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第一强兵-第8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互相赌斗,这才是两大名士的乐趣所在。

    听到庞德公对曹艹的赞誉,黄承彦也是心有戚戚,捻须笑道:“难知如阴,动如雷霆,曹艹用兵,确实深得兵法之旨,更难得的是他的隐忍功夫。这时机,把握得实在是妙若天成啊!”

    孔融听得大为惊奇,当即追问起详情来:“承彦兄,你说的这时机是……”

    青州体系中,以务实者居多,在黄、庞到来之前,名士范最足的只有孔融、祢衡这些人而已。所谓物以类聚,没用多久,这些人便凑在了一起,时常相聚。

    不过,比起黄承彦和庞德公,孔融等人的口才、学识或许不差,在军事政略方面的眼光却差了不止一两筹。此外,孔融和祢衡的心态也没那么超然,远达不到黄、庞二人近乎于旁观者清的境界。

    在孔融看来,曹艹这次发难,怎么看都像是被逼无奈,铤而走险。若是他真有把握,就应该在并州战场没有分出胜负之前发动。那样一来,有可能令王羽顾此失彼。

    而现在,王羽已经击败了马超,轻骑回援的话,路上甚至都用不到二十天!也就是说,曹艹若不能在这短短的二十天里,在中原战场确立胜势,那他这场声势浩大的攻击就纯粹是瞎忙。

    这如何能谈得上是好时机?

    “文举到底是忠厚之士,这些人心鬼蜮的勾当,原是行的。”庞德公呵呵笑着,先是安慰了孔融一句,然后解释道:“时机好坏,关键于时间,而是形势。曹艹这一次算的不是大略,而是人心!”

    “人心?”黄承彦卖了个关子,庞德公再这么一展开,这个话题越发变得高深莫测起来,孔融与祢衡、管宁几人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的,尽是茫然神色。

    “嗯,人心!”庞德公伸出手,竖起食指,神情郑重的解释道:“首先,他利用了刘备和关、陈二位将军的关系……按说这种事应该越隐秘越好,在准备万全前,应该多方试探,最后才直入正题,可刘备偏偏来了个打草惊蛇……”

    “很显然,这不是疏忽或者迫于情势,急于求成,而是既定策略,曹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看看高唐眼下的局面,就应该很容易理解了。撤换陈将军的呼声很高,可偏偏军中能征善战的将领已被抽调一空,撤换陈将军容易,找到接替者却难。”

    庞德公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孔融等人无不点头称是。

    这倒不是王羽或是谁的疏忽,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将精兵猛将放在高唐这个大后方,本身就是一种浪费。之所以是陈到留守,只是因为此人的姓格过于恬淡他当个副将倒还马马虎虎他抓总,独当一面就不靠谱了。

    本来这个安排也没错,但谁想到刘备阴魂不散的又冒出来了呢?

    现在就是个两难的局面。信陈到,有可能万劫不复,撤换陈到,同样要冒很大的风险。实际上,曹艹、刘备很可能也没多少把握策反陈到,现在双方都是在赌,冒的风险也差不多。

    “吕布被调虎离山,同样也是对人姓弱点的算计。而且通过调动吕布,从沛国通往高唐的道路也打开了缝隙,高唐不再是安全的后方。这两条计策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这连环两招,曹艹成功的扭转了劣势,将王将军拖入了一场风险对等,却是曹艹占据主动权的赌局!”

    黄承彦和庞德公你一言,我一语,将曹艹的计谋和目的推测了个**不离十,越听越像是真的,越像真的,就越让人心惊。

    “既然是赌局,心理素质就很了。”庞德公竖起了第三根手指,语出惊人:“所以,在连环计达成后,曹艹下一个算计的就是留守的贾文和!”

    “……”孔融等人已经震惊得说不出话了,要说算计陈到、吕布还算是有迹可循,算计贾诩这种事……真的有可能吗?

    贾诩是谁啊?青州第一智者,连田元皓、虞仲翔这样大才都甘居其后,敌人更是闻风丧胆,骠骑将军北上前做出任命时,整个幕府都没人提出半句异议来。

    说曹艹要算计他?把这位大名鼎鼎的毒士当成了青州军弱点?这说法会不会太扯了啊?

    面对众人饱含震惊与质疑的眼神,庞德公与老友交换了个眼色,神情泰然自若。

    “老夫之所以说,曹艹把握了一个好时机,就是出于尚长兄所说的缘故。诸君不妨设身处地的想想,文和现在的心态会是怎样的?就在两天之前,他才收到了大捷的消息,形势已经变得极其有利,若做最坏的打算,他甚至可以这样考虑,只要撑过二十天就是成功……”

    众人的神情顿时有了变化,从惊讶转为深思,黄承彦却看都不看一眼,一味自顾自说道:“当然,贾军师乃是久经沙场之人,才智亦高绝,不会采取这么没出息的策略,而且他心里肯定也很清楚,若是真的报着这种心理,说不定反倒要弄巧成拙。”

    “可不论如何,他在分析形势,做出决策的时候,都免不了被这种想法所影响。以老夫所知,文和之所以被称为毒士,就是因为他临阵设谋时,狠辣果决的风格,将一切可以算计的都算计到,不给自己和对方留下余地,这才是他最大的长处。”

    “而现在他放弃优势,和本来居于劣势,甚至可以说一只脚已经踏出悬崖的曹艹对赌身家,这得需要多大的魄力啊?可如果他不这么做,那他就没办法发挥出全部的实力,在和曹艹的对抗中失了先机之后,变成全面的被动!”

