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少帅-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也不知道是大魏朝这个时代的中原王朝的确比较富有,至少云铮所常见的卫所士兵身高都还算不错,平均水准按他的习惯标准,应该在165cm以上,将领则显然更高,175算正常,180以上的也不是特别少见当然像云铮这样,十五岁就已经接近190cm的还是极为少见的不过也不难理解,他可能是因为先天基因太好,后天营养又足——他老子山帅云岚的身高据他目测大概185…188cm之间,他的漂亮妈身高估计170…172cm,所以云铮绝对是优秀基因的良种结晶

    云铮对士兵的状况基本满意,那么当然他就更要好好的履行他的都指挥使责任了选择扎营地点,是他的第一件工作

    此次训练属于成军训练,但是按照万昌天子的“放血计划”,云铮认为训练不是短时间内就会结束的,所以这次扎营有两种选择:一是固定军营,长期驻扎的;而是战时军营,也就是野战军营,随时可以开拔的那种

    按说云铮既然知道这次集训肯定费时日久,那么他当然应该选择前者,因为这样的永固型营寨才符合这次集训的时间安排然而云铮却偏偏选择了按照野战方式扎营,并且他心里已经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在训练中找机会让士兵们临时把军营拆掉,然后又重建这不是吃饱了撑得慌,而是一种近乎实战的预演他希望这样做的效果能够类似于当初他大学军训时,在累昏头的晚上正睡得香的时候听见教官吹集合哨

    野战军营也可叫做野战筑垒中国早在公元前22世纪的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筑垒设施古代兵书如孙膑兵法、墨子、六韬、尉缭子中,也有筑垒、伪装、障碍、渡河、道路等详细的理论记述,而且这些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指导城池的修筑和防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兵器、战术的变化演进,城池构筑更加合理坚固,并且用于野外作战防护的野战筑垒发展起来

    古代野战筑垒主要是以土、石建筑的临时驻兵点,并结栅、挖壕巩固其外围为其主要形式,但也有以兵车首尾衔接构成环形营垒的;同时还包括一些以野战为目的的土木工程作业,如攻城地道等

    简而言之,野战筑垒就是按照野战环境修筑的以保护己方和攻击敌方为目的的具有临时性或半永久性的军事工程设施

    云铮很幸运,因为他虽然只有一个脑子,但实际上等于拥有两个人的智慧所以他不仅清楚眼下大魏军队的扎营方法,还略微知道一些后来的经验

    唐朝建立野战军营的办法,是大魏朝的主要借鉴对象

    在营地的选定上,唐朝将帅极为重视要求选在“左有草泽,右有流泉,背山险,向平易,通达樵采,牧饮相近之地”,以利于警卫、防守和便于人马生活还提出8种地形“不堪安营”,规定若遇此类地形时,应“急过勿留”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条:一是不要在山顶或四周水泽的高地以及孤立无险的高地上立营因为这样虽然符合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原则,但军队机动不便,易被敌军围困,有被断水源粮源的危险二是不要在低洼之处,特别是附近有高山的低处筑营因为这样虽然可能获得水草之利及机动之便,但地形不利防守,且有遭到水淹的危险三是不要在河川山谷要冲之口及柴干草深之处筑营因为这样虽然有控制要路和牧草丰富之利,但风口及深草之处易遭火攻

    营地选定之后,即具体划分所属各军的营地位置唐军的战斗偏组,按李靖兵法辑本注译记载,通常“诸大将出征,约授兵二万人,区分为七军”即“中军四千人”,“左右虞候各一军,每军二千八百人”,“左右厢各二军,军各二千六百人”宿营时,一般中军立一大营,下属6军,每军分立3营全军以中军大营为中心,按不同的排列方式将18个营垒配置于中军营垒周围如果地处“平原广泽,无险可恃,即作方营”即中军营垒居于中央,其余各营筑于其四面如果有险可恃,一般排为“月营”中军大营在中间,下属6军各营垒成“单列,面平背险,两翅向险如月初生”即面对敌方成半圆形各营相去中间,“亦各容一营”,各营结合部均在远射兵器控制之下,可相互以火力或兵力进行支援拔营出发时,前卫部队先行,派出“精骑骁勇,搜索数里”,并在险要之处的侧方,派出警戒分队,掩护本队通过还要派出类似调整哨的“候骑”,在沿途特殊地形处,设置路标和发出调整信号本队在各军出发之前,要将本部三分之二的战兵,部署在营垒“二三里外,当面布列”,“一如临阵”,以掩护辎重部队做拆除账幕、装载物资等撤营工作等到撤营工作结束,再收队出发部队到达宿营地时,同样要派出警戒部队,掩护各军安营筑垒安营后,各营要派出“外探”“于营四面去营十里外游弈,以备非常,如有警急,奔驰报军”此外还要派出“外辅”(潜伏哨),三、五人一组,在夜间“于军前或于军侧三、五里外稳便要害之处安置”,携带战鼓,不仅负责监视敌情,还担负当敌军“犯大营”时,“鸣鼓大叫,以击贼后”的任务,主要起心理战的作用如果在宿营地“拟停三五日”时,则规定要在距营垒“一二百里”范围内“安置爟烽”,还要派出骑兵游弈巡逻

    大魏朝建朝之初几乎照本宣科的接受了这些经验,而后在长期的与辽国、西夏等国的战争中,又总结出了一些新东西在战争中,大魏军队对于野战筑垒在军事作战中所起的作用的已有深刻认识,所以把以防御为主要目的的野战筑垒用于主动进攻,便出现了对西夏作战时的以垒为攻的“保寨政策”同时还出现了由野战筑垒发展成的具有大纵深,点面结合的有核心支撑点式的山城防御体系用云少帅的口气来评价的话就是这样:“堡寨政策”和山城防御体系的出现说明我国古代野战筑垒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保寨政策”是关中军周家的杰作,跟云铮眼下的扎营关系不大,暂且不去说它,且说云家军的主要防御方式

