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明白,其实她也是一个可怜的女人而已!”
“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记住,你跟汪二喜不同,他意志力比你强,而且不容易动真情,你就不一样了,一旦你对竹叶青动了真情,你就很有可能被她牵住鼻子,记住了没有!”雷冬严肃认真的提醒道。
“是,师父,我记住了!”山柱郑重的点了点头。
“你的工作越来越边缘化了,我们以后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而我工作太忙,有时候顾不上你了,但是你可不能因此偷懒,该怎么训练就怎么训练,千万不能将一身本事荒废了,否则,就算你立下多大的功劳,也别想认我这个师父!”雷冬严厉的道。
山柱惊出一身冷汗,自己还真差一点儿把训练给丢下了,也不是说全丢下了,而是提不起精神训练,要说都一贬再贬了,换一个人早就生情绪了,哪有心思训练?
“师父,我知道了,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山柱挺起腰杆,郑重的保证道。
“好,这才像是我的徒弟,去吧,我看好你!”
“是!”山柱敬礼后离开了。
哈尔滨。
年后,陆山的工作就开始忙了起来,军事上主要是整编和训练工作,随着部队缩编,整编,大量不合格的人员安置的问题出现了!
好在苏俄援助221工程,北满开始大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些人就成了香饽饽了!
再就是“句芒”计划,北大荒开荒工作开始了,春耕问题被摆在了新生的东北抗日民主联合zf面前。
种子,农药,肥料等等,缺口是相当大。
问题最大的还是种子,优良的种子才能粮食高产,这么简单的问题,小孩子都知道!
但良种对于一个动乱不断的国家来说,那简直就是一种奢望,老百姓吃都吃不饱,哪来的良种?
再说了科学家培育良种,那是要耗时很长时间的,没有三五年是出不了成果的!
至于农药和肥料,这都在其次了,中国种粮食多少年了,几乎从没用过农药,至于肥料,基本上也都是自然的绿色的肥料,所以粮食产量很难提高。
而且一遇到自然灾害,颗粒无收那都是正常的,所以历史上只要旱灾洪闹的,肯定接下来就是闹饥荒,然后老百姓流离失所,如果朝廷救灾不力,**丛生,那就等着改朝换代吧!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
这无农不稳放在第一位,说的不仅仅是农民,还有农业,归根结底就是土地和粮食出产!
第一千六百四十章:哈尔滨第一化肥厂()
“陆总,苏俄援建的化肥厂邀请您参加奠基典礼!”冯云将一份邀请放到陆山面前。
“哦,这可是一件好事儿,你把这个时间段的所有事情推掉,我要过去!”陆山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时间后天上去九点,地址在”
“好,我知道了,到时候你记得提醒我!”陆山点了点头!
“是!”
一眨眼,时间就到了。
偌大的建设工地上,中苏双方的参建人员都到齐了,哈尔滨市zf的代表,苏俄驻哈尔冰总领事来了。
现场是彩旗飘飘,人头攒动!
“来了,来了,快,陆总司令来了”
“挤什么”
“哎哟!”人群中的杜心雨被一股大力挤上前去,手上的相机差点被挤的从手上掉下去。
由于表现还算好,陆山提前撤销了对她的处罚决定,这丫头一气之下,没有继续留在战地记者团,提前返回哈尔滨了。
这哈尔冰修建化肥厂,如此大的新闻,怎么少的了杜大记者的身影呢。
虽然杜心雨极不情愿,可她还是接受了齐放这个粘人的牛皮糖,跟他一起返回了哈尔滨。
哈尔滨的条件自然要比通辽要好很多了,几天后,杜心雨就神采焕发的成为众多抢新闻的记者中的一员。
连续发表了不少有关哈尔滨新变化的文章后,杜心雨将自己名字倒过来,以“雨心”作为笔名的文章在新闻界算是暂露头角,获得报社以及同仁的广泛赞誉。
“他怎么也来了?”杜心雨一个愣神,差点儿被身后的人给挤的摔倒,一旁的齐放赶紧拉住她。
“心雨,你没事吧?”
“没事,你放手,拉拉扯扯的多不好?”杜心雨甩开齐放的手臂道。
“你刚才说什么,他也来了?他是谁?”齐放问道。
“他是谁。管你什么事情?”从通辽回来,杜心雨就没有给齐放一个好脸色。
“心雨,在哈尔滨,就咱们两个”
“停。没工夫听你废话,我要去采访新闻,拍照!”说完杜心雨拔腿就朝前面挤了过去!
“真的是陆总司令?”
“哇,他穿军装的样子好帅哟!”
“花痴!”
“你才花痴呢,有本事你也穿一身给我看看?”
“”
“两颗金星。中将!”杜心雨微微一惊,他看到陆山肩膀上的两颗金星,有些惊讶。
随时还没哥哥杜心武大,年纪轻轻的都已经是中将了,如果不出意外,就算熬资历,再过个十几二十年,这上将肯定跑不了的。
二十五岁的中将,恐怕民国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吧!
“陆将军,很高兴见到您!”苏俄驻哈总领事梅德唯杰夫热情的微笑迎了上来!
