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第一强兵-第5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法有云: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而明公三者皆得,所差者,不过时机而已。乘虚攻灭吕布未必很难,但若妄动兵锋,激起各路诸侯的敌忾之心,到时大战连绵而起,岂不有违初衷?”

    魏延满面讥嘲,冷哼道:“照你这么说,就等着敌人自行溃灭,又或纳头而拜不成?”

    诸葛亮毫不示弱,反唇相讥道:“青州席卷天下之势渐成,此时正当厚积薄发,魏将军只求一味攻伐,智者不取也。”

    魏延大怒:“笑话,自古争天下,谁不是寸土必争?难道讲究些虚头巴脑的天时地利,就能慑服群雄不成?你这小子先前就一味找茬挑刺,莫不是刺探军情的歼细么!须知,主公宽仁,不与你计较,某眼里却是揉不得沙子的!”

    说着,他撸起了袖子,亮出了拳头。

    诸葛亮怡然不惧,冷哼道:“哼,说不出道理,就要动粗么?”

    “好了,好了,文长不要焦躁,孔明也少说几句,就事论事,心平气和就好,一家子,干吗搞得这么剑拔弩张的?”徐庶出来做和事老了。

    他本来也有心发表一下意见,可还没说几句,这二位就吵起来了。眼见王羽神游天外似的不说话,贾诩笑眯眯的不知道想些什么,黄忠一副眼观鼻,口观心的模样,没奈何,在其余人当中年纪最大,资历也是最深的徐庶就只能出来打圆场了。

    “谁跟这个歼细小子是一家人?明公?教了你这么久,好歹也得叫声师尊吧!”魏延不依不饶。

    “明公自己都认可,先前是与亮平辈论道,怎地到了你嘴里,就说得如此不堪?歼细?从荆州来青州当歼细?世上岂有这种道理?”诸葛亮也很火大。

    “越是深谋远虑,就越是其心可诛!”

    “少拿你那没根据的阴谋论往我身上套,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徐庶只有一个人一张嘴,劝住了一个,劝不住另一个,一时间也是头大如斗,心里纳闷:从前在鹿门山的时候,孔明那叫一个老成,十岁的孩子,搞得跟二十岁的青年似的,别说吵架了,连脸都没跟人红过,怎么一遇见文长,就变成斗鸡了呢?

    文长也是奇怪,他姓子虽然有些偏激,但也并非不识进退之人,平时与人相处,都算和善,怎么就总是针对孔明呢?

    两人一见面就吵架,几乎都快变成规律了……最要命的是,主公为啥也不管管呢?

    一边劝架,徐庶一边将求助的目光投向王羽,一看王羽表情,心中更是哀叹不已:主公岂止是不管啊,他压根就是看得有趣,兴致勃勃哇!

    回顾同僚,徐庶也只有叹息的份儿。

    潘璋、鲁肃正跟着起哄呢,潘璋站在魏延一边,鲁肃站在诸葛亮一边,吵得不亦乐乎;赵云和马忠倒是没起哄,但冷不丁也会吐几句槽,每每都切中要点,不过没有止息干戈的作用,反而使得双方争吵的激烈程度不断升级。

    也就是庞统老实厚道,一脸焦急的帮着自己劝架,怎奈他不善言辞,口舌笨拙,往往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劝了半天,却连一句完整的话都没说明白,急得满脸通红。

    徐庶一看,得,他也不劝了,先安慰安慰庞统再说。赵云被太史慈带坏了,指望不上了,庞统已经是硕果仅存的厚道人了,可不能再被这些不靠谱的家伙给影响了。

    众英杰吵得热火朝天,搞得门外的侍卫都忍不住交头接耳的议论,探头探脑的张望。高踞帅位的王羽却不动如山,一脸的泰然自若。

    眼见着一波高峰过去,他侧侧脸,一脸得意的向贾诩问道:“文和,我军的后起之秀如何?”

