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否则凭他丧师十万,丧城失地这两条,王爵被剥夺倒还其次,怕是这辈子也别想再觊觎东宫之位。
三人再加上谭稹,统一了口径后立即南下,在他们离开不久,信安军的骑兵就到了,等于是顺着他们几人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几个州府城池。
刘敏随军南下,对李茂带兵过境秋毫无犯甚至赞赏,也有些自傲。
因为这样军纪严明的兵马是他们信安军,换做其他路禁军,哪怕是西军,只怕也会顺势抢一波,大发其财。
大军停下休整的时候,李茂把众人召集到身边,开宗明义道:“诸位,这次南下的目的不是要打破了这天下,改天换日,而是要讨个大义名份,让我等有个堂堂正正的安身立命之所,避免被解除兵权,避免成为狄武襄第二。”
此时情势已经逐渐明朗,众人说话再无遮拦,刘敏第一个点头道:“改朝换代不可能一蹴而就,哪怕我们占据军事上的优势也一样,就算拿下京城汴梁也无碍大局,赵宋得天下一百六十年,根基之深厚绝非一次两次败仗就可以撼动,徐徐图之乃是绝佳对策。”
第七八六章 满堂惶惶()
李茂点点头,“智伯说的不错,这次借武将不满的名义给朝廷施压,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名份,地盘,有了这些,再过几年等信安军的实力壮大几分,便可不受朝廷掣肘了。”
信安军和李茂缺的是时间,只有时间足够,才可以消化这次得到的好处,真把大宋打砸的一团乱,反而对信安军对李茂不利。
其次是人心向背,李茂立下了功劳没错,但如果挑起战乱,肯定会被戳破脊梁骨。
唯有保住这层面皮,等待赵宋犯错,方才能占得道德制高点,哪怕只是一层遮羞布,对李茂对信安军来说也必不可少。
定下了这个基本的调门,众人纷纷发言,如武松,林冲等人,不管那些费脑子弯弯绕的东西,只想去京城索要他们应得的东西。
“相公,既然借武将不满这个理由,那么不如一步到位,行那藩镇之举,也算是一个过渡。”
吴用一路跟在信安军后面,善后工作做的滴水不漏,现在建议借武将名头行藩镇之实,对信安军上下最有利。
表面上李茂对麾下武将没有掌控力,所有的黑锅都由武将们来背,实际上信安军绝对在李茂的掌控之中。
这个双簧唱下来,朝廷只会对李茂更加倚重,借李茂之手安抚随时可能造反的武将,所以弄一个小型版的“安史之乱”未尝不可,反正这个黑锅信安军上下都愿意背。
杜壆深表赞同,李茂这块牌子绝不能有任何污迹,是无可挑剔的大宋忠臣,有污点的是信安军武将们。
“这样就得多多准备,保证吓到官家才行,只有吓唬住了官家和朝堂百官,我们才能拿到想到的东西呀!”
曹正嘻嘻一笑,“吓唬官家?那必须把火器营拉上阵前,对着京城放几炮,保证官家会吓的魂不附体,没准一害怕弃城而逃了呢!”
李茂无语的看着曹正,这货的嘴巴开光了吗?
按照他的预计,赵佶真有可能弃城而逃,毕竟信安军来势汹汹,骇人的很,赵佶历史上就在女直人攻来前跑掉了,这次谁敢说不会重演那样的戏码?