“总领事先生能在百忙中过来参加奠基典礼。陆山很感激!”陆山与梅德唯杰夫握手道。
“这么大的合作项目,是中苏友谊的象征,我怎么能够不来呢?”梅德唯杰夫道。
“是呀,希望我们的友谊能够天长地久!”陆山呵呵一笑。
虽然苏俄援建的这个化肥厂并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但它的意义十分重大。
这将改变中国农业的耕种技术以及方式!
奠基仪式由哈尔冰常务副市长张廷阁主持,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拉开了序幕。
这不仅仅是哈尔滨第一化肥厂奠基典礼,更是整个北满开始大建设的奠基典礼!
“这是我们哈尔滨市第一家化肥厂,但这绝不是最后一家,未来,我们会修建更多的化肥厂。用科学的办法指导农民种粮,规模化种植我们的目标是两年粮食翻一番,三年粮食再翻一番,十年内。我们要达到亩产八百斤”
“接下来,我们还要成立农科院,把科学家请过来,帮我们培育良种,改良土壤,找到适合我们这片土地生产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科学生产”
“有人问,这化肥管用吗?”
“这个问题相比很多人都是有疑问的,没有用过当然不知道,所以我们要用,用的好,那才是真的好,所以,第一批生产出来的化肥,我们不要钱,谁愿意领回去用,谁就来领,但是,如果用的好了,那可要给我们宣传,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不要钱,那这化肥厂可不就亏了?”
“亏损只是暂时的,等老百姓知道了化肥的好处,他们就会主动购买了,到时候,我担心这化肥厂出产的化肥够不够卖呢!”
“这能行吗?”
“咱们建成投产需要多长时间?”
“应该需要一年左右?”
“可我们能等这一年的时间吗?”
“当然不能了,现在是分秒必争,我们是在跟日本人抢时间,我们必须快速的提高粮食产量!”
“那怎么办?”
“陆总准备拿出一些外汇,从国外购买化肥,让我们的农场先使用,等我们的化肥厂投产了,再用我们自己的!”
“多少?”
“预计一千吨左右,这可是花了好大力气才搞到的,在国外,化肥也是抢手货!”
“那是,那是”
“对不起,陆总不接受采访,请你们让开!”奠基仪式结束后,陆山简单了解了一下化肥厂的情况后,随即准备乘车离开,但是一大批记者蜂拥而至,将离开的路给堵住了。
虽然保卫人员和警察早已建立起了人墙,但是还是没能挡住这些热情的有些无法无天的记者们。
“陆总,对于日本在国联上的态度的变化,您有什么看法”
“陆宗司令,我是新民晚报的记者”
“陆总,传言您对**者持同情态度,这是真的吗?”
“陆总,您有家室吗?”
“”
“对不起,记者朋友们,陆总很忙,没有时间接受采访,各位有什么问题,可以提交到我们的宣传部或者新闻出版署,稍后,我们会一一的回答,谢谢!”冯云挡住了记者的长枪短炮。
“冯秘书,我不采访陆总,我采访你,可不可以回答我几个问题?”杜心雨终于找了一个机会挤到前面。
“采访我,抱歉,我现在没时间!”
“不,我只需要你一个承诺,不一定非要现在!”杜心雨狡黠的一笑道。
“好吧,杜记者,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会接受你的专访,但不是现在!”冯云模棱两可道。
“谢谢!”
“冯秘书,我也要”
“你要什么?”
“对不起,机会给了那位女记者,如果你想获得这个机会,可以去找那位女记者商量!”冯云不介意给杜心雨制造一些麻烦。
杜心雨顿时脸色微微一变,怎么这个木头身边的人都是这么阴险狡诈?
这么一来自己可有的受了,杜心雨赶紧收起相机,像逃难似地逃离现场。
“冯云,给她一点儿教训就能可以了,适可而止!”冯云顺利的回到车上,陆山微微一笑道。
“这丫头倒是会曲线救国,她恐怕还是打您的主意!”冯云道。
“没关系,你跟她见面的机会不多!”陆山摇了摇手道。
“化肥,农药,还有种子?”汪二喜皱眉道,“小云,你确定老周没说错?”
“当然不可能错了,这三样东西,我难道还能记错了?”上杉若云和汪二喜日租界内租了临街的一个院子,前面是店铺,后面是住家,正好利用上了。
“我还准备咱们做煤炭生意呢,现在看来是不行了!”汪二喜一叹道。
“煤炭可不好做,没有军方的背景和关系,也只能小打小闹!”上杉若云道。
“是呀,这建立关系的需要时间,咱们不是最缺的就是时间吗?”汪二喜道。
“看来,咱们得跟美国人打交道了!”汪二喜道,“小云,你英文怎么样?”
“还行,能听懂!”上杉若云道。
“这样,明天你上老周那儿去,请他搜集一些有关农药和化肥相关的书籍,通俗易懂的,买回来,我看一看,明天我去天津的几家化工厂看看,有没有生产这个化肥的。”
“那你不用看了,在中国还没有一家可以生产化肥的化肥厂!”上杉若云道。
“你怎么知道?”
“你以为我这个前日本参谋部第二课情报组长是白吃饭的?”上杉若云道。
“你们不是一支收集军事情报吗?”
“是,我们侧重于军事情报,但是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情报也在我们收集范围之内,日本可供生产粮食的土地不多,我们比你们更加重视粮食生产,所以我们对你们农业方面的了解要比你们自己还要深!”上杉若云道。
“那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