    贾诩一脸郑重的回答:“英才济济,和衷一堂,诩为主公贺!”

    王羽哈哈大笑,另一边的黄忠终于拿不住架子了,吹吹胡子,翻了个白眼:上梁不正下梁歪,搞半天,根子在这儿呢!(。)

五五六章 兖州攻略() 
王羽当然不是真的光看热闹,实际上,接下来的战略,他早就和贾诩商量得差不多了。

    看似复杂的局面,其实可以简单化来考虑,这几次大规模的军议,主要还是想通过军议,检验一众少年英杰的成色。

    通过连场军议,对帐下群英在军略方面的实力,有了比较全面的判断。

    魏延主张展开速攻,不等周边诸侯做出反应,就把吕布消灭掉。这样,就可以避免其他诸侯的干涉了。

    诸葛亮认为稳扎稳打才是王道,以压倒性的势力让吕布认清楚现实,向王羽低头。

    两人一个更看重眼前,剑走偏锋;一个更看重大势,步步为营。孰优孰劣不好说,反正相当有特色,个性分明。

    鲁肃也是个文中人,他的思路和诸葛亮差不多,算是不谋而合;支持魏延的潘璋则是自己没什么主意,纯粹瞎起哄;赵云、马忠偶尔插一句,都能切中要害,却没有整体思路;徐庶看起来倒是有了些想法,只是一开会他就忙着劝架,有意见也没空表达。

    至于庞统,这老实孩子的性格虽然已经在改善了,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起来,这只雏凤想要鲲鱼化鹏,直上云霄,还需要点时间。

    众人说的都有道理,但和王羽所想却有些差距。

    首先是诸葛亮的主张。诸葛亮思路清晰,面面俱到,他的计划中,几乎不存在破绽,各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只要各环节都不出问题,就能收获最终的胜利。

    所以王羽才用中央计算机来比拟他。若只论思维的缜密性,别说魏延,就算贾诩和田丰也稍逊他一筹。

    他的问题也同样来源于此,他的计划越严密,容错率就低。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别说敌人,就算自己人,也有可能搞出点计划外的问题出来。而在诸葛亮的筹划中,是没有这些意外存在的。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少年诸葛亮身上有。在历史上同样存在。就拿最出名的街亭之战来说,诸葛亮就没准备后备计划。

    他分兵四出,以马谡牵制魏军主力,其余各部四下攻略,想要完成整体目标。必须每支偏师都能达成目标才行,只要有一环失败,就会满盘皆落索。

    按照王羽的推演,别说马谡注定守不住街亭,就算能顶住,诸葛亮的计划也很难成功。以弱攻强,还摆开堂堂之阵?除非全军上下集体爆发才有可能。

    何况现在的诸葛亮年纪太小。头脑是足够强了,但在人心世故方面的造诣还差了点。暂时,顶多只能当个参谋用了。

    再说魏延,他的策略不是没有道理和实现的可能。但风险确实太大了一些,稍有不谐,就有可能成为中原大战的导火索,将青州卷入全面的战争。

    按照王羽的评估。吕布虽然被曹操算计了,损失了一定的实力。但其战斗力应该没有大损,因为他最重要的两支主力部队并没遭受多大损伤。

    吕布仰仗的主力部队,其实就是两营兵马——他自己率领的主力骑兵部队和以高顺率领的陷阵营为主力的步兵部队。

    在丁原时代,并州骑兵一度达到了五千之众。后来吕布近乎完整的接收了丁原的实力,投靠西凉军后,却屡受压制,骑兵部队的规模开始缩水。

    经历了洛阳的变乱,以及与西凉军的两年鏖战之后,这支骑兵的数量已经下降到了四千以下。不过,要是有谁因此而小觑了这支兵马的战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河东的多场战役之中,西凉众将都以优势兵力与吕布对战,但只要这支主力骑兵出现,不管带兵的是谁,带了多少兵,带的是什么兵种,都只有避其锋芒的份儿。

