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正在商谈议事的时候,时迁急匆匆的来到偏殿内,将一封密信递给了李茂。
李茂拆开看过之后,朝吴用一笑,“先生的谋划还真是有趣,朝廷认准了信安军是反贼,组织了二次北伐,郓王赵楷挂帅,高俅是主将,号称领兵十万北上平叛,诸位都看看吧!”
信安军已经开始收复燕云之地的战后治理,朝廷那边才决定出兵二次北伐,可见双方的效率天地之差。
第七七三章 部下总是要上进()
听说是赵楷挂帅,高俅为主将,信安军文武无不哈哈大笑。
赵楷是亲王,身份绝对够了,但高俅是什么玩意儿,在场的谁不知道?
连田虎那伙流寇都打不过,还想跟信安军硬碰硬磕一把,这绝对是找死啊!再加上京城禁军的德性,信安军上下都没把所谓的二次北伐平叛放在心上。
耻笑过后,李茂神色一沉道:“打仗,信安军是不怕,但是有一点,以什么名义打?官家和政事堂诸公给我们扣上了一顶反贼的帽子,咱们是戴还是不戴?”
众人一愣之后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相公,先前不是说好了吗!昏君无道,听信谗言,反了得了。”
“这话说的对,想擒拿我等的家眷逼迫,凭什么还让我们给赵家天子卖命?我看相公就有帝王之相,让相公做皇帝玩玩也不错。”
“那就带兵南下,把龙椅给相公抢过来,谁敢说旁的,一刀结果了就是。”
这样说的,基本上都是草寇流贼造反出身的信安军文武,比如原来李助王庆的部下,方腊那边的武将,梁山好汉出身的也很是有几个起哄。
这些人大多勇武有余谋略不足,只是认准了跟着李茂不会吃亏,也想给李茂出出气。
不过也有深谋远虑的,诸如吴用,杜壆宋江之类,他们都清楚李茂有不臣之心,但也认为时机不成熟。
宋江刚从边关回来,得知信安军尽取幽燕之地,营平二州,兴奋劲儿还没过去。
此时听到众人嚷嚷着造反,急忙开口说道:“相公,诸位,虽然说天下乃人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陈涉世家也言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诸位不要忘了大势,赵宋得天下近两百年,军事上的窝囊暂且不提,国朝养士近两百年,单凭武力想改朝换代,不是诸位想的那么容易呀!”
宋江这次把话说在了明面上,第一次在李茂的主要班底中亮明了立场。
吴用,杜壆等人频频点头。
杜壆前几天还飘了瓢,现在前所未有的沉稳,开口接着宋江的话说道:“公明哥哥所言极是,信安军兵锋南向,一个能打的对手都没有,可光打胜仗用处不大,人心向背才决定成败,我们总不能把所有反对的人都杀光吧?人没了,光有一座座空城岂不可笑?”
吴用又把在京城小报小试牛刀试了试民心的经过说了说,末了总结道:“普通百姓暂且不提,大宋向来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人之心并不在相公这边,不在信安军这边,为今之计只有徐徐图之。”
“这个时候了还从长计议?朝廷平叛大军可是开拔了,总不能不打吧?让我们洗干净脖子等着砍脑袋?”向来口无遮拦的鲁达气哼哼说道。
吴用笑道:“当然要打,但不能彻底撕破脸,相公还是大宋的臣子,我等还是大宋的官儿,朝廷不是说我们是反贼叛军吗?我们自己不能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收复燕云之地的捷报已经送回京城,按照赵宋祖训,收复燕云之地者封王,想来朝廷是舍不得封相公为王,这就有了借口,堂堂正正的借口,以这个借口和朝廷打一场,满天下的人谁也挑不出毛病。”
杜壆兴奋道:“不错,这次我们带兵南下,目的就是促使朝廷封相公为王,相公有了王爵的身份地位,裂土分疆堂堂正正,那些士大夫也说不出个不字来,官家也是如此,否则他们就是不孝。”
许下这个承诺的是神宗皇帝赵顼,那是哲宗皇帝的父亲,官家赵佶的父亲。
如果赵佶违背神宗皇帝的承诺,这个锅比较大,相信赵佶背不起,弄到最后没准就得捏鼻子认了。
这便是师出有名的好处,李茂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人,算是隔代完成了宋神宗的遗愿。
如果朝廷不承认,那就是对宋神宗的不敬,李茂打着这个旗号跟朝廷的禁军打一场,哪怕是最迂腐的士大夫也挑不出李茂的错处。
李茂见众人的意见趋于一致,手指地图说道:“信安军现在的地盘大家都看到了,燕云之地加上营平二州,摊子铺开的很大,兵力捉襟见肘,但是想要和朝廷掰手腕,河北东西两路不说全囊括在手中,起码大名府往北一线必须抓在我军手里,毕竟我们苦心经营多年,尤其是北地五州,更是重中之重”
心腹班底把话都说开了,李茂也不再遮掩,直接在地图上开始圈地盘。
“如果能掌控河北东西两路,消化了燕云之地,那么十年之内,信安军的实力必会在朝廷之上,在女直人之上,等到那时,诸位再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迟。”
杜壆笑道:“相公还忘了高丽,倭国呢!那虽然是信安军的飞地,但高丽可以提供几万十几万党项骑兵,倭国的石见银山可以保证大笔的银钱,如此算来,我看不用十年,五年之内便可力压朝廷和女直人一头。”
先前众人还没有直观的印象,此时面对地图,众人才知道信安军的家底儿已经这么大了。
燕云十六州,河北东西两路,还有海外的高丽一半国土,倭国的近十个令制国,不由得人人心思浮动,大多以激动兴奋为主。
这份家业真的不小,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有份参与其中,正应了那句赵匡胤的名言,我没有当皇帝的想法,奈何被人黄袍加身,难拂众将意愿啊!