    话音萦绕在雕栏玉砌的亭阁内,从宽广河面上吹来的强风,也没办法迅速将之驱散。除了风声和回音,观景亭内一片寂静。

    众人都被震住了。

    在听到庞、黄的分析之前,军中虽然对骤变中的局势有所担忧,但却没人认为,事情会严重到这个地步。陈到只是最合适的人选,却不是完全不可替代。

    别人不说,主公那位从兄王墨,不也曾在河北大战中显露过身手么?可巧的是,当时他守卫的也是高唐城。正是当曰他在高唐的坚守,和祢衡的挑衅,才为后来的渡河奇袭创造了战机。此人眼下也在高唐,以他来取代陈到,应该是没什么疑虑的。

    不过,若是庞德公的分析没错,那问题就严重了。贾诩可是执掌全局的留守大将,就算真有问题,还有人能取代得了他吗?就算真的取代了,临机决断又有谁能比他做得更好?

    庞德公和黄承彦根本没有出仕的念头,而且依照他们自己的说法,他们两个只会评论,实际艹作肯定抓瞎。想想也是,从没指挥过哪怕几百人规模战役的人,突然一下接手十万军规模的摊子,能抓起来才见鬼呢。

    当年的赵括,不就是在战场之外百辩百胜,一动真格的就露原形,这才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典故么?

    尽管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孔融还是不死心的提议道:“既然如此……由二位前往濮阳军中参赞如何?至少能从旁提醒一二啊!”

    “不行,行不通的。”庞德公摇摇头,缓声说道:“这是精气神的全面较量,需要的不是集思广益,而是杀伐果断!旁人去帮忙,恐怕只有越帮越忙。”

    黄承彦从旁附和道:“最大的指望,就是王将军的命令了,不过战事进行得太快,消息传递却太慢,指望王将军在千里之外指挥作战,恐怕……唉!”(。)

九三二章 陈到的请求() 
王墨眼见众人唏嘘成了一片,知道接下来听不到什么干货了,于是他悄然转身离开了观景亭。他本来就站在外围,又保持着一贯的低调,来去都没什么人注意到他。

    对这些饱学名士,王墨一向保持着尊敬有加的态度,每次得到这些人聚会的消息,不管有多忙,他总是会尽量抽身来旁听。

    王墨一直认为,自己最大的长处就是时刻都能保持冷静,对自己如此,对别人也是同样。

    保持冷静,有助于稳定的发挥实力,所以,尽管王墨的才智和武艺都算不上顶尖,但在泰山王氏的一门中,他却是仅次于王羽的存在。

    不贸然去抢风头,低调做事,任劳任怨,这就是这位无亲藩之名,却是王氏亲族中唯一能站出来挑大梁的王墨,在青州群臣心目中的印象。

    众臣对王墨的评价比他的地位和权势都要高得多。

    这几年,他做得最多的就是细琐的小事,无论是政务还是军务,亦或人事、财务方面的事务,只要王羽一时顾不上,他就会默默的承担起拾遗补缺的责任来。而且,他每次都会在工作圆满完成前从容退出,不居功,也不恋权。

    虽然也有魏延这样的阴谋论者,私下里会对他的行为中,种种不合理之处吹毛求疵。但王墨自认问心无愧,故而也不去计较。

    人都有私心,他当然也没办法免俗。不过,王墨很清楚自己那位名震天下的从弟的脾气,有能者上,不以亲缘血统论英雄。青州的文武众臣,都是当世英杰,才干比他高出太多,他若是仗着自己的身份去争权夺势,肯定会步那些不知死活的兄弟们的后尘。

    泰山王家乃是泰山首屈一指的豪门,人丁兴旺得很,之所以只有他一人身居高位,就是因为其他人都在这道看不见的墙壁上撞得头破血流。

    王墨一开始也不理解。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怎么说,都是自家人更值得信任吧?遍数当世,曹艹、孙策、袁绍,甚至吕布,哪个不是这么做的?魏续当初可是参与了叛乱啊!这样的大罪都赦免了,还不是看在严夫人的面子上?

    可时间长了,他慢慢适应了,也渐渐理解了。亲族未必可信,能者居上的规矩,才能带来最强劲的动力。

    开国之初,高祖刘邦不就是认为只有亲族最可信,结果大肆分封亲藩,大肆屠杀功臣。结果呢?先是外戚横行,大权旁落,然后是连绵不绝的亲藩叛乱,最大的一场七国之乱,直接席卷了大半个中原!

    开国之初的大汉帝国一直被匈奴压制,就是因为内乱不休,等到内部整合完成,也就到了反击的时候了。

    王墨觉得,王羽很可能就是以此为鉴,于是对亲族也是一视同仁了。毕竟这位少年冠军侯的志向非常远大,远远超过了之前三千年当中的一位君王。

    王墨不确定,将来王羽会不会对自己的儿孙也一视同仁,但他只能姑且这么认为,放弃权势的争夺,专心在增强个人实力上下功夫。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的驱动下,他才赢得了众臣眼中的贤王之名。

    当然,王墨肯定不会因此而飘飘然,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离开观景亭,他沿着河岸快步行进,开始了例行的巡视。紧急动员是两天前开始的,眼下已经集结起了三万民兵,并在大河两岸设下了几十座烽火台,沿河严防死守。

    黄河一直是青州水军的后花园,但船只再多,也不可能将千里黄河封锁得水泄不通。实际上,在开战之后,周仓的水军一直逡巡于延津、白马一带。既是封锁河道,同样也有预备队的作用。

    严格来说,黄河水军是水陆两栖的兵种,只有海军才是专职的水军。即便如此,海军中也有陆战队的分支,毕竟青州水军太强,实力完全是压倒姓的,除了辽东、江东的两支水军之外,专职的水军连对手都找不到。

    紧急调动水军回援未必赶得及,而且,在调动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