    当初张济就是不信邪,从鲁阳北上,试图和西凉主力分进合击,攻打洛阳,结果五千精锐全灭在并州狼骑的铁蹄之下。若非如此,曹操攻南阳也不会那么顺利。

    也正是因为并州狼骑取得的一次次胜利,才使得王羽对这支骑兵垂涎不已,挖空心思的想把吕布的实力给全盘接收了。

    用贾诩的话来说,在吕布问题上,王羽表现很不理智,已经有点走火入魔了。

    高顺的陷阵营,同样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并州军打的几场硬仗之中,都有这支部队的身影在活跃着。

    或者牵制敌军主力,给骑兵部队营造战机;或者趁着敌军的注意力放在主力骑兵身上,突施奇袭;独当一面的机会也不少,表现同样精彩绝伦。

    就拿吕布攻东郡这一仗来说。

    曹操的本意是要舍弃东郡的,不过为了吸引吕布的注意力,他给下达给留守的夏侯惇、程昱的命令是敌前撤退。也就是等吕布深入东郡,离洛阳足够远了之后,才能展开撤退行动,在那之前,是不能让吕布看出来意图的。

    这当然不太容易,为此,曹操事先找了个由头将荀彧调去了濮阳,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安全。

    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夏侯惇在吕布主力抵达燕县,距离濮阳还有一天路程的时候开始撤兵,做出放弃濮阳,退守鄄城的姿态,吸引吕布急行军,失去与洛阳方面的联系,为南阳的奇袭部队赢得战机。

    他的目的达到了,结果却未如事先的预计,因为高顺的陷阵营出现了。

    高顺的陷阵营是与吕布的骑兵主力一同行动的,知道吕布的部署后,包括王羽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吕布可能是想稳扎稳打,同时保持对南阳曹军的防范。谁也没想到,真正展开奔袭的不是骑兵,而是步兵!

    就在夏侯惇离开濮阳一天左右路程,正打算按照计划,以疑兵虚张旗号,退向鄄城,继续吸引吕布的注意力。自己则率领东郡的主力部队退往定陶时,高顺出现了。

    一日夜狂飙了上百里,在夏侯惇最松懈的一刹那,出现在了后者面前!

    突袭战!夏侯惇差一点就全军覆没了。

    也就是留守鄄城的程昱见机够快,以疑兵打着青州军的旗号赶往战场,令得高顺惊疑不定,不敢放手追击,否则曹军就要损失一员大将和一名重要的谋士了。

    这是这场战争中,吕布军唯一的亮点。可就是这一个亮点,使得天下群雄无人敢就此轻视吕布,视其为无物。就算是有勇无谋,但只要勇力强悍到一定程度,也足以令得智谋黯然失色。

    经历了这一战。陷阵营的详细资料,终于无法保密了,王羽也得见这支传奇部队的真容。

    按照汉朝正规的编制,一营部队就是两千人,到了汉末,各种制度都已败坏,军制也无法独善其身。陷阵营的实际兵力。也就是一千来人,随打随补充,多的时候一千一二,少的时候只有八百。

    最让王羽感到惊奇的还是这支兵马的兵种构成。闻名后世的陷阵营,竟然是一支轻装步兵!

    陷阵营的战斗力很强悍,而且经常承担攻坚的任务,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这都应该是一支重装步兵才对。

    拿王羽自己的部队来说,羽林军就是轻装步兵。以枪矛兵为主战部队,其他兵种辅助。阵列而战,羽林军发挥的威力更大,但若说到攻坚,还是以重装步兵为主力的泰山军更强。

    陷阵营却颠覆了这条常识,不过想想高顺奔袭夏侯惇的那一仗,王羽也是释然。

    若是重装步兵,再怎么也不可能达到这种行军速度。徐晃的作战风格,也被誉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