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烨嘿嘿一笑,命人拿了一把爱国者步枪进来,取下三棱枪刺,然后对吴三桂说:“请吴将军以佩刀用力噼砍这把枪刺。”
吴三桂疑惑不解地拔刀出鞘,照他的话往枪刺上用力砍了一刀,登时火花四溅,手臂也震得发麻。然后定睛一看,枪刺上留下了一道砍噼的痕迹,但没有造成实质的损伤,自己刀刃处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缺口。
刘烨继续说:“请将佩刀横放在桌上。”
吴三桂听话的将佩刀横向摆放好,刘烨歉意地一笑:“冒犯了。”然后高高举起枪刺,往刀身中部用力一砸,“当”的一声,刀身被砸弯,弯曲处的角度接近90,看上去就像一把“曲尺”。
“吴将军请看,若是战场上,这种枪刺如果与刀剑较量,刀剑砍不断这种粗壮的枪刺,枪刺却能轻而易举砸弯刀剑。吴将军所配的刀必定是好刀,却也经不起这一砸,又何况是普通兵士的刀剑?”
吴三桂拿起“曲尺”,啧啧称奇,吴襄也上下打量着所谓的“枪刺”,垂涎不已。难怪琼州营凭借枪头上插的这种枪刺就敢结阵对付叛军的骑兵,原来是有底气的。
“实话对二位说吧,这种鸟铳是我吃饭的家伙,换做别人来买,多少银子也不卖,我琼州虽穷,却也没沦落到靠卖枪吃饭的地步。如果不是关宁军诸位英雄人物,我才不会坐下来谈这桩买卖呢。”
吴三桂与吴襄对视一眼,互相交换了眼神,父子都看出了各自的意思:这鸟铳是好玩意,必须拿下,价钱可以作出让步。
吴襄问道:“我们诚心想要,也请刘参将拿出诚意,这笔买卖若是做成,关宁军和刘参将就是兄弟了。”
刘烨装模作样考虑一番,然后开口:“这样的鸟铳若是我自用,成本价二十两一把,卖给贵军就赚点辛苦费,二十五两银子。这样吧,两把鸟铳换一匹战马,如何?”
吴襄心中计算了一下:二十五两买一把性能卓越的鸟铳,而且不会炸膛,有利刃可做长矛用,能远能近,相当于把步弓手和长矛兵合二为一,确实不算贵。而一匹蒙古马的价钱现在虽然炒到了六十两的天价,但是以关宁军在边关的影响力,四十两左右的价格吃进是毫无问题的,这么算起来,这笔买卖做的。
他问道:“那么小炮呢?”
“吴老将军说的是我们用的山地炮吧?”刘烨豪气地挥挥手:“本来卖别人一千两,你们开口了好说,成本价六百两。”
吴三桂心中一喜,其实他们最希望得到的实际上是这种轻便的小炮。他们父子之所以在鸟铳上纠缠半天,就是为了迷惑对方,以为自己更看重鸟铳,而对火炮只是顺带买进,免得刘烨奇货可居,利用火炮来掌握谈判的主动。其实双方都不缺钱,缺得是对方手中有而自己没有的稀罕东西琼州营想要战马却苦无渠道,关宁军想要能用于野战的火炮却无处可买双方都想掌握这场交易谈判的主动,就看谁的手腕高明了。
第380章 行贿()
如果说鸟铳对于关宁军是锦上添花,那么这种火炮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了。关宁军是骑兵为主的军队,骑兵机动性和冲击力都很强,可是对付结阵的重步兵没什么好办法,也不能攻坚,碰到个小寨子都啃不下。如果有了这种火炮加持,那么关宁军的攻坚能力可以上一个台阶。
听到刘烨“脱口而出”的价格,吴襄父子喜不自胜,十匹战马换一门小炮,非常划算!
刘烨看着对面两人掩饰不住的喜悦,心里暗暗一笑,在他看来,一门山地炮换十匹战马,相当实惠!
