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着急,你们只管安心在这睡一觉,一觉醒来你就明白了。”
张绣见洪曲长不给他交底,心中不由地升起一丝疑虑,不过脸上一点没有表露出来,谦逊的淡笑道:“败军之将何以言勇,叔父太过抬爱小侄了,如今以小侄这点微薄的力量估计是帮不上啥忙的。”
“哈哈哈哈!佑维贤侄过谦了!”洪曲长听到张绣推脱之词后当即大笑起来,笑罢用嘉许的神色盯着张绣赞道:“前年边章韩遂作乱凉州时,贤侄正在老家武威郡祖厉做县吏,当时金城人氏鞠胜带领贼人作乱祖厉,后来埋伏而袭杀祖厉县长刘隽。因为刘隽此人平时对你不薄,你为了给刘隽报仇,一个人上门单挑鞠胜一众贼人,从此后贤侄扬名于武威郡,武威郡无数少年英豪慕名而投靠与你。贤侄,我说的应该不错吧?”
“唉!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就在昨天,我的一众好兄弟只剩下我们十几个人了。”洪曲长的一番话,马上让张绣想到前不久他还是祖厉一县之令,为了立下更大的功劳而没有跟随叔父远征幽州的事情,一时间胸中悔意交加。
“富贵险中求,现在有一个大好的机会放在你面前,你就应该好好的把握住。”洪曲长见张绣对他的诱惑之词依然不为所动,一咬牙说道:“给你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具体的详情,方才董将军的特使忽然找到我,说把守萧关的校尉段煨将萧关一切事宜交给了他侄儿段信,然后段煨去长安城寻求名医医病去了。
段信这个小子简直软硬不吃,不管特使如何劝说就是不为所动,所以特使找到我,希望我能联络一些勇士,在关机时刻将段信控制住。控制住段信就等于控制了萧关,这样一来董将军的友军就能以雷霆之势扫荡三辅,我们也算是为董将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你说董将军能够忘记我们吗?”
张绣见洪曲长神色不像作伪,就试探的提出立刻求见董卓的特使,出乎他的意料,洪曲长竟然答应下来。见洪曲长出门寻找特使,张绣考虑一番后就明白了洪曲长的想法。张绣猜得不错,洪曲长是依靠在董卓身边做了几年侍卫,才谋得一个曲子的位子,如今他很想立功而升官发财,眼下这个立功良机他无论如何也不想放过。
机会有了,可惜他的力量太弱,指望他手下五百人马想撬动萧关还有点难度,正好这时武力值不错的张绣来到萧关,这让他手中的筹码又增加了一成。由于功劳很大,以洪曲长的想法,他只要如愿荣升军司马就满足了。在这种想法下,他认为就是分给张绣一些功劳也与他无碍,他这才会让张绣见到董卓的特使。
不久后,张绣如愿以偿的见到了董卓的特使。特使叫做白彦,是凉州陇西郡大夏人,是董卓的同郡老乡。白彦在年轻时受到过董卓的照顾,为了回报董卓大恩就投靠在董卓帐下,平时他与素有善辩之称的李肃并举,也算是董卓手下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
张绣不认识白彦,可是白彦却通过张绣的叔叔张济,从而早就听说了张绣的大名。为此在一次张绣拜会张济时,他偷偷的上前探望一下,故此认识了张绣。
白彦早从洪曲长那里了解了凉州的巨变,见到张绣后,先是安慰一番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大道理,而后提出张绣暂时做他临时护卫的提议。张绣见白彦对他很客气,从前在张济那里也听说过白彦和张济的关系也不错,就答应下来。
