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第一强兵-第9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令中拟定了诸如:聚居人口数量、家族财富总量、家族功勋值总数等条件,将世族划分为世家、士族、寒门三大类别。不同级别的世族,会按照之前的原则,享受的优惠降低,限定增多。

    概而言之,就是能力强、财富多的就要多做贡献,能力若、财富少的则反之。

    “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转回头,以黄老之道治国了?”

    身旁传来的低语声,算是和荀彧不谋而合,他转头看看,发现说话的是蒯越。两人用眼神打个招呼,一切便尽在不言之中。

    这个结果不算最好,但也不是最差,大汉开国之初的文景之治,用的就是道家学说,未尝不是一条明路。

    荀彧的重点,其实还是在分封诸侯上面,这也是曹操最为的。

    相关的条款当中,似乎始终没提到对诸侯国的限制,只有类似诸侯止战令之类的条款。荀彧开始还在怀疑,是不是还有补充的特殊条款没拿出来。可他将两本书册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却始终没有找到相应的伏笔。

    若是普通的法令,荀彧倒也不会多想,问题是,王羽拿出来的这两本法令制作相当完善,就算有考虑不够周到的地方,那也都是在细节上,这种军国大事,绝对没有忽略的道理,除非王羽不打算要自己那个言出必诺的名声了。

    身遭传出的低语声也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一点,只是没人敢当面向王羽询问。毕竟这一趟来的,只有荀彧和蔡、蒯两家手上有重兵,有诸侯之望,别人既然没这个指望,也犯不上太过关心。

    “敢问王将军,若想成为诸侯,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若是成为诸侯,对中原应该要负起何种责任呢?”三人对了一圈眼色,最后还是由蒯越问出了口。

    “很简单,除了现有的五家之外,只要具备一定实力,有这个愿望,就可以具体商讨相关事宜了。”王羽挥挥手,回答得相当痛快:“说是具体事宜,其实就是选定个方向或是区域,只要能将既定的目的打下来,就可成为一方诸侯。”

    “这么简单?”蒯越愣住了。

    “还能有多复杂?法令上开篇言明,参与者得利,不就是这个道理吗?”王羽悠然反问:“当然,诸侯都必须尊奉大汉天子为主,打下来的疆域,无论冠以何名,也必须遵行汉制,所谓汉制就是……”

    王羽的语调骤然调高:“统一文字,统一语言,统一度量衡,统一历史文化!只要能遵守这样的准则,又能完成既定目标,就是为我大汉帝国开疆拓土的功臣,何言羁绊,何须羁绊?”

    包括荀彧在内,人都是先是一惊,继而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将众人神态看在眼中,王羽似笑非笑的说道:“各位可能在想,诸侯在外作战,中原安享太平,若是某个诸侯起了不臣之心,中原怕是就要易主了。”

    “其实这种想法没错。对此,本将也没有可保得江山永固的完全之策,只能说,有本将在一天,就有充分的把握面对各种挑战,本将若是做了古……呵呵,其他不提,就算真有太阿倒持之事,肉也是烂在锅里,这中原还是咱们汉家子孙做主,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一片寂静。

    偌大的殿堂内,连呼吸的声音都变得清晰可闻。

    人都被王羽的论调给吓到了。

    青州的幕僚们还好,他们没少从自家主公那里听到各种奇思妙想,奇谈怪论,连誓不称帝这种话都能说出来的人,还有什么不敢说,不能说的?

    各世家的代表们是真的懵了。

    习惯了权谋,习惯了以相对阴暗的心理揣测别人,他们一时间还真适应不了这种彻底大公无私的论调。

    那可是九五之尊啊,可以留给子孙万代的万里江山!就这么一句肉烂在锅里,就可以解释得通吗?

    这,这简直是……

    看着荀彧、蒯越因惊骇过度,变得有些扭曲的脸,诸葛亮突然很想大笑。

    有机会还不当皇帝,看起来很傻是吧?这个问题自己也问过,主公的回答则是所谓:皇朝的瓶颈。没错,他说皇朝有很多局限性,会影响他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而且也不可能江山永固,顶多就是坐上四百年江山,也许四百年都到不了,终止于三百年也说不定。

    这些原因当中,诸葛亮只认同第一点。

    但凡是皇朝,都会以确保安全为第一前提,所以远征是不被允许的,就算是当年的武帝和卫青、霍去病那种关系,后者功劳大了之后,该敲打一样敲打,该夺兵权一样毫不留情。

    至于皇朝寿命的极限是三百年还是四百年,诸葛亮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评价,除了短命的秦朝之外,汉朝是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虽然现在已经名存实亡,国运终止于四百年,但谁知道今后会如何呢?

    可是,主公说这话时的神情,却是相当之有信心。从他以往做出的语言来看,说不定真的是有什么来由呢?

    诸葛亮为此烦恼了很久,偏偏还找不到什么人商量,文和先生那懒人根本不愿意费这心思,老师偏偏又这里。

    现在,终于有人陪他一起烦恼了,诸葛亮焉能不笑?

    王羽表面上没什么表示,但心里却是感慨万分:大一统,听起来很美丽的词,其实却是扼杀华夏扩张动力的枷锁,偏偏却有人对其趋之若鹜。

    证据多得是。

    除了汉朝之外,之后的历朝历代中,还有那个皇朝的寿命超过三百年呢?

    没有。

    除了汉朝之外,还有哪个朝代执行扩张政策的时间,超过一任皇帝在位呢?

