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郑王天下-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子尺功未立,故不敢仰攀。今世子建大功,齐虽大国,结亲亦可也。世子安能以大国小国之念,错失良姻!”

    见郑忽没说话,高渠弥又接着说:“若谐婚好,异日事有缓急,得此大国相助,亦是美事!”

    郑忽看着眼前这位历史上干掉原主的狠人,现在却在拼命帮自己拉外援,心内一晒。

    似乎心内挣扎了良久,最终还是被说服了,郑忽终于开口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高渠弥听郑忽这么说,知道这件事算是成了,心中长舒了一口气。

    “既如此,臣当为世子玉成此事。”高渠弥拍着胸脯向郑忽保证道。

    其实,此时的高渠弥只不过与公子亹的关系比较好而已,对郑忽谈不上什么敌意,更没有犯上作乱的念头。如果当时原主能多加拉拢的话,高渠弥未必不能“迷途知返”,只不过后来随着原主的一系列决策失误,把高渠弥推向了对立面。

    看着高渠弥告辞离去的身影,郑忽心中若有所思。

    历史上,也正是由于这场夺位引发的内乱,使得郑国错失了崛起的良机,之后只能沦为日渐崛起的楚国的附庸,再之后在晋楚争霸中彻底沦为墙头草,最后被韩国灭亡。

    其实,此时的郑国并不算弱,反而算是个强国,毕竟在春秋初期,能凑够千乘的国家可没有几个,郑国就是其中之一。再加上郑庄公东征西讨,所以在中原地区,郑国那是响当当的大国。

    但是随着晋楚齐秦等国不断蚕食周边领土,慢慢做大。到春秋中期,有两千乘的国家才算是强国,楚国更是号称五千乘之国。而此时可蚕食的领土基本已瓜分完毕,郑国失去了向外扩张的最佳时机,只能在千乘之国上徘徊,与周天子沦为难兄难弟。

    一想到这,郑忽就握紧了拳头。

    “吾绝不愿在夹缝中求存”这是郑忽此时的心声。

    毕竟谁也不想靠着摇尾乞怜、谄媚逢迎过日子。

    ………………………………………………

    高渠弥辞别了郑忽后,便急匆匆的去寻夷仲年去了。

    二人相见,不等夷仲年开口,高渠弥直入主题,备道郑忽愿与齐结亲之意。将自己劝说郑忽的话又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

    夷仲年闻言大喜,道:“今日两国盟好,大夫之功也。吾代寡君谢之。”

    高渠弥连称不敢,亦是大喜过望。

    送走了高渠弥,夷仲年马不停蹄地前往老齐侯下榻之地。将高渠弥所说的话一一复述给老齐侯。

    老齐侯听到夷仲年的复述,不由得喜上眉梢。

    开口道:“今日小女能得此佳偶,大夫居功蹶伟。”

    夷仲年连连拜谢,口称不敢。

第5章 文姜() 
自姜太公治齐,都营丘,齐胡公迁都薄姑,后经齐献公再迁至营丘,大力营造。因新扩建之后距淄水极近,所以更名为临淄。

    现在的临淄虽然还没有像后来战国纵横家口中的“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那么夸张。但也颇具战国时期万乘之国都城的雏形了。

    临近黄昏,城门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随着声音渐近,人们才看到原来是前线的信使。