张绣原以为,白彦是担心萧关兵变时他自身安危才要求张绣保护他,而事实却出乎张绣的意料,白彦带着张绣一行快马向三辅而去。一路上路过很多小城池时,白彦总会停下来和一些人和世家联络,而停留时间最长的则是三辅著名的豪强法氏和廉氏。
五月十日的夜色笼罩住星夜赶路的张绣,也笼罩着位于长安城京兆尹衙门后院。
刘谦听到郭嘉胸中有永远灭除匈奴人的良策,不过必须让他付出一些代价,当下兴致颇高的询问道:“哦,速速道来,让我衡量一下代价几何再做决定。”
郭嘉的脸色陷入黑暗之中,使人不能看清他的表情,这种朦胧之感更使地他高深莫测起来。
“呵呵!其实此计还是向主公学习而来。主公为了一举消除乌桓之患,一边在蓟城牵制着乌桓的主力,一边利用海路运兵突袭乌桓老巢,从而一下子从根本上断了乌桓人的希望,最后迫使乌桓全族投靠主公。”
“向我学习?可是眼前的形势和幽州的战局大大的不同,据暗隼卫回报南匈奴人至少有一百四十多万口,这个人口基数大大超越了乌桓人。幽州时,我们连弩贮备的还算充足,加上连弩从来没有在战场上露过面,乌桓人猝不及防之下才会崩溃的那么快。而今连弩之威被天下人尽知,再想取得幽州时候的突袭效果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不提这个因素,我们就是也能像幽州那样一举俘获两万多战俘,可是两万多战俘与匈奴人二十多万相比就不够看了,利用战俘家属分化之计完全也行不通。如此一来,我们先要抄匈奴人老巢就需要大量的军队,但是我又能从哪里抽调如此多的军队去抄匈奴人的老巢?”
“呵呵呵呵!主公分析的很有道理。”
一轮上弦弯月缓缓从东方爬到树梢,银色的月光破开黑暗,一下子将郭嘉自信的笑容展现在大家面前,郭嘉眯着眼睛望着弯月轻轻笑道:“所以我才说,主公想要完全消灭匈奴人必须付出一些代价。”
skbshge
第245章 奉孝对策()
skbshge
第246章 郭嘉的大笑()
skbshge
第247章 萧关之变()
skbshge
第248章 张绣的不甘()
有推荐的日子居然电脑不合作,天下还有比这更悲惨的事情吗?看来明天得咬牙换硬盘了,麻烦朋友到深夜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惭愧呀,看到书友的祝福才记得今天是五一,这两天我真是忙晕了头,祝大家劳动节快乐!
&&&&&&&&&&&&
张绣在三辅豪族的帮助下,化妆为一名普通的三辅守军。这个时候天下皆为大汉,还没有真正到军阀割据的状态,故此大汉全国的军服器械基本上都一样,唯有属于刘谦管辖的军队中有黑甲兵,但是除了黑甲之外服装也是完全相同。
张绣好歹也带过几年兵,身上士兵的味道很重,故此,他和手下化妆为三辅普通的守军也没有引起多少人怀疑。更何况他们身上携带者萧关段信才会有的牙符,手中高举着传递紧急军报的令旗,一路赶在匈奴人前边,将匈奴人攻入三辅的紧急军报传达给沿途官府。这样一来,绝对没人会怀疑张绣十几人的异常。
下午未时末,张绣举目了望,见前边不远就是巍峨巨大的长安城,他不忍心遥望身后无数挑着担子逃难的百姓,思绪不禁回到了上午时的萧关。
萧关前。
段信见他叔叔最为亲信的两位副官背叛与他,又见三辅著名的世家豪强法氏和廉氏居然帮助白彦勾结匈奴人,心中即使怒火冲天又是心灰意冷。
他勉强的先是转过头,目眦欲裂对着两名副官道怒吼道:“我段家平时都是如何教你们?我叔叔又是如何教你们?难道你们就是这样回报大汉回报段家?你们还有脸见我地下的父亲?你们还有脸见我病重的叔叔?”
