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建北宋-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一想,绝对不行!

    目前大金、大宋还是联盟,如果自己宣布独立,肯定要遭到南北两方面的夹攻,迟早要死翘翘。

    为了给自己的蔚州弄一个合法身份,李宪不知道多少个夜晚没有睡觉,连胡子都熬白了,如果他有胡子的话。

    还别说,一个人被逼急了,真能想起很多平时想不起来的事情。比如说李宪就想起两个人,然后终于在夹缝中找到了一条路,这也是他要召开这次会议的初衷之一。

    范仲淹,也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位牛人。

    对于范仲淹忧不忧、乐不乐,李宪并不感兴趣。因为范仲淹忧也好、乐也罢,都是为皇帝操心。

    李宪想起范仲淹这个人,是因为这位牛人干过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情:建立范氏义庄。

    “范氏义庄”,用宗族公田的租金收入做基础,解决全族成员的丰厚福利,成为宗族慈善组织的典范,运行了近一千年,是世界上维持时间最长的“非营利性质的民间组织”(ngo)之一。

    仅仅是一个范仲淹的范氏义庄,并没有代表性,也不能得到社会认可,所以李宪又想起另外一个人:吕大钧。

    吕大钧在范氏义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推出了人世间第一份“乡约”。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关中大儒吕大钧在家乡蓝田县,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乡约,史称“吕氏乡约”或“蓝田乡约”。

    当时的吕氏乡约跟国家职役毫无关系,而是一个纯粹由民间社会自发、自主建构的乡党自治组织。

    吕大钧认为,在同一个乡里生活的乡党们,完全可以,也完全有必要,结成一个关系紧密的村社共同体,大家在共同体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这个共同体就是“乡约”。

    吕大钧给蓝田乡约设计了一套优良的制度,并根据施行的实际效果加以修订。按蓝田乡约之制,凡一乡之人,都有权利加入乡约,入约与退约均凭自愿。

    乡约的领袖叫做“约正”,执掌约中赏罚、决断之权,由众人选举出德高望众、正直公道之人担任之。

    乡约的日常管理则由“直月”负责,“直月”是轮值的,“不以高下,依长少输次为之”,一人一月,一月一换,只要是入约的乡党,都有机会当上“值月”,管理乡约。

    也就是说,乡约既是自由的(自愿出入),又是民主的(公选领袖),也是平等(入约乡亲不分地位高下,以年齿为序充任“直月”)的。

    吕大钧创立的乡约,是建立在自愿联合基础上,有着教化、救济与公共治理功能的村社共同体,旨在促成“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自治秩序。约中众人有事,可以在聚会上提出来协商,找出解决方案。

    吕大钧的乡约,已经在关中地区的蓝田县执行了三十几年,在河南赢得广泛的赞誉。

    李宪就是要通过这次会议,把吕大钧的乡约改头换面,采用头梁换柱的方式,把蔚州变成一个合法的政体。

0223、定名分,蔚州签民约() 
“四野不靖,兵贼蜂起。山河有破国之鉴,百姓有亡命之危。地远山遥,朝廷无暇顾及边陲。兵连祸结,黔首立志捍卫家园。上承先贤,有范仲淹做表率;下启后人,学吕大钧护乡邻。”

    “今者,平民十万缔约,蔚州五县共治。所有头目,贤达轮值;凡诸赏罚,皆出公议。兴农桑以自养,开商埠以外联。赡养孤寡,提振人间道义;编练乡勇,守护域内安宁。御敌寇于境外,擒盗贼于城垣。非请莫入,遇祸莫怨。此布天下,咸以知闻。”

    李宪把文告反复看了三遍,不得不佩服人家唐秀才。

    那真是秀才,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自己简单介绍了两个案例,人家就能弄出一篇八股文章,把乡约变成民约,还说得头头是道,大义凛然,搞得像真的似地。

    大笔一挥,在文稿上画了三个血红的圆圈,表示自己签发了。

    李宪这才对唐浩然说道:“看来你已经心领神会,接下来的大会解释,就是你这个秀才去说,老子可没有你这张嘴巴厉害。八股文章看得头晕眼花,老子现在就想睡觉。”

    唐浩然嘿嘿一笑:“出鬼点子,要看公子。耍笔杆子,自然是我秀才。俗话说得好:百事不关心,万岁老百姓。老百姓看重的是自己的既得利益,谁当官都无所谓,所以不会关心这些东西。”

    “这种文告是给那些有心人看的,当然要尽可能胡说八道,没半句实话。但有些问题还是要和百姓说清楚,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取信于民。这里面有一个重大问题,不知道公子想过没有?”

    李宪闻言一愣:“什么问题?”

    唐浩然拿出实施细则:“就是首领啊,民约中明确规定,首领要轮值,而且每个月轮值一次。”

    “你不说我还差点儿忘记了,一个月轮值一次不合适,大大的不行!”李宪抓过实施细则,提起朱砂笔刷了两个字上去:四年。

    扳着手指头仔细推算一番,李宪又把四年划掉,改成了八年:“就这样,为了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八年时间应该差不多了。与此同时,为了表示我们是民间组织,你的这个知府衙门,还有这个知府大人,名目肯定不合适了。”

    唐浩然点点头:“公子说得对,知府、知县都需要朝廷任命。我们并没有建立朝廷,的确不合适。那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才好?”