    云家军对抗辽军的两大防御阵势,一前一后,前者是“山城要塞”,后者是“高城巨弩”高城巨弩,乃是说如燕京这样的大城,不仅城墙修建得高大坚固,而且拥有先进的大型床弩等守城利器而山城要塞这个一线防御阵地才是关键——上次云铮击溃辽军前锋后退至檀州,这个檀州就是山城要塞的主要后援基地之一

    这些要塞式的城池构筑的特点是:1、几乎全在环山相围而有峭壁悬崖,拔地而起的高山顶上2、山顶上有较宽敞的平地,有利筑城,有利屯兵积粮,有利军民教养生息3、通路少而险,敌方无法攀越4、各城都在其附近山顶上,设有子城,以求稳固,并分散敌进攻兵力5、各城多扼山带水,成犄角之势,棋布星分,如臂使指,相互策应

    这些发展成为要塞形式的城塞,主要是依靠山形陡峻,依山傍水,在构筑上远比一般城池简单一般在高山所筑城寨,以石为主,并不太高在城墙上设观察、射击设备,准备大批石弹、石块作为兵器对主要通路则层层设防,因无法同时通过大部队,故防守极易另在山下以石块构筑外城,主要为警戒和掩护群众耕种之需,限于山地地形,城脚下无法设护城河,但在主要方向上,也有广泛设置壕沟的

    云铮原先那个世界的辽、金、元三代,都出自北方游牧民族,其用兵特点是大规模骑兵集团的运用由于以骑兵为主,故长于野战,但对野战筑垒不甚重视,往往是能战即战,不战即疾驰而去,如势需停留,为防敌袭击,往往环绕主帅营帐,铺毡立帐而居,其周围再以车环之,一般不另筑木栅或挖掘堑壕如需攻城,其筑垒方式也大体如此随着其政权的封建化和汉化的加深,其军事筑垒等大都直接模仿汉军的方法和式样

    所以,云家的办法使得辽军很难突破前线防线,而即使他们突破了前线防线,面对后面的高城巨弩也基本只有望城兴叹的份了当然,云铮这个后世人知道,这里头还有很大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大魏朝不是自己前世历史中那个大宋,它没有丢失燕云十六州,所以不仅马源保护住了,而且从地形上来说也很好布防

    有了这些经验,眼下的云铮就只剩下一个麻烦——当然麻烦也不小——这前后两种方式出现了矛盾

    唐朝的经验认为军营不能立在山上,而云家军的经典战术却十分推崇山城要塞云铮此刻必须做出抉择

    如果说把军营当成山城要塞一般安在山上,那么扬州城必然是这个“要塞”的支力点,以扬州城的经济实力来说,这当然是绰绰有余的不过问题是,山城要塞是云家军发明出来对付外族入侵的办法,它有一个显着特点就是:敌人只在对面,而不会出现的屁股后面

    而最近学乖了很多的云少帅眼下却有一个怀疑,那就是自己现在为鹰扬卫扎下的这个营寨,是不是真的跟云家军先前的情况一样?他觉得只怕不一样

    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云铮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说实在的,这小子实在没有什么远虑,他几乎连近忧都没感觉到不过经历了这么些事情之后,他总算知道眼下这个时代,只怕根本没他期望中那么安宁,所以他必须考虑一些有可能发生的对他而言十分不妙的事情了

    譬如说,青龙教

    眼下的青龙教并不敢与官军正面对抗,上次发生了一起跟官军出现冲突的事故,官军还吃了点小亏,最后的结果却是青龙教当地大方下令将动手的教众交给了官府虽然云铮本人对于那个青龙教大方竟然做出这等处理感到惊讶,不过人家的确这么干了,云铮也没什么多话好说,只是心底里总是觉得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他并不觉得现在青龙教对官府做出一些妥协就一定是软弱,他更愿意将之理解为蓄力——就像希特勒发动攻势前特别喜欢大谈和平一样他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青龙教反旗一举,那几十万教众定然就是几十万大军

第68章 治军当从严() 
“孤山飞来揽平沙,下界横连十万家天压水门香雪海,风搏山寺雾松花渔灯明灭映遥岛,鲛宝参差带落霞绝顶春寒衣袂冷,笑看北斗照京华”

    云少帅随口改了前世历史中明代靖江县丞韦商臣夜登孤山后写下的登孤山诗,笑吟吟一副本少帅游兴正浓的模样(注:没改的话,韵都没压对,也不知是不是古音有异,寒一个)他身后的云逸、徐邵扬二人听罢,相视而笑云逸呵呵一乐,道:“我说少帅,整个苏北平原就这么一座还能算山的地方,咱们军营要不定在这,那山城要塞的演练估计是很难进行的,这还有得选吗?”

    云铮笑笑,没有回答,他自然知道整个苏北就这么一座凑合着能用来演练山城要塞的小山靖江孤山,位于扬州东方,实际属于通州管辖,只不过因为扬州乃是大府,而通州在行政上被扬州协管,所以云铮才能考虑把营盘定在此处,要不然只算扬州府的地盘的话,根本就一座山都没有,选都没得选

    孤山不大(注:海拔55。6米,周长1。5公里,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它是浙江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之一据史料记载,靖江孤山原先是长江江面上高耸的一块礁石,后因江水冲击,泥沙不断在山脚下淤积,到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