其实他多少也猜到了对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想法,关宁军以骑兵为主,不可能舍本逐末花大力气重新编练鸟铳步兵,相比之下,机动灵活的小炮才是关宁军更加需要的。他看似豪爽的报出六百两的价格,其实山地炮的价格还不到二百两,仍然占了很大便宜。最重要的是,卖给关宁军的,可以是猴版的炮,比如效仿和当年郑芝龙交易的伎俩,用易炸膛的白口铁作为铸炮材料,这样既得到了战马,又不会带来后患。
双方各怀心思,一拍即合,交易的价格就这么定了下来,两把鸟铳换一匹战马,一门山地炮换十匹战马。最终吴襄父子定了二千把鸟铳、五十门山地炮,折合战马一千五百匹,约定山东战事结束后兑现交易,交易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协商。
谈妥交易之后,两边都非常开心。吴三桂高兴是因为关宁军增添一大利器,如虎添翼;刘烨高兴是因为点开了骑兵的技术树,从此琼州营走上了全面发展的道路。
第二日清晨,林天明派人私下告知刘烨,抚台晚上有空,可以去“汇报思想”,并且暗示,抚台“不拒黄白之物”,可以有所表示。
当听到这么**裸的提示后,刘烨笑得见牙不见眼,不怕官不贪,就怕你不贪。只要有所求,就能投其所好。他这次来山东没有携带大笔银两,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兑换了一些金条备用,没想到派上用场了。自从有了台南和博辅两大税关,加上垄断苏州一带的生丝海贸,钱对刘烨来说就是一个数字,他现在不缺钱,但是缺人、缺地盘。
好不容易等到申时,估摸着朱大典用过了晚饭,刘烨便只身一人中军大帐求见。仿佛是等着他来,一经通报,朱大典立刻便让他进去。
朱大典仍然是那副沉稳的神态,慢条斯理地问:“这几日各路总兵走马灯一样求见,都是为了攻打登州城一事而来,不知刘参将是否也是为此事而来?”
若是没有林天明的提点,说不定刘烨会顺势提出要求,给安排一个攻城的位置。不过经过林天明的分析后,刘烨想明白了,自然不会巴巴地为了一点战功去城下受罪。
他毕恭毕敬地回答:“如何安排各路人马攻城,抚台心中肯定有了定数,末将已经有了一些微末功劳,就不给抚台添麻烦了。末将今晚来,却是另有事情。”一边说一边从怀中摸出包着五根金条的小包裹轻轻放在桌上,往对面稍微推了一下,“这是广东的一些土产,聊表心意,还请抚台笑纳。”
朱大典一眼就看出,这个布里包裹的东西不是什么土特产,不动声色地伸手一摸,果然是硬邦邦的,还发出了细微的金属碰撞之声居然是金条,这位广东参将好阔的手面!
他轻飘飘把布包收起,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说道:“你不辞辛苦从广东千里跋涉来山东平叛,有什么要求,本抚自当尽量满足,还带什么土产,以后不可如此。”
见朱大典毫无心理障碍地收下了贿赂,刘烨心里便有了底。
“听闻抚台已经开始筹划平定叛乱之后的治理事宜,其中最棘手的就是战乱造成各地流窜的饥民。”
朱大典闻言,叹了口气:“是啊,这些饥民居住之处被毁、田亩抛荒,无衣可穿、无粮果腹,在青州一带,已经有饥民开始打砸大户,倘若处理不当,酿成民变,形成星火燎原之势,那就比兵乱还麻烦。”
刘烨试探着问:“抚台可有良策?”