    “前日捷报已至,不知今日所为何事?”。马蹄声渐远,三三两两的行人聚集起来,开口议论道。

    “或与郑结盟姻之好”。众人突然听闻此言,齐齐向开口之人望去。随后,不屑之声此起彼伏。

    “我道是谁,原是贪生怕死管夷吾”众人闻言,一阵大笑。

    管仲听闻此言,脸涨的通红。

    “怎么?乃父说的不对吗?”见管仲没有出言,这人又得寸进尺道。

    管仲闻言大怒,刚想开口,旁边的的鲍叔牙扯了扯管仲的衣服。管仲只好强压下怒火,鲍叔牙见状,急忙将管仲拉出人群。

    “真是个没卵子的货”见正主走了,众人没了热闹可瞧,嘟囔了一句,便一哄而散。

    说起来,此时的管仲在临淄城内也算是个名人。参军,临阵脱逃;做生意,占好基友鲍叔牙的便宜。

    总而言之,在齐人眼中,管仲简直就是贪生怕死和见利忘义的代名词。

    其实这并不奇怪,虽然齐人怯于众斗,例如三晋一直都以轻齐著称,直接称齐为怯,庞涓也说过“我固知齐军怯”。但是,齐人却勇于持刺,多豪侠和亡命之徒。加之齐人好议论,久而久之,管仲就成为临淄城一不大不小的名人。

    “叔牙为何不让吾与那人辩论”行不过百步,管仲仍有些怒气冲冲的道。

    “此人不过一闾巷泼皮无赖尔!仲又何苦与他一般见识。”鲍叔牙劝道。

    说起来,管仲也是流年不利。求官,别人一听管夷吾的大名,直接就将他轰出去了;和鲍叔牙一起跑到临淄城做生意,又亏本了。

    想及伤心事,管仲叹道:“齐虽大,竟无我容身地。”

    鲍叔牙见自己的好基友有些消沉,急忙安慰道:“仲何出此言?仲之才,我固知矣!今虽不遇,终必得显,岂可悻悻作妇人态。”

    管仲听到自己好基友的安慰,心中虽然仍有不快,也不好再多说,只是催促鲍叔牙赶快回去。

    ……………………………………………………

    话说信使飞奔来到齐国宫殿,言老齐侯有要事要告知君夫人。通禀之后,有寺人急忙引着信使前往君夫人住处。

    信使见了君夫人,将老齐侯的书信奉上。君夫人便让人引着信使下去休息。

    待读完书信,君夫人心内亦是欣喜。急忙着人去请文姜。

    说起来,文姜并不是君夫人所出。但因文姜生的冰肌玉骨,面若桃花,兼又博古通今,加之对君夫人极为敬重,惹的君夫人甚是喜爱,视若己出。

    现在听闻自家夫君已为文姜觅的佳偶,哪能不喜?

    心内正寻思如何为文姜置办嫁妆之时,便见侍女引着文姜前来。

    君夫人连忙收敛心思,道:“今日唤我儿前来,是有一桩喜事与我儿有关。”

    文姜闻言略显疑惑,“母后,喜从何来?”

    君夫人笑吟吟的将书信上所说与郑结亲的事告与文姜。

    文姜闻言,虽然有些害羞,心内也是一喜。

    毕竟二八年华少女,哪个不怀春。自郑忽助齐破戎的捷报传来,宫中到处议论说“郑国世子如何如何英雄”,现在听到自己将要嫁给郑忽,文姜此时的心态大约如后世的迷弟、迷妹们听到自己的偶像会嫁或娶自己差不多。

    强自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听着君夫人一个劲的叮嘱自己,没听几句便又神思恍惚。

    君夫人见状,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也不忍苛责她,便让她回去好好准备。

    若是郑忽在此,见到文姜这个样子,定然会大吃一惊。

    毕竟,在后世,文姜几乎是与**划等号的。《左传》和《史记》更是言辞凿凿的说她与其兄齐襄公私通,并且合谋害死了自己的丈夫鲁桓公。这一出可谓是开后世与情夫合谋杀夫刑侦剧的先河。总之,剧情虽狗血;吃瓜群众却喜闻乐见。

    就像文姜的姐姐宣姜最后竟然嫁给了自己的公公卫宣公,这种花边新闻极大的丰富当时缺乏娱乐的古代民众的精神生活,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猎奇心理。

    当然,从此之后,齐国诸姜的名声算是彻底臭了。

    更为有意思的是,或许是为了配合群众呼声,《毛诗》竟然从《诗经》中翻出三篇讽刺文姜淫乱的诗歌,仿佛坐实了文姜与其兄私通的事实。

    但是,让人疑惑的是这三首诗竟然都是出自《齐风》。以当时而论,齐国风气相对开放而鲁国风气相对保守。最典型的便是,孔子因野合出生,在鲁国受了不少白眼;而在齐国,野合却是常有的事。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何《鲁风》却无一篇讽刺文姜?

