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和卢放一说完话时;我走向张罗,一边还不住的打量着张罗。好久才说话,说:“张将军好面熟,我们见过?不对;我影像中没有见过您这样级别的将军。我的记性不会差到见过的人都一点信息也没有的地步。对了;您长得很像我家的一个亲戚。不对,这亲戚没有在京城的亲戚。对了,对了,原来天启朝的张皇后,现在崇祯朝的张太后。我总算记起来了,绝对是张太后。您和她长得有点像了。怪不得有点眼熟,又记不起来哪里见过您。您姓张……难道是张皇后,不;应该说是张太后家的亲戚?老侯爷不会这么年轻。张太后的哥哥也不会这么年轻。您是张太后的娘家侄子?好像没有听太后说起过,她有这么大的侄子。对了,她有一个年纪不大的弟弟,年纪和你差不多大。你是张太后弟弟?国址,如果您喜欢天下任1写的
第二十一回 贿赂要员()
'第一卷少年的我'第二十一回 贿赂要员
………………………………
我不确定的问话;使张罗以为我见过张太后本人,更有可能和张太后有关系。如果我见过张太后;那么代表我就是张太后一边的人;我和张家就是自己人。我和他之间应该是比卢放更近的关系。我没有明说;但意思张罗知道了。越是这么含糊不清,张罗就会越觉得我像是他们的人。只有自己人才会说一些外人听不懂的话,在外人面前才会这么含糊不清。他马上给了我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表示他已知道了一切。我也当作刚刚领悟的样子,神秘地笑了笑。
我们三个像老朋友一样,各自拍拍对方的肩膀,坐下来聊着天。我也随便说了一些边关的事,并没有深入地说战役的事。隐隐约约的表示我爹吴襄的事;希望他们两个在崇祯皇帝朱由校和张太后面前求求情,希望不要重判。两个都把我当自己人的人,马上拍胸答应帮我说话。其实他们都以为崇祯皇帝朱由校和张太后会帮我的忙,不过是给大家装装样子而已,以为他们说与不说并没有多大关系。但这个顺水人情,他们在我面前还是要做的。
我马上又表示了万分的感激。表示将来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他们对我和我爹吴襄,以及我吴家的恩情的。我们三个好得像亲兄弟一样。外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是从小到大就认识了的好朋友,却不知道我和他们认识不过几个小时而已。
临走时;我拿出两张银票;说:“两位年纪比我大;就是我的哥哥了。兄弟找哥哥帮忙是不用花钱的;这个我懂。可哥哥要为弟弟打通关系总要用钱的,这钱总不能让哥哥也替弟弟出。这么做的话弟弟实在太对不起哥哥们了,将来没有脸再见两位哥哥。这里是五千两银子的全国通用银票。哥哥帮弟弟我用着;不够再找弟弟要好了。不要怕花钱,现在就我爹才是最重要的事。银子可以再赚,爹死了可不能再活过来了。”说着我就把银票给了他们两个。可不同的是卢放拿的是一张五千两银子的银票;张罗的是一张五千两金子的银票。
卢放本来不想拿;但我坚持;他就收下了;准备一五一十地用在该用的地方,保证不在里面拿一分一毫。这样才对得起朋友,才算是真的帮助朋友。他估计我将来一定会更有发展,他帮我的帮就是为了将来我也可以帮他更大的忙。也算是一种投资而已。这是官场上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可张罗就是一个钱鬼;再好的关系没有钱开道;他是不会真心实意的帮你的。我给他的银票;他一看就知道了我的含义。他点了点头;把银子折起来放进了衣服的袖子里。根本就不让卢放知道金额的大小。卢放也以为张罗拿的也是五千两银子的银票。却不知道我是给了一张相当于二十万两银子的巨额银票。当时银子和金子的比例是四十比一;五千两金子就是近二十万两银子。是我这次进京城带的总数的十分之一。估计这里面有十分之一的钱用在吴襄上就已不错了,多余的钱都进了张罗自己的腰包里了。这也是我故意要多给的原因,不然的话他不会下力气。我等于用这笔钱买了我和张家这层关系而已。
送走了我后;两个人又坐到了一起;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分别给我去打通关节。我提议不但要他们说服崇祯皇帝朱由校和张太后;而且要保证吴襄到京城后不被人骚扰和在诏狱的安全。至于大臣们的关系我自己会想办法打通。他们一个是皇亲国戚;一个是朱由校最信任的手下;有他们出面保证吴襄在审判前的安全;是最好最合适的人选。我就怕吴襄到京城后有什么意外发生。有了这两个人的帮忙;至少安全问题不会有问题了。
我刚回住的地方;几个送信的亲兵就回来了。我准备好的礼单没有一个大臣敢接受;全部都原封不动的退了回来。更有几个大臣连我的人都不见,一听说是我的礼物,看也不看的退了回来:。看来这次吴襄的麻烦不小;连一些平时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的大臣都不敢管这事;帮我说句好话他们就更不愿意了。
不过我有我的办法。在京城的官员中;小官员是比较记得恩情的。当年我在过年时送礼帮他们过年的事;他们应该还记得。不大不小的官员最喜欢钱;也最敢要钱。我带的钱就是为了打通他们。至于大官;他们吃我的可不少了;我都有帐单的;怎么也会让他们帮我说话。不然的话我完了也要他们跟着我一起完,大不了一起倒台罢了。崇祯皇帝朱由校是一个刻薄的人;他总是记得别人的不好;忘记别人的功劳。我如果说了出来;京城的官员起码要倒下一多半。
而且就算我没有帐;他们的亲人或者手下原来都是商业联盟的会员。有许多没有写明的帐和花的钱都是有帐可查的。而这帐在我手里。我拿出来他们就不是被降职隔职的事;是杀头抄家的罪。我就不相信他们不怕;他们的家人不怕。玩阴谋诡计;我这个现代人狠起来比你们这些古代人要厉址,如果您喜欢天下任1写的
