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第一强兵-第4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息也不会传出,断不至坏了子敬的前程,如何?”

    周瑜的热忱和坚持,搞的鲁肃又是感动,又是为难。不过脚踏两只船这种事,实在和他的风格不相符。

    皱着眉头想了片刻,鲁肃突然一抬手,指着外面那两座大粮仓。断然道:“大军不可一日无粮,伯符将军三日扫平广陵,收拢了上万之众,远征在即,粮草想必有所不足。肃家中尚有些存粮,这一仓是三千斛,两仓都赠予公瑾,以壮形色,也算是尽了你我朋友一场的情谊,如何?”

    周瑜欲言又止。

    六千斛粮食不算多,去也足够一万人吃上十来天了。先前周瑜使尽浑身解数。在徐州、淮南两大势力之间腾挪辗转,玩心跳,为的固然是挑拨袁术和徐州开战,无暇对付叛逃的孙策。但也未尝不是为了多筹集点粮食。

    乱世群雄,对粮食的渴望都是无止境的,何况还是孙策这种刚起步,前途未卜的?

    鲁肃慷慨的馈赠不可谓不厚。以周瑜闻弦歌而知雅意的本领,哪里还不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

    他心中即是不解,又是郁闷。不解的是,鲁肃明明也是世家之后,对青州怎么一点排斥都没有呢?

    要知道,先前在彭城,自己出面,已经说动了张昭;伯符更是在到了江都之后,说得张纮倾心辅佐。其余与孙策军暗通声气的豪强更是不可凡数,名声比眼前人大的名士多得是,偏偏只有鲁肃死心眼,连给自己留条后路都不肯答应。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他也没什么可继续坚持的了,摇摇头站起身,叹道:“既然如此,瑜代伯符和全军将士,谢过子敬的美意了。”

    鲁肃起身辞谢,一路送周瑜出门,说好了粮仓交接事宜,看起来双方都没受多大影响。

    可是,周瑜出了门,鲁肃转过身时,凝重的脸色却吓了仆从们一跳。

    “老爷?”管家大着胆子问道。

    “快,让所有人上车,除了细软和干粮,什么都不要带!马上离开东城!”

    “老爷?”管家吓得一哆嗦,既是因为鲁肃郑重的神情,同样也是因为他话里显露出来的意思。

    “周公瑾为人雅量高致,与之交往,时常令人不觉而醉,大有古君子之风。不过,此人公私分明,绝少为私情所惑。对待他重视的人,作为友人,他会诚意邀请,盛情难却;可若是敌友分明,他又岂会容情?”

    鲁肃急促说道:“孙策豪勇犹胜乃父,因孙将军当日一句感慨之言,视骠骑将军为一生之敌。公瑾与其相交莫逆,久知其志,岂会轻易放任某北上,增强青州的实力?若我所料不错,不出一时三刻,追兵必至!”

    鲁肃说得郑重,管家也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但还是尽量的提醒道:“可是老爷,孙将军的兵马尽在江都……”

    “哪里用得着江都的兵马,”鲁肃摇摇头:“你以为周公瑾左右逢源,凭的只有智谋和口才吗?淮南军中,孙氏嫡系旧部不少,想代袁公路而取之不易,追杀我鲁家这百多口人又有何难?不必多说,速去准备,即刻起行。”

    “老爷……”管家知道事态紧急,可职责所在,却是回避不得,他锲而不舍的劝道:“王骠骑与袁将军分属盟友,应不至为难我们,不如直接去将军府求庇护,不是更稳妥吗?”

    “我鲁肃何人也?岂有托庇于人的道理?没的让人小觑了,休要啰嗦,速去,速去!追兵若来,某自有退敌之策!”

    管家无奈,哀声叹气的去了。

    对这位从小看到大的公子,他实在是搞不懂。既然敌友分明,要分清楚公私,那何必要赠粮给对方呢?会不会给将来留下把柄,都是小事了,就以目前的形势来说,把粮食送给袁术,脱身不是更容易吗?