    当然没有。

    若是有,唐朝不会放弃西域走廊。

    若是有,郑和的船队在大航海时代之初,就能霸占住印度洋,以宝船队的规模,无敌舰队的名头怕是都要换人了。

    究其根本,不是什么儒家思想或是华夏民族的性格造成的局限性,问题就是出在大一统的皇朝本身!

    因为是皇朝,所以一切都是皇帝的。当官的不用爱民,不需要清廉,因为清廉了亏的是自己,皇帝富有四海,会差这点利益吗?皇帝拥民亿万,差几千几百个少些关爱的又有何妨?

    至于开疆拓土……

    除非有野心挑战皇座,否则谁去遭那份吃力不讨好的罪啊?没看岳飞怎么死的吗?养贼自重才是王道。

    既然两世为人,有了这些见识,王羽当然不会重蹈覆辙。

    穿越三国当皇帝简单,穿越汉末改变历史进程,一个真正雄霸四海的帝国才是真的厉害。

    也许自己想的不够周全,有哪里疏漏了,可至少有一点不会错,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帝国会一直向外扩张,再扩张。即便自己了,再次陷入春秋时代的纷争,那华夏的疆域也会比从前大上很多……

    为此,王羽愿意赌上这一铺!

    “若是没有意见,各位不妨就此回转复命,治天下如烹小鲜,总是要准备充分,精工细作才是。”

    商讨会成了独角戏,王羽颇有些意兴阑珊,挥挥手,示意散会,起身走了两步,突然转身对荀彧说道:“文若先生你带个话给曹将军,告诉他,他若有意国相之位,不妨早来见我。”

    “嗯……在下遵命。”荀彧愣了一下,这才躬身应命,再抬头时,却发现王羽已经走得远了。(。)

    ∷∷∷纯文字∷

九七六章 文明的复兴() 
随着荀彧等人的离开,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大江南北,神州各地。

    人们付诸了极大的热情。

    骠骑六军横扫天下的势头看起来已经不可阻挡了,那么,王羽当面拿出来,亲口解释出来的这番道理,有九成以上的机会,会成为未来的国策。

    国策,也被称作国本,国家之根本,自然不能轻易动摇。一般来说,即便是改朝换代,也多是萧规曹随,会有针对性的纠正一些弊端,不会从根本上做出改变。

    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秦皇嬴政,在秦国扫平东方六国之后,他没有延续商周以来的分封制,而是建立起了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不少观点认为,正是因为这个改变人应接不暇,才导致庞大的秦帝国昙花一现,只经历了区区两代皇帝便到了尽头。其后的汉帝国吸取了这个教训,在废墟上重建新的帝国时,并没有做出太多创新,因此有了长达四百年的国运。

    现在又要再次改变,到底是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

    这样的疑惑盘旋在很多人的心中,但更多人的重点却不是这些。历史意义这种东西,本来也只有那些比较闲的学者才有空研究,能引起大众的还是那些与自己利益攸关的东西。

    士林的反响最大,世族子弟受教育的更高,对政策的理解也更深刻。在儒家还没有被捧上神坛的时代,知识分子们的思维并未受到限制,面对相同的事物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看法和理解。

    法家信徒为此而欢欣鼓舞。

    即便还没看到那两本法令的真容,只看表象,他们都能从王羽的举措中感受到积极的意义。

    不是吗?在天下大部已定之际,骠骑将军没有急着给自家造势,登上神坛什么的,反倒是先筹谋立法。而且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以很谦虚、包容的姿态,广泛收集意见。这简直就是法家的春天啊!

    等到这些压抑了自己很久,只能以半法半儒,甚至只是以刑名官吏,乃至酷吏身份存在的法家信徒们,仔细研读过法令之后,一时间,人无不热泪盈眶,感动的无法自已。

    削弱皇权,削弱世家豪门的权力,代之以律法约束并维护国家运转。这已经不能用春天来形容了。完全就是直接跳过寒冬。盛夏了啊。

    当年的秦国称用的是法家学说,但真正对那段历史有研究的人肯定不会认同这一点。秦国的法,只是快捷的集权,将全国上下的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任凭他以之对外征讨,或是享乐而肆意挥霍。

    这就是那个庞大无比,看似不可战胜的强大帝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崩溃的原因,它奉行的是扭曲的法家学说,严酷的律法带给人的不是保障,而是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现在,新朝即将建立,气象焕然一新,正是法家弟子大展身手之时!

    没有太多的观望和犹豫。法家弟子纷纷前往洛阳,准备晋见王羽,一展胸中抱负。

    连王羽都没想到,天下竟然还存有这么多相对纯正的法家信徒,短短三个月之间。足足有五百多士子聚集而来,登门拜见。

    其中就包括了他一直有心寻找,却因为忘记了对方的籍贯,所以一直没找到的蜀汉名相法正法孝直,还有之前找到却没能成功说动的李严和满宠。

    不过仔细想想,这也不奇怪。法家的原则性本来就不是很强,创始人荀况在后世是被当做儒家贤者的,他的弟子韩非、李斯也都是那种乎门户之分,只在意实际利益的人。

    所以,即便经过了秦皇焚书、武帝尊儒两次文化浩劫,法家也没被怎么着,只是再次将宗旨修改,从酷法变成了儒家法学而已。

    得了这么一大批人才的加入,立法工作自然得以大大加快,不过王羽却没急在一时,他还要等消息发酵,看看能不能引起更进一步的反应。

    他准备建立的制度,其实和十三、四世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