两位副官脸上闪过一阵尴尬,心中大骂道:“老子这样做是有点对不起大汉,也对不起你父亲,可是你说对不起你叔叔就是放屁话,不是你叔叔让我们这样做,你以为老子愿意留下这种万世的骂名。”
段信见两人不说话,更是对着两人一顿臭骂。两人想到段信无论咋说也是段颎的小儿子,段煨也曾说过尽量保留段信的性命,于是两人偷偷打一个眼色,猛然间对着短信一阵拳打脚踢,一时间将短信打得鼻青脸肿,凡是铠甲外边的皮肤尽是伤痕。
两人痛打段信中,偷眼打量白彦愉悦之色,就对段信下手更狠了,一直将段信打得再也没有声息才作罢。见短信昏过去,两人偷偷地松口气,这下他们再也不担心段信辱骂白彦等人而立即丢掉小命,当下就想将段信拖走送到监牢中。按照他们的想法,白彦最近工作重心应该在夺取三辅这等大事上,说不住几天后就忘记了段信这档子事,等风头过后再把段信放出来也不迟。
可惜,事情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指挥手下将段信刚刚拖走三步,段信居然悠悠地醒转过来。此刻段信神情再也不如方才精神,他半睁着鲜血淋漓肿胀得犹如核桃的双眼,气若游丝声音却清晰传到大家的耳中。
“法家主,廉家主,段信有一事不解,如果我不能得知原因,我死不瞑目!敢问你们的根基都在三辅,为何却要和异族沆瀣一气?难道你们就不知道这是与虎谋皮吗?难道你们就不怕‘青史留名’吗?”
又看一眼身后路上拥挤的难民,张绣不禁深深的叹口气,如果他不跟着白彦秘密跑一趟三辅,他永远也不会明白三辅豪强为什么甘愿与匈奴人合作。
张绣跟随白彦在昨天晚上连接会见了无数三辅豪强,而白彦无往而不利的利器则是刘谦去年扫荡三辅的事情。因为白彦列出了许多理由,拿出很多证据证明刘谦就是祸害三辅的罪魁祸首。
三辅的豪强也不是全是傻子,事情过去后他们仔细的回味当时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谁受益谁嫌疑最大的逻辑,硬是将刘谦这个隐藏得很好的坏蛋给找了出来。可惜他们心中就是认定刘谦是主谋,但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敢去找刘谦的霉头,要知道以刘谦这家伙大破韩遂平定凉州的功绩,搞不到他们还没有张开口,天子先把他们就送到交州日南郡了。
三辅豪强的情报力量有限,查不出刘谦隐秘的军事行动,可是早就有心谋取三辅的董卓就不一样了。战争初期,因为董卓和李儒小看了何苗和刘谦,并没有在情报上面下功夫,等到董卓接连吃亏后,董卓就将情报重心放在了三辅。
在董卓属下情报人员大力侦查下,虽然过去了几天,但是依然从刘谦调动三辅郡兵给南阳郡兵创造条件上,查到了很多有用的情报。董卓得到这些情报后很高兴,原以为扳倒刘谦的机会来了,就将这些刘谦的罪证交给了十常侍。谁知道十常侍看了之后冷哼一声,道出了刘谦出征前与天子分红的事情,一下子把董卓那颗火热的心给浇灭了,董卓只好怀带着忧闷的心情到凉州上任去了。
官拜凉州刺史之后,董卓认为刘谦这些罪证已经没用了,但是李儒并不这样认为,他劝谏董卓将手中的罪证拿出来一部分去三辅收买人心。董卓认为李儒说的有道理,反正在他这里也是没用的东西,如果用这些没用之物能加深三辅豪强对他的好印象岂不是更好?于是就派人接触了法氏和廉氏等豪强。
董卓没想到,在董卓东进占领三辅的时候,以法氏和廉氏为首的豪强虽然没有亲自出面帮助董卓,可是在私下没少送给董卓方便,双方也算是打下了合作的基础。
这次白彦到来,一下子将刘谦的罪行全都带过来,在保证董卓永远也不会干出刘谦这样伤害世家利益之事基础上,更是再三强调,匈奴人帮助董卓打败刘谦只是权宜之计。当刘谦完蛋后匈奴人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