    何况,既然知道周瑜的脾气,刚刚就不应该轻易放他离开,哪怕抓个人质也是好的啊?

    其实,以管家看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虚与委蛇的答应周瑜,表示愿意脚踏两只船什么的。反正是私下里的密议,只有天知地知,日后反悔,又有谁能来找后账不成?

    伺候这么位个性十足的家主,真的不是一般的劳心费力,再加担惊受怕啊。

四八一章 千头万绪() 
王羽收到鲁肃北上的消息,已经是五天之后了。

    其时会盟已经结束,虽然多少有些遗憾,比如麴义问题,再如面对荆州来使时,也没能如愿的将伊籍笼络至麾下,但基本上算是圆满达成了目标。

    对荆州的示好,王羽是很欢迎的,他不指望荆州的地方派对曹操做出多大牵制,只要青州的使者、密探能在荆州自由,就有很大帮助了。对王羽来说,荆州别的用处不大,作为人才库还是很给力的。

    陈珪和阎象先后被打发走了,随同二人一起南下的是孔融,带着王羽调停的书信和意志。

    徐州的战事给了陈珪不小的压力,临走之前,他特意拜见了王羽,用有些晦涩难明的语气,遮遮掩掩的举荐了自己的长子陈登。

    他的原话是陈登这个典农校尉在农事方面很有心得,正好可以为新设的东莞郡的屯田事务中一展所长。潜台词自然就是举荐陈登为东莞太守了。

    对陈珪的提议,王羽表示出了一定的兴趣,陈登父子作为纯粹的地方派系,还是有拉拢的价值的。当然,他肯定不会因为这么个表态,就无保留的信任对方。

    在三国时代,最没节操的就是地方派了。他们会依附于强者,讨价还价的搞到一块地盘当土皇帝,却不会对任何主君奉献忠诚。

    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陈家这队父子,先后历经了陶谦、刘备、吕布、曹操四个领导,比吕布的三姓家奴夸张多了。

    比吕布更强的是,这对父子还会时不时的搞小动作,刘备、吕布先后丢掉徐州,与这俩人息息相关。某种程度上来说,吕布就是被这二位耍至死的。

    现在试探性的投靠,只能说是提前下注。

    据王羽所知,这对父子和袁术的关系不怎么样,陈珪的从兄陈瑀、陈琮,都曾与袁术刀兵相见过。现在陈珪举荐陈登出仕,也是为自家留个后路的意思,万一袁术占领了徐州,目前也只有王羽能庇护陈家了。

    王羽欣然答应了下来。

    占据了琅琊国的大部分领地。重设了城阳、东莞二郡之后,徐州局势对青州的影响就很小了。而青州急剧扩张之后,兵力、后勤,治理地方的人手都紧张到了一定程度,没消化完之前。不宜继续扩张。

    吞并徐州大可从长计议。

    至于陶谦的身体,在伤兵的治疗得到控制之后,王羽已经将张宁调去了徐州,然后又在名单上加上了华佗和张机的名字,准备把这两位分别在内外科上达到巅峰的神医也找过来。

    三大名医一起出手,但凡老陶还有一丝生机,应该就能救回来了。

    出于这样的考虑。王羽严正拒绝了阎象的,两家瓜分徐州的提议。

    实际上,袁术的提议也确实有些不自量力,徐州一共只有五个郡国。阎象的提议是,青州占琅琊、东海,淮南占彭城、下邳和广陵。

    要知道,广陵就是后世的扬州一带。是徐州最富庶的地方。放眼整个天下,又有几个地方在财富方面。能胜过这个气候宜人,产出无数的鱼米之乡?

