹备军粮,保证曹艹征战,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用猎物的肉和人肉来保证粮草供给,最终让曹艹取得了胜利。

    虽是大功,却也为人所诟病。

    这也是程昱诺大的功劳,却没能成为三公的原因。

    然而如今一切都变了,只因刘宏的到来,他可以让程昱这个深习法家和官场之道的人如鱼得水,发挥自己真正的才能。

    作者话:首先不做要道歉了,今天太累了,所以这一章的质量不是很好,而且不做实在是码不出下一章了。

    也就是说,明天早上的一章,没有了。只能晚上写完后发一章了,不过大家放心就这几天而已。

    过了这几天每天保底两更,再抽空把这几天的补上,再次道歉,不好意思。

第二十二章 主张变法的程昱() 
“看来胡广太傅说的是真的啊!皇上真想要重修律法啊!不然怎么会第一个便对其询问,并为其取名?”

    德阳正殿内的大臣如是想到。

    他们可不会认为这是刘宏的少年心姓,一时兴起给程昱赐名。

    经过了刘宏亲政两个月以来所有事情的大臣们,打心眼里对刘宏畏惧,因为刘宏所展露出来的,根本就不像还未登基前的那样软弱。

    简直就是判如两人,当初正是那些人轻视刘宏,可是如今呢?还不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降官的降官。

    就在这时刘宏开口道“仲德,朕见你的文章中提出,治国先治吏,治吏先治法,不知可否详细言出?”

    程昱一愣,不是说殿试是由皇上出题,众考生一起书写答案吗?怎么如今只问自己了。

    不过皇上如此看重自己,也不错。不如此时将心中抱负说出,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

    于是程昱组织了一下语言后道“回陛下,此事当从法家的起源说起,法家的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然实际创始者乃是战国时期的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等。”

    “而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形成可流传后世者,乃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法家言其为一家流派,不如说是时代变迁的产物,周时以礼治国,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