    孔子在编订《春秋》的时候,更无一字一句或直言或讽刺文姜。更是在文姜嫁入鲁国后,便书文姜为夫人,这显然是将文姜当成国母来看的。

    比如《庄公二十一年》:“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古时诸侯之死曰薨,诸侯之夫人或母夫人死亦曰薨。《春秋》记鲁公或鲁夫人之死,除隐公三年“君氏卒”及哀公十二年“孟子卒”等特殊情况外,皆用薨字,记其他诸侯之死,则用卒字。

    又如《庄公二十二年》:“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诸侯正妻称夫人,死时称薨,葬时称小君,都能够表明鲁国一直是把文姜当国母来看待的,没有任何讽刺或贬损的意思。

    再回头看看《左传》对文姜与其兄私通之前的层层铺垫,不得不佩服古代劳动人民讲故事的能力。又是深埋伏笔、又是层层递进,讲的是高潮迭起,让听众大呼过瘾。

第6章 争次() 
郑忽看着眼前齐人花费数日所建的高台,心中颇感惊奇,在这个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时代,三米左右的高台竟全是用泥土铸造。郑忽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看了看在高台前面肃立的老齐侯,又瞧了瞧左右前来助齐的卫、鲁两国军队统帅公子伋和公子翚。郑忽心中可谓是极不平衡,“MMP的,老子出工又出力,好不容易把北戎干翻了,特么的你们过来摘桃子了。”

    心中虽然这么想,但是,表面上郑忽却仍然保持着和煦的笑容,和公子伋和公子翚分别见了礼。

    公子伋倒是执礼甚恭,而公子翚却是一副嚣张跋扈的模样,仿佛别人欠了他二五八万。

    这并不奇怪,作为严重地被周朝的“普世价值观”洗脑,具有典型的春秋时期君子做派的公子伋,即便在得知他老爹卫宣公和他弟弟公子朔要合谋杀他时,他弟弟公子寿都劝他出奔外国,而他却来了一句“为人子者,以从命为孝。弃父之命,即为逆子”。

    后世的罗锅同志尚且都知道来一句“父不义,子奔他乡。”

    毕竟蝼蚁尚且贪生,何况是人在未犯任何错误的情况下呢?公子伋也算是愚孝的典型了。

    而公子翚却和公子伋截然相反,用狠人两个字来形容他绝不为过。

    历史上,公子翚一直就是以权臣著称的。鲁隐公执政的时候,不听隐公的命令,和宋国一道跟郑忽的老爹干仗,被郑忽的老爹打退后,消停了一段时间。

    后来,随着鲁桓公渐长,又撺掇隐公杀桓公自立,被拒绝后,跑到桓公那里说隐公想杀桓公,最后,和桓公合谋把隐公干掉了。前前后后把持鲁国朝政十几年,最后竟然得了善终。

    不得不说,历史还真是讽刺啊!

    看着始终一副谦和模样的公子伋,郑忽心中泛起了一丝同情。“或许他还不知道,他老爹帮他与宣姜订亲,只不过是自己想娶宣姜罢了!”郑忽心中想到。

    “要不要提醒他一下?”但是转念一想,郑忽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先不说自己的话他会不会信,即便是信了,估计以他愚孝的性格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只是徒增烦恼罢了;再者,这种事发生在别人骨肉之间,自己一个外人瞎凑什么热闹,闹不好还会被人冠上“疏人骨肉”的恶名,得不偿失!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年代,软弱就是最大的原罪!必须设法掌握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了。”这是郑忽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