    王羽肯定不会让袁术得手,这家伙的性格很糟糕,一旦自我膨胀起来,就会各种倒行逆施,万一历史上导致他败亡那件事提前发生,那江表一代的形势就彻底乱了。

    但他也不会压制得太狠,一方面青州抽调不出太多的兵力威胁袁术,另一方面,王羽还指望着袁术能保持对孙策的威慑呢。

    孙策在历史上平定江东到底用了多长时间,王羽已经记不住了,但对青州来说,这个时间当然是越长越好,至少不能在青州军南下徐州之前,让孙策有渡江北上的机会。

    想在这种乱局之中把握平衡,孔融的才能肯定有所不足,王羽正犯愁呢,鲁肃就及时出现了。

    王羽得信的时候,鲁肃刚到达钟离。在离开东城的路上,此人上演了一出好戏。面对气势汹汹的五百追兵,他带着三十个精壮家兵,寻了个险要处张弓架弩,虚张声势。

    淮南军本来斗志就不足,本来想着鲁家是大户,趁火打劫能捞点实惠。结果追上来一看,鲁肃轻车简从,什么都没拿,差不多是净身出户了。追兵一见之下,热情顿时大减,再看到那些强弓硬弩,更是头皮发麻。谁也不傻,没好处谁去送死啊?

    领兵的将领倒是想努力一搏,可鲁肃可不是光摆个阵势就完事了的。

    淮南军冲势一停,鲁肃就开始攻心了。先说了一通,有功未必得赏,无功,也未必受到责罚的道理;然后说明自己要去青州,王羽随时可能派人来接应的话。

    淮南军半信半疑,进退维谷的当口,鲁肃事先布置好的人手又在远处来回纵马奔驰,掀动起了大量烟尘。结果追兵不战自溃,鲁肃从容离开了东城。

    消息传开,袁术自然不欲多生事端,淮南军中的孙家旧部也无可奈何,就这么着,鲁肃携老扶幼,很高调的逃出了淮南。

    王羽本想见见人再说,看过信之后,当机立断的征辟鲁肃为将军府从事,令其与孔融会合,负责斡旋徐州、淮南的争端。鲁家族人则另由人保护,继续北上。

    命令一经发出,王羽便将淮、泗的战事暂且放在了一边,正想着要不要应付一下老爹、老娘交代的差事——古人对后代的重视程度,比后世还要高。特别是王羽这样的经常会亲身上阵的一方诸侯,每个后代,可是很让人没底的一件事。

    先前战事频繁,大婚之后的一年之中,王羽倒有八九个月不在家。在家的那两三个月,不是忙着指导工匠制作纸甲、酿酒,就是张罗海贸,操练兵马,完全顾不上个人问题。

    两位娇妻手头上都有工作。倒不至于独守空房的幽怨着,却急坏了老王匡夫妻。

    先前王匡多少还有些担心,怕王羽处理不好治政之事,后来与王羽谈过,这方面的心思放下了,想抱孙子的心情就迫切起来。

    老爹的迫切要求,王羽当然是要满足的,实际上应该说乐而为之才对。因此,处理完徐州之事。眼见天色正好,王羽哼着歌出了中军帐,搞的一众亲卫都是面带狐疑,不知道那个叫鲁肃的是何方神圣,只是传来个消息。就把主公高兴成了这副模样。

    “臣等参见主公!”只可惜,王羽的兴奋劲没持续多长时间,一首小曲才吹了一半,他就被田丰、国渊等一干人给堵住了。

    “这是……又出啥事了?”王羽的头皮有些发麻,现在他最不待见的就是田丰、国渊这帮人。

    这帮家伙是管内政的,一照面,不是要钱。就是拿出一大叠文牍给自己看。王羽很无奈,哥是特种兵,不是特别秘书,既不能变出钱来。也没法把那些繁琐的事务理得井井有条。挖空心思找了这么多幕僚,不就是为了不被这些事烦死吗?

    “主公,您之前提出为了保质保量的为军队和民间提供各种器械,要建立兵器司。可具体的章程呢?何人主事?从哪里招募工匠?标准如何设定?另外,糜家那些工坊与兵器司合并后。将军府要如何……嗯,分期付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