    李宪早有打算,所以拿出一张纸来说道:“今后叫做蔚州专区,知府改称区长,同知改称副区长。下设财政局、民政局、教育局、农牧局、商贸局、税务局、卫生局、公安局、工业局,建设局、水利局。”

    唐浩然把纸条看了半天,还是有些模模糊糊:“这些名字真新鲜,其他的还能望文生义,勉强明白一点。卫生局、公安局、工业局、建设局、水利局是干啥的?”

    李宪微微一笑:“实际上就是换了一个名称,卫生局责任重大,要整合辖区内所有药铺,争取把坐堂郎中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组建我们的民间医院,然后培养我们自己的医生,提高百姓的医疗卫生水平,不能动不动就小病死人。欧鹏的郎中营,可以协助你做这件事情。”

    “公安局,也就是原来的捕快扩展而来,专门负责公共安全。抓捕犯罪分子,维护社会安定,就是他们的责任。各县的城管大队划入公安局,一律叫做警察。一句话,公安局是管理百姓的。”

    “工业局,就是原来的匠作司,九佬十八匠都属于他们管。今后要把九老十八匠分门别类,组建专门的制作生产作坊,满足辖区内的百姓生活需要。发现优良工匠,全部送到匠做营生产兵器。”

    “建设局,负责州县的城镇建设工作。原有的老民居不符合卫生条件、不符合防火条件的,一律要重建。这个费用就需要你们专区筹集,以不增加百姓负担为原则。谁敢中饱私囊,老子就要他的脑袋。”

    “水利局,负责疏通境内山谷河道,防止洪涝灾害发生。修建农田灌溉渠,保证老百姓的农田在干旱时期有水可用。建设局和水利局联手,彻底改造境内的道路,道路两侧都有滤水渠。”

    “辖区内全是石头,河床里面都是鹅卵石,完全可以变废为宝。疏通河道的时候,要把这些鹅卵石捞起来修路。保证大雨一停,路面就是干的。辖区内的主干道,要保证能够八匹马并行。”

    “我要强调的是商贸局,把我们的土特产运出去,尽可能换回食盐、粮食、布匹、牲畜,尤其是战马。同时和各方面广泛联系,争取采购到芒硝、硫磺。所有这些都是战略物资,是让我们活下去的东西。”

    “你们专区要遵循十二个字:加强内部建设,拓展外部联系。一定要尽可能派人出去,和大宋、大夏做生意,一律进行官府补贴,让他们可以赚到三倍甚至更多的钱,从而提高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组建我们的商贸队逐步向外延伸,建立友好的商业路线,可以和畏兀儿、吐蕃、大理,甚至天竺、波斯做生意。当年大汉能够开通丝绸之路,我们这些不肖子孙也该学学祖宗了。”

    唐浩然听得脸色潮红,可见也很激动:“公子啊,说句实话。做生意只要能够赚钱,那些客商哪里都愿意去。问题是路途不靖,盗贼成灾,杀人抢掠,无所不为。稍不小心,血本无归啊,只怕没有人敢走远路。”

    李宪呵呵一笑:“你的顾虑很对,这的确是个问题。我们飞狐军的性质是什么?那是百姓的子弟兵。百姓遭到盗贼威胁,子弟兵就要保护百姓的利益。只要客商愿意组团出去,我就组建最精锐的镖局,能够打败所有盗贼土匪,而且不用他们出钱!”

    “接下来我和你分工,民政、商贸这一块你负责。军队、装备这一块我负责。有关组建长途镖局的事情,我要专门设计一套武器系统,保证把那些土匪打得连他爹娘都不认识,从而锻炼我们军队长途奔袭的能力。”

    唐浩然恍然大悟:“我就知道公子不会做无用功,长途商队名誉上是民间组建,实际上就是官办,是否承担收集各类消息的任务?只怕还需要准备一大笔钱,在路途上打点打点?”

    “知我者秀才也,首先给我摸清楚大夏国的基本情况,同时查明进出大夏国的道路、山川地理,如果能够摸清楚兵力部署就最好不过。”说到这里,李宪大手一挥,随即笑骂道:“赶紧滚犊子,老子要忙了。”

    唐浩然飞速离去,李宪的眼睛眯了起来。

    关于组建长途商队,实际上他早就有这个想法,只不过时间太急促,一时间忙不过来,要害就是武器系统没有完善。

    一句话,李宪就是借鉴了后世护侨、护航,解放军能够派出军舰万里护航,和索马里海盗纠缠。表面上看起来浪费了很多钱,实际上不仅锻炼了军队,还打出了国威,摸清了外面的格局。

    大宋朝变成“耻宋”,就是因为赵家子孙都是祖传的好逸恶劳之辈,而且一个比一个鼠目寸光,毫无进取之心。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自从确定自己肯定回不去二十一世纪,李宪就开始谋划自己的长远打算。

    什么大宋、大金、大辽、大夏,其实对李宪来说,仅仅是一个方面的问题,更关键的战略目标,和眼前的问题完全背道而驰。

    目前时机不成熟,他虽然不能多说,但不代表他不着手进行铺垫。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树起一面旗帜,团结一批核心人物,准备更加丰富的手段,打出自己的威风,然后才谈得上其他。

    在蔚州境内推行“民约”自治,就是一个重要的实验,李宪想考查一下这个时空的普通百姓,究竟能否团结起来。

    得民心者得天下,说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

    只要是动物,就必然有惰性,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

    但是李宪还知道一句俗话: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心不足蛇吞象。只要是人,欲望就没有能够满足的时候。

    李宪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刺激普通百姓更大的欲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