信安军稳扎稳打,京城之中已然沸反盈天,李茂报捷的捷报已经摆在政事堂,摆在赵佶案头。
无论君臣,脸皮不受控制的滚烫火辣,原本这是天大的喜事,骨子里也有些好大喜功的赵佶换在往日早就手舞足蹈了。
但是隔着这份捷报不到五个时辰,二次北伐兵败,丧师十万,赵楷和高俅被俘的消息也传了回来。
正如李茂所料,这样的举动触碰到了赵宋天下的底线,五代十国的时候,武将动不动就造反自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又与士大夫共天下,彻底把武将压制的死死的。
有宋一朝没有一个武将能逃脱这个框框,哪怕是被人称道为不世帅才的狄青也最终因为猜忌郁郁而终。
可见上到官家皇帝,下到朝廷重臣,在这件事上的态度非常一致,那就是不能给武将翻身的机会。
但李茂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下子打破了旧有的藩篱,李茂是文官,状元出身,怎么说都被划归为士大夫的一员。
可现在李茂明显是在给武将们摇旗呐喊,报捷请功,完全站到了对立面。
赵佶不能忍,蔡京等人更无法忍受武将的不受控制,第一个提出应对之策的就是蔡京。
当面启奏请赵佶下旨令天下兵马齐聚京城勤王,想尽一切办法都要刹住这股歪风邪气。
话谁都会说,事却不见得有人能办。
这几年大宋的日子也就是驴马粪蛋表面光,骨子里问题多多,一个银钱问题就解决不了。
看着大宋将西夏国土纳入版图,开疆拓土三千里,但那都是苦寒贫瘠之地,能养活西军就不错了。
再加上这几年到处都是民乱和起义,洞庭湖那边钟相杨幺的祸乱有愈演愈烈之势。
偏偏在这个关口,燕云十六州收复,本该普天同庆的喜事,却因为李茂谋反的由头,变成了一件祸事。
当童贯,谭稹救回了赵楷和高俅,把他们所知道的具体情况一说,君臣们皆倒吸一口凉气。
李茂谋反还是没有谋反,现在已经不重要,在他们眼里李茂已经成了武将们的一个摆设,活着的印信。
尤其是童贯的配合,点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将领出身,一个个双眼都有点发直。
唃厮啰人,党项人是主力倒也罢了,还有招降的李助王庆余部,方腊余部,甚至很多亡命之徒,摇身一变成了朝廷武官,又有赵楷等人旁证。
这些个势力纠集在一起,打着李茂的名义带兵南下,要干什么?这不是明摆着吗!
王黼对李茂恨怨难平,依旧把罪责往李茂身上扣,“陛下,这一切都是李茂搞出来的,如果不是他招降唃厮啰人,党项人,不招安那些流寇贼匪,焉有今日的祸乱,合该诛李茂九族让其谢罪。”
蔡京还没老糊涂,王黼一开口,他就知道肯定会引到自己身上,咳嗽一声道:“话不能这么说,平灭淮西之乱,方腊之乱,唃厮啰人和党项人还是立下了功劳的,灭国西夏,也全赖李茂率领这些人千里奔袭,现在不是追究李茂有没有罪的时候,而是怎么平复那些武将的异动,真把兵马开拔到京城之外,诸位可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蔡京把王黼没说出的话堵回去,朝赵佶一躬身,“陛下,当务之急有两件事必须尽快办理,第一是弄清楚李茂的具体处境,是否被治下武将裹挟控制,第二是加强京城防御,做最坏的打算,那些武将一旦发起疯来真攻城,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蔡京之外,无人拿出具体对策,赵佶心头烦躁,把事情暂且甩给蔡京等人离开了朝堂。
没等赵佶离开呢!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的跑进来,看着满朝文武,最后还是把手里的东西递给了蔡京。
蔡京看完之后脸色煞白,顾不得君前失仪,颤颤巍巍追上赵佶,情急之下还拉住了赵佶的衣袖。
第七八七章 监国()
“陛下,李茂的信安军已经抵达京畿之北,距离京城不到百里。”蔡京尽量压低声音说道。
赵佶脚下踉跄,一百里不到的距离,也就是几个时辰的事儿了,赵佶从未想过京城有一天会遭遇兵祸,脑子顿时乱糟糟的没了主意。
蔡京扯了扯赵佶的袖子,这个时候官家不能失态,否则朝堂还不得乱套啊!