“本抚也曾想过,无非一硬一软而已。硬是指以兵力镇压饥民打砸抢烧,软则是开仓放粮,赈济饥民。可是一味镇压治标不治本,开仓放粮施粥也只能解燃眉之急,而且经过叛军洗劫之后,各地州县粮仓大多空空如也,想施粥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刘烨大喜:“末将有一计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大典眼睛一亮,“讲来听听。”
“琼州地广人稀,尚有大片未曾开垦的荒地,如果抚台准许,琼州营可以自行组织移送饥民去琼州垦荒,自给自足。这样一来,山东战后的局势必然可以稳住,抚台处理各项政务也就从容许多。”
朱大典一听,这倒是个釜底抽薪的解决办法。而且武将组织移民垦荒,也不是新鲜事。早在崇祯元年(1628年),刚刚就抚的郑芝龙就在熊文灿的支持下,将闽南遭旱灾的饥民用海船运到台湾垦荒定居,前后招纳漳、泉灾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不仅消除了福建境内的民变隐患,还给熊文灿带来了好口碑,仕途一路顺畅无比。
他想到这里,看了刘烨一眼,郑芝龙是熊文灿的“福将”,难道这刘烨就是自己的“福将”?忍不住问:“刘参将可知福建熊文灿与郑芝龙之事?”
刘烨怎么会不知道,简直太知道了。为了对付郑芝龙,他几乎把郑芝龙的祖宗十八代都查清了,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一文一武在福建配合无间的故事。看样子朱大典是摆明了想要招纳他,他闻弦歌而知雅意,主动说道:“只要抚台不嫌弃,末将愿做抚台的左膀右臂,帮助抚台稳定山东战后局势。”
第381章 朱大典的承诺()
有了金条的“诚意”,朱大典对刘烨的信任度直线增加,他毫不怀疑这话的真实性,惊喜之余,倒有一点顾虑:“你有这份心甚好,我手下也缺人。只是你驻地在广东,调防起来甚是麻烦,既要兵部同意,还要防止广东巡抚从中阻挠”
刘烨心想,你想多了,我的大本营在琼州,可没打算整体搬迁过来。山东这地方不错,但是没有琼州那地方安全,只能作为分基地。
他咳嗽一声,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抚台,从广东调防到山东太麻烦,而且我打造铳炮的工厂都在琼州,当地又有富铁矿,山东这边可没有什么像样的铁矿,很不方便。你看这样行不行?我调拨一名得力部下,带领一批老兵,就地招纳青壮,训练出一支精兵来,列入山东营兵编制,拱卫山东境内的安全,听从抚台的调遣。”就地招募编练新军,既满足了朱大典掌握一支精锐武装力量的需要,又无需自己移防山东,以此换取朱大典的对移民的全力支持,还是很划算的。甚至在取得朱大典信任之后,运作登莱巡抚以及水师驻扎登州的事情,也有很大便利。
朱大典一听,有些迟疑,这与他直接招纳刘烨的设想有很大出入。他沉吟道:“临时招募的青壮,又能强到哪里去?”
刘烨拍胸脯保证:“请抚台尽管放心,我琼州营练兵,一靠军纪严明,二靠饷银丰厚,三靠赏罚分明,只要做到这三点,给我一群叫花子,我也能练出一支强兵来。”
朱大典虽然没有亲眼目睹琼州营的战斗经过,但是从旁人描述中得知琼州营面对刘泽清部队和叛军骑兵的连番冲击岿然不动,确实做到了军纪森严、如臂使指。
“那就依你所说。不过这兵也要像你琼州营一样,都练成鸟铳兵,不过兵部的鸟铳我可看不上”
刘烨拍板道:“请抚台放心,鸟铳由我提供,只需按成本价补偿就行。”
朱大典满意地点点头:“本抚会向朝廷上折子,拨下建立这支部队所需开销花费,鸟铳和火炮都向你处采购,不会让你吃亏。至于粮饷方面,你琼州营多少饷银,这些兵就多少饷银。”
“抚台英明!”
刘烨心知肚明,朱大典直接招纳自己不成,就改为模仿琼州营打造一支鸟铳兵作为类似抚标的亲兵部队,等自己帮他把这支部队练起来,指挥权也不会是自己的。
不过刘烨并不担心自己为他人做嫁衣,只要派出足够忠心的军官,加上一批老兵种子,以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