第二十二回 京城局面()
穿越之吴三桂22_第二十二回 京城局面来自【百度搜索 会员登入】【 高品质更新 】
我不是一个嚣张的人;但也不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我承认继承了一些吴襄的狡猾;更继承了吴家的军人脾气。什么是军人脾气;就是直来直去;做事只要达到目的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喜欢速战速决;不喜欢由别人来评定自己等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越来越喜欢三国时的曹操。
在现代社会时我就看过的书;常先生更是仔细分析了其中各个人物的立场和性格。可我对忠义的关羽;勇猛的张飞;聪明的诸葛亮;文武双全的周瑜都不屑一顾。
常先生知道后也对我不解;为什么我不喜欢当时人都喜欢的这些人?我却觉得这些人不是有勇无谋;就是没有雄心壮志;聪明地太愚腐;文武双全的气量太小。我比较看好的刘备是因为他会收买人心;这人虽然虚伪;但每次都能征服对方。中每次写到刘备时都是说他有困难;可他都能利用自己的以退为进方式克服困难。
特别是几次三番的哭;每哭一次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这人有能力但没有魄力;运气也不是太好。孙权还可以;就是为人太懦弱;事事都要听别人的;自己没有太多的主张。司马懿老奸巨滑;但发家太晚;没有给自己找一个早点起家的机会;不然的话三国就不会是三国;说不准是四国了。
司马昭虽然够风光;但他和曹丕一样;仗着就是他老子的功劳和福气才有地位的;光靠自己的力量根本就不会有大的作为。
只有曹操;曹阿瞒是一个真正的人物。他的胆略;勇气;智谋等等;都是一流的;他慧眼识人;能调和各方面的势力。虽然后来在赤壁打了败仗;可就连他的敌人都承认他是一个难对付的敌人;是一个当世的枭雄。
我最喜欢他;他那句名言我记得很清楚“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我的理解是曹操宁可自己放弃地位和地盘。不要自己的老百姓推翻自己;也绝对不希望战乱夺走他的地盘和老百姓。
有一点我和曹操更像;我们都不喜欢打没有把握的仗。在我来京城时;就交代在京城的人调查京城的势力范围。当我来到后;专人就把材料暗中交给了我的手下。我连忙看了送来的材料;仔细分析其中的问题。希望近早找出里面的党派派系;理清思路。
当时的京城势力还真的有点复杂;各种势力很不平衡。作为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校绝对不会允许某一派系势力过于强大;也不会让党派与党派之间有任何相互联盟的机会。每一代皇帝都知道;大臣们越不和谐;皇帝坐得越安稳。大臣们越团结;皇帝将越辛苦。大臣们闹得太厉害;皇帝的帝位将不稳。所以历代皇帝都要煤事找事的给大臣们制造一些麻烦。从而让大家都知道最后的权力是在皇帝手上的。
当时京城的六部和内阁关系并不和谐。各地方势力也对中央的命令阳奉阴违。边关又打了一次大的败仗;当时的大明真的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
礼部;兵部;吏部;户部;刑部和工部是当时明朝的最主要的部门;分别管理着接待外宾和选拔后备力量的礼部;管理全国的将士和战备物资的兵部;管理官员升降职务调动的吏部;管理国家财务和粮食的户部;管理全国案件审理和最终审核的刑部;以及管理国家重大工程的工部。
是全国个主要项目的主要落实部门。每个部门都有两个尚书;四个侍郎领头。在明朝时;分南北两尚书;虽然级别一样;但实际的权力大大不同。南京尚书只是有个空名称;没有实权;北京尚书才是掌握实权的一个。下面的左右两侍郎也是一样;南京的两个也只不过挂名而已。
穿越之吴三桂22_第二十二回 京城局面更新完毕!
第二十三回 分歧和冲突()
穿越之吴三桂23_第二十三回 分歧和冲突来自
内阁就是原来宋朝时的中书省;内阁阁老又叫大学士;相当于原来以前朝代中的丞相。但当皇帝权力大的时候;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就小了;他们不过是代皇帝先期整理下面送来给皇帝的奏章的文案秘书;当皇帝不想处理朝政或者皇帝年纪小或者病重时权力小的时候;他们就是直接帮皇帝拍板决定所有事务的权臣。内阁历来是和六部有冲突的部门;内阁想插手管理六部的事;六部的人当然不喜欢有人在自己的地盘对自己指手画脚。
关于内阁还有这么一个传说,原来明朝初期也是有丞相的,当年的李善长就是大明第一任的丞相,许多的法律法规都是由他和他的手下决定的。百度搜索 看最新章节可因为当时的皇帝,也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洪武皇帝朱元璋多疑,找机会罢免了这个开国良相,换上了一个当时对朱元璋唯命是从的胡惟庸当丞相。【 高品质更新 】不久胡惟庸就露出了他的狐狸尾巴,不但贪账枉法,而且还纵子行凶,企图谋朝篡位。洪武皇帝朱元璋生气之余,发现丞相的权力过于大,决定永远废除丞相这一职务。从此之后,明朝就没有了丞相这一个百官之首的职务。
当我来到京城时;京城的官员刚好都清理了一遍。新任的礼部尚书张大人是原来礼部的老人;我家和他的关系一向很好;要不是因为吴襄的事太大了;他也不会这么绝情的拒绝我的礼物。光这几年我暗中给他的钱,买下他一家老小的命都够了。
礼部两个侍郎;金大人是原来地方上的官员;也早就是商业联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