但是蔡京的示意赵佶明显没明白,脸膛涨红怒不可遏道:“乱臣贼子,大逆不道,真敢兵围京城吗!”
这下纸包不住火了,得知李茂麾下的武将距离京城只有一百里不到,朝堂之上的文武们惊慌失措,却没人能拿出个具体对策。
“陛下,李茂既然来了,说明情况还没到岌岌可危的地步,只要满足那些闹事武将的条件,或许能让京城免于刀兵之患。”
蔡京希望赵佶能在这个时候稳住,赵佶是天子,天子不乱,朝廷就有主心骨。
赵佶毕竟做了二十多年皇帝,治国水平不行,但关键时候支棱起架子的胆气还是有的,再加上蔡京的安慰言语,让他终于缓了缓慌乱的心神,返回坐到了龙椅上。
随着赵佶这一坐,嗡嗡响的金銮殿安静下来,赵佶看看束手无策的百官,深吸一口气问道:“乱兵即将抵达京城,城内外禁军还有多少?哪位爱卿与朕分忧?”
安静,甚至比刚才还鸦雀无声,大殿上都是四品以上的朝臣,大员们近百人,却没有一人开口回答赵佶。
因为谁也没办法,朝廷前后两次调兵,总计出动了二十五万大军,虽然是纸面上的兵力,但二十万上下靠谱,等于一下子把京畿禁军抽调一空,这时候哪还有人马抵挡犯上作乱的武将。
李邦彦上前一步,“陛下,京城民众过百万,家业皆在城内,陛下可下旨命百姓守城,百万臣民怎么也可以抵挡些时日,只要等到勤王兵马一到,作乱叛军必然退去。”
李邦彦说的是比较靠谱的建议,京城里不缺人,不缺粮,坚守一年半载绰绰有余,这个时间足够其他各路禁军向京畿集结。
余深舔了舔发干的嘴唇,“李大人,李茂麾下的武将皆是久经战阵的兵卒,能一月灭国西夏,能一月灭辽收复燕云,京城没有禁军人马,只凭百万民众,能守住一个月吗?”
余深说完,窃窃私语声四起,李茂手底下的武将战绩有目共睹,他们不得不考虑京城会迅速失陷的可能,到时候大军进城,他们的身家性命怎么办?
王黼眉头一挑,张邦昌被李茂收下的武将给杀了,一旦那些武人进城,别人不敢说,他肯定没活路,想到这眼珠子一转。
“余大人所言甚是,趁着乱兵距离京城还有百里,陛下不妨出城暂时躲避,陛下在,则社稷安。”
这就是逃跑了,有人对王黼的提议大为愤慨,堂堂天子岂能不守国门临阵脱逃,传出去成何体统。
但大多数人都觉得王黼的这个办法好,京城被兵肯定难以避免,保住身家性命才是正经的,至于以后怎么解决,眼前的这道坎迈步过去,还谈什么以后。
大殿中不是没有明白人,蔡京第一个不同意,“陛下在京城,还能聚拢民心以抗乱兵,一旦陛下离开京城,百万民心必将涣散,只怕用不了一个月就会被乱兵攻陷,此计不可取。”
王黼自有其小盘算,开口反驳道:“陛下出京,可以留太子监国,如此两全其美,只要各地勤王兵马一到,所有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这话一出口,太子赵桓一系的官员激灵灵打个冷颤。
王黼力挺郓王赵楷争夺储君之位已经不是秘密,王黼建议太子监国,分明是想借刀杀人。
耿南仲站出来呵斥王黼,“王黼,你是何居心,鼓动陛下出城,又让太子监国,置大宋江山社稷于何地?”
李邦彦最近和赵桓走的很近,也害怕赵桓留在京城出事,附和反对赵桓留守京城监国。
场面很快演变成一场滑稽闹剧,没人再有心思想办法解决李茂和信安军的到来,反而争论要不要让太子监国。
这一幕比之女直铁骑兵临城下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