现在的情况和陈桥兵变差不多,起码在信安军诸文武的心里,他们相当希望李茂面南背北,登基称帝,那么在场的诸位皆是开国功臣。
说白了,谁不想飞黄腾达?封子荫妻?
有了这个驱动力,如果李茂真的没有称王称帝的想法,或者一直拖着,底下的人都不答应。
这挡住了他们求上进的心,说什么都得给李茂硬披上一件龙袍不可。
李茂看着一个个文武仿佛狼一样的火热眼神,心里知道“谋朝篡位”算是被提上了日程,至于是十年还是五年,那都不重要,因为是迟早会发生的一幕。
第七七四章 家国()
“行啦!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高骛远可不是做事的态度,咱们一步步来,我亲自带兵南下,燕云之地,北地五州,这是当前的重中之重,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错生出丝毫波澜,逢原坐镇燕京城,一切民政庶务皆可做主,信安军的指挥由卢俊义,韩世忠,宋江合议,若是无法达成一致的想法,以韩世忠的想法为最后决定。”
在军事上,韩世忠可以说被李茂提报的飞快,俨然位于信安军军事上前三甲之列,但没人不服气,因为这都是韩世忠披荆斩棘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大宋不止信安军一支禁军,朝廷二次北伐还能集中十万大军,除此之外,还有十节度,还有西军,以及各地的驻防禁军,加起来也有三四十万众,即便是土鸡瓦狗,对付起来也不得不小心,所以分化瓦解他们非常有必要。”
吴用向来想的深远,点出朝廷的实力后继续说道:“西军那边和信安军的交情不错,相公多次征战西北,又一战灭国西夏,西军想必不会趟这潭浑水,十节度中的王焕,徐京等人,也和相公并肩作战讨灭李助和方腊,可能也会故意拖延不与信安军正面交锋,这些都得相公卖卖脸面,至于其他禁军,也就王禀还算拿得出手是个将才,可惜我多番试探,王禀争取过来的希望不大,但是王禀对童太傅言听计从,让他靠边站就是了。”
吴用一番分析下来,局面的确对信安军非常有利,只要击溃了赵楷挂帅的十万禁军。
信安军兵临汴梁城下也就三五天时间,足够朝廷寻思明白怎么对待信安军,怎么对待李茂了。
另外还有迫在眉睫的问题,信安军控制了通往河北东西两路的咽喉要道。
但并不是在地图上一圈,派些兵马就能拿下两路地盘,终归还涉及到名份,具体的治理等等问题。
李茂自己还是大宋的臣子,虽然河北东西两路以他的官职最高,但与地方上的府县隔着一层。
那些官吏的选择,读书人的反应,宗族势力的反弹,有一样处理不好,都能让李茂和信安军焦头烂额,毕竟他们还没扯旗造反,割据自立,说白了还得要点脸呢!
换句话说,赵氏的正统地位已经延续了一百六十多年,有着继续向前的历史惯性。
想要打破瓦解掉这样的惯性必须要付出代价,因为既得利益者,士大夫们不会俯首帖耳的把权力拱手相让。
对于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李茂一直都有思虑,有具体的解决办法。
但他直到现在也拿不定主意,因为涉及到土地的问题无小事,按照封建王朝的周期律,到王朝末期,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会演变成土地兼并问题,只有把这个症结解决,才会有坚实的统治力。
封建王朝开国之初为什么有个爆发式的上升期,根本原因就是人打仗打没了,土地空闲了出来。
重新分配自然就化解了最矛盾的焦点,然后再过百多年,又会进入一个轮回。
因为那时候人口大爆发,土地大兼并,不得不掉进这个怪圈里继续,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李茂在犹豫要不要进行土地的根本变革,他在后世的时候就看到过变革带来的好处。
可在这个时代执行的话,估计会流血,而且可能血流成河,所以他一直无法下定决心。
信安军一万铁骑南下的时候,朝廷禁军也同时在北上,很快抵达了大名府一线。
郓王赵楷挂帅出征,颇有些志得意满,一来是赵佶让他出任二次北伐大元帅,说明了赵佶对他的宠爱和信任,二来身后十万禁军让他对权力的渴望得到了宣泄的渠道。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兵马,而这些兵马的大元帅是他。
高俅跟随在赵楷身后,脸上的表情没有赵楷那么兴高采烈,高俅能耐不大,但是眼力在那摆着,也在禁军之中厮混了二十年,是不是有战斗力的兵马,他还看得出来。
朝廷二次北伐说是十万大军,实际上高俅觉得能有七万都是多的,底下那些喝兵血吃空饷的手段他太熟悉了。
搂钱一个顶俩,上阵十个也未必能顶一个使唤,指望这些人上阵杀敌,还不如期待老母猪上树呢!
最让高俅纠结的是这次不跟党项人,契丹人打,而是跟李茂的信安军打,他更没底气了。
连田虎他都玩不转,面对信安军铁骑,一点信心都没有,心里还埋怨太子赵桓,这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啊!
高俅招手把富安叫来,这次出征他没有信得过的人,有些事不好交代旁人去做,只能带上管家富安。
“大军安营扎寨的时候,你寻个机会跟对面接触一下,问问李茂在不在。”高俅对李茂有些发憷,如果李茂就在大名府,这一仗他一点赢的希望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